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为了平等而不平等——从学校向工农开门看新中国的教育平等努力(1949—1965)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爱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58,共7页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争取工农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作为己任。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广大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是长期以来工农教育劣势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改变的。学校向工农开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增加工农受...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争取工农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作为己任。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广大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是长期以来工农教育劣势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改变的。学校向工农开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增加工农受教育机会、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在实践中,虽然采取了各种优先照顾工农青年、工农子女入学的措施,但是工农入学机会尤其是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却一直不能与其他群体相比肩。于是,1958年以后学校向工农开门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且随着阶级路线的贯彻,一些"剥削阶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受到限制。这就使新中国教育平等的价值追求呈现"为了平等而不平等"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
向工农开门
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机会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1950年代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
被引量:
3
2
作者
彭厚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40,148,共10页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改变为强调培养工农知识分子以业余教育为主。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强调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这一方针对于培养新中国第一代新型工农知识分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公平、对知识分子不信任、教条主义色彩浓厚等消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向工农开门
教育方针
工农
速成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高校招生向工农开门的试验——基于工农速成中学升学的考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5-42,共8页
新中国初期高校招生实施向工农开门的政策,国家希冀通过发展工农速成中学,使工农出身的学生升入高校,以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国家为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设置了便捷的升学通道和倾斜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中工农成分学生的比例,...
新中国初期高校招生实施向工农开门的政策,国家希冀通过发展工农速成中学,使工农出身的学生升入高校,以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国家为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设置了便捷的升学通道和倾斜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中工农成分学生的比例,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向工农开门
工农
速成中学
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为了平等而不平等——从学校向工农开门看新中国的教育平等努力(1949—1965)
被引量:
5
1
作者
王爱云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52-158,共7页
基金
北京师范大学朱汉国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当代社会史"(10&ZD077)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争取工农群众受教育权利和受教育机会作为己任。新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建立,使广大人民获得了平等的受教育权,但是长期以来工农教育劣势却不是自然而然就能改变的。学校向工农开门就是中国共产党为增加工农受教育机会、实现真正的教育平等而做出的一种努力。在实践中,虽然采取了各种优先照顾工农青年、工农子女入学的措施,但是工农入学机会尤其是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却一直不能与其他群体相比肩。于是,1958年以后学校向工农开门力度进一步加大,并且随着阶级路线的贯彻,一些"剥削阶级"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受到限制。这就使新中国教育平等的价值追求呈现"为了平等而不平等"的特点。
关键词
学校
向工农开门
教育权利平等
教育机会平等
Keywords
school’ s opening to workers and peasants
equal access to education
equal opportunity of education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1950年代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
被引量:
3
2
作者
彭厚文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出处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32-140,148,共10页
文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教育领域提出的"向工农开门"方针,主要是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中国共产党主要采取了两项强力措施——创办中国人民大学和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贯彻实施这一方针。1955年后,这一方针一度改变为强调培养工农知识分子以业余教育为主。1957年反右派斗争后,中国共产党又重新强调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这一方针对于培养新中国第一代新型工农知识分子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存在着教育质量难以得到保证、不公平、对知识分子不信任、教条主义色彩浓厚等消极因素。
关键词
高等学校
向工农开门
教育方针
工农
速成中学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opening door to workers and peasants
education policy
instant middle schoolfor workers and peasants
分类号
K27 [历史地理—中国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高校招生向工农开门的试验——基于工农速成中学升学的考察
被引量:
1
3
作者
李涛
机构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出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35-42,共8页
基金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我国西部农村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有效模式研究"(DGA090151)
文摘
新中国初期高校招生实施向工农开门的政策,国家希冀通过发展工农速成中学,使工农出身的学生升入高校,以培养新型知识分子。国家为工农速成中学毕业生设置了便捷的升学通道和倾斜政策,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中工农成分学生的比例,但是也因此带来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
关键词
高校招生
向工农开门
工农
速成中学
试验
Keyword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recruitment of workers and farmers
middle school
experiment
分类号
G65 [文化科学—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为了平等而不平等——从学校向工农开门看新中国的教育平等努力(1949—1965)
王爱云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1950年代高等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
彭厚文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高校招生向工农开门的试验——基于工农速成中学升学的考察
李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