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防治柑橘沙皮病药效试验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8
1
作者 张素英 唐明丽 +3 位作者 门友均 阳廷密 张戈壁 王明召 《南方园艺》 2019年第4期14-16,共3页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0%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75%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个药剂供试浓度防治效果均稳定在82%以上,最高达89.93%,优于“甲基托布津”,与“吡唑醚菌酯”...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显示:40%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75%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对柑橘沙皮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2个药剂供试浓度防治效果均稳定在82%以上,最高达89.93%,优于“甲基托布津”,与“吡唑醚菌酯”防效相当。安全性试验及田间试验均未发现药害,对柑橘安全,可以在柑橘生产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 柑橘沙皮病 药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0%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SC防治柑橘砂皮病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韩华立 谭春柳 +2 位作者 李远伏 周向阳 易继平 《湖北植保》 2019年第2期5-7,共3页
本试验以喷施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剂量的杀菌剂来防治柑橘砂皮病,取得各种药剂各种剂型的防治效果,为柑橘砂皮病防治筛选出最佳药剂。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条件1.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柑橘砂皮病。柑橘树品种:伦晚... 本试验以喷施不同品种和同一品种不同剂量的杀菌剂来防治柑橘砂皮病,取得各种药剂各种剂型的防治效果,为柑橘砂皮病防治筛选出最佳药剂。1材料和方法1.1试验条件1.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试验对象:柑橘砂皮病。柑橘树品种:伦晚脐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试验 SC防治 柑橘树 甲基 防治效果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检测土壤和柑橘中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残留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福琴 石丽红 +6 位作者 王飞 孙财远 康頓 张钰萍 陈泠竹 胡德禹 康頔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20-626,共7页
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土壤和柑橘中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或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用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测定,以... 建立了QuEChERS-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检测土壤和柑橘中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及其代谢物多菌灵的分析方法。样品经甲醇或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PSA)净化后,用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正离子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质谱测定,以基质匹配标准溶液进行外标法定量。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的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5.8~7.0μg/kg、9.3~14.1μg/kg和2.1~2.6μg/kg。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75.48%~109.1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0%~5.11%(n=5)。该法快速简便,定量准确,用基质配制标准溶液能够有效、准确地校正LC-MS/MS测定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残留的基质效应,满足土壤、橘皮、橘肉和柑橘全果实际样品的检测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吡唑 甲基 土壤 柑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复配对辣椒炭疽病的保护和治疗效果 被引量:4
4
作者 陈娟芳 任佐华 +3 位作者 刘翔 彭伟业 陈劲 刘二明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40-45,共6页
采用胶孢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1×105个·m L^(-1))针刺接种辣椒感病品种福湘5号的成熟果实,对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两种单剂及其复配混合物(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质量比为1︰2,1︰4,1︰8,1︰16和1︰32)的保护与治疗效果进... 采用胶孢炭疽病菌孢子悬浮液(1×105个·m L^(-1))针刺接种辣椒感病品种福湘5号的成熟果实,对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两种单剂及其复配混合物(吡唑醚菌酯与甲基硫菌灵质量比为1︰2,1︰4,1︰8,1︰16和1︰32)的保护与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吡唑醚菌酯浓度≥3.00mg·L^(-1)时,它的保护和治疗效果在接种前和接种后施药的平均防治效果能达到81.82%以上;甲基硫菌灵浓度≥16.67mg·L^(-1)时,它的保护和治疗平均防治效果也在81.82%以上;在吡唑醚菌酯∶甲基硫菌灵的5个不同配比中,质量比为1∶8的混合物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平均防效最好,当浓度≥3.33mg·L^(-1)时,其平均保护效果达83.12%以上,平均治疗效果在77.9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甲基 辣椒炭疽病 保护效果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嘧菌酯与甲基硫菌灵在荔枝采后贮藏保鲜中的应用及膳食暴露评估 被引量:2
