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雪上一支蒿中7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
1
作者 淳泽利 肖欣 +3 位作者 张勇 周明 刘云 保玉心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3,共7页
取已处理的雪上一支蒿粉末样品0.1 g,用5 mL 8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于25℃超声提取20 min,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即得供试品溶液Ⅰ,用于测定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取供试品溶液Ⅰ适量,用50%(体... 取已处理的雪上一支蒿粉末样品0.1 g,用5 mL 80%(体积分数)甲醇溶液于25℃超声提取20 min,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即得供试品溶液Ⅰ,用于测定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的含量;取供试品溶液Ⅰ适量,用50%(体积分数,下同)甲醇溶液稀释100倍,即得供试品溶液Ⅱ,用于测定雪上一支蒿乙素的含量;取供试品溶液Ⅱ适量,用50%甲醇溶液稀释10倍,即得供试品溶液Ⅲ,用于测定乌头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的含量。以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为固定相,以不同体积比的0.1%(体积分数)甲酸溶液-乙腈混合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模式下进行多反应监测模式质谱分析。结果显示,7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质量浓度在1.0~100.0μg·L^(−1)内与对应的峰面积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N)为0.0021~0.0195μg·L^(−1),仪器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试验中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n=6)均小于5.0%。按照标准加入法进行回收试验,回收率为94.5%~105%。方法用于分析12批雪上一支蒿样品,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雪上一支蒿乙素含量较高,其余4种生物碱类化合物的含量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上一支蒿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 生物碱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与生物碱类化合物非共价作用的负离子电喷雾质谱研究(Ⅰ) 被引量:6
2
作者 宋凤瑞 刘宁 +2 位作者 闫存玉 刘志强 刘淑莹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830-1832,共3页
Oligodeoxynucleotide from SARS virus was selected and synthesized. Its complexes with alkaloid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We found that three alkaloid compounds could interact with ... Oligodeoxynucleotide from SARS virus was selected and synthesized. Its complexes with alkaloid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by electrospray mass spectrometry. We found that three alkaloid compounds could interact with the DNA target molecule in five alkaloids analyzed. With increasing molar ratio of the three alkaloid compounds, the complexes between alkaloids and DNA with different stoichiometric ratios were found in their MS spectra. The order of the alkalinity of their gas phase corresponds to that of liquid phase, that is: Palmatine>Jatrorrhizine>Berberin. The relative abundance of these complexes in mass spectra can assess the relative affinities of above three alkaloid compounds with the DNA target molecule. In this paper, the binding sites between jatrorrhizine and DNA was deduced from the interaction experiments of jatrorrhizine with three nucleosid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 生物碱类化合物 非共价复合作用 负离子电喷雾质谱 抗病毒药物 药物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烷生物碱及相关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Ⅰ) 被引量:4
3
作者 黄培强 阮源萍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2期1914-1916,共3页
吡咯烷生物碱及相关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Ⅰ)黄培强,阮源萍(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Preussin,4-氨基-3-羟基-5-苯基戊酸,不对称合成,酰胺-α-烷基化,1.5-二苄基-4-苄氧基-2... 吡咯烷生物碱及相关化合物的不对称合成研究(Ⅰ)黄培强,阮源萍(厦门大学化学系,厦门,361005)关键词Preussin,4-氨基-3-羟基-5-苯基戊酸,不对称合成,酰胺-α-烷基化,1.5-二苄基-4-苄氧基-2-吡咯酮(+)-preussin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 羟基 苯基戊酸 不对称合成 吡咯烷生物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碱类化合物抗菌及逆转细菌耐药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5
4
