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量化参数和拓扑指数研究吡喃酮类化合物结构与活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7
1
作者 齐玉华 许禄 杨嘉安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7-20,共4页
将量子化学参数和拓扑指数共同应用于吡喃酮类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的相关分析中,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和最佳变量子集算法对变量进行压缩,通过多元回归方法和人工神经网法进行计算分析,获得了比较好的相关模型.
关键词 吡喃酮类化合物 QSAR 量子化学参数 拓扑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喃酮类化合物与镱配合物的红外和拉曼光谱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袁亚仙 顾建胜 +1 位作者 任志刚 顾仁敖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86-689,共4页
采用非水体系中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分别合成了稀土金属镱与 3 羟基黄酮及 3 羟基 2 甲基 γ 吡喃酮的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IR和Raman光谱测定。两种光谱提供了互为补充的信息 ,配体经配位后—OH的伸缩振动谱峰消失 ,部分相关... 采用非水体系中牺牲金属阳极的电化学方法分别合成了稀土金属镱与 3 羟基黄酮及 3 羟基 2 甲基 γ 吡喃酮的配合物。对配合物进行了IR和Raman光谱测定。两种光谱提供了互为补充的信息 ,配体经配位后—OH的伸缩振动谱峰消失 ,部分相关的谱峰频率发生了明显位移 ,特别是羰基伸缩振动红移十分明显 ,在Raman光谱的低波数区间检测到可指认为金属和配体键合的伸缩振动。根据这两种光谱的研究结果推断了所得配合物的可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酮类化合物 镱配合物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喃酮类化合物的3D-QSAR及分子对接研究
3
作者 吴鲁阳 王天浩 +2 位作者 冯怡 张星 仝建波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75-80,86,共7页
采用易位体比较分子场(Topomer CoMFA)方法对18个吡喃酮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建立了3D-QSAR模型,主要参数分别为N=3,F=23.879,r 2=0.888,q 2=0.554,r 2 stderr=0.20,q 2 stderr=0.40,SEE=0.199,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 采用易位体比较分子场(Topomer CoMFA)方法对18个吡喃酮类化合物进行三维定量构效关系研究,建立了3D-QSAR模型,主要参数分别为N=3,F=23.879,r 2=0.888,q 2=0.554,r 2 stderr=0.20,q 2 stderr=0.40,SEE=0.199,结果表明所建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利用Topomer search技术在ZINC分子数据库中进行虚拟筛选,设计出活性优于模板分子的7个化合物.采用分子对接技术研究了新化合物与大分子蛋白1EE0的作用模式,结果表明,配体分子与1EE0的B/ARG274、B/ARG312、B/LYS67等位点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喃酮类化合物 三维定量构效关系 易位体比较分子场 分子设计 分子对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AS10吡喃酮类代谢产物 被引量:4
4
作者 郭思雨 邹庭光 +4 位作者 朱静琳 林慧美 许婉毅 黄洪波 陶移文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9-23,共5页
采用大米培养基,对无瓣海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AS10进行静置发酵,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7个化合物。经分析质谱、核磁等波谱数据,并通过与... 采用大米培养基,对无瓣海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AS10进行静置发酵,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等分离手段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7个化合物。经分析质谱、核磁等波谱数据,并通过与文献对比鉴定化合物为:aspergyllone(1),(R)-2-(羟基(苯基)甲基)-4H-吡喃-4-酮(2),carbonarone A(3),campyrone A(4),campyrone C(5),asperfurandione A(6)和dibutylterephthalate(7)。所得7个化合物均为首次报道为烟曲霉次级代谢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Aspergillus fumigatus 次级代谢产物 吡喃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树林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AS10二聚萘并吡喃酮类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赞鸿 朱静琳 +5 位作者 林灵茵 郭思雨 黄美荧 徐文艳 黄洪波 陶移文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2年第6期967-974,共8页
通过大米培养基静置发酵无瓣海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AS10,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8个纯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现代分析方... 通过大米培养基静置发酵无瓣海桑内生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SAS10,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以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手段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获得8个纯化合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波谱、质谱等现代分析方法,分别鉴定为asperpyrone A(1)、aurasperone B(2)、asperpyrone C(3)、asperpyrone D(4)、dianhydro-aurasperone C(5)、aurasperone A(6)、fonsecinone A(7)和rubrofusarin B(8)。结构鉴定结果显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烟曲霉中分离得到,菌株Aspergillus fumigatus SAS10具有产生大量二聚萘并吡喃酮类代谢产物的潜力。抑菌活性表明,化合物1~8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内生真菌 Aspergillus fumigatus 次级代谢产物 二聚萘并吡喃酮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