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鼠放射冠卵泡细胞吞饮作用的观察
1
作者 沙家豪 周作民 +3 位作者 胡志刚 王黎熔 林敏 张适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3期526-528,共3页
运用ConA-胶体金分子探针标记小鼠精子作为示踪物,观察小鼠放射冠的卵泡细胞在受精时对精子膜等成份的吞噬作用。观察结果显示:①小鼠的放射冠卵泡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种。②经精卵孵育,在亮细胞的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被... 运用ConA-胶体金分子探针标记小鼠精子作为示踪物,观察小鼠放射冠的卵泡细胞在受精时对精子膜等成份的吞噬作用。观察结果显示:①小鼠的放射冠卵泡细胞可分为亮细胞和暗细胞两种。②经精卵孵育,在亮细胞的胞质中,含有大量的被胶体金标记的精子膜结构和精子片段。结果提示,小鼠放射冠卵泡细胞的亮细胞在受精过程中,呈现较强的吞饮活动及大分子物质转运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泡细胞 吞饮作用 胶体金标记 受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分泌吸收的超微形态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淑玉 郭艳苏 +4 位作者 杨程 吴东霞 李向印 李春岩 雷建章 《电子显微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03-106,共4页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及其在分泌和吸收过程中的超微结构特点,并分析其与脑脊液循环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大鼠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主要为假复层柱状上皮,其柱形细胞游离端具有纤毛和微绒毛,因其多寡不同,又分为纤毛上皮细胞和无纤毛上皮细胞,其中纤毛上皮细胞数量相对较少,但二者游离面皆可见到数量不等的微顶浆分泌现象及吞饮小泡。以上结果提示脊髓中央管室管膜上皮细胞可能在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过程中,发挥积极的生物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脊髓 室管膜 微顶浆分泌 吞饮作用 透射电子显微镜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起羊肠毒血症的诊治报告 被引量:6
3
作者 裴全帮 《山东畜牧兽医》 2015年第7期34-34,共1页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高浓度的毒素改变肠道的通透性,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组织多见软化为特征,故又称"软肾病"。发病以绵羊为多见... 羊肠毒血症是一种急性非接触性传染病,是由D型魏氏梭菌在肠道内迅速繁殖,产生大量毒素,高浓度的毒素改变肠道的通透性,大量进入血液,引起全身毒血症,该病以发病急,死亡快,死后肾组织多见软化为特征,故又称"软肾病"。发病以绵羊为多见,山羊较少。2014年9月15日,羊场二大队三小队一职工放牧的幼龄母羊群中50只羊中的几只羊突然高跳几下,短短几分钟的时间就死亡3只,死亡慢一点的羊可见有腹胀和腹痛,头高举,前肢向外叉开站立,有的羊头部向后背或转向一侧,有时转圈行走或头顶墙不动。笔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最终确定为羊肠毒血症。现将病例诊治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肠毒血症 母羊群 魏氏梭菌 通透性 非接触性 羔羊痢疾 加味白头翁汤 羊快疫 后肾 吞饮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