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张福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10种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4.20e V之间,其中在吡咯环3位取代三氟甲基,或是在吡咯环5位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10种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4.20e V之间,其中在吡咯环3位取代三氟甲基,或是在吡咯环5位取代4-甲苯氧基,化合物的能隙变宽.通过比较还发现,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bacteria)的杀菌活性比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和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对水稻纹枯菌的杀菌活性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前线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