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唐代吏部尚书选任考察
1
作者 董劭伟 《北方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81-86,共6页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在制度上并无较大变化,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表现在职能发挥上,后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吏部尚书在制度建设上不如前期,由于前期吏部尚书职权较大,对吏部建设出力较多,因此,后期时吏部职能相... 吏部尚书是唐代重要中央职官,其职能与地位在制度上并无较大变化,但职权大小略有不同,表现在职能发挥上,后期受各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吏部尚书在制度建设上不如前期,由于前期吏部尚书职权较大,对吏部建设出力较多,因此,后期时吏部职能相对完善或定型,其担任者情况略有不同,后期更多选拔有人事职官历练者担任。无论如何,唐代吏部尚书的职能在法理上,属于吏部长官,这点无可置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吏部尚书 人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冯子材参劾吏部书吏一事考误
2
作者 廖宗麟 庄兰芝 《钦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1期16-19,共4页
冯子材在率军平定海南岛后,因办理立功将士请奖事宜时遭到吏部书办的索贿,否则就以"颠倒保案"的方式予以报复,冯子材遂上奏参劾。但有关记载对于冯子材当时的身份、所参劾的对象、上参折的时间及内容都有错漏,需要根据确实的... 冯子材在率军平定海南岛后,因办理立功将士请奖事宜时遭到吏部书办的索贿,否则就以"颠倒保案"的方式予以报复,冯子材遂上奏参劾。但有关记载对于冯子材当时的身份、所参劾的对象、上参折的时间及内容都有错漏,需要根据确实的史料来考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子材 参劾 吏部书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洪武18年吏部尚书余火气受诛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阪仓笃秀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23,共5页
洪武十八年,国子监助教金文徵欲排挤国子祭酒宋讷,以宋讷年老、受贿等因告之时任吏部尚书的同乡余火气,余火气信以为真,遂以年高为由劝宋讷退官,事发为太祖所杀。余火气受诛,表面上看是朱元璋认为他身为吏部尚书“专擅威柄”。实... 洪武十八年,国子监助教金文徵欲排挤国子祭酒宋讷,以宋讷年老、受贿等因告之时任吏部尚书的同乡余火气,余火气信以为真,遂以年高为由劝宋讷退官,事发为太祖所杀。余火气受诛,表面上看是朱元璋认为他身为吏部尚书“专擅威柄”。实际上,朱元璋此时正欲借宋讷重振国子监,余火气的举动,在朱元璋看来就是想阻碍国子监制度的重建。此外,朱元璋废相后,统管官僚人事的吏部尚书是否滥用职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子监 宋讷 吏部尚书 余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隋代选官制度中的吏部职权
4
作者 曹治怀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2期51-55,共5页
隋代将地方僚佐的选用权收归尚书省吏部,吏部增设侍郎作为副贰之职,出现了尚书与侍郎分层铨选的格局,从而扩大了吏部的选官权限,使吏部的责权划分更为明确,在选举制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吏部的职能核心是主持帝国大小官员的铨选,吏部... 隋代将地方僚佐的选用权收归尚书省吏部,吏部增设侍郎作为副贰之职,出现了尚书与侍郎分层铨选的格局,从而扩大了吏部的选官权限,使吏部的责权划分更为明确,在选举制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吏部的职能核心是主持帝国大小官员的铨选,吏部在隋代职官体系和政治运作中均享有特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选官制度 吏部职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首辅高拱:“组织部长”的好榜样
5
作者 王震东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6-48,共3页
高拱是明代社稷名臣。明穆宗时期,高拱在担任内阁首辅的同时,还兼任吏部尚书,这足以说明其位高权重的显赫地位。吏部尚书掌管大明王朝人才之进退,人才之进退事关国家治乱,其职责之重如此。明穆宗与高拱,君臣之际遇千载难逢,在有明一朝... 高拱是明代社稷名臣。明穆宗时期,高拱在担任内阁首辅的同时,还兼任吏部尚书,这足以说明其位高权重的显赫地位。吏部尚书掌管大明王朝人才之进退,人才之进退事关国家治乱,其职责之重如此。明穆宗与高拱,君臣之际遇千载难逢,在有明一朝更是独一无二。明穆宗对高拱始终非常依赖和信任,放手让高拱大刀阔斧进行改革,凡是高拱所奏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拱 组织 首辅 明代 榜样 明王朝 尚书 吏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清两代的六部
6
《政工学刊》 2006年第10期63-63,共1页
关键词 明清 国家管理 组织 职能 吏部 任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齐后期发敕、发诏授官及其影响——以《文馆词林·敕上·除授》为中心
7
