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表现为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巨细胞动脉炎1例报道
1
作者 符书昊 肖以钦 +1 位作者 韩翔 杨仕林 《中国卒中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8-292,共5页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系统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侵犯颞浅动脉和眼动脉。以新近出现头痛、视觉症状和下颌运动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巨细胞动脉炎可对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是神经眼科急症,激素冲击疗法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1... 巨细胞动脉炎是一种系统性肉芽肿性血管炎,主要侵犯颞浅动脉和眼动脉。以新近出现头痛、视觉症状和下颌运动障碍三联征为典型表现。巨细胞动脉炎可对视功能造成严重损害,因此是神经眼科急症,激素冲击疗法为其主要治疗方法。本文介绍了1例罕见的表现为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巨细胞动脉炎患者,对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提示对于严重视力下降伴有疼痛的老年患者,视神经无水肿、萎缩表现的,应考虑此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动脉炎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头痛 视觉症状 下颌运动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张量成像在急性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2
作者 房炳华 李欣蒙 +1 位作者 苏美霞 郑华宾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75-478,共4页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急性PION患者进行双侧视神经的DTI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分别测量双眼视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VEP参数P100潜化期和... 目的探讨弥散张量成像(DTI)在急性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PION)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急性PION患者进行双侧视神经的DTI及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分别测量双眼视神经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扩散系数(ADC)及VEP参数P100潜化期和波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对患眼及健眼DTI及VEP参数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采用Pearson分析患眼视神经VEP参数与DTI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30例急性PION患者患眼视神经的FA及ADC分别为0.383±0.050、(1596.93±144.07)×10^(-6)mm^(2)·s^(-1),健眼视神经的FA、ADC分别为0.636±0.080、(1197.80±93.09)×10^(-6)mm^(2)·s^(-1);与健眼相比,患眼视神经FA明显下降,ADC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4.53、11.54,均为P<0.01)。患眼与健眼VEP参数P100潜伏期分别为(135.38±7.51)ms、(96.76±6.35)ms,波幅分别为(4.79±1.15)μV、(10.05±1.45)μV;与健眼相比,患眼VEP参数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67、-15.19,均为P<0.01)。患眼视神经DTI参数FA与VEP参数P100潜伏期呈负相关(r=-0.540,P<0.01),与P100波幅呈明显正相关(r=0.662,P<0.01);患眼视神经DTI参数ADC与P100波幅呈明显负相关(r=-0.711,P<0.01),与P100潜伏期无相关性(r=0.234,P>0.05)。结论DTI能够早期发现急性PION患者视神经的弥散障碍,能够为其早期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张量成像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觉诱发电位 各向异性分数 表观扩散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彩色多普勒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淑清 王富彬 +3 位作者 董丽梅 褚涛 张淑红 左景祥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3期236-236,共1页
关键词 缺血性 视神经病变 彩超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病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与视网膜结构的关系 被引量:2
4
作者 刘子嘉 林媛媛 宫媛媛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82-286,共5页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在不同病程中视功能与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33例(33眼)发病3周内的急性NAION患者,分别在发病>3~12周以及发病12周以后进行随访,检测并记录... 目的 观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在不同病程中视功能与视网膜结构的变化特征,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纳入33例(33眼)发病3周内的急性NAION患者,分别在发病>3~12周以及发病12周以后进行随访,检测并记录视功能[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野平均偏差(MD)、模式标准差(PSD)和视野指数(VFI)]与视网膜结构[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pRNFL)厚度、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和丢失体积、视盘周围放射状毛细血管血流(RPC)密度]等量化指标,分析它们的变化特征及相关性。结果 NAION患眼BCVA随着病程进展显著提高(P=0.021),发病>12周和发病≤3周相比,BCV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发病≤3周和发病>3~12周、发病>3~12周和发病>12周相比,BCV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8、0.100)。随着病程进展,NAION患眼MD、PSD、VFI均无明显变化(P=0.419、0.767、0.134)。NAION患眼pRNFL厚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RPC密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mGCC厚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随病程进展均显著降低(均为P<0.001),mGCC局部丢失体积(FLV)、整体丢失体积(GLV)随病程进展均显著升高(均为P<0.001),以上指标各病程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NAION患眼BCVA与mGCC厚度(整体、下半部分)、RPC密度(整体、下半部分)均呈正相关(均为P<0.05),与FLV、GLV均呈负相关(均为P<0.05),与pRNFL厚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上半部分mGCC厚度、上半部分RPC密度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NAION患眼MD、VFI与mGCC厚度(整体、下半部分)、RPC密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均呈正相关(均为P≤0.001),与GLV均呈负相关(均为P<0.001),与pRNFL厚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上半部分mGCC厚度、FLV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NAION患眼PSD与pRNFL厚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mGCC厚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FLV、GLV、RPC密度(整体、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均无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 随着NAION患者病程进展,视力、视野变化与mGCC厚度、RPC密度变化有关,与pRNFL厚度变化无关。