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内蒙古希仁布敦钾玄质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环境
1
作者 成义 陈公正 +1 位作者 李英杰 王金芳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7-838,共12页
内蒙古希仁布敦地区钾玄质火山岩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迪彦庙蛇绿混杂岩带内,岩性为玄武粗安岩和粗安岩,研究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对探讨贺根山缝合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启示。粗安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 内蒙古希仁布敦地区钾玄质火山岩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梅劳特乌拉-迪彦庙蛇绿混杂岩带内,岩性为玄武粗安岩和粗安岩,研究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和构造环境,对探讨贺根山缝合带构造演化具有重要启示。粗安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76.3±0.8 Ma,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岩石相对富碱Na_(2)O+K_(2)O(5.28%~7.19%,>5%)、高Al2O3(16.13%~17.42%)、高K_(2)O/Na_(2)O值(0.66~1.14,>0.5)、高Fe_(2)O_(3)/FeO值(0.82~1.50,>0.5)、低TiO_(2)(0.91%~1.16%,<1.3%),富集Th、U、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稀土元素含量为168.53×10^(-6)~233.03×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式分布。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希仁布敦地区玄武粗安岩-粗安岩为后造山钾玄质岩石,与古亚洲洋俯冲作用有关,形成于古亚洲洋俯冲板片后撤-断离-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晚古生代末古亚洲洋俯冲洋壳+俯冲深积物析出流体交代上覆地幔楔,形成贺根山缝合带富集地幔,中生代早期古亚洲洋俯冲板片断离-后造山伸展作用诱发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生该区钾玄质岩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火 锆石U-PB定年 后造伸展环境 地质调查工程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中段诸广山南体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分析 被引量:49
2
作者 马铁球 邝军 +1 位作者 柏道远 王先辉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9-131,共13页
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3个时代。本文着重讨论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即中侏罗世三江口序列。该序列由5个岩石单元组成,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早... 诸广山南体为一复式岩基,形成于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早期3个时代。本文着重讨论燕山早期主体花岗岩,即中侏罗世三江口序列。该序列由5个岩石单元组成,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二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早次单元中富含镁铁质微粒包体,经包体岩相学研究,花岗岩浆具壳幔混合成因。SiO2平均含量从早次68.95%向末次76.30%逐渐增加;全碱较高,Na2O+K2O在7.11%~8.24%,平均为7.73%,且K2O>Na2O;ASI值平均为1.05(0.92~1.19),岩石为镁质-铁质,准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岩系。ΣREE含量中等,平均为213μg/g,为轻稀土富集型,铕亏损程度较大;具Ba、Nb、Sr、P、Ti、Eu、Ba负异常和Rb、U、Th、Nd、Zr、Sm、Y正异常,反映陆内构造-岩浆环境。ISr值为0.7115~0.72466,εNd(t)值平均为-10.97(-10.0~-12.6),t2DM平均为1.84Ga(1.75~2.0Ga),与南岭中生代花岗岩平均值(1.7~1.8Ga)相近,反映成岩物质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地壳。多种氧化物与微量元素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三江口序列花岗岩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同时也表明南岭乃至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钙碱性 壳幔混源型 地球化学 后造山环境 诸广南体 南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宝峰仙地区燕山早期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34
3
作者 江西根 柏道远 +3 位作者 陈建超 熊延望 马铁球 王先辉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06-219,共14页
