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反式七元瓜环与N,N'-二苄基-4,4'-联吡啶氯化物的络合行为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中政 杨立国 +3 位作者 白东 陈丽霞 陶朱 肖昕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12-216,共5页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温量热滴定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等方法研究了N,N'-二苄基-4,4'-联吡啶氯化物(G1,客体分子)与反式七元瓜环(i Q[7],主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及...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发射光谱、等温量热滴定及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等方法研究了N,N'-二苄基-4,4'-联吡啶氯化物(G1,客体分子)与反式七元瓜环(i Q[7],主体分子)的相互作用及形成的主客体包结配合物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客体分子两端的苄基部分分别进入i Q[7]的空腔,而4,4'-联吡啶则一部分被i Q[7]的空腔所包结,另一部分处于i Q[7]的端口,形成包结比为2∶1的哑铃型主客体超分子组装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式七元瓜环 N N'-二苄基-4 4'-联吡啶氯化 超分子自组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炭负载吡啶氯化铜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 被引量:2
2
作者 王金雨 张莹 +3 位作者 陈超群 张丽 刘红 郭廷会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4,共8页
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的吡啶氯化铜催化剂,测试吡啶氯化铜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与活性炭负载的氯化铜催化剂进行比较。在反应温度为330℃、乙炔体积空速为100 h^(-1)、氯化氢与乙炔物质的量比为1.05、吡啶氯化铜... 采用浸渍法制备活性炭负载的吡啶氯化铜催化剂,测试吡啶氯化铜催化剂在乙炔氢氯化反应中的催化性能,并与活性炭负载的氯化铜催化剂进行比较。在反应温度为330℃、乙炔体积空速为100 h^(-1)、氯化氢与乙炔物质的量比为1.05、吡啶氯化铜表观负载量(w)为15%的条件下,乙炔转化率可达64%,氯乙烯选择性大于95%。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等表征手段,证实吡啶氯化铜催化剂对氯化氢的强吸附及良好的Cu^(2+)稳定性是其具有较高活性的关键,揭示吡啶氯化铜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为催化剂表面积炭,而氯化铜催化剂失活的主要原因为积炭和Cu^(2+)被还原。利用分子模拟软件对吡啶氯化铜分子进行计算,探讨吡啶氯化铜催化乙炔氢氯化反应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炔氢氯化 催化剂 吡啶氯化 氯乙烯 活性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啶氯化反应中非催化结焦的研究
3
作者 许柳松 曾作祥 +1 位作者 薛为岚 吴超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781-785,共5页
以吡啶氯化合成五氯吡啶这一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该体系中非催化结焦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结焦模型。为此,在进行理论分析和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除时间外,气空速、液空速和温度也是影响非催化结焦的主要因素... 以吡啶氯化合成五氯吡啶这一反应体系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该体系中非催化结焦行为的影响因素与结焦模型。为此,在进行理论分析和预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了正交实验,结果表明,除时间外,气空速、液空速和温度也是影响非催化结焦的主要因素。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和关联,建立了结焦量与上述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式为:CC=0.0070(G/G*)-0.50(L/L*)0.47(T/T*)2.00(t/t*)0.28.实验验证表明,该关联式具有良好的预测特性,能较好地描述吡啶氯化反应中的非催化结焦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催化结焦 吡啶氯化 固定床 结焦关联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硫氰酸铵-十六烷基氯化吡啶鎓-水体系浮选分离锌(Ⅱ) 被引量:9
4
作者 温欣荣 涂常青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8期776-779,共4页
研究了氯化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锌 (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 1.0 g固体 Na Cl存在下 ,当硫氰酸铵 (0 .1mol/L )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0 .0 1m ol/L)溶液的用量均为 2 .0 m L 时 ... 研究了氯化钠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锌 (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在 1.0 g固体 Na Cl存在下 ,当硫氰酸铵 (0 .1mol/L )和十六烷基氯化吡啶(0 .0 1m ol/L)溶液的用量均为 2 .0 m L 时 ,控制 p H值为 4.0 ,Zn( )可被该体系浮选 ,而 Cd( )、Co( )、Ni( )、Mn( )、F e( )、Al( )不被浮选 ,可实现 Zn( )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 ,对合成水样的定量浮选分离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 锌(Ⅱ) 硫氰酸铵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Weng 浮选分离 有机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钠-硫氰酸铵-氯化十四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铜 被引量:4
