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子的否定思维初探
1
作者 刘英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36-39,共4页
关键词 否定思维 万物 本体 具体事物 “无” 认识方法 “有” 常规认识 孝慈 伦理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鲁迅“怀疑—否定”性思维特征的最初激发点——“家庭变故”对鲁迅精神世界的深层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彭小燕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4-80,共7页
鲁迅确有一种可称为“怀疑—否定”的基本思维方式,而这一思维方式也是现代人类生命通向独立、自觉、自由的精神创造时几乎持有的。鲁迅早年经历的“家庭变故”最初一次让“怀疑———否定”的运思元素闪进了鲁迅的思维轨道之中,导致了... 鲁迅确有一种可称为“怀疑—否定”的基本思维方式,而这一思维方式也是现代人类生命通向独立、自觉、自由的精神创造时几乎持有的。鲁迅早年经历的“家庭变故”最初一次让“怀疑———否定”的运思元素闪进了鲁迅的思维轨道之中,导致了鲁迅“怀疑———否定”式思维特征的最初萌蘖———这是“家庭变故”在鲁迅生命中刻下的一个深层的,有其长期作用的精神烙印,它内在地影响了鲁迅整个精神体系的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早年生活 “家庭变故” “怀疑-否定”性思维方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否定性理性与辩证法思维特质--兼论辩证法用于经济分析的限度 被引量:5
3
作者 朱富强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4,共12页
相对于现代主流经济学,辩证法思维嵌入在否定性理性之中,这体现为对现实存在的观察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发现。同时,否定性理性不仅符合对人类理性的本体论认知,也符合对人类理性的起源学认知,它注重对人类能力和现实世界的怀疑,并由此衍生... 相对于现代主流经济学,辩证法思维嵌入在否定性理性之中,这体现为对现实存在的观察以及对现实问题的发现。同时,否定性理性不仅符合对人类理性的本体论认知,也符合对人类理性的起源学认知,它注重对人类能力和现实世界的怀疑,并由此衍生出对待现实世界和流行理论的批判理性思维。从根本上说,否定性理性体现了人类理性的本质,而肯定性理性则是人类思维的异化。因此,经济学的理论发展和范式进步就需要积极引入嵌入否定性理性的辩证法。但是,哲学层面上的辩证法在内涵上具有明显的含糊性并带来非推论性的结果,乃至一些学者形而上地理解辩证法,进而将辩证法与机械历史唯物论相结合来预告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这就使得辩证法思维带有强烈的肯定性理性而被庸俗化了,最终也就严重限制了辩证法思维对微观经济现象的分析以及具体现实问题的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经济学 辩证法 否定性理性思维 肯定性理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肇论》否定性思维特征三题
4
作者 范海玲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36,共4页
本文通过《肇论》的解读,分析了其佛学否定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其一,僧肇克服早期般若学和玄学的局限,使否定达到彻底性,但他并没有完全摆脱老、庄的影响。其二,僧肇否定的主要对象是俗谛,但他并不是取消俗谛,而是主张真俗不二。其三,僧... 本文通过《肇论》的解读,分析了其佛学否定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其一,僧肇克服早期般若学和玄学的局限,使否定达到彻底性,但他并没有完全摆脱老、庄的影响。其二,僧肇否定的主要对象是俗谛,但他并不是取消俗谛,而是主张真俗不二。其三,僧肇通过“非有非无”、“不有不无”、“即有即无”的双重否定最终达到否定的圆融空境,但这种纯粹的无差别的“空境”似乎什么也没说,可能引起领会的困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肇论》 思维特征 否定思维 主要对象 双重否定 般若学 僧肇 彻底性 俗谛 佛学 玄学 主张 圆融 纯粹 领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校对的思维方式
5
作者 郑南勋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50-51,共2页
许多职业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受其职业的性质和目的所限制,体现出该职业的特征。书刊出版行业中的校对,是一种以纠正书刊原稿或样张中的错误为主要责任的职业,认识和把握校对思维方式,对于深入、深刻认识和把握校对的职业... 许多职业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这些思维方式受其职业的性质和目的所限制,体现出该职业的特征。书刊出版行业中的校对,是一种以纠正书刊原稿或样张中的错误为主要责任的职业,认识和把握校对思维方式,对于深入、深刻认识和把握校对的职业性质和特征,做好新形势、新条件下的校对工作是十分有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对工作 思维方式 比较思维 否定思维 整体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压抑:现代文明发展维度——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解读 被引量:2
6
作者 白新欢 《社会科学家》 2003年第3期118-121,共4页
马尔库塞认为,现代文明在整体上是病态的,其根源就在于否定性思维的丧失。建立无压抑性新文明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维度。人性恶的不可改变预示了无压抑性新文明的乌托邦性。
关键词 马尔库塞 现代文明 否定思维 无压抑 人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尝试抑或真正的对话——道家思想与后现代思潮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玉用 《理论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1-72,共2页