视功能与视网膜微结构变化并不完全同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 视功能 体层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和灯盏花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0
5
作者 廖良 宫晓红 +3 位作者 韦企平 周剑 苏艳 肖艳萍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40-242,共3页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NAION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给予针灸、复方樟... 目的评价活血化瘀中药制剂银杏叶提取物、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住院治疗的NAION患者50例,随机分为三组,均给予针灸、复方樟柳碱穴位注射等基础治疗,银杏叶提取物组增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87.5 mg每天1次静脉滴注,灯盏花素组增加灯盏花素注射液10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对照组不予中药注射剂治疗,各组均连续治疗2周,以治疗前后患者最佳矫正视力、视野平均敏感度(mean sensitivity,MS)的改变作为疗效评价依据。结果银杏叶提取物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65±1.50及3.95±1.39,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89±1.24及4.02±1.19,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3.69±1.52及3.81±1.57,其中银杏叶提取物组视力提高幅度最大,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灯盏花素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视力改善幅度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和灯盏花素组治疗后MS高于治疗前,其中灯盏花素组治疗后MS提高幅度最大,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MS反而有所降低,但差异不明显(P>0.05);银杏叶提取物组有效率为45.2%,灯盏花素组总有效率为46.7%,对照组有效率仅为26.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在NAION的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叶提取物 灯盏花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针刺即时效应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郑艳霞 张沧霞 +1 位作者 邵春燕 魏宝丰 《眼科新进展》 CAS 2008年第5期353-355,共3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针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即时效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2例(60眼)AION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联合针刺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后5min检测视网膜中...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针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即时效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2例(60眼)AION患者给予常规药物联合针刺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针刺前、针刺后5min检测视网膜中央动脉、睫状后短动脉及眼动脉的血流参数及3个疗程结束时视力。结果与针刺前[(11.50±3.31)cm·s-1、(3.57±1.77)cm·s-1]比较,针刺后5min睫状后短动脉的收缩期峰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明显增高,分别为(14.58±2.74)cm·s-1、(5.43±1.28)cm·s-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364,P<0·001;t=6.0016,P<0·001);阻力指数(resistanceindex,RI)为0.65±0.07,比针刺前0.68±0·0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785,P<0.001);针刺后视网膜中央动脉的PSV、EDV、RI分别为(11.04±1.14)cm·s-1、(4.64±0.81)cm·s-1、0·63±0·06,与针刺前[(10.37±1.71)cm·s-1、(4·03±1.51)cm·s-1、0.67±0·0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动脉的PSV、EDV、RI分别为(38.01±7.23)cm·s-1、(10.13±3.01)cm·s-1、0.69±0.06,与针刺前[(36.32±8.96)cm·s-1、(9.76±3·34)cm·s-1、0.71±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疗程后视力均值为0.493±0.145,与治疗前0.276±0.163比较视力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92,P<0·001)。结论针刺为主联合药物治疗AION可以通过患眼球后血流的即时效应,改善视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针刺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 血流参数 即时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轲 段素芳 +2 位作者 李晓鹏 郭琪 王卫敏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777-780,共4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NAION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年来确诊的NAION患者84例(84眼),随机分为2组,各42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葛根素400mg,每日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安奈德注射液20mg患眼球后注射,1周后重复注射1次;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闪光视网膜电图、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4±0.12、0.57±0.27,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7.921,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视力分别为0.25±0.15、0.46±0.