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吡咯化合物磁性SiO2载药微球的制备和表征
1
作者 刘付现 周兴平 +1 位作者 倪似愚 陈志龙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19-722,共4页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种光动力学药物磁性SiO2载药微球复合体.制备出的磁性载药微球基本为圆形,直径大约为30~50nm.通过观察紫外图谱,可以证实药物被包裹在微球中,利用紫外标准曲线估测其包封率为22.03%.利用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R...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一种光动力学药物磁性SiO2载药微球复合体.制备出的磁性载药微球基本为圆形,直径大约为30~50nm.通过观察紫外图谱,可以证实药物被包裹在微球中,利用紫外标准曲线估测其包封率为22.03%.利用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RNO)的脱色反应检测光动力学效应,RNO在440nm处的紫外吸收值的下降表明光动力学药物在发挥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这种磁性SiO2载药微球在光动力学治疗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化合物 磁性载体 SIO2 对-亚硝基二甲基苯胺(RN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胺酮与溴代酰胺通过[3+2]环加成构建吡咯烷类化合物
2
作者 王青青 袁成 +1 位作者 孙绍发 汪钢强 《化学与生物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50,共7页
吡咯烷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探究了烯胺酮(1)与溴代酰胺(2)通过[3+2]环加成反应合成多取代吡咯烷类化合物(3a~3p)的方法,通过^(1)HNMR、^(13)C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 吡咯烷是一类具有独特结构的五元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医药领域应用极其广泛。探究了烯胺酮(1)与溴代酰胺(2)通过[3+2]环加成反应合成多取代吡咯烷类化合物(3a~3p)的方法,通过^(1)HNMR、^(13)CNMR等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合成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以1-(苄氧基)-4-苯甲酰基-5-(二甲基氨基)-3,3-二甲基吡咯烷-2-酮(3a)的合成为模型反应,确定最佳合成条件如下:碱为Cs_(2)CO_(3)、碱用量为2.5 eq.、溶剂为CHCl_(3)、0℃冰水浴缓慢转为室温反应,在此条件下,目标化合物3a收率为83%。该合成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无需金属催化、对环境影响小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氮杂环化合物 烯胺酮 溴代酰胺 吡咯烷类化合物 [3+2]环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吡咯类化合物探讨彩南油田油气运移——以彩南油田东块侏罗系西山窑组油藏为例 被引量:10
3
作者 王传刚 王铁冠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40-745,共6页
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因其结构类型不同而具有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失为一种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有效手段。彩南油田东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原油属于同一组群类型,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组成以烷基咔唑为主,苯并咔唑含量低,烷基咔唑中又以C2-咔唑和C3... 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因其结构类型不同而具有明显的运移分馏效应,不失为一种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有效手段。彩南油田东区块西山窑组油藏原油属于同一组群类型,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组成以烷基咔唑为主,苯并咔唑含量低,烷基咔唑中又以C2-咔唑和C3-咔唑为主。对吡咯类运移分馏效应参数的分析表明,彩南油田东区块主要有西方、北方两个原油充注方向,油藏内部断裂对成藏过程起了重要的通道作用。白家海凸起西方的东道海子北凹陷侏罗系煤系地层可能是主要烃源灶,但也不排除凸起南方的阜康凹陷及其北斜坡供烃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化合物 油气运移 侏罗系西山窑组 彩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被引量:64
4
作者 李素梅 王铁冠 +2 位作者 张爱云 郭绍辉 张水昌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312-317,共6页