作者 陈梦涵 于立辉 +5 位作者 李丽爽 曲成虎 王凯笛 张泽辉 田春莲 刘明春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9-113,共5页
抗生素因具有快速高效抑杀病原微生物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愈发严重。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应用新型药物来替代抗生素已成为现实... 抗生素因具有快速高效抑杀病原微生物的优势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治疗中。然而,随着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愈发严重。在实际养殖生产中,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应用新型药物来替代抗生素已成为现实需要。生物碱是一类含氮的碱性化合物,具有抗菌、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论文概述了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抗菌活性、抗菌及逆转抗生素耐药性的机制,旨在为开发新型抗耐药菌药物和临床辅助抗生素用药提供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类化合物 抗菌活性 抗菌机制 逆转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蜂蜜氨基酸 、多酚类及生物碱类 化合物的主成分分析
5
作者 周佳 王丽君 +3 位作者 禹洁 苏阿龙 文树新 鲁琰农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2024年第24期176-186,共11页
对不同品种蜂蜜中氨基酸(amino acid,AAs)、多酚类化合物(plyphenol compounds,PCs)、生物碱类化合物(alkaloid compounds,ACs)等综合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以13种单一品种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 对不同品种蜂蜜中氨基酸(amino acid,AAs)、多酚类化合物(plyphenol compounds,PCs)、生物碱类化合物(alkaloid compounds,ACs)等综合品质的差异进行研究,以13种单一品种蜂蜜为研究对象,采用全自动氨基酸分析仪测定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多酚类和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层聚类分析法及正交偏最小二乘法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蜂蜜中的氨基酸、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丰富,均含有16种AAs、23种PCs,浓度范围分别在0.11%~1.13%、16.51~175.95µg/kg,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差异较大,狼牙蜜中含量远高于其他品种蜂蜜,总量为11.80µg/kg。各品种蜂蜜中多酚类化合物、生物碱类化合物、氨基酸含量均存在差异。整体上,狼牙蜜的总氨基酸含量排第3位,多酚类及生物碱类化合物含量均排第1位。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2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4.963%,能较好地反映AAs、PCs、AC的综合信息。分层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有效验证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根据综合排名得出前3位分别为两当狼牙蜜、枣花蜜、土蜂蜜。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总多酚、天冬氨酸、总生物碱、脯氨酸、苯丙氨酸、蛋氨酸可作为不同品种蜂蜜的差异性判别物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氨基酸 多酚类化合物 生物碱类化合物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黄碱衍生噁唑烷类化合物的立体选择性合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利军 王富强 +1 位作者 谢慧军 戴小军 《化学研究与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88-90,共3页
Th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oxazolidine derivatives was accomplished,starting from ephedrine,pseudo-ephedrine and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Seven kinds of new substituted phenyl-3,4-dimethyl-5 phenyloxazolidine we... The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oxazolidine derivatives was accomplished,starting from ephedrine,pseudo-ephedrine and substituted benzaldehyde.Seven kinds of new substituted phenyl-3,4-dimethyl-5 phenyloxazolidine were first reported.At the same time,the stereochemical structures and the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were studied for these oxazolidi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黄碱衍生噁唑烷类化合物 立体选择性合成 麻黄碱类前体药物 麻黄生物碱 苯甲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瓢虫防卫生物碱2-(12-氨基十三烷基)吡咯烷的合成 被引量:3
7
作者 徐尚成 《农药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0-24,共5页
2- (12 -氨基十三烷基 )吡咯烷 (1)是从墨西哥大豆瓢虫 Epilachna varivestis中分离的新防卫生物碱。本文报道以 2 -吡咯烷甲醇和 11-溴 - 1-十一烷醇为起始原料合成该防卫生物碱 。
关键词 防卫生物碱 2-(12-氨基十三烷基)吡咯烷 合成 分离 生物农药 墨西哥大豆瓢虫 生物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双波长同时测定咖啡及咖啡制品中10种化合物含量 被引量:5
8