湘东南宝峰仙地区发育有3个小规模花岗岩体,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56.8±1.8)Ma。ISr值为0.71296~0.71347,εNd(t)值为-7.3^-7.2,t2DM为1.54Ga,成岩物质源自中元古代地壳,并有地幔物质的混染。岩石为... 湘东南宝峰仙地区发育有3个小规模花岗岩体,均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56.8±1.8)Ma。ISr值为0.71296~0.71347,εNd(t)值为-7.3^-7.2,t2DM为1.54Ga,成岩物质源自中元古代地壳,并有地幔物质的混染。岩石为准铝质,A/CNK=0.98~1.08,平均1.02;富钾和硅,其氧化物平均值分别为5.34%和74.51%;贫Ti、Mg和Ca,其氧化物平均含量分别为0.18%、0.18%和0.98%,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的Ba、Sr、P、Ti负异常和U、Ta、La、Ce、Nd、Sm、Y正异常;富含稀土元素(平均339.14μg/g)。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等表明岩石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峰仙 花岗岩 黑云母^40Ar/^39Ar法定年:地球化学特征 后造山环境 湘东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石匠山晚侏罗世——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及构造环境 被引量:15
4
作者 王金芳 李英杰 +1 位作者 李红阳 董培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82-396,共15页
内蒙古西乌旗石匠山A型花岗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侵位于早石炭世迪彦庙-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带和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与大石寨组中,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石匠山A型花岗岩富硅(SiO_2=74.18%~77.16%)、富钾(K_2O=4.31%~5.07%)、富碱(Na_2O+K_2O=8... 内蒙古西乌旗石匠山A型花岗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侵位于早石炭世迪彦庙-白音布拉格蛇绿岩带和下二叠统寿山沟组与大石寨组中,岩性为二长花岗岩。石匠山A型花岗岩富硅(SiO_2=74.18%~77.16%)、富钾(K_2O=4.31%~5.07%)、富碱(Na_2O+K_2O=8.44%~9.16%),贫Al_2O_3、CaO、MgO、TiO_2、P_2O_5、Sr、Ba、Eu、Ti和P,具有较高的Ga/Al(3.98~6.09)、(Na_2O+K2O)/CaO、K_2O/MgO、TFeO/MgO、Rb/Nb、Y/Nb、Sc/Nb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典型的海鸥式分布,δEu为0.01~0.19,负Eu异常显著,明显不同于I、S和M型花岗岩,为典型的铝质A型花岗岩。在地球化学分类判别图解上,石匠山A型花岗岩显示A_2型后造山铝质花岗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59.8±1.3Ma、143.1±1.3Ma、136.20±0.69Ma,即形成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揭示贺根山缝合带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为后造山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晚侏罗世-早白垩世 后造伸展环境 内蒙古西乌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晚古生代两期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58
5
作者 李可 张志诚 +4 位作者 冯志硕 李建锋 汤文豪 罗志文 陈彦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2-288,共17页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 兴蒙造山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长期以来是地质学家研究的焦点区域。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位于兴蒙造山带中段北部苏尼特左旗以北,广泛出露晚古生代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和酸性侵入岩体。本文对阿尔善宝拉格附近的宝力格组中性火山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斑岩岩墙,及巴彦乌拉苏木南部花岗闪长岩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定年结果显示,宝力格组火山岩年龄为310.5±0.78 Ma,与巴彦乌拉苏木北部地区火山岩年龄(307.1±6.3Ma,308.9±1.8Ma)一致,证明本区宝力格组地层形成于晚石炭世;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岩墙年龄分别为312.5±0.75 Ma和286.6±0.75 Ma,形成时代分别为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通过区域对比分析认为,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存在晚石炭世和早二叠世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统计获得峰值年龄分别为318Ma和281Ma。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本区晚石炭世宝力格组火山岩具有由低钾拉斑向钙碱性、碱性系列过渡的特征,并以钙碱性和碱性系列为主;早二叠世花岗斑岩为A型花岗岩,具有与邻区锡林浩特及巴彦乌拉—东乌珠穆沁旗带内A型花岗岩类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在花岗岩构造判别图中,花岗斑岩落入后造山区域,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期间岩浆的形成环境向后造山环境逐渐演化,同时在SiO2和Na2O对K2O相关图解中,K2O含量具有增高变化的趋势,暗示构造环境有向更加稳定的板内环境演变的特征。因此,结合前人地质资料,兴蒙造山带北部晚古生代大量火山岩浆活动可能与二连—贺根山蛇绿混杂带形成有关,晚石炭世时期研究区处于后造山阶段,随着早二叠世大量A型花岗岩、碱性岩浆和双峰式火山岩的形成,该区进入造山后期更广泛的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力格组火 花岗斑岩岩墙 锆石LA-ICP-MS U-PB定年 碱性花岗岩 后造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东南骑田岭岩体A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 被引量:103