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5,P<0.05);治疗组治疗后视力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3,P<0.05)。治疗后2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降低和平均光敏感度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视野缺损值及光敏感度好转程度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3、2.704,均为P<0.05)。2组患者治疗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P100波潜伏期缩短、振幅提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P100波潜伏期及振幅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33、2.228,均为P<0.05)。治疗组患者视网膜振荡电位(OPs)总和振幅提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P<0.05)。治疗组盘周4个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减轻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曲安奈德联合葛根素治疗NAION疗效优于单纯葛根素,能安全有效地促进视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葛根素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球后血流的即时效应观察 被引量:8
8
作者 郑艳霞 张沧霞 +1 位作者 邵春燕 魏宝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436-437,共2页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针刺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pathy,AION)的即时效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35例(49眼)AION患者行针刺配合常规药物治疗3个疗程,...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针刺治疗眼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pathy,AION)的即时效应,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35例(49眼)AION患者行针刺配合常规药物治疗3个疗程,分别于针刺前、后及3个疗程结束时测定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睫状后短动脉(shor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ies,PCAs)及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的收缩期峰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 velocity,EDV)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后5min PCAs各项血流参数差异有显著性。治疗3个疗程后视力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针刺治疗AION可以产生即时效应,配合药物治疗临床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针刺 超声多普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并发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吕勇 丁慧芳 +1 位作者 杨琳 谭凤玲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51-353,357,共4页
目的筛选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并发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危险因素,初步探讨术后并发AION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 目的筛选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后并发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危险因素,初步探讨术后并发AION的发病机制。方法收集2010年9月1日至2016年9月1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的手术病例,符合条件的病例为11 206例(13 320眼),其中白内障术后并发AION 30例30眼(AION组),以1∶3比例在纳入的其余病例中随机选取90例90眼作为对照组。记录AION组和对照组小视盘、既往手术史、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颈动脉疾病、眼压等情况,采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t检验,筛选出白内障术后并发AION的相关因素及危险因素。结果小视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颈动脉疾病为白内障术后并发AION的相关因素。高脂血症、颈动脉疾病为白内障术后并发AION的危险因素。术前两组患者眼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和7 d AION组眼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高脂血症、颈动脉疾病均为白内障术后发生AION的危险因素,术后眼压高可能是发生AION的诱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颈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对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4
10
作者 李欣 冯俊 +3 位作者 张守康 陈杰 张燕 孟晓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4-66,共3页
目的探讨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对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经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治疗的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1例(24眼)。经归元剔络化瘀... 目的探讨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对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部经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治疗的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21例(24眼)。经归元剔络化瘀方、改善微循环类药物、营养神经类药物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野的变化。结果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经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治疗2个疗程后,视力提高0.18±0.24,较治疗前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视野敏感度提高(2.34±3.65)d B,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野缺损降低(-2.26±3.81)d B,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能有效改善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视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剔络化瘀养血明目法 视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疏肝行气法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11