作者 张旭华 王仁磊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2-84,共13页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 《文馆词林》保存的北齐后期皇帝除授官员职务的“敕”分为两类:一为“件授如右”敕,是北齐皇帝对吏部上奏官职拟选名单的批复,它是吏部铨选运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二为以皇帝名义发布的除授官员职务敕,它与发诏授官同属官职除授的重要形式,但各有对应的官职除授范围。北齐后期皇帝发诏、发敕授官和“件授如右”敕,不仅与唐代“册授”“制授”“敕授”和“旨授”存在渊源关系,是唐代选授之法的重要来源,而且对唐代制敕授官文书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齐 发敕授官 发诏授官 吏部铨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间富贵花
8
作者 朱俊玲 《影剧新作》 2024年第2期22-42,共21页
时间:清朝康熙年间地点:北京、天寿山、山海关、锦州等。人物:纳兰性德剧中简称纳兰,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代三大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皇帝的侍卫,康熙十五年(1674)中进士。明珠纳兰性德之父,吏部尚书,通满汉文化。顾贞观清代文学... 时间:清朝康熙年间地点:北京、天寿山、山海关、锦州等。人物:纳兰性德剧中简称纳兰,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清代三大词人。满洲正黄旗人,康熙皇帝的侍卫,康熙十五年(1674)中进士。明珠纳兰性德之父,吏部尚书,通满汉文化。顾贞观清代文学家,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吴兆骞江南举子,因科场案受牵连被发配至宁古塔二十年。吴玉宛吴兆骞女儿。月儿纳兰性德妹妹。徐乾学纳兰性德的老师,国子监祭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兰性德 徐乾学 陈维崧 康熙皇帝 吏部尚书 吴兆骞 天寿山 东林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评弹艺术的“趣”和“细”——以经典长篇弹词《珍珠塔》人物矛盾冲突为例
9
作者 冯晨曦 《剧影月报》 2024年第1期68-69,共2页
长篇弹词《珍珠塔》的故事非常精彩。在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秀才方卿(又名方子文)原本出身富贵,祖父是宰相,父亲是吏部尚书,母亲杨氏是一品夫人。方卿4岁那年,方相国父子被奸臣罗同陷害,革职抄家,抑郁而死,方卿由他母亲... 长篇弹词《珍珠塔》的故事非常精彩。在中国明朝万历年间,河南开封府祥符县秀才方卿(又名方子文)原本出身富贵,祖父是宰相,父亲是吏部尚书,母亲杨氏是一品夫人。方卿4岁那年,方相国父子被奸臣罗同陷害,革职抄家,抑郁而死,方卿由他母亲纺纱织布养大成人,故事出场时已19岁,而他在12岁时就考取秀才。祥符知县罗坤,强要方家把奉旨豁免钱粮的300亩义田和52亩坟田在15年间的“积欠”款一并交清,否则要革去秀才功名。方卿奉母命到湖广襄阳陈培德姑丈家投亲借贷,陈培德曾受方卿祖父提拔,官居西台御史,现已退职,万贯家财。方卿到陈家时,恰逢陈培德五十大寿,宾客盈门,大摆筵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部尚书 弹词 矛盾冲突 方卿 陈培 祥符 纺纱织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王琼故里,听王琼故事--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刘家堡村
10
作者 和羽楠 《村委主任》 2024年第8期11-18,共8页
王琼,明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后世将他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王琼生于1459年,卒于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晚号双溪老人,是山西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刘家堡)人。据史料记载,王琼在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举进士,官至一品尚书... 王琼,明朝中期的著名政治家,后世将他与于谦、张居正并称为“明代三重臣”。王琼生于1459年,卒于1532年,字德华,号晋溪,晚号双溪老人,是山西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刘家堡)人。据史料记载,王琼在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举进士,官至一品尚书,历事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由工部主事升至户部、兵部和吏部尚书。在正德十年到正德十五年间的五年中,王琼因执掌兵部,功勋卓著,连进“三孤”(少保、少傅、少师),“三辅”(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太师)。嘉靖十年(1531),回京再任吏部尚书,次年病逝,追赠太师,谥“恭襄”,长子王朝立扶灵柩回籍,葬于蒙山脚下(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金胜乡王家坟),礼部尚书霍韬撰神道碑,后诏建专祠于晋溪园西,名“王琼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部尚书 太子太保 尚书 太子太师 霍韬 刘家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微《叙画》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传席 《美术大观》 2016年第3期42-46,共5页