关键词 后现代思潮 道家思想 后现代主义 权威话语 思维方式 否定思维 普遍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历史转折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张雄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期57-62,共6页
从历史必然性角度透视历史转变的本质,上升为一种自觉的历史转折意识,首要前提是对历史时间的把握。历史时间反映人类在历史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它是历史主体对时间的价值设定,它更多反映历史过程中质的方面,是对主体现实、未来的实... 从历史必然性角度透视历史转变的本质,上升为一种自觉的历史转折意识,首要前提是对历史时间的把握。历史时间反映人类在历史活动中的相互关系,它是历史主体对时间的价值设定,它更多反映历史过程中质的方面,是对主体现实、未来的实践行为发生影响的参照系。所谓历史转折意识,是借助历史的客观内容未揭示对象已完成的时间段落的“内部的东西”,特指对具有多时性的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理性把握,它在现实历史过程中,往往表现为一种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转折 历史时间 忧患意识 黑格尔 社会历史过程 历史主体 社会结构 创造力 否定思维 个别事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哲学的文化境域解读
9
作者 熊凯 段方乐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72,共5页
老子哲学固然有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礼崩乐败”后出现的天道自然宇宙论和以道自任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因素,但就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楚巫文化传统在老子哲学里面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就思考路径,还是概念符号的表达,老子哲学都脱不... 老子哲学固然有来自中原礼乐文化“礼崩乐败”后出现的天道自然宇宙论和以道自任的理性主义思潮的影响因素,但就其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看,楚巫文化传统在老子哲学里面占据重要的位置。无论就思考路径,还是概念符号的表达,老子哲学都脱不了楚巫文化的影响。老子的“道”包含着对楚巫文化与宗周礼乐文化的双重否定,他对道德真实内蕴、宇宙精神的追求,对淳朴和谐社会的向往,对个体生命的关注,显露出与先秦诸子全然不同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 文化 否定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不言之教”解读《老子》 被引量:6
10
作者 姚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48-51,共4页
老子提出“不言之教” ,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有着特殊的意义。“不言之教”主要有三方面的内涵 :一是独特的否定性思维方式 ;二是反对特权的政治理想 ;三是“言不尽意”的文艺思想的萌芽。
关键词 "不言之教" 否定思维 言不尽意 《老子》 文艺思想 政治理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人性于全,不使之偏倚”——一个鲁迅式的命题与追求 被引量:1
11
作者 熊岩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2年第4期77-80,共4页
命题的提出在本世纪初的七八年中,年轻的鲁迅抱着以文艺改革人们精神的勃勃雄心,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文章中,鲁迅阐述了自己关于社会、历史、人生、科学... 命题的提出在本世纪初的七八年中,年轻的鲁迅抱着以文艺改革人们精神的勃勃雄心,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等一系列重要论文。在这些文章中,鲁迅阐述了自己关于社会、历史、人生、科学文化、文学艺术的诸多独到见解,初步形成了他科学、文学启蒙思想的基本理论框架。近年来,不少论者对鲁迅这些早期论文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文不揣浅陋,仅就《科学史教篇》一文所引发的思考谈一点自己的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性 科学史 启蒙思想 理论框架 科学文化 重要论文 巨大作用 科学技术 否定思维 鲁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原本就是慢的艺术
12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2期109-109,共1页
“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改变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让我们一点一滴地变得阳光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努力着慢慢地使自己成为建设性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赞美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张文质老师写《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的一段... “让我们时时提醒自己,克制自己,改变自己的否定性思维,让我们一点一滴地变得阳光一点、积极一点、主动一点,努力着慢慢地使自己成为建设性文化的一部分,成为赞美文化的一部分”,这是张文质老师写《教育是慢的艺术》这本书的一段话。是的,人就是要不断提升自己、改变自己,才使得自己更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教育 原本 否定思维 性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