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中的药用植物多样性研究
1
作者 李加太 《湖北农业科学》 2021年第7期90-94,98,共6页
用药用民族植物学研究中的文献研究法,对敦煌本吐蕃医学文献《长卷》中药用植物的种类及药用功效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文献中药用植物共有41科79种,其中单科植物较多,占总科数的63.4%,对药用植物的分布、药用部位等进行了统计分析。
关键词 吐蕃医学文献 敦煌 药用植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仁钦桑波与“后弘期”的吐蕃医学 被引量:6
2
作者 宗喀·漾正冈布(Yongdrol K.Tsongkha)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4,共4页
仁钦桑波(958—1055),10、11世纪吐蕃最伟大的翻译家,整个吐蕃中世纪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之一。他一生中将150种以上梵文文献编译成吐蕃文。他的翻译与其他学术活动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宗教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传统上... 仁钦桑波(958—1055),10、11世纪吐蕃最伟大的翻译家,整个吐蕃中世纪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之一。他一生中将150种以上梵文文献编译成吐蕃文。他的翻译与其他学术活动是藏传佛教“后弘期”宗教与文化复兴运动的重要事件之一。传统上认为是他开启了吐蕃佛教史上的新密乘(gSangssNgagsgSarMa)时代。他在医学领域最重要的贡献是将发八他(V仭gabhata)的《八支精要集》(Ast仭nga-hrdayaSam.hita.N仭ma)、喀且·达瓦宛嘎(KhacheZlabamN-gondGav)的《八支精要集广注·词义月光》(Pad仭rthaCandrik仭-prabh仭s仭N仭maAst仭ngahrdayaVivrti)等一些重要吠陀医典译成了吐蕃文,对“后弘期”,即10世纪以后的吐蕃医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仁钦桑波 吠陀医学 吐蕃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与吐蕃医学交流中的汉族僧医 被引量:1
3
作者 郑俊一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78-80,共3页
吐蕃时期是藏医学奠基并逐步取得长足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吐蕃积极向周边文化发达地区学习知识与技术。通过翻译医籍、延聘医师等方式持续吸收汉地、印度、阿拉伯等地先进的医学成就,极大地促进了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唐与吐蕃的文... 吐蕃时期是藏医学奠基并逐步取得长足发展的时期。在此期间,吐蕃积极向周边文化发达地区学习知识与技术。通过翻译医籍、延聘医师等方式持续吸收汉地、印度、阿拉伯等地先进的医学成就,极大地促进了藏医学的形成和发展。在唐与吐蕃的文化交往中,汉地医学逐渐传播到吐蕃。特别是吐蕃与唐王朝的两次和亲,为吐蕃带来大量医籍和医师,推动了汉地医学在吐蕃的大规模传播,汉地医学逐渐成为藏医学的一个重要来源。在汉地医学成果向吐蕃传播的过程中,汉族佛教僧医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朝 吐蕃医学 僧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蕃藏文针灸图释 被引量:4
4
作者 黄颢 《西藏研究》 1984年第3期73-78,共6页
唐代是吐蕃医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以后形成藏医体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吐蕃医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藏学界的高度重视。今日研究吐蕃医学,由于当时的文献留存于今日者极少,故多以唐以后的藏文史料为据,就以常用的玉脱云丹... 唐代是吐蕃医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为以后形成藏医体系起着奠基性的作用。因此,对于吐蕃医学的研究已经引起了藏学界的高度重视。今日研究吐蕃医学,由于当时的文献留存于今日者极少,故多以唐以后的藏文史料为据,就以常用的玉脱云丹贡布的《医方四续》来说,亦非当日之真迹。自敦煌吐蕃古藏文文献问世之后,使我们得以一睹吐蕃医学文献原貌,从而为深入研究吐蕃医学开拓了新的前景。这类文献笔者所见有四篇,分载于法国巴黎影印本《藏文文献选集》(单页集装)(二卷的P.T.1057号,P.T.1044号,一卷的P.T.127号)及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影印件(India,office,56卷57号)。这些珍贵的文献均为文字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医学 人体穴位 藏文文献 针灸 吐蕃时期 医学文献 文字说明 灸法 文字资料 敦煌石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敦煌艾灸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腿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姜劲挺 郑吉元 +2 位作者 张志勇 安文博 张伦广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79-1981,共3页
目的:研究敦煌吐蕃医学中艾灸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腿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宋氏正骨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腰腿痛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以敦煌艾灸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 目的:研究敦煌吐蕃医学中艾灸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治疗慢性腰腿痛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本院宋氏正骨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慢性腰腿痛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8例)予以敦煌艾灸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48例)予以敦煌艾灸疗法,两组患者经治疗每天1次,14 d为1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对两组就诊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1个疗程,随访6个月后,治疗前后VAS和ODI评分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治疗后经随访6个月,治疗组VAS和ODI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方法治疗慢性腰腿痛均具有临床疗效,但敦煌艾灸疗法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更能够缓解临床症状,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吐蕃医学 艾灸疗法 腰背肌功能锻炼 慢性腰腿痛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世纪入蕃汉医名实考 被引量:3
6
作者 刘英华 吉太才让 +1 位作者 范习加 甄艳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0-96,共7页
藏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从天竺、唐朝和大食请来三位医师。三位医师的名字,藏史中虽有不同记载,但都是音译名。国内医史学界研究认为,唐朝医师名字是"轩辕黄帝"音译,是汉族医学的象征人物,并不是入藏医师的实名。这一观点... 藏史记载松赞干布在位期间,从天竺、唐朝和大食请来三位医师。三位医师的名字,藏史中虽有不同记载,但都是音译名。国内医史学界研究认为,唐朝医师名字是"轩辕黄帝"音译,是汉族医学的象征人物,并不是入藏医师的实名。这一观点为藏汉学者所普遍接受,但是缺乏汉藏语古音对音的论证。通过对相关古文献记载和已有研究进行梳理,以敦煌吐蕃藏汉对音文书为工具,从语音和医史两方面对汉医之名与实做进一步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医学 松赞干布 轩辕黄帝 中医 敦煌文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