6
作者 柏道远 陈建超 +1 位作者 马铁球 王先辉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55-272,共18页
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地处湘东南矿集区的中南部。本文研究讨论了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即中侏罗世骑田岭序列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石单元从早至晚,SiO2含量总体由低变高... 骑田岭复式花岗岩体地处湘东南矿集区的中南部。本文研究讨论了骑田岭岩体的主体,即中侏罗世骑田岭序列花岗岩。其岩石类型为角闪石黑云母花岗闪长岩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各岩石单元从早至晚,SiO2含量总体由低变高,变化范围在65.92%~75.68%之间。岩石高钾、富碱,K2O含量为4.10%~5.27%,平均4.86%;Na2O+K2O为7.12%~8.24%,平均7.85%;K2O/Na2O值平均为1.63;ACNK值在0.90~1.05之间,平均为0.96;KN/A在0.71~0.89之间,平均为0.78,属钾玄岩系列与高钾钙碱性系列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类。ΣREE平均达375.6μg/g,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上显示出Ba、Nb、Sr、P、Ti、Eu负异常和U、Th、Nd、Zr、Sm、Y的正异常,具明显的分异结晶作用特征。ISr值为0.70854~0.71281,εNd(t)值为-5.05~-7.57,tDM为1.35~1.56Ga,明显低于湘桂内陆带花岗岩的背景值(1.8~2.4Ga)和区域基底的时代(1.7~2.7Ga),反映出有幔源物质加入。经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骑田岭序列应形成于后造山拉张构造环境。讨论认为湘东南及华南地区燕山早期构造环境为后造山而不是陆内裂谷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地球化学特征 后造环境 早期 骑田岭 湘东南 华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根山缝合带阿萨格图钾玄质火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6
7
作者 王金芳 李英杰 +1 位作者 李红阳 董培培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18-935,共18页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阿萨格图火山岩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迪彦庙蛇绿混杂岩南侧,岩石类型为粗安岩、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粗安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火山岩形成年龄为132.1±0.7 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火山岩属于钾玄岩系... 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阿萨格图火山岩出露于贺根山缝合带迪彦庙蛇绿混杂岩南侧,岩石类型为粗安岩、粗面岩和粗面英安岩。粗安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获得火山岩形成年龄为132.1±0.7 Ma。岩石地球化学显示火山岩属于钾玄岩系列,岩石高Na_(2)O+K_(2)O(7.61%~10.35%)、高K_(2)O(3.94%~6.04%)、高Al 2O3(16.32%~17.99%)、低TiO_(2)(0.45%~0.95%),富集Rb、Ba、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稀土元素含量为109.62×10^(-6)~174.68×10^(-6),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右倾式分布。岩石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阿萨格图地区白垩纪火山岩与洋壳俯冲作用有关,形成于俯冲板片断离—后造山伸展构造背景。古亚洲洋俯冲洋壳析出流体交代上覆地幔形成贺根山缝合带富集地幔,随后的俯冲板片断离—后造山伸展作用触发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生该钾玄质岩浆。结合贺根山缝合带的壳幔电性结构和晚古生代蛇绿岩—岛弧岩浆岩、中生代后造山A型花岗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初步建立了该区钾玄质火山岩的板片断离—后造山伸展地球动力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钾玄质火 板片断离 后造伸展环境 早白垩世 贺根缝合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巴彦乌拉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火山岩锆石SHRIMPU-Pb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7
8
作者 李可 张志诚 +3 位作者 冯志硕 李建锋 汤文豪 罗志文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2041-2054,共14页