5
作者 吴艳平 胡志国 +1 位作者 吕文英 李全民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93-495,共3页
In aqueous solutions,Cu(Ⅱ) precipitates with ammonium thiocyanate and tetradecylpyridinium chloride.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chloride,the precipitate is floated.It shows that Cu(Ⅱ)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 In aqueous solutions,Cu(Ⅱ) precipitates with ammonium thiocyanate and tetradecylpyridinium chloride.In the presence of sodium chloride,the precipitate is floated.It shows that Cu(Ⅱ) can be completely separated from Fe(Ⅲ),Co(Ⅱ),Ni(Ⅱ),Mn(Ⅱ) and Cd(Ⅱ) by floatation.Besides has the advantages of inorganic solvent floatation,the method is non toxic,simple,rapid and economic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 硫氰酸铵 氯化十四烷基吡啶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水合三(2,2′-联吡啶)氯化钌(Ⅱ)的合成及结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常桥稳 景小宇 +5 位作者 陈家林 晏彩先 叶青松 姜婧 余娟 刘伟平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2-55,共4页
以水合三氯化钌为原料,直接与2,2′-联吡啶反应,加入氯化钾,一步重结晶直接合成了高质量的六水合三(2,2′-联吡啶)氯化钌(Ⅱ)[Ru(bpy)3Cl2·6H2O]。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3C、1H-NMR)、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 以水合三氯化钌为原料,直接与2,2′-联吡啶反应,加入氯化钾,一步重结晶直接合成了高质量的六水合三(2,2′-联吡啶)氯化钌(Ⅱ)[Ru(bpy)3Cl2·6H2O]。采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谱(13C、1H-NMR)、红外光谱(IR)和紫外可见光谱(UV-Vis)研究了Ru(bpy)3Cl2·6H2O的化学结构。研究使用的合成方法简单,具有产率高、纯度高的优点,适于规模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化合物 六水合三(2 2′-联吡啶)氯化钌(Ⅱ) 合成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N-苄基吡啶的制备及相转移催化性能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郭锡坤 谭端明 陈展光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9期537-540,共4页
采用等物质的量的吡啶和氯化苄制备氯化N 苄基吡啶 ,借助化学方法、红外光谱、质谱、1H核磁共振分析鉴定它的结构 ,并以四丁基溴化铵作对比 ,考察它的相转移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在 115℃反应 6h ,产物经重结晶后产率可达 86 6 % ... 采用等物质的量的吡啶和氯化苄制备氯化N 苄基吡啶 ,借助化学方法、红外光谱、质谱、1H核磁共振分析鉴定它的结构 ,并以四丁基溴化铵作对比 ,考察它的相转移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在 115℃反应 6h ,产物经重结晶后产率可达 86 6 % ,纯度高于 99% ;质谱中的基峰为N 苄基吡啶阳离子峰 ,表明它具有稳定性 ;在碱性条件下合成水杨醛时 ,采用氯化N 苄基吡啶做相转移催化剂能使产率比采用四丁基溴化铵提高 6 %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N-苄基吡啶 α-戊基肉桂醛 相转移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敏性离子液体氯化N-丁基吡啶双水相体系相图的测定及关联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宇亮 杨思语 张文杉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445-1450,共6页