5
作者 肖璐 李晓琴 +6 位作者 唐雪妹 朱富伟 王刚 刘帅 江薰垣 邓义才 万凯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92-299,共8页
本文探究了常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采后荔枝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在贮藏期间通过对荔枝生理指标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较优的杀菌剂配方,并对筛选后的杀菌剂配方进行验证以及膳食暴露评估,最终获得可以在常温贮藏条件下... 本文探究了常温条件下不同浓度的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对采后荔枝果实保鲜效果的影响,在贮藏期间通过对荔枝生理指标进行分析从而筛选出较优的杀菌剂配方,并对筛选后的杀菌剂配方进行验证以及膳食暴露评估,最终获得可以在常温贮藏条件下延长荔枝货架期的保鲜方法。结果发现,在25℃贮藏条件下,采用25%嘧菌酯1600倍稀释液(M1600)、25%嘧菌酯1600倍稀释液复配70%甲基硫菌灵700倍稀释液(M1600+J700)处理荔枝可以显著抑制果实的呼吸强度(P<0.05),降低果皮的相对电导率(P<0.05)和果实的腐烂率(P<0.05),且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果肉中可溶性固形物TSS和维生素C含量的降低,较好地维持了荔枝果实的感官品质和食用价值。经对比发现,两种杀菌剂对荔枝的保鲜效果相当,但单独使用M1600在抑制荔枝果皮褐变方面效果较优。通过对贮藏期间荔枝全果和果肉中杀菌剂残留量的检测以及膳食暴露评估发现,单独使用嘧菌酯处理荔枝后整果中嘧菌酯的风险熵RQ远小于1,可以同时达到满足提高荔枝贮藏品质、安全食用以及降低经济成本的目的。该研究为荔枝等非呼吸跃变型果实采后品质提升的研究提供了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荔枝 甲基 贮藏保鲜 膳食暴露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炭疽病菌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检测 被引量:29
6
作者 叶佳 张传清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1-114,共4页
采用菌丝生长法检测了78株采自浙江省杭州、嵊州和嘉兴3地的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病菌已对甲基硫菌灵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抗性频率为51.3%,且均为高水平抗... 采用菌丝生长法检测了78株采自浙江省杭州、嵊州和嘉兴3地的葡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对甲基硫菌灵、戊唑醇和醚菌酯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供试病菌已对甲基硫菌灵产生了严重的抗药性,抗性频率为51.3%,且均为高水平抗药性菌株;78个供试菌株对戊唑醇的EC50值在0.04~21.56μg/mL之间,平均为1.63μg/mL,其中L-58菌株的敏感性最低,EC50值为21.6μg/mL。旁路氧化酶抑制剂水杨肟酸(SHAM)处理对醚菌酯抑制葡萄炭疽病菌菌丝生长的活性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无SHAM存在时,醚菌酯抑制菌丝生长的EC50(EC50Q)值在0.03~436.55μg/mL之间,平均为27.77μg/mL;当SHAM的处理质量浓度为50μg/mL时,EC50(EC50Q+S)值在0.01~15.20μg/mL之间,平均为4.40μg/mL。旁路氧化的相对贡献值F最低为0,最高为155.47,平均为20.0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炭疽病 敏感性检测 甲基 戊唑醇 旁路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氯虫苯甲酰胺种子处理悬浮剂液相色谱分析方法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岩 李立军 +3 位作者 史娜 郑杨 杜传玉 孟宪科 《农药科学与管理》 CAS 2019年第10期33-37,14,共6页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和酸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80?Extend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对混剂中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和氯虫苯... 本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以乙腈和酸水为流动相,使用ZORBAX80?ExtendC18不锈钢柱和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254nm波长下对混剂中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和氯虫苯甲酰胺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得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和氯虫苯甲酰胺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9、0.9998、1.0000;标准偏差分别为0.04、0.04、0.08;变异系数分别为0.67%、0.58%、0.35%;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100.17%、99.8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氯虫苯甲酰胺 高效液相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醚菌酯·稻瘟灵防治水稻稻瘟病应用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戴余有 邢海 +1 位作者 裘珺琳 沈国强 《绿色科技》 2017年第23期154-154,156,共2页