作者 邵金良 杨东顺 +5 位作者 樊建麟 刘兴勇 杜丽娟 王丽 刘宏程 汪禄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8-133,共6页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双波长测定咖啡及咖啡制品中葫芦巴碱、5-咖啡酰奎宁酸、咖啡因、绿原酸、4-咖啡酰奎宁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的方法。...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双波长测定咖啡及咖啡制品中葫芦巴碱、5-咖啡酰奎宁酸、咖啡因、绿原酸、4-咖啡酰奎宁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1,5-二咖啡酰奎宁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的方法。样品用甲醇-0.10%磷酸溶液(50∶50,V/V)作为提取溶剂经超声波提取,过聚四氟乙烯滤膜后在Shiseido CAPCELL PAK MGⅡC(18)色谱柱(4.6 mm×250 mm,5.0μm)上,以甲醇-0.10%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选择254 nm和320 nm双波长进行目标化合物的检测。10种化合物在0.10-100.0 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不小于0.999,检出限为0.05-0.10 mg/kg,定量限为0.16-0.28 mg/kg。在20、40、100 mg/kg添加量的加标回收率为80.00%-113.8%,相对标准偏差在3.63%-9.10%之间。该方法操作简单、重复性和稳定性好,适合咖啡及咖啡制品中10种化合物同时测定及定量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紫外双波长 咖啡及咖啡制品 多酚类化合物 生物碱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鸡纳生物碱-9-O-三甲基硅衍生物催化的不对称“中断”Feist-Bénary反应
9
作者 金瑛 张天一 昌盛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006-1010,共5页
将6种金鸡纳生物碱-9-O-三甲基硅(TMS)衍生物用于催化环己二酮与溴乙酰甲酸乙酯/β取代的溴乙酰甲酸乙酯的不对称"中断的"Feist-Bénary反应,得到了高的化学产率(85%~97%)和最高达90%ee的立体选择性。
关键词 金鸡纳生物碱-9-O-三甲基硅衍生物 不对称 "中断的"Feist-Bénary反应 呋喃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蒙药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工艺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云超 陈建平 +3 位作者 布仁 塔娜 贾慧 朱晓伟 《北方药学》 2013年第12期50-52,共3页
阐述了近年来对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和光学活性,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冷浸提法、浸渍法、超声波提取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酶提取法、醇类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 阐述了近年来对生物碱类化合物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生物碱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和光学活性,生物碱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有冷浸提法、浸渍法、超声波提取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超临界提取法、酶提取法、醇类溶剂提取法、有机溶剂提取法、索式提取法、微波萃取法[1]等。本文详细介绍了中蒙药生物碱的提取方法与工艺,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通过对这些提取方法与工艺进行综合性的论述与分析,为中蒙药生物碱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借鉴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碱类化合物 提取工艺 中蒙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吴茱萸中一个新柠檬苦素化合物的分离鉴定(英文)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琼 唐春萍 +1 位作者 柯昌强 叶阳 《应用技术学报》 2018年第1期14-18,共5页
针对植物吴茱萸未成熟果实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和喹啉类生物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柠檬苦素化合物包括一个新化合物6α-乙酰氧基-12α-羟基吴茱萸内酯醇1,以及三个已知甲基丁基喹啉类生物碱。新化合物1的结构通过... 针对植物吴茱萸未成熟果实中柠檬苦素类化合物和喹啉类生物碱进行了系统的化学研究,从中分离并鉴定了11个柠檬苦素化合物包括一个新化合物6α-乙酰氧基-12α-羟基吴茱萸内酯醇1,以及三个已知甲基丁基喹啉类生物碱。新化合物1的结构通过对各种光谱方法获得数据的详尽分析得到确定。甲基丁基喹啉类生物碱为吴茱萸中首次报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茱萸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 甲基丁基喹啉类生物碱 6α-乙酰氧基-12α-羟基吴茱萸内酯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相合成5-苯基-1-(4-氯苯基)-3-乙酰基-5-羟基吡咯烷-2-酮
12
作者 张建 魏哲洋 +1 位作者 刘菁菁 张义英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6期987-989,共3页
在有机相中合成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产率较高,但有机溶剂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成本高等缺点,故探索在水相条件下绿色合成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在碱性试剂作用下,活泼亚甲基类化合物和ω-卤代苯乙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经过分子内环... 在有机相中合成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产率较高,但有机溶剂具有毒性、易燃性、腐蚀性、成本高等缺点,故探索在水相条件下绿色合成吡咯烷酮及其衍生物。在碱性试剂作用下,活泼亚甲基类化合物和ω-卤代苯乙酮发生亲核取代反应,经过分子内环合从而制备目标产物——5-苯基-1-(4-氯苯基)-3-乙酰基-5-羟基吡咯烷-2-酮。通过控制变量法,主要考查不同相转移催化剂对实验产率的影响。由试验结果可知,以聚乙二醇为相转移催化剂时效果最佳,产率约为6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泼亚甲基类化合物 亲核取代 绿色合成 吡咯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谢组学的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分析
