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2001年冬春转换期间南海东北部水文和环流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徐洪周
许金电
+3 位作者
李立
陈举
杜岩
王东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0,共11页
根据2001年3月份南海东北部航次调查温、盐资料,分析了2001年冬末春初南海东北部温、盐结构和环流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海东北部环流主要受一次海盆尺度气旋型冷环流支配,冷环流呈现双核结构,垂向尺度接近1000 m.吕宋海峡内...
根据2001年3月份南海东北部航次调查温、盐资料,分析了2001年冬末春初南海东北部温、盐结构和环流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海东北部环流主要受一次海盆尺度气旋型冷环流支配,冷环流呈现双核结构,垂向尺度接近1000 m.吕宋海峡内侧断面的水交换在600 m以浅海水流入南海,在断面南部(20°N以南)中层和深层有流出,断面法向地转流向西净输运量为6.9×106m3/s;直接的黑潮入侵不超过120.5°E,但有部分的黑潮水沿陆坡达到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并更有一部分逸入东沙岛以西海域,与南海水混合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次海盆尺度
吕宋海峡水交换
黑潮入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海北部冬季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特征
2
作者
王一格
王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基于简单海洋资料同化(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再分析数据集v2.2.4中的温盐数据,本文使用小波能量谱分析了冬季南海北部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的年际变化,发现其存在2~4 a与7~8 a的准周期年际振荡。不同年际...
基于简单海洋资料同化(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再分析数据集v2.2.4中的温盐数据,本文使用小波能量谱分析了冬季南海北部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的年际变化,发现其存在2~4 a与7~8 a的准周期年际振荡。不同年际信号的主导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短周期(2~4 a)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海表净热通量和风应力旋度,但海表净热通量等局地因素与长周期(7~8 a)年际变化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吕宋海峡水交换的纬向流速垂向变化显著,能够调整南海北部的垂向密度分布,因此MLD与吕宋海峡水通量差(Luzon Strait transport,LST,ΔLST)之间存在密切联系。ΔLST的正(负)异常表示通过海峡断面0~70 m(70~140 m)进入的高盐水相对增加,强化了其对南海北部混合层内(混合层之下)水体的增密作用,使层结强度降低(增强),进而导致MLD加深(变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混合层
年际变化
吕宋海峡水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
15
3
作者
刘钦燕
王东晓
+1 位作者
谢强
黄企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送(ITFT)异常减少。吕宋海峡东部东风分量和南海内部的北风分量的局地驱动是导致LSTT在1976年后增加的主要因素,南海内部异常北风分量对LSTT增加的贡献能够达到53%;而赤道太平洋的西风分量则是导致ITFT在1976年后减少的主要因素,其贡献大约为61%。1976年后15°N左右的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但总NEC体积输送异常减弱。KC(Kuroshio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而MC(Mindanao Current)、NECC(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SEC(South Equatorial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减弱。赤道西太平洋由风场变化通过Sverdrup动力过程产生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阻碍了太平洋水体向印度洋的输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吕宋海峡水交换
体积输送
局地驱动
赤道太平洋
风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2001年冬春转换期间南海东北部水文和环流特征
被引量:
2
1
作者
徐洪周
许金电
李立
陈举
杜岩
王东晓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出处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0-20,共11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1999043800)
国家自然科学重点资助项目(4023101240576013)
文摘
根据2001年3月份南海东北部航次调查温、盐资料,分析了2001年冬末春初南海东北部温、盐结构和环流的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南海东北部环流主要受一次海盆尺度气旋型冷环流支配,冷环流呈现双核结构,垂向尺度接近1000 m.吕宋海峡内侧断面的水交换在600 m以浅海水流入南海,在断面南部(20°N以南)中层和深层有流出,断面法向地转流向西净输运量为6.9×106m3/s;直接的黑潮入侵不超过120.5°E,但有部分的黑潮水沿陆坡达到台湾岛西南部海域,并更有一部分逸入东沙岛以西海域,与南海水混合变性.
关键词
南海东北部
次海盆尺度
吕宋海峡水交换
黑潮入侵
Keywords
northeast of SCS
sub-basin scale
water exchange of Luzon Strait
intrusion of Kuroshio
分类号
P72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P731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海北部冬季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特征
2
作者
王一格
王玉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与大气学院
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出处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5-33,共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6003)资助。
文摘
基于简单海洋资料同化(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SODA)再分析数据集v2.2.4中的温盐数据,本文使用小波能量谱分析了冬季南海北部混合层深度(Mixed layer depth,MLD)的年际变化,发现其存在2~4 a与7~8 a的准周期年际振荡。不同年际信号的主导因素具有显著差异,其中短周期(2~4 a)年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海表净热通量和风应力旋度,但海表净热通量等局地因素与长周期(7~8 a)年际变化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吕宋海峡水交换的纬向流速垂向变化显著,能够调整南海北部的垂向密度分布,因此MLD与吕宋海峡水通量差(Luzon Strait transport,LST,ΔLST)之间存在密切联系。ΔLST的正(负)异常表示通过海峡断面0~70 m(70~140 m)进入的高盐水相对增加,强化了其对南海北部混合层内(混合层之下)水体的增密作用,使层结强度降低(增强),进而导致MLD加深(变浅)。
关键词
南海
混合层
年际变化
吕宋海峡水交换
Keywords
South China Sea
mixed layer
interannual variation
Luzon Strait transport
分类号
P722.7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被引量:
15
3
作者
刘钦燕
王东晓
谢强
黄企洲
机构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出处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6,共6页
基金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博士科研启动基金(50601-7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KZCX2-YW-21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520140074)
文摘
通过绕岛环流理论和SODA(Simple Ocean Data Assimilation)数据对印尼贯穿流(ITF)和南海贯穿流(即吕宋海峡水交换,LST)在1976年气候突变前后的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76年后吕宋海峡水交换体积输送(LSTT)异常增大,而印尼贯穿流体积输送(ITFT)异常减少。吕宋海峡东部东风分量和南海内部的北风分量的局地驱动是导致LSTT在1976年后增加的主要因素,南海内部异常北风分量对LSTT增加的贡献能够达到53%;而赤道太平洋的西风分量则是导致ITFT在1976年后减少的主要因素,其贡献大约为61%。1976年后15°N左右的NEC(North Equatorial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但总NEC体积输送异常减弱。KC(Kuroshio 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增强,而MC(Mindanao Current)、NECC(North Equatorial Countercurrent)、SEC(South EquatorialCurrent)体积输送异常减弱。赤道西太平洋由风场变化通过Sverdrup动力过程产生的异常气旋性环流阻碍了太平洋水体向印度洋的输入。
关键词
印尼贯穿流
吕宋海峡水交换
体积输送
局地驱动
赤道太平洋
风场变化
Keywords
Indonesian throughflow (ITF)
Luzon Strait ing
equatorial Pacific
variation of wind stress transport (LST)
volume transport
local forc
分类号
P731.2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2001年冬春转换期间南海东北部水文和环流特征
徐洪周
许金电
李立
陈举
杜岩
王东晓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海北部冬季混合层深度的年际变化特征
王一格
王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印尼贯穿流与南海贯穿流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机制
刘钦燕
王东晓
谢强
黄企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