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酯抑制TNF-α和MMP-9表达延缓大鼠颈椎间盘退变及机制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漆启华 李晨 +4 位作者 肖强 邓亮 张遂辉 乐旸 董谢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393-1398,共6页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对大鼠颈椎动力失衡模型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PDTC抑制颈椎间盘退变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切断大鼠颈后部浅、深... 目的观察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对大鼠颈椎动力失衡模型颈椎间盘组织形态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影响,探讨PDTC抑制颈椎间盘退变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切断大鼠颈后部浅、深肌群构建颈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PDTC给药组(A组):造模术后腹腔每日注射PDTC溶液。模型组(B组):造模术后腹腔每日注射生理盐水。假手术组(C组):手术切开大鼠颈后部皮肤后立即缝合并每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术后10、12、16周分批处死动物,获取C5/6椎间盘组织,光镜下观察椎间盘形态改变,qPCR检测椎间盘组织中TNF-αmRNA、MMP-9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组织中TNF-α、MMP-9蛋白表达变化。结果 PDTC给药组(A组)椎间盘结构破坏减轻,纤维环结构排列有序。模型组(B组)TNF-α、MMP-9基因表达量随实验时间的延长而增多,早期增速较快,后期逐渐缓慢,在12周达高峰,而蛋白表达量在术后10周即达到较高水平,与12周、16周时间点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各时间点PDTC给药组TNF-αmRNA、MMP-9 mRNA及蛋白表达量较模型组(B组)明显降低(P<0.01),但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 TNF-α、MMP-9是参与大鼠颈椎间盘退变过程的重要炎性因子,TNF-α、MMP-9可能通过NF-κB信号通路参与大鼠颈椎间盘退变,PDTC有望成为颈椎间盘退变的防治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烷氨基(pdtc) 颈椎间盘退变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质金属蛋白酶9 颈椎动力失衡 NF-κB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抑制剂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模型中iNOS动态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蒋力 雷蕊绮 +2 位作者 彭红艳 辜刚凤 李经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311-1317,共7页
目的通过使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核转录因子-κB的抑制,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中NF⁃κB、iNOS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1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 目的通过使用二硫代氨基甲酸吡咯烷(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核转录因子-κB的抑制,观察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大鼠中NF⁃κB、iNOS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急性一氧化碳迟发性脑病中的发病机制。方法120只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对照组(AC组)、一氧化碳中毒组(CO组)、一氧化碳中毒+PDTC干预组(PD组),按各组大鼠染毒后1、3、7、14、21 d时间点分为5个小组,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穿越平台次数、平台运动总时间的变化,评估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损害程度,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大鼠海马区NF⁃κB、iNOS的表达,HE染色观察海马区细胞形态变化,TUNEL染色检测大鼠海马CA1区细胞凋亡情况。结果AC组仅可检测到少量NF⁃κB、iNOS蛋白的表达;CO组NF⁃κB表达呈现逐渐增多,其iNOS蛋白表达于第3天达到高峰后逐渐减少。PD组与CO组相比,都呈现出PDTC抑制NF⁃κB的活化后,NF⁃κB、iNOS蛋白表达相对减少,且组间各时间点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与AC组相比差异明显,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O组、PD组大鼠凋亡细胞于第7天开始明显增多,PD组与CO组各时间点比较大鼠凋亡细胞相对减少,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F⁃κB/iNOS信号通路参与了DEACMP的发病过程,PDTC的干预通过下调NF⁃κB的激活及减少iNOS的表达,从而减轻大鼠CO中毒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中毒 核转录因子-ΚB 诱导型NOS(iNOS) 一氧化氮 氨基吡咯烷(pdt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AFT聚合法合成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光华 林光川 +3 位作者 王广东 朱园勤 汪春英 黄义忠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0-34,共5页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BD)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 以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DMAEMA)为单体,二硫代苯甲酸异丙苯酯(CBD)为链转移剂,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甲苯为溶剂,通过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RAFT)聚合法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二甲氨基乙酯(PDMAEMA)。利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PDMAEMA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聚合反应时间和温度、引发剂和链转移剂的浓度对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聚合时间延长,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聚合反应动力学曲线呈很好的线性关系,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随着[CDB]/[AIBN]比例的增大,聚合反应速率、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均下降;当聚合温度升高时,单体转化率和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丙烯酸氨基 酸异丙苯 可逆加成-断裂链转移聚合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其在环境水汞离子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倩 刘永浪 +4 位作者 吴露芳 张文锦 左晓玲 杨武德 吴翀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2-1400,共9页
汞因具有高毒性、迁移性等特点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巨大的伤害.因此,建立便捷、高效、快速检测Hg^(2+)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半花菁染料为荧光基团,N,N-二甲氨基硫代甲酸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Cy-DMTC.荧光光... 汞因具有高毒性、迁移性等特点对环境及人体产生巨大的伤害.因此,建立便捷、高效、快速检测Hg^(2+)的分析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半花菁染料为荧光基团,N,N-二甲氨基硫代甲酸酯为识别基团,设计合成了一种反应型荧光探针Cy-DMTC.荧光光谱滴定分析显示探针Cy-DMTC能够特异性识别Hg^(2+),且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随着Hg^(2+)浓度增加,其512 nm处荧光强度不断增强且呈现出强绿色荧光,同时产生了显著的stokes位移(156 nm).探针的荧光强度与Hg^(2+)浓度在2.0×10^(−6)—12.5×10^(−6) mol·L^(−1)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55),检出限为8.65×10^(−8) mol·L^(−1).机理研究证实由于Hg^(2+)诱导硫代甲酸酯发生水解反应,导致电荷转移荧光增强,从而实现对Hg^(2+)的定性定量检测.探针Cy-DMTC已被成功应用于实际水样中Hg^(2+)的检测,可为Hg^(2+)的检测提供了一种高效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探针 半花菁 N N-氨基 汞离子 反应型探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转录因子-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中的作用 被引量:15
5
作者 彭红艳 辜刚凤 +4 位作者 雷蕊绮 蒋力 吕霞 吴沙 李经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67-572,共6页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AC组)、CO中毒组(CO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CO中毒组(PC组)。采用改...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信号通路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DEACMP)中的作用。方法将15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气组(AC组)、CO中毒组(CO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酯(PDTC)+CO中毒组(PC组)。采用改良式腹腔注射染毒法复制DEACMP模型。以染毒后第1、3、7、14、21 d为时相点,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观察海马CA3区细胞形态,免疫荧光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MMP-9的表达,RT-PCR测量MMP-9 mRNA的表达,透射电镜观察突触超微结构。结果 14 d后CO组大鼠平均潜伏期较AC组延长(P <0.05),PC组较CO组缩短(P <0.05),但仍比AC组延长(P <0.05)。CO组海马区NF-κB的表达呈增高(第1天)-快速增高(第3天)趋势,MMP-9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均呈染毒后先增高(3 d峰值),再降低的趋势;PC组NF-κB、MMP-9的表达均较CO组减少(P <0.05),但仍高于AC组(P <0.05)。CO组细胞凋亡的峰值延迟至染毒后7~14 d,PC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且于第14天时明显。电镜示14 d时CO组突触超微结构损伤明显重于PC组。结论 NF-κB-MMP-9信号通路参与DEACMP的发生,PDTC可减轻急性CO中毒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碳 迟发性脑病 突触重塑 核转录因子-ΚB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吡咯烷氨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