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能谱成像模式与传统前、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杰生
崔运能
+4 位作者
刘怀忠
何乐为
邓凌
欧阳可勋
黄洲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29-633,共5页
目的对比宝石CT能谱成像(GSI)、传统前门控和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冠脉成像GSI扫描模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成功完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62例,按照扫描模式分为3组:A组为...
目的对比宝石CT能谱成像(GSI)、传统前门控和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冠脉成像GSI扫描模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成功完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62例,按照扫描模式分为3组:A组为GSI扫描模式,B组为后门控模式,C组为前门控模式。对比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优良指数(FOM),并计算比较各组间的有效放射剂量(ED)。结果图像质量比较:A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后门控组及前门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SNR、CNR及FOM均明显高于后门控组(P<0.01)及前门控组(P<0.05);C组SNR、CNR及FOM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比较:A组和C组ED均值分别为2.87±0.83、3.34±2.36 mSv,明显低于B组(9.04±3.06 mSv)(P<0.01);A组和C组ED较B组分别降低68.25%和63.05%,而A组较C组降低约14.07%。结论宝石CT冠脉GSI扫描技术与后门控、前门控技术相比,不但能有效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且能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能谱成像
前门
控
技术
后门控技术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门控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斌
张极峰
+2 位作者
赵雁鸣
于春瑶
李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通过分析冠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患者500例,心率≤70次/min者124例;心率〉70次/min者376例,前者随机分为前后门控两组,后者均为后门控扫描。结果心率≤70次/min者...
目的通过分析冠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患者500例,心率≤70次/min者124例;心率〉70次/min者376例,前者随机分为前后门控两组,后者均为后门控扫描。结果心率≤70次/min者,前后门控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4±0.87和4.15±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有效辐射量分别为(1.89±0.57)mSv和(15.01±4.1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70次/min者:71~85次/min者优质图像所在R—R间期百分比具有不确定性;心率〉85次/rain者100%在40%~50%R—R间期。结论心率≤70次/min时,前后门控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具有一致性,前门控明显降低了辐射量;心率〉70次/min者也可以应用前门控技术扫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门
控
技术
后门控技术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能谱成像模式与传统前、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
被引量:
3
1
作者
李杰生
崔运能
刘怀忠
何乐为
邓凌
欧阳可勋
黄洲
机构
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放射科
出处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年第4期629-633,共5页
基金
佛山市医学影像精准诊断工程技术研究中心(FSOAA-KJ819-4901-0049)。
文摘
目的对比宝石CT能谱成像(GSI)、传统前门控和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冠脉成像GSI扫描模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成功完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62例,按照扫描模式分为3组:A组为GSI扫描模式,B组为后门控模式,C组为前门控模式。对比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优良指数(FOM),并计算比较各组间的有效放射剂量(ED)。结果图像质量比较:A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后门控组及前门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SNR、CNR及FOM均明显高于后门控组(P<0.01)及前门控组(P<0.05);C组SNR、CNR及FOM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比较:A组和C组ED均值分别为2.87±0.83、3.34±2.36 mSv,明显低于B组(9.04±3.06 mSv)(P<0.01);A组和C组ED较B组分别降低68.25%和63.05%,而A组较C组降低约14.07%。结论宝石CT冠脉GSI扫描技术与后门控、前门控技术相比,不但能有效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且能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关键词
CT能谱成像
前门
控
技术
后门控技术
冠状动脉
辐射剂量
Keywords
gemstone spectral imaging
front door control technology
backdoor control technology
coronary artery
radiation dose
分类号
R816.2 [医药卫生—放射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门控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应用的探讨
被引量:
4
2
作者
刘斌
张极峰
赵雁鸣
于春瑶
李萍
机构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CT诊断科
出处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51-55,共5页
文摘
目的通过分析冠脉CTA图像质量及辐射量探讨前门控对冠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冠脉CTA检查患者500例,心率≤70次/min者124例;心率〉70次/min者376例,前者随机分为前后门控两组,后者均为后门控扫描。结果心率≤70次/min者,前后门控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14±0.87和4.15±0.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有效辐射量分别为(1.89±0.57)mSv和(15.01±4.1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70次/min者:71~85次/min者优质图像所在R—R间期百分比具有不确定性;心率〉85次/rain者100%在40%~50%R—R间期。结论心率≤70次/min时,前后门控冠脉成像图像质量具有一致性,前门控明显降低了辐射量;心率〉70次/min者也可以应用前门控技术扫描。
关键词
前门
控
技术
后门控技术
冠状动脉疾病
辐射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Keywords
Snapshot pulse
Retrospective ECG gating
Coronary disease
Radiation dose
Tomography, X-ray compu-ted
分类号
R541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能谱成像模式与传统前、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CT成像辐射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对比
李杰生
崔运能
刘怀忠
何乐为
邓凌
欧阳可勋
黄洲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0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前门控在256层螺旋CT冠脉成像中应用的探讨
刘斌
张极峰
赵雁鸣
于春瑶
李萍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