本文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轮南海相、松辽盆地新站淡水湖相、朝阳沟—长春岭淡水—半咸水相、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相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发现不同成因类型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丰度与相对分布有着显著的差异。文中进一步... 本文分析了塔里木盆地轮南海相、松辽盆地新站淡水湖相、朝阳沟—长春岭淡水—半咸水相、柴达木盆地尕斯库勒盐湖相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分布特征,发现不同成因类型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丰度与相对分布有着显著的差异。文中进一步探讨了沉积环境、成熟度、母源、运移作用对该类化合物的可能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丰度与相对分布可能受控于多种地球化学因素,运移分馏作用与沉积环境可能是控制该类化合物的主要因素。成熟度、原始生源对该类化合物也有一定的影响。非烃中吡咯类含氮水合物在指示油气运移方向、指相以及成熟度方面有着潜在地球化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化合物 沉积环境 原油 地球化学 油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分布型式 被引量:17
5
作者 李素梅 张爱云 王铁冠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8-122,132,共6页
不同类型原油的实验结果表明 :原油中存在咔唑、苯并咔唑及二苯并咔唑 3类吡咯类化合物 ,且以前两类为主。两大系列同系物的相对丰度呈正态分布。咔唑、苯并咔唑的分布型式除与原油母质类型有关外 ,还受油气运移及热成熟作用的影响。高... 不同类型原油的实验结果表明 :原油中存在咔唑、苯并咔唑及二苯并咔唑 3类吡咯类化合物 ,且以前两类为主。两大系列同系物的相对丰度呈正态分布。咔唑、苯并咔唑的分布型式除与原油母质类型有关外 ,还受油气运移及热成熟作用的影响。高等植物输入较多的原油相对富集烷基苯并咔唑和二苯并咔唑 ;油气运移距离增加 ,咔唑系列相对富集 ;成熟度增加 ,低分子量化合物富集。由于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取代位优先且局限于某些特定的部位 ,所以其分布型式存在多种同分异构体。不同的同分异构体可能与干酪根先质的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吡咯化合物 分布型式 含氮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部分吡咯类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的适用性 被引量:9
6
作者 张枝焕 王铁冠 +1 位作者 吴水平 常象春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2-167,共6页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参数已经成为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主要手段,但大量研究实例表明,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取得不同的应用效果。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长岭凹陷和新疆焉耆盆地的部分样品,分析了油气运移过程对... 原油中含氮化合物参数已经成为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主要手段,但大量研究实例表明,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可能取得不同的应用效果。作者根据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松辽盆地古龙凹陷、长岭凹陷和新疆焉耆盆地的部分样品,分析了油气运移过程对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组构的影响,讨论了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初步探讨了不同参数在油气运移方向研究中的适用性。分析表明,针对部分中国陆相盆地而言,除了含氮化合物丰度和1,8-二甲基咔唑/2,7-二甲基咔唑外,比较有效的运移参数主要还有苯并[a]咔唑+苯并[b]咔唑+苯并[c]咔唑、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或苯并[a]咔唑/(苯并[a]咔唑+苯并[c]咔唑)、遮蔽型烷基咔唑化合物含量(G1)/遮蔽型烷基咔唑化合物含量(G3)、3-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甲基咔唑/二甲基咔唑、二甲基咔唑/三甲基咔唑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吡咯类含氮化合物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分离方法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李素梅 张爱云 +2 位作者 王铁冠 郭绍辉 史权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本文介绍原油中吡咯类 含氮化合物的 两种分离方法 及有关对比评 价,重点讨论经 典液相色谱法 中使用国产、进 口试剂分离的实验 结果。分析表明原油中 吡咯类化合物的分离已具备分析 试剂国产化的条件,为该技术成为常 规分析测试手... 本文介绍原油中吡咯类 含氮化合物的 两种分离方法 及有关对比评 价,重点讨论经 典液相色谱法 中使用国产、进 口试剂分离的实验 结果。分析表明原油中 吡咯类化合物的分离已具备分析 试剂国产化的条件,为该技术成为常 规分析测试手段及开展原油中非烃化合 物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化合物 分离 一步法 两步法 原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咯类化合物及其在油气运移中的应用 被引量:3
8
作者 倪春华 包建平 +1 位作者 张宝 宋换新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8-431,共4页
