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吡咯并吡咯二酮与低聚噻吩共聚物电荷传输性质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范建训 冀利妃 任爱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053-2060,共8页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与噻吩形成共聚物的低聚物(PDPP-n T)m的电子结构及二体堆积模型的电荷传输性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单元内DPP浓度增加,噻吩数减少,聚合物分子的HOMO和LUMO能级同时降低,并且HOMO-LUMO...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对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与噻吩形成共聚物的低聚物(PDPP-n T)m的电子结构及二体堆积模型的电荷传输性质进行计算.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单元内DPP浓度增加,噻吩数减少,聚合物分子的HOMO和LUMO能级同时降低,并且HOMO-LUMO带隙变小;链内相邻DPP单元的电子波函数有效重叠增大,显著改善了链内的电子传输能力;同时分子主链的刚性增强,使分子链间LUMO轨道重叠增强,电子转移积分增大;最终体系由p型向双极性材料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荷传输 迁移率 双极性传输材料 吡咯并吡咯二酮 低聚噻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啉侧链二酮吡咯并吡咯共聚物电荷传输特性的理论计算研究
2
作者 任琳源 李倩妮 张跃兴 《胶体与聚合物》 2022年第3期139-142,共4页
为了深度剖析控制有机半导体电荷传输性能的核心因素,本文对喹啉侧链二酮吡咯并吡咯-二氟噻吩共聚物(4QDPP-2FT)进行分子模拟理论计算。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4个共聚物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电子亲和能、电离势、重组能、电荷转移积分及... 为了深度剖析控制有机半导体电荷传输性能的核心因素,本文对喹啉侧链二酮吡咯并吡咯-二氟噻吩共聚物(4QDPP-2FT)进行分子模拟理论计算。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4个共聚物的分子结构、电子结构、电子亲和能、电离势、重组能、电荷转移积分及载流子迁移率进行讨论,为实验上进一步设计高性能n型及双极性有机半导体材料提供理论指导。研究结果表明,π共轭扩展是提升载流子迁移率的有效策略,更好的电荷离域和较大的二聚体π-π重叠程度是提升电荷传输性能的关键,吸电子基可以平衡空穴和电子电荷传输性能,4QDPP-2FT共聚物可达到6.981/10.032 cm^(2)V^(-1)s^(-1)的高空穴/电子迁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啉 吡咯并吡咯 密度泛函理论 载流子迁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有多刺激响应行为的颜料红254有机小分子荧光染料
3
作者 崔帅玮 梁东旭 +1 位作者 杨文君 张海昌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5期62-66,共5页
对颜料红254进行N-烷基链双取代合成了化合物2,5-二庚烷基-3,6-二(4-氯苯基)-吡咯并吡咯-1,4-二酮(C7DPP),对其外界刺激条件产生变色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例如压力和温度。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旋转蒸发得到的固态粉末样品发出明亮的黄色... 对颜料红254进行N-烷基链双取代合成了化合物2,5-二庚烷基-3,6-二(4-氯苯基)-吡咯并吡咯-1,4-二酮(C7DPP),对其外界刺激条件产生变色的性质进行了研究,例如压力和温度。在365 nm紫外光激发下,旋转蒸发得到的固态粉末样品发出明亮的黄色荧光(563 nm),研磨后发光光色红移到了582 nm,经过溶剂熏蒸或135℃热处理的样品发出黄绿色荧光(537 nm),再次研磨又可回复到582 nm,光谱峰位移达到了45 nm。通过X射线衍射(XRD)测试分析表明,该分子表现出的力致变色行为与其分子的堆积结构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表现出性能对结构的强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料红254 吡咯并吡咯二酮 力致变色 热致变色 多刺激响应型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诺贝尔化学奖类大学生创新实验--Suzuki偶联反应制备DPP类荧光染料 被引量:4
4
作者 熊就凯 赵美娟 +3 位作者 王亚男 边刚 戎瑞雪 王克让 《大学化学》 CAS 2020年第12期227-232,共6页
以丁二酸二异丙酯和对溴苯甲腈为原料,经闭环和偶联反应合成了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类分子,与1-溴-2-甲基丁烷经亲核取代反应,进而经Suzuki偶联反应与9-蒽硼酸反应制备了DPP类染料分子。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 NMR和HRMS等表征,并且DPP... 以丁二酸二异丙酯和对溴苯甲腈为原料,经闭环和偶联反应合成了吡咯并吡咯二酮(DPP)类分子,与1-溴-2-甲基丁烷经亲核取代反应,进而经Suzuki偶联反应与9-蒽硼酸反应制备了DPP类染料分子。化合物结构经1HNMR、13C NMR和HRMS等表征,并且DPP类染料分子具有强的荧光特征,在氯仿溶液和固态下的荧光量子效率可分别达88.4%和78.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SUZUKI偶联反应 吡咯并吡咯二酮 荧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的DPP基比色型氟离子荧光传感器 被引量:1
5
作者 应士安 尚文超 杨文君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3期32-37,共6页
合成了一种N-烷基链单取代DPP衍生物2-辛基-3,6-二(4-(9,9-二辛基芴-2-)苯基)吡咯并吡咯-1,4-二酮(DPFL),它可作为新颖有效且具有可选择性的比色型氟离子荧光传感器,与DPFL在正己烷和乙腈以及水与四氢呋喃(THF)混合(体积比1∶1)溶液中相... 合成了一种N-烷基链单取代DPP衍生物2-辛基-3,6-二(4-(9,9-二辛基芴-2-)苯基)吡咯并吡咯-1,4-二酮(DPFL),它可作为新颖有效且具有可选择性的比色型氟离子荧光传感器,与DPFL在正己烷和乙腈以及水与四氢呋喃(THF)混合(体积比1∶1)溶液中相比,它在THF中有更高的灵敏性,氟离子加入后由于去质子化作用其荧光光色发生从黄色到红色的明显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离子 吡咯并吡咯二酮 荧光传感器 比色型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噻吩-苯非对称单元的DPP类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 被引量:1
6
作者 曾祥花 李战峰 +4 位作者 任静琨 刘伟鹏 陈今波 王向坤 郝玉英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423-1426,共4页
为了优化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噻吩-苯非对称单元的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类聚合物给体材料(PDPP-PT)。非对称结构的设计使得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子堆积,有利于器件的制备。该聚合物具有范围在300~900n... 为了优化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设计合成了一种基于噻吩-苯非对称单元的二酮吡咯并[3,4-c]吡咯(DPP)类聚合物给体材料(PDPP-PT)。非对称结构的设计使得该聚合物具有较好的分子堆积,有利于器件的制备。该聚合物具有范围在300~900nm的宽吸收光谱、1.5eV的窄光学带隙。在器件性能方面,活性层厚度达260nm时,测得开路电压(Voc)为0.68V,光电转换效率(PCE)为1.51%。因此,PDPP-PT给体材料在制备厚活性层太阳能电池时具有一定的优势并为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分子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 聚合物给体材料 有机太阳能电池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吡咯并吡咯(DP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