试验结果表明,用25%吡唑醚菌酯·稻瘟灵水乳剂有效成分225g/hm2防除水稻稻瘟,于水稻破口初喷雾处理,间隔7d左右第二次用药,对水稻稻瘟病有良好的防效,穗颈瘟的防效达75.6%,优于两对照单剂的防效,且对水稻安全。
关键词 吡唑酯·稻瘟 水稻 稻瘟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试验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穆杰 韩会霏 卢慧明 《农村科学实验》 2023年第21期184-186,共3页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2016年以来,该病害的发生面积和流行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该实验研究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间隔7 d左右,供试药剂35%丙... 小麦赤霉病是我国小麦生产面临的最主要的病害之一,2016年以来,该病害的发生面积和流行程度呈逐年加重趋势。该实验研究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防治小麦赤霉病的效果,在小麦扬花初期和盛花期各施药一次,间隔7 d左右,供试药剂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57.5、210、262.5 g/hm^(2)及对照药剂30%丙硫菌唑可分散油悬浮剂189 g/hm^(2)、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20 g/hm^(2)、430 g/L戊唑醇悬浮剂129 g/hm^(2)对小麦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11%、82.53%、84.12%、80.97%、78.01%、80.08%。方差分析表明,35%丙硫菌唑·吡唑醚菌酯悬浮剂用量为210~262.5 g/hm^(2)时,防治效果显著高于其他药剂,推荐用药次数2次。复配不同作用机理的杀菌剂,可以更好地控制小麦赤霉病造成的危害,实现农药减量使用、延缓病原菌产生抗性,达到保证粮食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 悬浮剂 小麦 赤霉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杀菌剂戊唑醇防治桑椹菌核病田间药效试验 被引量:2
10
作者 薛忠民 张迎军 +2 位作者 马小兵 苏超 任军玲 《北方蚕业》 2017年第3期20-23,共4页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2017年春季在陕西临潼果桑产区进行了新型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剂——叶将30%SC 15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的校正防效为90.91%;喷... 桑椹菌核病是危害果桑的一种主要真菌病害,严重影响桑椹的产量和品质。2017年春季在陕西临潼果桑产区进行了新型农药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喷施戊唑醇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剂——叶将30%SC 15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的校正防效为90.91%;喷施甲基硫菌灵与吡唑醚菌酯的复配剂——妆颜45%SC 750倍液的相对防效为89.66%。两种新型农药制剂虽然比喷施"70%甲基硫菌灵WP+80%代森锰锌WP"1000倍液相对防效低,但都达到了理想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将(10%吡唑+20%戊唑醇) 妆颜(5%吡唑+40%甲基) 桑椹核病 田间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农药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试验 被引量:16
11
作者 朱引根 杨佩华 +4 位作者 王铭 方利民 顾理流 浦冠勤 毛建萍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734-736,共3页
桑椹菌核病是果用桑树的重要病害,为高效、安全控制该病对桑果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大田农药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硫磺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桑... 桑椹菌核病是果用桑树的重要病害,为高效、安全控制该病对桑果生产的危害,进行了大田农药防治筛选试验。结果表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硫磺粉剂500倍液和1 000倍液对桑椹小粒性菌核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桑叶和桑椹无明显药害;70%甲基托布津粉剂1 000倍液、25%吡唑醚菌酯乳油1 500倍和3 000倍液以及40%嘧霉胺粉剂1 000倍液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药防治 桑椹小粒性核病 50%多- 70%甲基托布津 25%吡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种常见杀菌剂用于沙糖桔采后保鲜的效果及其残留 被引量:13
12
作者 刘萍 何建军 +3 位作者 阳廷密 丁萍 唐艳 邓崇岭 《中国南方果树》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共5页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g/L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 为筛选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的高效低毒杀菌剂,在广西桂林以1月中旬采收的果实为试材,分析测定了450g/L咪鲜胺乳油1000倍液、50%抑霉唑乳油1500倍液、25%嘧菌酯悬浮剂1500倍液、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1250倍液、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1000倍液和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处理(浸泡果实2min后晾干,单果薄膜包装,室温贮藏)对采后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并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各药剂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中的残留量变化。