阐述了石油地质体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分离与分析方法、分布形式、地球化学意义(如成熟度、沉积环境、原始母质等)和运移作用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吡咯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实例,认为吡咯类化合物在油气运移方面的... 阐述了石油地质体中吡咯类化合物的基本地球化学性质、分离与分析方法、分布形式、地球化学意义(如成熟度、沉积环境、原始母质等)和运移作用的影响。综述了国内外吡咯类化合物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实例,认为吡咯类化合物在油气运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极大地推动了非烃地球化学的发展。同时指出该化合物在油气运移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如原油样品必须来自同一油源,成熟度对其相对分布的影响方式与影响程度还不清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化合物 分离 分布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降解原油中吡咯氮化合物组成的变化 被引量:3
9
作者 朱扬明 顾圣啸 +2 位作者 赵春花 郝芳 邹华耀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7-344,共8页
渤海海域地区近50个原油样品中性氮组分的GC/MS定量分析资料表明,油藏中的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的吡咯氮化合物含量和分布有明显影响。经与同源未降解原油比较,各种烷基咔唑和苯并咔唑在3~4级中轻度降解油中就出现明显降解迹象,随生物降... 渤海海域地区近50个原油样品中性氮组分的GC/MS定量分析资料表明,油藏中的生物降解作用对原油的吡咯氮化合物含量和分布有明显影响。经与同源未降解原油比较,各种烷基咔唑和苯并咔唑在3~4级中轻度降解油中就出现明显降解迹象,随生物降解程度增高其含量逐渐减少,在6~8级严重降解油中它们的总含量降低到原有的五分之一左右。在3~4级中轻度降解油中,裸露型甲基咔唑异构体更容易被微生物侵袭而代谢,抗生物降解能力按1-甲基咔唑>4-甲基咔唑>2-、3-甲基咔唑顺序递减;当降解程度更高时,这些化合物降解速率相当,1-/4-MCA等比值相对稳定。低—中等降解阶段,不同类型二甲基咔唑异构体的抗生物降解能力也存在明显差异性,呈屏蔽型>半屏蔽型>裸露型降低;在生物降解水平进一步增高时,这些异构体之间的相对含量变化不大。生物降解作用对苯并咔唑系列化合物分布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且随降解程度的增加变得更为显著,降解油中[a]/[c]苯并咔唑比值或增高或降低。生物降解原油中吡咯氮化合物的组成变化,使降解油的二次运移示踪面临新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降解 吡咯化合物 原油 二次运移 渤海海域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吡咯类化合物分析彩南油田充注过程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传刚 王铁冠 +3 位作者 谢明亮 姚爱国 王俊怀 刘宏伟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1-64,共4页
运用原油中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示踪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主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的原油运移充注过程。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以烷基咔唑为主,烷基苯并咔唑次之,几乎不含二苯并咔唑。根据1,8—二甲基咔唑/2,4—二甲基咔唑、C3—咔唑/C2—... 运用原油中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示踪准噶尔盆地彩南油田主区块侏罗系三工河组油藏的原油运移充注过程。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以烷基咔唑为主,烷基苯并咔唑次之,几乎不含二苯并咔唑。根据1,8—二甲基咔唑/2,4—二甲基咔唑、C3—咔唑/C2—咔唑、G1/G3以及烷基咔唑与烷基苯并咔唑的相对含量等参数的平面分布规律可知,彩南油田东区块彩001—彩007井断层线两侧原油具有不同的充注过程,东侧有北和南两个充注方向,原油进入油藏后向彩1001井、彩006井附近运移。西侧只有来自南方的一个充注方向,原油以断层为通道进入断鼻隆起核部后继续向西充注至构造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化合物 油气运移 侏罗系 准噶尔盆地 示踪 充注 分馏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运移参数的适用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俊海 杨香华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54-158,共5页