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广泛出露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其中流纹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307.1±6.3Ma和308.9±1.8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宝力格组火山岩确切喷发时间应为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样品位于碱性-钙碱性系列... 内蒙古巴彦乌拉地区广泛出露宝力格组火山-沉积地层。其中流纹岩样品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307.1±6.3Ma和308.9±1.8Ma,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宝力格组火山岩确切喷发时间应为晚石炭世到早二叠世。样品位于碱性-钙碱性系列岩石过渡区域,在TAS图中,中基性火山岩落入玄武质粗安岩、粗安岩和安山岩区,REE分馏明显,LILE富集,HFSE明显亏损,Nb、Ta、Ti、P负异常,Zr、Hf正异常,形成于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作用;流纹岩LILE(Rb、Th、U)富集,HFSE(Nb、Ta、Ti)明显亏损,具有高正εNd(t)和年轻tDM1值,是新增生的陆壳部分熔融的结果,并具有I型和A型两类花岗岩的地球化学属性。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和前人研究资料表明,宝力格组火山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古生代火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后造山环境 古亚洲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岭大东山岩体北部^(40)Ar-^(39)Ar定年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31
9
作者 马铁球 柏道远 +2 位作者 邝军 彭学军 王先辉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6-358,共13页
南岭中段大东山岩体为中侏罗世、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体,由四个岩石单元组成,较早次单元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晚次单元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62.3±1.2)Ma。相对于同时代花岗岩,岩石更富K和Si,贫Ti、Mg... 南岭中段大东山岩体为中侏罗世、多期次形成的花岗岩体,由四个岩石单元组成,较早次单元岩性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较晚次单元为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40Ar/39Ar法坪年龄为(162.3±1.2)Ma。相对于同时代花岗岩,岩石更富K和Si,贫Ti、Mg、Ca和P。其中SiO2为75.18%~76.49%;K2O为4.96%~6.13%。铝饱和指数(ASI)为0.92~1.26,平均1.03,属铁质、准铝质-微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微量元素具Ba、Sr、P、Ti等亏损和Th、La、Nd、Sm等相对富集的特点;富含稀土元素(∑REE平均355μg/g)。ISr值为0.7054~0.7330,εNd(t)值为-7.4~-10.9,t2DM为1.55~1.84Ga,表明成岩物质源自中元古代地壳,并有少量地幔物质的混染,多种相关图解判别均显示其为A型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构造背景研究等表明,岩石形成于挤压造山向非造山转换的后造山拉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黑云母^40Ar/^39Ar法定年 地球化学特征 后造山环境 大东岩体 南岭中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北湖(州)-安(吉)火山岩盆地: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与岩浆成因 被引量:6
10
作者 马芳 薛怀民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34-361,共28页
处于浙-赣火山岩带东北缘的湖(州)-安(吉)盆地内的火山岩/潜火山岩从中性到酸性,中间没有明显的成分间断,以中酸性—酸性组分占绝对优势,中性组分相对较少,缺少基性组分,代表一套连续的中性—酸性岩浆系列。岩石化学总体表现为富碱和高... 处于浙-赣火山岩带东北缘的湖(州)-安(吉)盆地内的火山岩/潜火山岩从中性到酸性,中间没有明显的成分间断,以中酸性—酸性组分占绝对优势,中性组分相对较少,缺少基性组分,代表一套连续的中性—酸性岩浆系列。岩石化学总体表现为富碱和高钾的特征,中性岩属橄榄玄粗岩系列,中酸性—酸性岩类属高钾钙碱性系列。盆地内的火山岩在地球化学上均表现为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高场强元素Nb、Ta、Ti等则有一定程度的亏损。火山岩中主量和微量元素的变异规律揭示分离结晶作用是盆地内岩浆演化的主要机理,但岩浆演化的不同阶段分离的矿物相有所差异,斜长石自始至终都是分离结晶的重要矿物相,在中性—中酸性岩浆演化阶段,角闪石可能也是重要的分离矿物,而中酸性—酸性岩中钾长石和黑云母的分离结晶也起着重要影响。本文所作的精确定年结果表明,盆地内三期火山活动产物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几乎一致,介于128~130 Ma之间,指示盆地内主要火山活动持续的时间很短。另外测得粗安岩集块的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36±1 Ma,可能意味着该盆地初期有少量偏基性的火山活动。推测湖安火山岩盆地发育于活动大陆边缘的后造山环境,岩浆的形成可能受控于岩石圈的拆沉或俯冲板片的断落,母岩浆主要是由镁铁质下地壳物质部分熔融形成的,几乎没有地幔物质的参与,所形成的安山质-英安质岩浆在浅部岩浆房中发生过强烈的分异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定年 高钾钙碱性系列 橄榄玄粗岩系列 后造山环境 岩石圈拆沉 莫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吉林省大石头镇北部青茶馆-元宝山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地球化学特征