结果表明,抑霉唑、咪鲜胺、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处理可有效地防止果实腐烂,贮藏45d的腐烂率分别为1.67%、7.67%、7.00%和7.33%。各药剂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贮藏前期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除甲基硫菌灵外的其他药剂处理可降低果实失重率。各药剂处理后在果实不同部位的残留量,以果皮最高,全果次之,果肉最低。处理后第3d、第7d和第14d,在果皮、全果和果肉任一组织中的残留量皆低于国家标准(GB 2763—2016和GB 2763—2019)最大残留限量的药剂为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沙糖桔采后防腐保鲜剂应选用抑霉唑、嘧菌酯和甲基硫菌灵,且贮藏期应控制在45d以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糖桔 咪鲜胺 抑霉唑 甲环唑 吡唑 甲基 残留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浓度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轮纹病效果
13
作者 玄志友(摘录) 《中国果业信息》 2023年第1期59-59,共1页
据《北方果树》2022年第6期《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作者彭志国)报道,为筛选防治苹果轮纹病的合适药剂,采用不同浓度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轮纹病进行田间和贮藏期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唑&#... 据《北方果树》2022年第6期《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作者彭志国)报道,为筛选防治苹果轮纹病的合适药剂,采用不同浓度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对苹果轮纹病进行田间和贮藏期防效试验。结果表明,30%吡唑·戊唑醇悬浮剂1500倍液对苹果轮纹病的防治效果最好,为87.35%,高于对照药剂70%甲基硫菌灵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处理的防效(84.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轮纹病 防效试验 贮藏期 甲基 戊唑醇悬浮剂 水分散粒剂 吡唑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新型农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 被引量:10
14
作者 吴玉琼 陈莹 +2 位作者 胡永乐 左正宏 王重刚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5-161,共7页
为了研究4种农药(腈苯唑、吡唑醚菌酯、恶霜灵、戊菌隆)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设计7个实验组(空白组、溶剂组、4种农药单独暴露组及联合暴露组)对斑马鱼胚胎暴露72 h,结果显示,浓度50 ng/L的4种农药单独暴露导致心包囊... 为了研究4种农药(腈苯唑、吡唑醚菌酯、恶霜灵、戊菌隆)单独及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设计7个实验组(空白组、溶剂组、4种农药单独暴露组及联合暴露组)对斑马鱼胚胎暴露72 h,结果显示,浓度50 ng/L的4种农药单独暴露导致心包囊和卵黄囊水肿比率、脊柱弯曲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腈苯唑、恶霜灵及联合暴露导致斑马鱼仔鱼心率显著下降,出现显著的心律不齐;斑马鱼胚胎的Na^+/K^+-ATP酶和Ca^(2+)-ATP酶活性被显著诱导,而联合暴露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结果说明,环境浓度的农药暴露对鱼类胚胎发育具有明显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腈苯唑 吡唑 恶霜 联合暴露 斑马鱼 胚胎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赤霉病防治技术
15
作者 李玲 《农家致富》 2016年第9期34-35,共2页
小麦赤霉病,又叫烂麦头、红麦头、麦穗枯,是困扰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小麦生产持续发展的重要病害。近年来,该病害发生由南向北扩散的趋势十分明显。了解和认识小麦赤霉病的发病症状、流行规律及危害性,对其预报和防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抽穗扬花期 禾谷镰孢 小麦生育期 颖壳 病穗 穗腐 剑叶 甲基 氰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药续展登记
16
《农药登记公告》 2015年第1期11-32,共22页
关键词 阿维 中等毒 续展登记 可湿性粉剂 油悬浮剂 甲基 啶虫脒 水乳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试验
17
作者 杨孟池 施文 +1 位作者 杨刘斌 杜亮 《江西农业》 2021年第24期33-34,共2页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筛选出防效明显的药剂并进行推广,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了四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试验。在小麦扬花初期每间隔1周使用1次、共使用2次大疆MG-1P植保无人机... 为探索不同药剂对小麦赤霉病的田间防效,筛选出防效明显的药剂并进行推广,池州市贵池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植保站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了四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田间试验。在小麦扬花初期每间隔1周使用1次、共使用2次大疆MG-1P植保无人机分别喷施4种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调查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但30%丙硫菌唑OD45ml/亩对小麦赤霉病的病穗防效为90.03%、病指防效为95.01%,明显优于其他药剂,该药剂可作为防治小麦赤霉病的首选药剂进行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赤霉病 甲基氟环唑 戊唑·咪鲜胺 戊唑醇·肟 植保无人机 防治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