13
作者 孙若璠 高健健 +3 位作者 周丹阳 谭俊峰 林智 戴伟东 《食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217-228,共12页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紧压寿眉白茶内含物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贮藏年份(2020—2009年)紧压寿眉白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148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12种、二聚... 为探明贮藏时间对紧压寿眉白茶内含物变化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贮藏年份(2020—2009年)紧压寿眉白茶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共鉴定出148种化合物,包括儿茶素类12种、二聚儿茶素类12种、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N-ethyl-2-pyrrolidinolsubstituted flavanol,EPSF)类16种、生物碱类17种、氨基酸类11种、黄酮苷元类4种、黄酮糖苷类30种、香气糖苷类4种、酚酸类11种、有机酸类7种、脂类14种、其他类10种。通过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与热图分析筛选出145种具有显著组间差异的化合物(P<0.05),表明不同贮藏年份紧压寿眉白茶化学成分差异较大,其中儿茶素类、二聚儿茶素类、氨基酸类、酚酸类、有机酸类成分在贮藏后含量呈下降趋势,EPSF类、生物碱类、脂类、黄酮醇类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0—2013年寿眉白茶的EPSF类化合物含量与贮藏时间呈强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82)。本研究结果可为不同年份白茶中化学物质基础的阐明和科学贮藏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份白茶 贮藏 N-乙基-2-吡咯烷醇取代黄烷醇类化合物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静电场轨道阱质谱联用 代谢组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桑树抗虫因子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陈长清 张照锋 +1 位作者 付路静 李游山 《北方蚕业》 2024年第2期1-7,18,共8页
桑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桑叶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农业害虫是造成农作物减产最重要的原因,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发展绿色防治新技术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概述了桑树中... 桑是一种重要的药食同源植物,桑叶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农业害虫是造成农作物减产最重要的原因,使用化学防治措施易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并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发展绿色防治新技术具有巨大潜力。本文概述了桑树中萜类化合物、生物碱、凝集素和蛋白酶抑制剂等抗虫因子在抵御害虫方面的相关进展,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讨论和展望,以期为桑树抗虫因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化合物 生物碱 凝集素 蛋白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例肝小静脉闭塞症诊治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伟 朱雄伟 +3 位作者 陈虹 王旭 范铁艳 程明亮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4年第3期239-241,共3页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10例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7例,死亡1例,肝移植治愈2例。去除诱因、尽早诊治是关键,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HVOD的... 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2011年12月临床诊断或病理诊断10例肝小静脉闭塞症(HVOD)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经内科治疗症状缓解7例,死亡1例,肝移植治愈2例。去除诱因、尽早诊治是关键,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HVOD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小静脉闭塞症 吡咯烷生物碱 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皂素的性质、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20
16
作者 江和源 张建勇 高晴晴 《中国茶叶》 2007年第3期14-15,共2页
皂素,又称皂甙、皂角甙,是一类结构比较复杂的糖苷类化合物,由糖链与三萜类、甾体或甾体生物碱通过碳氧键相连而构成。茶皂素,是一类齐墩果烷型五环三萜类皂苷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山茶科植物的根、茎、叶、花、果之中。
关键词 茶皂素 甾体生物碱 五环三萜类 性质 应用 制备 类化合物 山茶科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叶蒟根茎提取物中化学成分的结构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梓颐 武佳文 +1 位作者 胡仁传 黄云峰 《山东医药》 CAS 2023年第30期106-110,共5页
