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特征及其形成环境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佐臣 裴先治 +7 位作者 刘战庆 李瑞保 丁仨平 张晓飞 陈国超 刘智刚 陈有 王学良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1年第2期117-124,共8页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 通过对扬子地块西北缘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沉积地层的分析研究,综合运用岩石学、沉积特征分析的手段,结合与前龙门山构造带、碧口地块、米仓山构造带和汉南地块的沉积特征对比,探讨后龙门山构造带南华纪—早古生代的沉积环境,查明其形成环境。结果表明:在南华纪—早古生代后龙门山构造带沉积环境可分为南华纪—震旦纪裂解-稳定沉积和早古生代伸展裂陷沉积两个阶段,其中在早古生代伸展裂陷阶段后龙门山构造带经历了裂解→抬升→局部裂解→抬升→裂解的反复过程,最终形成了志留系茂县群裂陷槽沉积,主要沉积了一套代表伸展裂陷环境的沉积岩系,并有少量的陆内火山岩系。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龙门山构造带在南华纪—早古生代总体是一个陆内裂谷带,不发育与古缝合线相关的构造混杂岩和蛇绿混杂岩带,是在陆内裂谷的基础上于印支期—燕山期形成的陆内造山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块西北缘 后龙门山构造带 南华纪—早古生代 沉积环境 裂陷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