11
作者 高峰 魏俏巧 +3 位作者 牟静涛 邱宏 于雷 马骏雨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72-2180,共9页
青茶馆-元宝山花岗斑岩具有高硅、富铝、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负Eu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倾"V"字形的特征,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 青茶馆-元宝山花岗斑岩具有高硅、富铝、稀土元素含量较高、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的特征,负Eu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图解具有右倾"V"字形的特征,并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锆石具有典型的岩浆振荡生长环带和较高的Th/U值(0.49~1.07),反映了岩浆成因特征。测得LA-ICP-MS锆石U-Pb年龄为116.8±1.5Ma(n=13,MSWD=1.13)。以上特征表明,青茶馆-元宝山花岗斑岩为高钾钙碱性高分异I型花岗岩,为后造山花岗岩,其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斑岩 LA-ICP-MS锆石U-PB测年 I型花岗岩 后造山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晚石炭世二长花岗岩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振亮 赵克强 +5 位作者 杨剑洲 邓友茂 付燕刚 段壮 林鲁军 左光明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84-1000,共17页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 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位于大兴安岭中段,为了确定其侵位时代,探讨大地构造环境,本文对该区二长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长花岗岩锆石U-Pb年龄为(302.9±1.2)Ma,为晚石炭世岩浆作用的产物;二长花岗岩具有高硅(w(SiO_(2))=74.73%~76.60%)、富碱(w(Na_(2)O+K_(2)O)=6.20%~7.03%)、高铝饱和指数(A/CNK=1.43~1.58)的特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Rb、K、Th、U富集,Ba、Sr、Ti、Nb、P呈明显V字型亏损,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具有负Eu异常(δEu=0.46~0.67)、高分异指数(I_(D)=88.89~91.55)和低固结指数(I_(S)=1.68~4.78)的特征,表明岩石经历了高分异演化作用,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具有向A型花岗岩演化的趋势;^(176)Hf/^(177)Hf值为0.282850~0.282951,ε_(Hf)(t)值为9.2~12.5,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变化范围为910~603 Ma,表明二长花岗岩岩浆可能是新元古代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内蒙古架子山地区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阶段,其形成可能与古亚洲洋闭合后构造环境从挤压转换成碰撞后伸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锆石U-PB测年 地球化学 晚石炭世 后造山环境 古亚洲洋 兴蒙 内蒙古架子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晚泥盆世辉绿岩墙群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构造意义 被引量:21
13
作者 祁生胜 邓晋福 +2 位作者 叶占福 刘荣 王国良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385-1393,共9页
东昆仑造山带是横亘青海省中部的一条复合造山带,北部祁漫塔格一带有大量NW向延伸的辉长岩、辉绿岩及辉绿玢岩呈岩墙分布。其中,有一期侵入到元古宙—志留纪地质体中的基性岩墙TiO2平均含量为1.63%,为典型的高钛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成... 东昆仑造山带是横亘青海省中部的一条复合造山带,北部祁漫塔格一带有大量NW向延伸的辉长岩、辉绿岩及辉绿玢岩呈岩墙分布。其中,有一期侵入到元古宙—志留纪地质体中的基性岩墙TiO2平均含量为1.63%,为典型的高钛基性岩,岩石地球化学成分与板内玄武岩一致,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高场强元素较低,微量元素蛛网图呈现出明显的Ba、Ta和Nb"谷"。利用激光等离子体质谱法(LA-ICP-MS),获得辉绿岩中22颗岩浆锆石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380.3Ma±1.5Ma(MSWD=1.4),精确地表明中晚泥盆世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进入陆内伸展阶段,区域构造由志留纪—早泥盆世的碰撞挤压体制转变为后造山伸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昆仑 祁漫塔格 基性岩墙群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晚泥盆世 后造伸展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阿尔塔拉中三叠世A型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金芳 李英杰 +1 位作者 李红阳 董培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51-61,共11页