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参数已经成为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主要指标,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并非总是适用。根据胡状集油田部分原油色谱质谱测试数据,分析了沉积环境、原油成熟度、生物降解作用等因素对吡咯类化合物分布的影响,讨论了部分... 原油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参数已经成为研究油气运移方向的主要指标,但在不同的地质条件下并非总是适用。根据胡状集油田部分原油色谱质谱测试数据,分析了沉积环境、原油成熟度、生物降解作用等因素对吡咯类化合物分布的影响,讨论了部分吡咯类化合物运移参数的适用性。分析结果表明:原油成熟度对吡咯类化合物分布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沉积环境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而生物降解作用对其影响很小;运移参数中吡咯类化合物质量比、烷基咔唑/苯并咔唑及苯并咔唑比值与成熟度呈明显正相关的关系,而与伽马蜡烷指数呈明显负相关的关系,因而这些参数已不适合用来指示油气运移方向,而二甲基咔唑同分异构体比值受成熟度及沉积环境影响很小,仍可作为油气运移的有效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类含氮化合物 沉积环境 成熟度 生物降解作用 油气运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位取代吡咯甲川-BF_2化合物的光物理行为 被引量:3
12
作者 元以中 姚祖光 +2 位作者 孙真荣 曾和平 丁晶新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55-559,共5页
Six novel pyrromethene- BF2 complexes,of which five compounds have not been reported,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Their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ucture and photophysical behavior were studied with the aid of flu... Six novel pyrromethene- BF2 complexes,of which five compounds have not been reported,were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Their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ructure and photophysical behavior were studied with the aid of fluorescence and triplet state absorption spectra.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compared to 8- alkylpyrromethene- BF2 complexes,the compounds containing 8- aryl exhibit high fluorescence quantum yield and rather low triplet state absor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甲川-BF2化合物 光物理 结构 荧光光谱 荧光量子产率 三重态吸收光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催化剂上乙酰丙酸与腈还原胺化制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迎新 张粮 +2 位作者 张凯悦 成毓然 魏作君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2531-2538,共8页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通过调整CeO_(2)含量(x=5%、10%、20%、30%)(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制备出一系列x Ce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以此为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Pd负载量(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为5%的5%Pd/x CeO_(2)-Al... 采用柠檬酸络合法,通过调整CeO_(2)含量(x=5%、10%、20%、30%)(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制备出一系列x CeO_(2)-Al_(2)O_(3)复合氧化物,以此为载体用沉积-沉淀法制备了Pd负载量(以Al_(2)O_(3)的质量计,下同)为5%的5%Pd/x CeO_(2)-Al_(2)O_(3)催化剂。采用XRD、N2吸附-脱附、TEM、XPS对催化剂的物化性质进行了表征,探讨了催化剂对生物质基乙酰丙酸与腈类化合物"一锅法"还原胺化合成N-取代基-5-甲基-2-吡咯烷酮类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90℃、1.5 MPa H2),催化剂5%Pd/10%CeO_(2)-Al_(2)O_(3)上乙酰丙酸与苯甲腈反应5 h,N-苄基-5-甲基-2-吡咯烷酮收率高达87.5%。在该催化剂上,乙酰丙酸(酯)与其他多种腈类化合物反应同样获得了较高的吡咯烷酮类化合物收率(76.3%~87.4%)。催化剂5%Pd/10%CeO_(2)-Al_(2)O_(3)循环4次后,活性无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质 乙酰丙酸 催化剂 还原胺化 吡咯烷酮类化合物 催化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结构和活性的密度泛函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福兰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12,共6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10种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4.20e V之间,其中在吡咯环3位取代三氟甲基,或是在吡咯环5位取...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中的广义梯度近似(DFT/GGA)方法,在PW91/DNP水平上研究了10种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的结构、化学活性和前线轨道.结果表明:此类化合物的能隙Eg大部分都在3.50~4.20e V之间,其中在吡咯环3位取代三氟甲基,或是在吡咯环5位取代4-甲苯氧基,化合物的能隙变宽.通过比较还发现,吡唑联吡咯类化合物对水稻纹枯菌(Rhizoctonia solani bacteria)的杀菌活性比2,3-二取代喹唑啉-4(3H)-酮化合物和哌啶并噻吩并嘧啶酮衍生物对水稻纹枯菌的杀菌活性都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唑联吡咯化合物 密度泛函理论 化学活性 前线轨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埋储层水对吡咯类含氮化合物的蚀变作用
