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隐性否定动词的叙实性和极项允准功能
被引量:
51
1
作者
袁毓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86,共12页
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的词义结构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性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的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
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的词义结构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性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的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们分别归入叙实词或半叙实词、逆叙实词和非叙实词。然后考察这些动词跟否定极项副词和代词的共现限制,发现断言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极项副词"从来"和/或"根本、压根儿";断言或推论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最后简介隐性否定动词允准否定极项的跨语言比较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性
否定
语义平面
叙实性
否定极项
跨语言比较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否定与强调的多声关联——基于“并”与“绝”的对比考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鲁莹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共14页
“并”与“绝”作为否定极项,普遍认为它们有加强否定、强调语气的作用,但途径和方式不一。首先,两者拥有不同的多声对话关系:前者以“现实”反驳预期,是现实对预期的转折;后者否认预期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却不一定反预期。其次,尽管语义...
“并”与“绝”作为否定极项,普遍认为它们有加强否定、强调语气的作用,但途径和方式不一。首先,两者拥有不同的多声对话关系:前者以“现实”反驳预期,是现实对预期的转折;后者否认预期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却不一定反预期。其次,尽管语义场景和否定词、情态词都明确提示了现实性差异:“并”的典型表达是现实场景,而“绝”为非现实场景,但大量语料证明直陈事件是双方共享的语义表达。因此,“并”与“绝”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本身的现实性,而在于其所投射的叙实性:“并”不仅句法上排斥典型非现实语境,而且无论是否真实,都带来叙实义解读;“绝”与此相反,即使否定现实场景也仍有非叙实意义。最后,它们都体现了超越二元互动关系的多维视角,标记了话语行为主体协调不同观点、评估双方心理状态的过程,是多声性的来源和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否定极项
“并”/“绝”
多声性
现实性
叙实性
叙事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汉语极性敏感现象的两种解释方案的评估
3
作者
陈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7,共10页
极性敏感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极性理论重点探讨的是否定极项的分布和允准,研究者对"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向下衍推方案(简称DE方案)和非真实性条件方案(简称非真方案)。以往讨论汉语极项...
极性敏感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极性理论重点探讨的是否定极项的分布和允准,研究者对"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向下衍推方案(简称DE方案)和非真实性条件方案(简称非真方案)。以往讨论汉语极项的研究,都舍弃了DE方案而选择非真方案。本文认为DE方案能够更好地解释汉语极性现象,而非真方案的既有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自由选项所在的模态句混同为非表真句,二是将否定极项所在的DE语境表面化为否定(非表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衍推
单调性
否定极项
全称量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隐性否定动词的叙实性和极项允准功能
被引量:
51
1
作者
袁毓林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北京
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 北京
语言能力协同创新中心 江苏 徐州
出处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75-586,共12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研究项目(10JJD740008)
国家语委“十二五”规划项目(YB125-47)的资助
文摘
文章主要讨论隐性否定动词在语义推演和句法共现限制方面的有关特点。首先揭示这种动词的词义结构中所包含的隐性否定及其语义层次;接着考察这些动词在叙实性方面的差别,发现它们推演其宾语所表示的命题的真值的能力很不一样;据此,把它们分别归入叙实词或半叙实词、逆叙实词和非叙实词。然后考察这些动词跟否定极项副词和代词的共现限制,发现断言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极项副词"从来"和/或"根本、压根儿";断言或推论平面上包含否定意义的动词可以允准非疑问用法的疑问代词。最后简介隐性否定动词允准否定极项的跨语言比较研究。
关键词
隐性
否定
语义平面
叙实性
否定极项
跨语言比较研究
Keywords
implicit negation
semantic levels(assertion/inference/presupposition)
factivity
negative polarity item(NPI)
cross languages comparative study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否定与强调的多声关联——基于“并”与“绝”的对比考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鲁莹
机构
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出处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共14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强调表达的句法、语篇形式及语义来源研究”(编号:19BYY173)资助。
文摘
“并”与“绝”作为否定极项,普遍认为它们有加强否定、强调语气的作用,但途径和方式不一。首先,两者拥有不同的多声对话关系:前者以“现实”反驳预期,是现实对预期的转折;后者否认预期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却不一定反预期。其次,尽管语义场景和否定词、情态词都明确提示了现实性差异:“并”的典型表达是现实场景,而“绝”为非现实场景,但大量语料证明直陈事件是双方共享的语义表达。因此,“并”与“绝”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本身的现实性,而在于其所投射的叙实性:“并”不仅句法上排斥典型非现实语境,而且无论是否真实,都带来叙实义解读;“绝”与此相反,即使否定现实场景也仍有非叙实意义。最后,它们都体现了超越二元互动关系的多维视角,标记了话语行为主体协调不同观点、评估双方心理状态的过程,是多声性的来源和本质。
关键词
否定极项
“并”/“绝”
多声性
现实性
叙实性
叙事视角
Keywords
NPI bing and jue
polyphony
facticity
factivity
narrative perspective
分类号
H146 [语言文字—汉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汉语极性敏感现象的两种解释方案的评估
3
作者
陈莉
机构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8-107,共10页
基金
上海交通大学文科科研创新计划青年培育项目(13QN02)
香港政府研究资助局RGC GRF项目(CityU 148610)
文摘
极性敏感现象是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极性理论重点探讨的是否定极项的分布和允准,研究者对"极性"的认识存在差异从而产生了两种不同的研究思路:向下衍推方案(简称DE方案)和非真实性条件方案(简称非真方案)。以往讨论汉语极项的研究,都舍弃了DE方案而选择非真方案。本文认为DE方案能够更好地解释汉语极性现象,而非真方案的既有研究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将自由选项所在的模态句混同为非表真句,二是将否定极项所在的DE语境表面化为否定(非表真)。
关键词
衍推
单调性
否定极项
全称量词
Keywords
entailment
monotonicity
negative polarity item (NPI)
universal quantifier
分类号
H030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隐性否定动词的叙实性和极项允准功能
袁毓林
《语言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5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否定与强调的多声关联——基于“并”与“绝”的对比考察
鲁莹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对汉语极性敏感现象的两种解释方案的评估
陈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