作者 冯松福 吴雪梅 周至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50-551,共2页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80例(12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60眼)以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8月—2009年4月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符合纳入标准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80例(120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0例(60眼)以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汤剂口服,汤药l剂/d,针刺1次/3 d,15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对照组40例(60眼)采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2 ml/次,1次/d,15 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视野的改变,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视力及视野缺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疏肝行气为主的中药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视力、视野,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神经病变 缺血性 针刺 疏肝行气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接英 阮方 +1 位作者 李上 郭纯刚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644-646,654,共4页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诊于我院的66例(83眼)NAIO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压、视野、荧光素眼底... 目的探讨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首诊于我院的66例(83眼)NAION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视力、眼压、视野、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OCT等检查结果,并对患者全身疾病进行相关分析,观察治疗过程中视力、视野恢复情况及眼底变化。结果在NAION患者中单眼49眼,双眼先后发病13眼,双眼同时发病4眼,其中,70%双眼先后发病的患者在对侧眼出现NAION时,先发病眼视力得到改善。OCT检查发现:NAION患者的视盘水肿主要发生于视盘的上方和下方,形成"双驼峰"状改变。在发病早期20眼发生黄斑中央凹神经上皮层脱离。发生黄斑渗出的眼中80%合并糖尿病。结论颞侧视盘的神经纤维层增厚牵拉所导致的中心凹神经纤维层脱离,可能是早期NAION视力低的因素。双眼发病的NAION患者,可能存在双眼视盘供血代偿机制,来减轻一侧视盘的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缺血再灌注 黄斑 视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西药联合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13
作者 陆勤康 张军涛 +3 位作者 赵娜 王惠云 童奇湖 王守丽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6期1433-1436,共4页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AION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nterior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20例AION患者随机分为补阳还五汤治疗组、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组及对照组,记录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开始后3个月时所有入选者的视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视觉诱发电位、最佳矫正视力、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OCT检测)的结果,以及治疗开始后1周及1个月所有患者视野、视觉诱发电位、最佳矫正视力、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厚度(OCT检测)的结果。结果:无论从短期(1周内)还是中长期(1个月、3个月)来说,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的视野改善优于基础治疗及单独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或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后视力改善优于基础治疗,且能在短期内(1周内)就能显示出来,但是需要较长时间的治疗(4周)、随访(1个月、3个月)后才能显示出两者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独的补阳还五汤治疗或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从中长期随访(1个月、3个月)来看能一定程度上减轻视盘周围神经纤维的萎缩;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能一定程度上改善AION的视觉诱发电位,但主要是改善视觉诱发电位的振幅,而对潜伏期的改善帮助不大;从长期(3个月)来看,补阳还五汤治疗AION能更加明显的缩短臂-视盘循环时间。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AION有良好的效果,对其视力的恢复、视野的改善、视神经周围神经纤维萎缩的减轻、视觉诱发电位的恢复、局部微循环的改善都有明显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药联合 补阳还五汤 神经生长因子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治疗进展 被引量:11
14
作者 宋宏鲁 啜玉彩 +1 位作者 王雨生 胡丹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90-892,共3页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 c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目前NAION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很清楚。大部分有关NAION的治疗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或者前瞻...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 c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是中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急性视神经病变。目前NAION的病因学和病理生理学机制还不很清楚。大部分有关NAION的治疗研究都是基于回顾性或者前瞻性病例报告研究,疗效很确切的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本文就目前的主要治疗方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敏 王刚 +3 位作者 李世迎 刘勇 孟晓红 阴正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208-1212,共5页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 目的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电生理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确诊为NAION的17例患者28眼,分析其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VEP)、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视野(VF)等临床检查特征。