在内蒙古二连-贺根山缝合带新发现西乌旗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42.9±1.5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 在内蒙古二连-贺根山缝合带新发现西乌旗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岩性为二长花岗岩。锆石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该二长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242.9±1.5Ma,形成时代为中三叠世。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为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较高的SiO2(75.89%~76.79%)、K2O(4.18%~4.30%)和Na2O+K2O(8.23%~8.57%),贫CaO、MgO、Sr、Ba、Eu、Ti和P,相对富集Ga、Rb和Th。该岩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具有显著的负Eu异常(δEu=0.11~0.14)。在地球化学判别图解上,阿尔塔拉A型花岗岩显示A2型后造山花岗岩特征,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结合二连-贺根山缝合带蛇绿岩、岛弧型-后造山型岩浆岩的时空演化关系,古亚洲洋二连-贺根山洋盆可能在二叠纪晚期闭合,并在三叠纪进入后造山伸展构造演化时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定年 中三叠世 后造山环境 二连-贺根缝合带 内蒙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桂东北牛庙闪长岩和同安石英二长岩:岩石学、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被引量:38
15
作者 朱金初 谢才富 +2 位作者 张佩华 杨策 顾晟彦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665-676,共12页
桂东北牛庙和同安岩体分别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163±4Ma和160± 4Ma。岩石以富铝、富碱、高钾、富含Rb、Ba、Th、U、Pb、Sr等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及富含REE、Nb、Ta、Zr、Hf等高场强元... 桂东北牛庙和同安岩体分别由闪长岩和石英二长岩组成。锆石的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163±4Ma和160± 4Ma。岩石以富铝、富碱、高钾、富含Rb、Ba、Th、U、Pb、Sr等大离子半径亲石元素(LILE)及富含REE、Nb、Ta、Zr、Hf等高场强元素(HFSE)为主要特征,属富钾系列或钾玄岩系列。其不相容元素的分布特征为亲OIB型,主要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的熔融。两岩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特征,反映了它们的原始岩浆经历过相当充分的分离结晶和相当程度的地壳混染,即通过AFC方式而形成。岩体中广泛分布的微细粒状暗色包体是共存的更偏基性的岩浆与寄主岩浆不完全混合的残留,其成分的多样性和相互过渡关系,反映了不同包体母岩浆在形成和演化途径等方面的差异性。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华南后造山阶段大陆地壳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软流圈地幔沿超岩石圈深断裂的上涌和底侵,是造成富集的岩石圈地幔和中下地壳熔融并形成本区闪长质和花岗质岩浆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钾岩系 锆石SHRIMP定年 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来源 暗色包体 后造拉张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湘南骑田岭竹枧水花岗岩的锆石SHRIMPU-Pb年代学和岩石学 被引量:61
16
作者 朱金初 张辉 +2 位作者 谢才富 张佩华 杨策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35-342,共8页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骑田岭岩体的竹枧水花岗岩是我国南岭地区最早进行同位素年龄测定的花岗岩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期获得的黑云母K-Ar年龄数据,曾用来作为骑田岭花岗岩属于印支期的主要依据。最近对其进行了锆石SHRIMPU-Pb年龄测定及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得其结晶年龄为160±2Ma,属燕山早期。它富碱富钾,富含LILE和HFSE,具壳幔混合来源,形成于华南大陆内部后造山阶段拉张减薄的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田岭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定年 岩石学 地球化学 后造拉张构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准噶尔老爷庙地区碱性花岗岩锆石U-Pb定年、地球化学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5
17