王微思想简说据《宋书·王微传》以及《全宋文》所载王微几篇文章可知,王微思想中儒、道两家的影响都存在,他年轻时曾做过官,所以他的传记未能和宗炳一样列入《隐逸》部分。他叙说绘画功能时,也按儒家传统习惯比附于儒家经典。但儒... 王微思想简说据《宋书·王微传》以及《全宋文》所载王微几篇文章可知,王微思想中儒、道两家的影响都存在,他年轻时曾做过官,所以他的传记未能和宗炳一样列入《隐逸》部分。他叙说绘画功能时,也按儒家传统习惯比附于儒家经典。但儒家是主张积极进取、积极入世的,他又"素无宦情",曾"常住门屋一间,寻书玩古,如此者十余年"(《本传》)。他的好友吏部尚书江湛举他为吏部郎,遭到他的斥责和嘲讽(见《本传》及《全宋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画 全宋文 儒家传统 吏部 吏部尚书 《画山水序》 寸眸 玩古 张璪 过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有为与清议的动机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勇勤 《北方论丛》 CSSCI 1994年第2期83-87,共5页
本文认为康有为清议的动机在于达到出仕的目的,他在晚清政坛上所作的一切努力与活动,都是受清议以出仕这一动机的驱使。康氏企盼能挤入最高权力层,在科学等仕途受阻的情况下,而以上书的形式的清议一呜惊人,这恰恰是他高明的进身之... 本文认为康有为清议的动机在于达到出仕的目的,他在晚清政坛上所作的一切努力与活动,都是受清议以出仕这一动机的驱使。康氏企盼能挤入最高权力层,在科学等仕途受阻的情况下,而以上书的形式的清议一呜惊人,这恰恰是他高明的进身之术、康有为的历史地位是人为捧起来的,他实际上是一个“私心”超出“公心”的政治人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有为 清议 二书》 历史地位 翁同和 制度局 绅士阶层 戊戌变法 都察院 吏部尚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中麓画品》为院体浙派辩护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同标 《中国书画》 2011年第6期60-66,共7页
一、李开先其人其书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中麓山人,别署中麓放客。生于明弘治十四年壬戌(1502年)八月二十八,卒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享年67岁。今山东章丘县人。嘉靖戊子(1528年)山东乡试第七名,在章丘县七位中举者之中位列第... 一、李开先其人其书李开先,字伯华,号中麓、中麓山人,别署中麓放客。生于明弘治十四年壬戌(1502年)八月二十八,卒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享年67岁。今山东章丘县人。嘉靖戊子(1528年)山东乡试第七名,在章丘县七位中举者之中位列第二②,嘉靖八年(1529年)举二甲第六十七名进士。先后为户部主事(1532年)、吏部考功司主事(1534年),旋升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郎中,又改文选司郎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护 浙派 画品 李开先 章丘 山东 嘉靖 吏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文官拣选制度考微
14
作者 刘渝龙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100-102,共3页
明代文官拣选制度考微刘渝龙(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长沙,410081)明代文官拣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铨选制度的一个创举。虽然此制贯穿明代的大半个历史进程,但历史上关于其内容与变迁的记载十分缺乏,以致长期以来人... 明代文官拣选制度考微刘渝龙(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长沙,410081)明代文官拣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古代铨选制度的一个创举。虽然此制贯穿明代的大半个历史进程,但历史上关于其内容与变迁的记载十分缺乏,以致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不识其庐山真面目。有鉴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神宗实录》 明世宗 明政府 吏部 《古今图书集成》 监生 铨选制度 地方官 地方行政体制 代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顾炎武批韩愈对公务人员的启示
15
作者 夏秀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9期54-55,共2页
一、顾炎武为什么批韩愈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清军南下时,他亲自参加苏州守城和昆山起义。明朝灭亡后,他“以游为隐”,遍访天下名山古镇,探幽访卉,考证金石文字,被后世列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韩愈,唐代文学家。官至... 一、顾炎武为什么批韩愈 顾炎武,明末清初思想家。清军南下时,他亲自参加苏州守城和昆山起义。明朝灭亡后,他“以游为隐”,遍访天下名山古镇,探幽访卉,考证金石文字,被后世列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韩愈,唐代文学家。官至吏部侍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石文字 公务人员 唐代文学 道德修养 吏部侍郎 明朝灭亡 立德 “唐宋八大家” 传统道德文化 为文造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言万当,不如一默”:张廷玉立身辅政的八字箴言
16
作者 陶善才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18-19,共2页