利用浊点法测定了氯化N-丁基吡啶([Epy]Cl)-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水(H2O)双水相体系在常压和308.15、318.15、328.15 K三个温度下的双节线数据,并通过matlab编程验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绘制相图探讨温度对双水相形成的影响。利... 利用浊点法测定了氯化N-丁基吡啶([Epy]Cl)-磷酸氢二钾(K2HPO4·3H2O)?水(H2O)双水相体系在常压和308.15、318.15、328.15 K三个温度下的双节线数据,并通过matlab编程验证测定数据的准确性,绘制相图探讨温度对双水相形成的影响。利用经验公式对得到的双节线和系线数据进行关联,得到的相关性良好。研究表明:温度对该体系的分相能力影响不大。研究结果即可以作为双水相体系应用于萃取分离的分相基础,又可作为从双水相回收离子液体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N-丁基吡啶 磷酸氢二钾 液液相平衡 双水相体系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铵-碘化钾-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涂常青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37-539,共3页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5.0,在1.0g(NH4)2SO4存在下,Cd2+可被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而Zn2+、Mn2+、Fe2+、Co2+、Ni2+、Al3+等离子在该... 研究了硫酸铵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分离镉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控制pH5.0,在1.0g(NH4)2SO4存在下,Cd2+可被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水体系浮选,而Zn2+、Mn2+、Fe2+、Co2+、Ni2+、Al3+等离子在该体系中不被浮选,可实现Cd2+与这些离子的定量分离。对合成水样进行了浮选分离测定,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铵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显色剂分光光度法测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茹 姬建刚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47,共3页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1.0 mol/L NaOH介质中,显色剂与CPC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1∶2的紫红色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λmax=580 nm,表观摩尔系数ε=... 研究了新显色剂二溴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的显色反应.结果表明,在1.0 mol/L NaOH介质中,显色剂与CPC发生灵敏的显色反应,形成1∶2的紫红色缔合物,其最大吸收波λmax=580 nm,表观摩尔系数ε=3.7×104 L·mol-1·cm-1,CPC的含量在0~80 μg/25ml范围内遵守比尔定律.据此建立了水中微量的CPC光度测定新方法.在EDTA存在下,显色反应具有良好的选择性,可直接用于自来水样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溴羧基苯基重氮氨基偶氮苯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剂氯化吡啶苄基铵的合成及表征
11
作者 孟平蕊 李良波 +1 位作者 张代平 任■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861-863,共3页
以吡啶和氯化苄为原料 ,合成了抗菌剂氯化吡啶苄基铵 ,分别考察了原料滴加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该抗菌剂的最佳合成方案。该方法设备简单 ,工艺简便 ,色泽好 ,产率高达 97 9% ,纯度大于 95 %。利... 以吡啶和氯化苄为原料 ,合成了抗菌剂氯化吡啶苄基铵 ,分别考察了原料滴加温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以及原料配比对反应的影响 ,确定了该抗菌剂的最佳合成方案。该方法设备简单 ,工艺简便 ,色泽好 ,产率高达 97 9% ,纯度大于 95 %。利用紫外光谱、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将其加入涂料中对其抗菌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 ,该抗菌剂在涂料中具有良好的抑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剂 氯化吡啶苄基铵 合成 表征 吡啶 氯化 原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酸钠-碘化钾-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Ⅱ)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温欣荣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4-75,79,共3页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 pH 5 .0 ,在 1.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 1碘化钾和 0 .0 1mol·L- 1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 1.... 研究了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体系浮选分离铅 (Ⅱ )的行为及其与常见离子分离的条件。结果表明 ,控制 pH 5 .0 ,在 1.0 gNaNO3存在下 ,当 0 .1mol·L- 1碘化钾和 0 .0 1mol·L- 1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溶液的用量均为 1.0ml时 ,铅 (Ⅱ )被定量浮选而与Fe2 + 、Co2 + 、Ni2 + 、Zn2 + 、Mn2 + 、Al3+ 等离子分离 ,对合成水样进行了定量浮选分离测定 ,结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酸钠 碘化钾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浮选分离 铅(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邻硝基苯基萤光酮-氯化十六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测定排污水中的微量铜 被引量:5
13
作者 戚文彬 胡利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1984年第2期261-263,共3页