15
作者 丁康乐 王辉 +2 位作者 Jimmy Yu 罗跃 杨欢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9-42,45,共5页
深埋地质体中广泛分布着储层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水可能会与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发生一定程度的有机氮—无机氧化学交换。对吡咯与水反应体系的热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当温度高于373.15K时,热力学上吡咯与水就可能发生反应。随着... 深埋地质体中广泛分布着储层水,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水可能会与吡咯类含氮化合物发生一定程度的有机氮—无机氧化学交换。对吡咯与水反应体系的热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当温度高于373.15K时,热力学上吡咯与水就可能发生反应。随着温度升高,反应过程正向进行程度增大,即从热力学的角度看,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利用高温高压模拟装置对吡咯与水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实验研究,通过气相色谱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吡咯和水能够发生化学反应,主要生成呋喃和氨气。研究结果为探讨影响深埋储层中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保存与分布的有机—无机相互作用机制,提供了热模拟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吡咯类含氮化合物 储层水 热力学 模拟实验 有机-无机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酮骨架双螺环吡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白血病活性研究
16
作者 巩艺 周根 +4 位作者 王关炼 刘欢欢 刘雄利 周英 俸婷婷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7年第5期70-73,共4页
本文以各种取代的靛红1、二烯酮3-烯基氧化吲哚2与脯氨酸或硫代脯氨酸,在有机溶剂乙腈中回流,进行1,3-偶极子3+2环加成反应,获得6个新型的姜黄酮骨架双螺环吡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a^3f,Scheme 1),产率65~81%,dr值10∶1~15∶1,其结构经~1... 本文以各种取代的靛红1、二烯酮3-烯基氧化吲哚2与脯氨酸或硫代脯氨酸,在有机溶剂乙腈中回流,进行1,3-偶极子3+2环加成反应,获得6个新型的姜黄酮骨架双螺环吡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3a^3f,Scheme 1),产率65~81%,dr值10∶1~15∶1,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HR-MS(ESI-TOF)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3a^3f对人白血病细胞(K562)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a对K562具有一定的抑制活性(IC50为27.9μM),接近于阳性对照药顺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酮 氧化吲哚 环加成反应 姜黄酮骨架双螺环吡咯氧化吲哚类化合物 抗肿瘤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磺胺嘧啶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化合物脱溶剂动力学 被引量:1
17
作者 孙佳 李想 +3 位作者 鲍颖 张美景 侯宝红 尹秋响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49-2354,共6页
通过溶液结晶方法制备了磺胺嘧啶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化合物(SD-NMP),根据热重数据计算可知其中磺胺嘧啶(SD)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摩尔比是1:2。采用热重分析、热台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SD-NMP溶... 通过溶液结晶方法制备了磺胺嘧啶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化合物(SD-NMP),根据热重数据计算可知其中磺胺嘧啶(SD)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的摩尔比是1:2。采用热重分析、热台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粉末X射线衍射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对SD-NMP溶剂化合物脱溶剂过程进行了表征,发现SD-NMP溶剂化合物晶体脱除溶剂后产物与磺胺嘧啶晶体的晶习、晶型相同,磺胺嘧啶溶剂化合物的形成和溶剂的脱除是一个可互相转变的过程。