结果 28眼均行PVEP检查,其中21眼P100波幅值在1°或15'空间频率均出现不同程度降低。P100波峰时在1°空间频率5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3眼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空间频率时6眼中度延迟(>15 ms),其余22眼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者轻度延迟(<15 ms)。15患者23眼行FFA检查,其中6患者(40%)患者臂-视网膜循环时间(ART)大于15 s。7眼后期出现高荧光,其余后期呈低荧光。28眼均行视野检查,其中10眼正常,7眼视敏度降低或暗点(4眼集中在生理盲点附近),7眼呈现与生理盲点相连的缺损,4眼残存部分视野。对比分析PVEP和FFA,发现FFA后期高荧光的患眼P100波峰时呈中度以上延迟,后期低荧光患眼的峰时未见明显延迟或轻度延迟。对比分析PVEP和视野,发现14眼VF和PVEP均异常,7眼视野正常时PVEP异常,4眼PVEP正常时而VF异常。结论 NAION的PVEP的P100波峰时大多为正常或轻度延迟,当视乳头水肿、FFA后期视盘高荧光时P100波峰时明显延迟。FFA的ART延长不是NAION的敏感指标。PVEP对于视野正常的患眼有辅助诊断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图形视觉诱发电位 视野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危险因素和远期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魏忠燕 张丽霞 +2 位作者 张守康 谢立科 镇华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665-668,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病的危险因素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损伤的远期变化,提高对NAION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 目的通过研究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NAION)发病的危险因素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损伤的远期变化,提高对NAION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的方法,收集50例(50眼)确诊为NAION的患者,同时选取50例(50眼)排除其他疾病的视疲劳患者作为对照,行血压、空腹血糖、血脂、眼压、视野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观察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眼压及视盘结构参数,并比较对照组和NAION患者发病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全周平均RNFL厚度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AION患者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眼压、盘沿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甘油三酯为(2.14±1.46)mmol·L-1,较对照组的(1.56±0.86)mmol·L-1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视盘面积(1.99±0.34)mm2、视杯面积(0.32±0.31)mm2、杯/盘面积比(0.17±0.18)、水平杯盘比(0.32±0.16)、垂直杯盘比(0.28±0.12)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与对照组比较,NAION患者发病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变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是,与NAION发病后6个月比较,发病后12个月、18个月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无明显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NAION发病后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RNFL损伤百分比分别是29.8%、31.0%、32.3%,三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甘油三酯、小视杯、浅视杯、小视盘是NAION发病的危险因素;一旦确诊为NAION,那么发病6个月后RNFL损伤将不再进一步加重;这对在NAION的诊断、早期治疗及后续治疗中采取相应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血压 血糖 血脂 眼压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氢溴酸樟柳碱治疗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中国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沫 宋宏鲁 +32 位作者 周欢粉 赖梦莹 徐全刚 孙明明 范珂 崔红培 王海燕 金鑫 孙传宾 肖庆 王影 赵子德 张铭连 常永业 陈梦平 申战省 杨晖 徐晓宇 李志清 邢东军 董玉 杨金润 任骞 李丽 张文芳 孙莉 张正培 李甦雁 刘丹岩 周娜磊 罗纳丽 刘亚东 魏世辉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646-653,共8页
目的评估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治疗急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共16所医院眼科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期NAION患者282例282眼,按照治疗方... 目的评估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治疗急性期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非随机对照临床研究,于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在中国共16所医院眼科纳入首次发病的急性期NAION患者282例282眼,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对照组124例124眼,接受口服胞磷胆碱钠片、银杏叶提取物片/银杏叶提取物滴剂和甲钴胺片治疗;试验组158例158眼,在采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1 mg/次,2次/日,连续用药2~3个月。分别于入组后1、2、3和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标准小数视力表测定最佳矫正视力(BCVA),采用750i Humphery视野计(30-2程序)检查视野获得视野指数(VFI),采用HD 4000/HD 5000型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测量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pRNFL),采用RTVue-XR OCT仪测定视盘放射状毛细血管网血管密度(RPC)。主要结局指标为随访末BCVA、VFI,次要结局指标为pRNFL、RPC,以及随访期间不良反应。结果共242例242眼完成主要结局指标BCVA随访,98例98眼完成主要结局指标VFI随访。在视功能变化方面,2个组患者随时间推移BCVA和VFI均有明显改善,其中试验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BCVA均显著优于对照组,VF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结构指标方面,2个组患者pRNFL均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薄,其中试验组在各个随访时间点pRNFL均显著薄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2个组间最终随访RP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有2例发生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1例因药物不良反应于治疗后25 d退出研究。结论口服氢溴酸樟柳碱片可以改善NAION患者的视力和视野,加速视盘水肿消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氢溴酸樟柳碱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韦氏活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野的影响 被引量:7