<正>"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八个字,是大清宰相张廷玉的座右铭。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砚斋,又号澄怀主人,曾任清朝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诸多要职... <正>"万言万当,不如一默"这八个字,是大清宰相张廷玉的座右铭。张廷玉,安徽桐城人,字衡臣,号砚斋,又号澄怀主人,曾任清朝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内阁首辅)、首席军机大臣等诸多要职,也是整个清朝唯一一个死后配享太庙的汉臣。他终身奉"万言万当,不如一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廷玉 军机大臣 文渊阁大学士 内阁首辅 吏部尚书 尚书 配享太庙 尚书 雍正皇帝 辅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事前免错”:李世民选官制的理想
17
作者 张耐冬 《领导科学论坛》 2014年第9X期60-61,共2页
唐太宗李世民以其统治前期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名留青史,他亲眼目睹了隋朝统治大厦土崩瓦解的过程,深知维持官僚制顺利运行的必要性和难度。在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中,李世民与大臣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实... 唐太宗李世民以其统治前期所开创的"贞观之治"名留青史,他亲眼目睹了隋朝统治大厦土崩瓦解的过程,深知维持官僚制顺利运行的必要性和难度。在唐代史学家吴兢撰写的《贞观政要》中,李世民与大臣们讨论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如何实施对社会的治理,如何保证官僚制的高效、公平与正义。值得注意的,是李世民君臣讨论如何从"人"的角度入手,实现官僚制内部自我纠错的话题。官僚制的纠错机制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当时纠错,另一种是事后纠正。当时纠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世民 官僚制 吴兢 自我纠错 官制 纠错机制 杜如晦 吏部尚书 政策执行者 选拔人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宋初期的颜氏和颜真卿评价——以《自书告身》为中心 被引量:2
18
作者 石田肇 姚宇亮 《书画世界》 2015年第5期24-27,共4页
一 现存的为世所知的颜真卿(709-785)楷书墨迹有《竹山堂连句》和《自书告身》,前者过于强调颜体蚕头燕尾的特征,一般被判为临本。后者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由于其告身的性质,作为文书学的对象也很有名,但在真伪方面,近来的... 一 现存的为世所知的颜真卿(709-785)楷书墨迹有《竹山堂连句》和《自书告身》,前者过于强调颜体蚕头燕尾的特征,一般被判为临本。后者藏于(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由于其告身的性质,作为文书学的对象也很有名,但在真伪方面,近来的观点却多认为其近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书道博物馆 蚕头燕尾 竹山堂 米友仁 临本 吏部尚书 米芾 书风 给事中 门下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政界的地域性从政限制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洵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3期30-34,共5页
(一) 《万历会典》在支部选官和吏役参拨项下,记录了洪武26年奏准的两款特殊的规定:“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户部吏不许用江浙苏松人。”这两项规定之所以特殊,就在于按明代选官规定的回避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为“内外... (一) 《万历会典》在支部选官和吏役参拨项下,记录了洪武26年奏准的两款特殊的规定:“户部官不得用浙江、江西、苏松人”;“户部吏不许用江浙苏松人。”这两项规定之所以特殊,就在于按明代选官规定的回避制度,基本有两种:一种为“内外官以亲属回避”。一种为某些官员于本籍任官的回避。此外明代的选官制度中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回避规定,如王府亲戚不许选京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 选官制度 会典 万历 吏部 江浙 王府 京官 明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
20
作者 施伟 肖建新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5年第4期487-492,共6页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施伟,肖建新审官院(993-1082年)为北宋前期最高的考核和管理官吏的机构之一,承担着考课、磨勘京朝官(中高级文官)之重任。欧阳修曰:“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①司马光则以为:“国之致治在... 宋朝审官院演变考述施伟,肖建新审官院(993-1082年)为北宋前期最高的考核和管理官吏的机构之一,承担着考课、磨勘京朝官(中高级文官)之重任。欧阳修曰:“审官院、流内铨是天下抡材之府。”①司马光则以为:“国之致治在于审官,官之得人在于选士,士之向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官院 考课 《宋史》 州县官 朝官 熙宁 尚书 元丰 《续资治通鉴长编》 吏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