基于不同的反应模型,对70、75、80、85℃下SD-NMP溶剂化合物的脱溶剂过程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计算得到活化能,结果表明几何收缩模型能很好地描述SD-NMP溶剂化合物的脱溶剂过程,对应的机理为相界面反应,其控制步骤为相界面的推进,与WET3理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磺胺嘧啶 N-甲基吡咯烷酮溶剂化合物 结晶 化学过程 动力学模型 脱溶剂动力学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卟啉-碳硼烷-硼亚甲基二吡咯三元化合物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康慧敏 王洪强 +2 位作者 王慧莹 吴黎歆 仇永清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65-972,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卟啉-碳硼烷-硼亚甲基二吡咯(BODIPY)三元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吸收光谱及二阶非线性光学(NLO)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V型化合物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βtot)大于相应直线型化合物,且延长共轭链可提高体系的...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对卟啉-碳硼烷-硼亚甲基二吡咯(BODIPY)三元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吸收光谱及二阶非线性光学(NLO)特性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V型化合物的静态第一超极化率(βtot)大于相应直线型化合物,且延长共轭链可提高体系的βtot.分析体系的电子密度差分图得出,化合物氧化还原态的电荷转移方式与本征态相比发生了改变,从而使其二阶NLO性质发生明显变化.含频第一超极化率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频率对化合物有较小的色散效应.因此,通过延长二维化合物的共轭链及氧化还原反应,可以有效调控其二阶NLO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硼亚甲基二吡咯三元化合物 氧化还原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密度泛函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二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衣原体活性研究
19
作者 徐顺鑫 解文霞 +3 位作者 倪敏 刘子义 柳凌艳 包小峰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929-934,共6页
目的评估16个1,2-二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衣原体活性。方法通过测定化合物对沙眼衣原体L2、鼠衣原体MoPn和肺炎衣原体AR39感染性子代滴度的抑制效果,计算IC50值评估其抗衣原体活性。采用WST-1法测定细胞活力,评估化合物的细胞毒性... 目的评估16个1,2-二取代吡咯类化合物的体外抗衣原体活性。方法通过测定化合物对沙眼衣原体L2、鼠衣原体MoPn和肺炎衣原体AR39感染性子代滴度的抑制效果,计算IC50值评估其抗衣原体活性。采用WST-1法测定细胞活力,评估化合物的细胞毒性作用。最后,借助EB预处理实验检测化合物对EB感染能力的影响,通过改变化合物处理时间评估其对衣原体增殖过程的影响。结果大部分化合物具有抗衣原体作用,其中化合物8的作用最强,其对三株衣原体的IC_(50)值在1.76-8.23μmol·L^(-1)之间。大部分化合物在16μmol·L^(-1)时具有明显的细胞毒性,8μmol·L^(-1)时细胞毒性明显降低。这些化合物主要通过干扰衣原体增殖的早中期来抑制衣原体的生长,同时也可以通过降低EB感染能力抑制衣原体的感染。结论1,2-二取代吡咯类化合物具有广谱抗衣原体活性,其抗衣原体作用与降低EB感染能力和干扰早中期RB增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2-二取代吡咯化合物 衣原体 抗衣原体 体外活性 发育周期 感染过程 增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含氮化合物探讨新疆轮南油田油气运移 被引量:44
20
作者 王铁冠 李素梅 +1 位作者 张爱云 张水昌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85-93,共9页
新疆轮南地区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不同层系或相同层系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总体分布型式相似,但绝对丰度与相对分布差异明显,显示显著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原油与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具不同成藏期次与油... 新疆轮南地区原油中含有丰富的吡咯类含氮化合物,不同层系或相同层系原油中吡咯类化合物总体分布型式相似,但绝对丰度与相对分布差异明显,显示显著的油气运移分馏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奥陶系原油与三叠系、侏罗系原油具不同成藏期次与油气运移方向,奥陶系、石炭系原油运移方向为自西而东,主要注入点在轮南、桑塔木断垒带的西南侧;三叠系、侏罗系原油主要通过断层运移、聚集成藏,在后期构造演化过程中发生侧向分配调整。吡咯类化合物指示的油气运移信息反映了轮南地区地层的发育与构造演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南地区 吡咯化合物 油气运移 油田 化合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