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应用PCR法检测向日葵茎溃疡病菌的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燕 张祥林 +2 位作者 王羽中 王文正 刘彬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70-476,共7页
【目的】设计出向日葵茎溃疡病菌(Phomopsis helianthi M.Muntanola-Cvetkovic)的特异性引物,建立该病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向日葵茎溃疡病菌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酶切分析和测序,用DNAMA... 【目的】设计出向日葵茎溃疡病菌(Phomopsis helianthi M.Muntanola-Cvetkovic)的特异性引物,建立该病菌PCR快速检测方法。【方法】用真菌通用引物ITS4/ITS5对向日葵茎溃疡病菌进行PCR扩增,将扩增产物进行克隆、酶切分析和测序,用DNAMAN软件设计出检测该病菌的特异性引物PHDF1和PHDF2,优化PCR反应体系。【结果】PCR反应体系为:25 mM MgCl22.4μL,10 mM dNTP 0.3μL,10 uM引物各1.5μL,模板7ng,最佳退火温度61.6℃,建立了该病菌PCR检测方法。【结论】应用该方法检测供试的13个菌株,该对引物可以准确的将向日葵茎溃疡病菌与其他拟茎点霉属的真菌区分开来,该病菌的PCR扩增片段为326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 PCR 体系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对向日葵茎溃疡病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2
作者 陈燕 张祥林 +2 位作者 王翀 刘彬 王文正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054-2060,共7页
【目的】研究向日葵茎溃疡病菌(Phomopsis helianthi)生态适应性中的营养和培养条件,以期建立常规生物学检测方法,以便有效采取检疫处理措施。【方法】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包括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酸碱度和光照),对该菌培养7 d... 【目的】研究向日葵茎溃疡病菌(Phomopsis helianthi)生态适应性中的营养和培养条件,以期建立常规生物学检测方法,以便有效采取检疫处理措施。【方法】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包括培养基、碳源、氮源、温度、酸碱度和光照),对该菌培养7 d,测量其菌落直径大小和观察其生长状况。并用SPSS 12.0软件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统计分析。【结果】向日葵茎溃疡病菌在PDA、CM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在改良的查彼培养基和WA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该病菌能充分利用酵母膏和硝酸钾。在6~34℃均能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23~26℃。适宜生长pH 3.0~12.0,最适pH 5.0~10.0。在全光照培养条件下有助于菌丝的生长。【结论】通过不同营养和培养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可知该病菌的最适生长条件,有助于对该病菌进行有效的检疫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 生长特性 营养 培养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境美国大豆夹杂向日葵茎溃疡病菌的检疫鉴定 被引量:8
3
作者 李雪莲 段维军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92-297,共6页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真菌。自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的向日葵种籽上,采用常规平板法分离并纯化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菌株8616S3。形态学特征观察表明,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β...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是我国进境植物检疫性病原真菌。自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的向日葵种籽上,采用常规平板法分离并纯化获得1株疑似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菌株8616S3。形态学特征观察表明,该菌株在PDA上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器和β型分生孢子,但未见有性阶段。经rDNA ITS基因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该菌株与GenBank中多个向日葵茎溃疡病菌菌株的ITS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以上,位于同一个分支。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该菌株可侵染向日葵茎部,引起典型向日葵茎溃疡病症状。美国是我国主要大豆进口来源国,这是我国首次从进境美国大豆夹杂物中截获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helianth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 形态学特征 致病性测定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疫性真菌病害向日葵黑茎病菌和茎溃疡病菌的三重PCR分子检测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伟宏 廖芳 +1 位作者 罗加凤 李关荣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5,共6页
向日葵黑茎病菌Leptosphaeria lindguistii和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是向日葵上寄生的2种重要的检疫性真菌病害.针对这2种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已有形态学鉴定和危害的研究报道以及向日葵黑茎病菌的ITS序列分析和RFLP初步研究... 向日葵黑茎病菌Leptosphaeria lindguistii和向日葵茎溃疡病菌Diaporthe helianthi是向日葵上寄生的2种重要的检疫性真菌病害.针对这2种致病菌,目前国内外已有形态学鉴定和危害的研究报道以及向日葵黑茎病菌的ITS序列分析和RFLP初步研究,但未见有2种病原菌同步分子检测的报道.本研究首先通过培养,观察比较了2种病原菌的菌落和形态特征.发现前者菌落絮状,分生孢子器深褐球型,分生孢子为单胞肾形;后者菌落短绒毛状,分生孢子器柠檬黄,分生孢子为线型.通过油菜黑茎病菌L.biglobosa的肌动蛋白基因设计供试材料的通用引物act F/act R,扩增产物片段约为720bp,然后采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和引物act F/act R,针对所有菌株菌丝DNA进行ITS区域和Actin基因PCR扩增,经克隆测序结果比对分析发现,向日葵黑茎病菌和向日葵茎溃疡病菌的ITS区域存在极高的相似度.因此,依据Actin基因特异位点分别设计出向日葵黑茎病菌和向日葵茎溃疡病菌的特异引物LLF/LLR和DHF/DHR.在同一PCR管中3组引物(ITS1/ITS4,LLF/LLR和DHF/DHR)经优化体系后,ITS1/ITS4扩增序列作为所有菌株菌丝基因组DNA提取模板的质量监控,针对向日葵黑茎病菌和向日葵茎溃疡病菌单一模板的ITS区域与Actin基因中的两个位点同时进行三重PCR扩增.利用此方法检测向日葵黑茎病菌出现580bp的ITS保守区扩增片段和255bp的Actin基因的特异扩增带,向日葵茎溃疡病菌出现580bp的ITS保守区扩增片段和394bp的Actin基因特异扩增带.所有菌株均未见非特异性片段的干扰.此三重PCR检测体系的建立为此两种检疫性真菌病害的同步分子检测提供了特异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日葵病菌 向日葵茎溃疡病菌 检疫性真菌 三重PCR 特异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