大叶蒟(Piper laetispicum)是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大叶蒟根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有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吡咯烷生物碱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甾醇类化合物,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大叶蒟素、大叶蒟酰胺A、大叶蒟酰胺B、酰胺生物碱等,吡... 大叶蒟(Piper laetispicum)是胡椒科胡椒属植物。大叶蒟根茎提取物的主要成分有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吡咯烷生物碱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及甾醇类化合物,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包括大叶蒟素、大叶蒟酰胺A、大叶蒟酰胺B、酰胺生物碱等,吡咯烷类化合物包括5’-甲氧基-3’,4’-次甲二氧基桂皮酸四氢吡咯、1-[(2E,4E)-9-(3’,4’-次甲二氧基苯)七碳二烯酰]四氢吡咯及1-[(2E,7E)-N-7-(3’,4’-次甲二氧基苯)九碳二烯酰]四氢吡咯等,黄酮类化合物包括胡椒醇、d-芝麻素、牡荆苷等,甾醇类化合物包括β-谷甾醇、豆甾醇及匙叶桉油烯醇等。大叶蒟根茎挥发油化学成分包括反式-石竹烯、δ-荜澄茄烯及γ-古芸烯等萜烯类化合物。大叶蒟素、大叶蒟乙酸乙酯提取物及3-(3’,4’-亚甲基二氧基-5-三氟甲基苯基)-2E-丙烯酸异丁基酰胺具有抗抑郁作用,反式-石竹烯具有镇静、镇痛及抗氧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叶蒟 酰胺生物碱类化合物 吡咯烷生物碱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 甾醇类化合物 萜烯类化合物 大叶蒟素 反式-石竹烯 药理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腌制对鹅绒藤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华 丁娜 汪荷澄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7-140,共4页
鹅绒藤具有良好的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这些作用与鹅绒藤中富含的C21甾体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等活性成分有关。实验采用干腌法处理鹅绒藤嫩茎,测定腌制前后C21甾体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等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通过... 鹅绒藤具有良好的抗肿瘤、调节免疫、抗氧化等作用,这些作用与鹅绒藤中富含的C21甾体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等活性成分有关。实验采用干腌法处理鹅绒藤嫩茎,测定腌制前后C21甾体类化合物、生物碱、黄酮等物质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通过干腌,鹅绒藤嫩茎中黄酮、生物碱、C21甾体类化合物的保存率分别为75.7%、71.4%、67.4%,作为一种保藏食品的方式,干腌既能在延长鹅绒藤嫩茎食用时间,又能对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有较好的保留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鹅绒藤 腌制 C21甾体类化合物 生物碱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喜树碱在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性能及其电化学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爱林 张少波 +3 位作者 李丽萍 吴潇霎 曹扬远 林新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84-487,共4页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羟喜树碱在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导电聚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性能及其电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磷酸盐缓冲液中(pH 3.0),在-0.2^+0.4 V范围内羟喜树碱在PAR膜修饰电极表面受吸附控制,发生准可逆单电子转移... 采用循环伏安法对羟喜树碱在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导电聚合膜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性能及其电化学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磷酸盐缓冲液中(pH 3.0),在-0.2^+0.4 V范围内羟喜树碱在PAR膜修饰电极表面受吸附控制,发生准可逆单电子转移电极反应过程,电子转移系数α=0.38;首次提出了以差示脉冲伏安法建立检测羟喜树碱含量的新方法。在聚合时间为40圈(100 mV/s),富集电位+1.0 V,富集时间240 s条件下,利用差示脉冲伏安法测得其氧化峰电流Ip与浓度分别在0.01~1.0μmol/L和1.0~4.0μ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0 n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PAR)修饰电极 导电聚合膜修饰电极 羟喜树碱 循环伏安法 生物碱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安俊龙 吴汝林 刘均洪 《河北化工》 2002年第6期1-5,共5页
近年来 ,人们对植物的次级代谢过程以及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研究表明 ,可以用基因编码的生物合成酶和基因编码的诱变蛋白来改变不同的合成路径 ,而且还使用抗敏抑制竞争性路径 ,依此来提高目标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率... 近年来 ,人们对植物的次级代谢过程以及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 ,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研究表明 ,可以用基因编码的生物合成酶和基因编码的诱变蛋白来改变不同的合成路径 ,而且还使用抗敏抑制竞争性路径 ,依此来提高目标次级代谢产物的产率[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次级代谢 生物合成 生物碱 类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