鉴于目前测定排污水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法不够理想,我们曾提出了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一种以邻硝基苯基萤光酮(ONPF)为显色剂,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增溶敏化剂的新方法.本法的选择性与前法大致相当,而灵敏度提高一倍... 鉴于目前测定排污水中微量铜的分光光度法不够理想,我们曾提出了一种方法。在此基础上,本文又提出了一种以邻硝基苯基萤光酮(ONPF)为显色剂,以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为增溶敏化剂的新方法.本法的选择性与前法大致相当,而灵敏度提高一倍,为目前最灵敏的分光光度测定铜的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硝基苯基萤光酮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分光光度法 灵敏度提高 排污水 分光光度测定 微量铜 敏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环糊精对十六烷基氯化吡啶胶束化行为的影响
14
作者 杨震宇 岳永魁 王键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3期127-127,共1页
关键词 Β-环糊精 十六烷基氯化吡啶 胶束化行为 表面活性剂 分子聚集 迁移自由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醇-硫酸铵-水体系浮选铜(Ⅱ)-SCN^--CPC离子缔合物间接光度法测定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15
作者 王春风 孙东 李全民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138-1140,共3页
试验表明:在酸度为pH 1.0~6.0的水溶液中铜(Ⅱ)与硫氰酸根离子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所生成的离子缔合沉淀,可从含有异丙醇3.0 mL及固体硫酸铵2.0 g,且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定量浮选分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固定且过量的铜(Ⅱ),在浮... 试验表明:在酸度为pH 1.0~6.0的水溶液中铜(Ⅱ)与硫氰酸根离子和氯化十六烷基吡啶(CPC)所生成的离子缔合沉淀,可从含有异丙醇3.0 mL及固体硫酸铵2.0 g,且总体积为10 mL的溶液中定量浮选分离。在反应体系中加入固定且过量的铜(Ⅱ),在浮选分离后,用PAR光度法在波长510 nm处测定下层盐水相中留剩的铜(Ⅱ)。计算结果显示所得铜(Ⅱ)的浮选率与CPC浓度在1.0×10-5~1.2×10-4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将此方法应用于间接测定模拟水样中CPC含量,测得CPC的回收率在95.0%~105.0%之间,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5)在0.69%~1.54%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度法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铜(Ⅱ) 浮选分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化十六烷吡啶治疗豚鼠真菌性角膜炎的对比研究
16
作者 周路坦 周玲生 焦军杰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23-827,共5页
目的探讨氯化十六烷吡啶滴眼液治疗豚鼠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最终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抗真菌眼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豚鼠80只,利用改良的制作模型方法复制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选择感染程度相似的6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 目的探讨氯化十六烷吡啶滴眼液治疗豚鼠真菌性角膜炎的效果,最终为临床提供理想的抗真菌眼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豚鼠80只,利用改良的制作模型方法复制真菌性角膜炎动物模型,选择感染程度相似的60只豚鼠随机分为5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氟康唑组;C组:那他霉素组;D组:CYC滴眼液-1组;E组:CYC滴眼液-2组)。予药物滴眼,裂隙灯下直接观察、光镜观察各组角膜组织学改变及真菌孢子和菌丝,并对真菌性角膜炎进行临床评分,对比CYC对真菌性角膜病的疗效。结果打开睑裂后第10天,临床评分:空白对照组为6.667±1.367,氟康唑组为4.833±1.472,那他霉素组为3.167±1.330,CYC-1组为1.500±1.225,CYC-2组为0.667±0.817。CYC组临床评分较其他各组缩小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C-1组和CYC-2组至打开睑裂第8天左右,溃疡已消失,角膜表面光滑,光镜下几乎不见真菌丝和孢体;而其他3组均可见炎性坏死,坏死组织周围可见大量菌丝和孢子。结论采用剖除豚鼠角膜上皮、眼睑缝合、菌液滴眼的方法可以成功建立真菌性角膜炎的动物模型;CYC滴眼液较氟康唑和那他霉素能够更有效的治疗豚鼠茄病镰刀菌性角膜溃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角膜炎 动物模型 药物治疗 氯化十六烷吡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铑在氯化十六烷基吡啶-硫氰化钾-硫酸铵体系中的浮选分离和富集
17
作者 牛明改 司学芝 马万山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01-1603,共3页