18
作者 夏燕婷 郝美玲 +1 位作者 张陶陶 廖良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84-188,共5页
目的评价韦氏活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视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AION患者,纳入患者需同时符合AION和中医证型气... 目的评价韦氏活血通络方对气虚血瘀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AION)视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AION患者,纳入患者需同时符合AION和中医证型气虚血瘀型的诊断标准,共纳入患者63例99眼,随机分为试验组32例51眼,对照组31例48眼。试验组给予韦氏活血通络方中药配方颗粒剂冲服,对照组给予复方血栓通胶囊及甲钴胺片口服。治疗4周后,检测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MD)、丢失方差(LV)、平均敏感度(MS)、最佳矫正视力(BCVA)、化验指标等,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患者视野缺损的形态主要包括以水平线为界的上方或下方近半盲(42.4%)、神经束样(含扇形、象限性)缺损(27.3%)、中心/类中心暗点(13.1%)等。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采用G2程序检测的患者平均缺损(MD)值中位数分别为7.1 dB及10.8 dB,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丢失方差(LV)值无明显差异。治疗前后试验组MD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后试验组最佳矫正视力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LVC程序检测的患者治疗前后及组间平均敏感度(MS)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头或眼刺痛、气短、倦怠懒言、舌淡或瘀斑、脉细涩等症状出现频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不良事件。结论AION的典型视野损害特征为水平半盲、神经束样缺损及中心/类中心暗点,韦氏活血通络方治疗可改善部分气虚血瘀型AION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视力、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血通络方 气虚血瘀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视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眼血流动力学检测 被引量:8
19
作者 万新顺 刘霞 +4 位作者 刘瑞芳 刘向玲 刘爱琴 李晓鹏 裴玉明 《眼科新进展》 CAS 2003年第3期184-186,共3页
目的 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及血管因素对 AION视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 ( color Doppler flow im aging,CDFI) ,观测前部缺血... 目的 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患者眼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及血管因素对 AION视功能损害的影响。方法 应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 ( color Doppler flow im aging,CDFI) ,观测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32例 38眼眼睫状后动脉 (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s)、眼动脉 ( ophthalmic artery,OA)血流动力学的变化 ,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AION患者 OA的收缩期峰值速度 (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 ,舒张末期速度 ( 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平均值分别为 ( 2 8.87± 3.11) cm· s- 1、 ( 12 .73± 1.38) cm· s- 1 ,阻力指数 ( resistance index,RI)为 0 .72± 0 .0 2 ;PCAs的PSV、EDV分别为 ( 6 .10± 1.5 5 ) cm· s- 1 ,( 1.96± 0 .19) cm· s- 1 ,阻力指数为 0 .6 7± 0 .0 1。同对照组比较 ,PCAs、OA的 PSV,EDV明显降低 ,RI明显增高 ,其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 P<0 .0 0 1)。结论  AION患者的 OA、PCAs血流量下降 ,血管阻力增加。CDFI对 AION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超声诊断 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祁佩红 史大鹏 +4 位作者 李四保 樊红光 轩昂 郭希让 程志兴 《眼科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38-341,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8例单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2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行3.0 MR-DTI检测,研究缺血视神经、健侧及对照组视神经的各向异性(FA)、表现扩散系数(ADC)、Trace W、E1... 目的初步探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MR-DTI)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检测价值。方法对18例单侧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和20例健康成年人分别行3.0 MR-DTI检测,研究缺血视神经、健侧及对照组视神经的各向异性(FA)、表现扩散系数(ADC)、Trace W、E1、E2、相对各向异性指数(RA)、容积率(VR)值,并进行比较。结果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FA、ADC、Trace W、E1、E2、RA、VR值分别为0.259±0.057、(1 510±85)×10-6mm2/s、52±10、(1 884±139)×10-6mm2/s、(1 476±302)×10-6mm2/s、0.216±0.049、0.919±0.023。健侧视神经相应DTI参数值分别为0.574±0.018、(1 025±67)×10-6mm2/s、67±8、(1 661±103)×10-6mm2/s、(962±182)×10-6mm2/s、0.548±0.026、0.624±0.030。正常成人视神经相应DTI参数值分别为0.585±0.020、(935±133)×10-6mm2/s、69±15、(1 654±157)×10-6mm2/s、(752±118)×10-6mm2/s、0.561±0.026、0.617±0.048。患侧视神经与健侧、对照组视神经相比,ADC、E2、VR值升高,FA值、RA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侧视神经平均Trace W值与健侧(P=0.003)、对照组视神经(P=0.005)相比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侧视神经E1值较健侧、对照组视神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MR-DTI可以作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敏感、可靠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