作者 熊双才 张征峰 +5 位作者 李广 刘润泽 华叙登 赵富庄 周鹏飞 李关禄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老爷庙地区位于东准噶尔东部,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爷庙碱性花岗岩具有高硅(Si O263. 58%~69. 92%);富碱(Na2O+K2O 9. 38%~9. 81%)、贫钙(Ca O 0. 44%~2. 47%)、低钛(Ti O20. 52%~0. 97%)的特征,与典型A型花岗岩相似,成... 老爷庙地区位于东准噶尔东部,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爷庙碱性花岗岩具有高硅(Si O263. 58%~69. 92%);富碱(Na2O+K2O 9. 38%~9. 81%)、贫钙(Ca O 0. 44%~2. 47%)、低钛(Ti O20. 52%~0. 97%)的特征,与典型A型花岗岩相似,成因类型上属A2型花岗岩,产于后造山环境。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Th及高场强元素Zr,相对亏损P、Ti、Nb、Ta。轻稀土富集明显(LREE/HREE=7. 62~8. 31),且轻稀土元素内部分馏相对较强,重稀土元素元素内部分馏较弱,弱的Eu负异常(δEu=0. 52~0. 91)。锆石温度饱和温度819~890℃,属于高温花岗岩,中等压力。LA-ICP-MS锆石U-Pb年龄显示其结晶年龄为两期,分别为297. 0±6. 5 Ma和310. 0±2. 0 Ma,表明其形成时代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综合本文数据及区域地质特征,老爷庙地区在早二叠世早期297. 0±6. 5 Ma时已经拼贴到西伯利亚板块,进入后造山向板内转化的过渡期,结束了该地区地壳的侧向增生,但由于大量幔源岩浆底侵到下地壳,使该区仍在垂向增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准噶尔 碱性花岗岩 后造山环境 锆石U-PB定年 岩石地球化学 晚石炭一早二叠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呼仁木图门沃博勒卓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地质意义
18
作者 冯军成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255-266,共12页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呼仁木图门沃博勒卓地区广泛出露晚石炭世花岗岩。笔者采用LA-MC-ICPMS对岩浆岩锆石进行U-Pb测年,获得了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17.0±1.6)Ma和(313.5±1.5)Ma的侵位年龄,时代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阶—莫斯科... 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左旗呼仁木图门沃博勒卓地区广泛出露晚石炭世花岗岩。笔者采用LA-MC-ICPMS对岩浆岩锆石进行U-Pb测年,获得了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317.0±1.6)Ma和(313.5±1.5)Ma的侵位年龄,时代为晚石炭世巴什基尔阶—莫斯科阶;通过地球化学研究,发现研究区花岗岩样品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ΣREE含量介于110.77×10^(-6)~147.29×10^(-6),轻、重稀土分馏中等,轻稀土富集,Eu负异常明显;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和U等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Nb、Ta、Hf和Zr等略显富集,Ba、Sr和Ti相对亏损。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区含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形成于后造山构造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古亚洲洋 后造山环境 晚古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西乌旗努和特早白垩世A型花岗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金芳 李英杰 +1 位作者 李红阳 董培培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343-1358,共16页
内蒙古西乌旗努和特A型花岗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侵位于晚石炭世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中二叠统哲斯组和晚石炭世英云闪长岩中,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努和特A型花岗岩富硅、富钾、富碱、贫Al_2O_3、CaO、MgO、TiO_2、P_2O、Sr、Ba、Eu、Ti... 内蒙古西乌旗努和特A型花岗岩位于贺根山缝合带内,侵位于晚石炭世梅劳特乌拉蛇绿岩带、中二叠统哲斯组和晚石炭世英云闪长岩中,岩性为正长花岗岩。努和特A型花岗岩富硅、富钾、富碱、贫Al_2O_3、CaO、MgO、TiO_2、P_2O、Sr、Ba、Eu、Ti和P,具有较高的Ga/Al、(Na_2O+K_2O)/CaO、K_2O/MgO、TFeO/MgO、Rb/Nb、Y/Nb、Sc/Nb值,稀土元素配分曲线为海鸥式分布,δEu值为0.25~0.54,负Eu异常明显,地球化学特征明显不同于I、S和M型花岗岩,为铝质A型花岗岩。在地球化学分类判别图解上,努和特A型花岗岩显示后造山A_2型花岗岩特征,反映其形成于后造山伸展环境。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该花岗岩的侵位年龄为130.4±1.2Ma和130.4±1.4Ma,其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根据蛇绿岩、俯冲-岛弧型-碰撞型和后造山型岩浆岩的时空分布与演化特征,贺根山缝合带在早白垩世可能处于后造山伸展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质A型花岗岩 LA-ICP-MS锆石U-PB定年 早白垩世 后造伸展环境 内蒙古西乌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