铑是一种十分稀有的贵金属元素,准确测定组成较复杂样品中痕量的铑,必须要进行分离和富集。分析化学领域中有很多分离和富集金属离子的方法,液-液萃取由于操作方便和使用设备简单,是常优先使用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浮选分离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富集 硫氰化钾 硫酸铵 贵金属元素 液-液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吡啶杂环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杀菌活性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云晴 王丽艳 +3 位作者 唐丽 刘家庆 杜昱瀛 吴定成 《日用化学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314-318,共5页
旨在筛选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绿色环保、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杀菌性的杀菌剂。利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不同碳链长度的含吡啶杂环氯化铵(简称C8,C10,C12,C14,C1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四种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杀菌活性,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并计... 旨在筛选具有较好的水溶性、绿色环保、对植物病原菌具有较强杀菌性的杀菌剂。利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不同碳链长度的含吡啶杂环氯化铵(简称C8,C10,C12,C14,C16)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四种植物病原菌的离体杀菌活性,求出毒力回归方程,并计算有效抑菌浓度EC50值。结果表明:碳链长度为12的含吡啶杂环氯化铵(C12)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稻纹枯病原菌的EC50=9.69×10^-3 g/L、对照药井岗霉素的EC50=7.02×10^-2 g/L;对西瓜枯萎病原菌的EC50=2.93×10^-2 g/L、对照药甲基布拖津的EC50=0.506 g/L;对苹果腐烂病原菌的EC50=1.57×10^-5 g/L、对照药苯醚甲环唑的EC50=3.50×10^-4 g/L;对番茄灰霉病原菌的EC50=1.85×10^-4 g/L、对照药菌恶唑的EC50=2.04×10^-3 g/L。即C12对四种病原菌的EC50值明显低于对照药剂,具有较好的杀菌活性,具有进一步研究的价值。通过相同试验方法进一步得到C12对四种病原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094,0.091,0.083和0.087 g/L。为含吡啶杂环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植物病原菌的防治研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啶杂环氯化铵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植物病原菌 离体 最小抑菌浓度 杀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3-二氯吡啶催化加氢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爱铭 胡总 许海涛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Pd/C催化剂,在压力0.6 MPa、温度303~323 K、转速800 r/min的条件下应用于2,3-二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动力学反应模型,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估值。其中3-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为2.1级反应,反应速度方程... 采用液相还原法制备了Pd/C催化剂,在压力0.6 MPa、温度303~323 K、转速800 r/min的条件下应用于2,3-二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动力学研究,建立了动力学反应模型,对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估值。其中3-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为2.1级反应,反应速度方程为:r=1.18×10^(8)×M cat×e-5375.7/T C^(2.1)_(3cp),活化能44.14 kJ/mol,2-氯吡啶催化加氢反应为1级反应,反应速率方程为:r=4.696×10^(11)×M cat×e-8693.3/T C_(2cp),活化能72.28 kJ/mol,2,3-二氯吡啶催化剂加氢反应为3级反应,反应速度方程为:r=2.05×10^(15)×M cat×e-9758.6/T C^(3)_(2.3),活化能81.13 kJ/mo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吡啶 催化加氢 反应级数 活化能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铬天青S-氯化十六烷基吡啶比色法测定钪
20
作者 邓维群 《岩矿测试》 CAS 1982年第2期70-74,共5页
矿石中微量钪的测定,由于没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方法,分析手续繁杂冗长。特别当试样含有大量钍、铀,锆(铪)、钛和稀土元素时,更增加分析的困难。钪与铬天青S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胺于微酸性介质中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具有很高的灵... 矿石中微量钪的测定,由于没有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方法,分析手续繁杂冗长。特别当试样含有大量钍、铀,锆(铪)、钛和稀土元素时,更增加分析的困难。钪与铬天青S和氯化十四烷基二甲基苄基胺于微酸性介质中形成的三元络合物,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是选择性仍然不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十六烷基吡啶 三元络合物 铬天青S 稀土元素 酸性介质 高选择性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