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脊柱融合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畸形相关并发症
1
作者 马骁 王玲 +2 位作者 吴锦辉 叶添文 周许辉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0-687,共8页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累及脊柱3个平面的脊柱畸形,发病机制未明。后路脊柱融合术(PSF)是目前治疗AIS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但其术后并发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畸形相关并发症如叠加现象、近端交界性后凸、远...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是一种发生于青春期累及脊柱3个平面的脊柱畸形,发病机制未明。后路脊柱融合术(PSF)是目前治疗AIS应用最广泛的术式,但其术后并发症逐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其中畸形相关并发症如叠加现象、近端交界性后凸、远端交界处后凸、冠状面失衡和术后双肩不平衡是AIS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定义、诊断标准、发生率、自然史、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对于制定AIS的手术策略至关重要。本文对近年来关于AIS患者PSF治疗后出现畸形相关并发症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脊柱融合 并发症 畸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过度融合上胸弯会增加远端叠加的风险
2
作者 陈熙璞 秦晓东 +4 位作者 陈溢 何中 刘臻 邱勇 朱泽章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93-699,共7页
目的评估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胸弯融合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6日至2018年10月21日于我院行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的104例术前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 目的评估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上胸弯融合与术后远端叠加现象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16日至2018年10月21日于我院行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术的104例术前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获得至少2年的随访,并通过X线片测量影像学参数。根据手术上端固定椎(UIV)的选择将患者分为≥T_(3)组(UIV在T_(3)及T_(3)以上)和<T_(3)组(UIV在T_(3)以下),比较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影像学参数、远端叠加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脊柱侧凸研究协会22项问卷评分)。结果104例患者平均年龄为(14.8±3.2)岁,平均随访时间为(33.0±9.6)个月。≥T_(3)组71例,<T_(3)组33例,两组术前临床及影像学参数匹配(P>0.05)。末次随访时,27例(26.0%)患者发生远端叠加,≥T_(3)组远端叠加的发生率高于<T_(3)组[31.0%(22/71)vs 15.2%(5/33),P<0.001];15例(14.4%)患者发生术后肩部不平衡(PSI),其中≥T_(3)组11例(15.5%),<T_(3)组4例(1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isser分级和UIV选择是伴左肩低Lenke 2A型AIS患者术后发生远端叠加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对于伴左肩低的Lenke 2A型AIS患者,UIV的选择与术后远端叠加发生率有关,融合上胸弯或将导致远端叠加风险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 脊柱后路胸腰椎融合 远端叠加 上端固定椎 上胸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3
作者 范珂 高强 +2 位作者 张留巧 焦文娟 支慧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46-49,共4页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住院的48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 目的探讨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对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疗效及对炎症因子影响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脊柱科住院的48例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24例,予清创术后置管引流并应用抗菌药物,研究组2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复元活血汤口服治疗,治疗3周。观察治疗前、治疗3周后炎症因子、凝血功能、血液流变学变化并比较。比较不同时期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结果 (1)治疗3周后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白细胞介素-6(IL-6)和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显著下降;且治疗3周后研究组下降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3周后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和治疗前比较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显著下降;治疗3周后研究组PT、APTT、PLT显著高于对照组,FIB、D-D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治疗3周后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周后较治疗前研究组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高切、中切、低切水平均显著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3周后研究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治疗后第1周、2周、3周VAS评分较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活血汤联合清创术后置管能抑制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炎症反应,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疼痛,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元活血汤 清创术后置管 脊柱侧凸后路矫形融合术后感染 炎症因子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远端固定椎对退变性腰椎侧凸长节段后路融合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陈其昕 闻君侠 +1 位作者 李方财 陈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10-716,共7页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rumented vertebra,DIV)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 目的:研究选择不同的远端固定椎(distal instrumented vertebra,DIV)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egenerative lumbar scoliosis,DLS)长节段后路融合(posterior spinal fusion,PSF)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诊断为DLS并行后路长节段脊柱融合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男性16例,女性47例,年龄50-72岁,平均61.4岁。根据术中DIV的选择不同分成两组,L5固定组(A组):选择L5作为DIV,共44例;骶椎固定组(B组):选择S1作为DIV,共19例。分别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固定节段数进行比较,测量并记录每例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的冠状面侧凸Cobb角、顶椎位移、冠状面平衡(骶骨中垂线与C7铅垂线的距离)和矢状面腰椎前凸角(T12上终板和S1上终板垂线间的夹角)、胸腰椎后凸角(T10上终板和L2下终板垂线间的夹角)、矢状面平衡(C7铅垂线与S1椎体后上缘的距离)、骨盆入射角、骨盆倾斜角和骶骨倾斜角。分析两组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间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A组固定节段数平均少于B组1.36个(P=0.022);A组手术后各脊柱测量参数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B组Cobb角、顶椎位移、腰椎前凸角和胸腰椎后凸角手术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冠状面平衡和矢状面平衡则无显著差异(P〉0.05);A、B两组手术前后骨盆入射角无改变(P〉0.05);A组手术后骨盆倾斜角较术前显著减小(P〈0.05),骶骨倾斜角则显著有增大(P〈0.05);而B组此2项骨盆参数手术前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矢状面失平衡、内固定松动、需翻修的L5/S1椎间盘退变、需翻修的骶骨固定等远端固定椎相关并发症A组7例(15.91%),B组8例(42.11%)(P〈0.0001)。结论:采用后路长节段融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IV选择L5或S1能获得相似的矫正效果;选择L5能有效保留L5/S1的活动度;而选择S1则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侧凸 下端固定椎 后路脊柱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柱后路器械矫正术后假关节的诊治与预防
5
作者 李子荣 张光铂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1年第1期26-28,共3页
206例脊柱后路器械矫正融合术,经6月至5年随诊,发现假关节8例,脊柱侧凸5例,脊柱骨折3例,发生率分别为4%和3.7%。逐例对其临床表现、各种方向投照的X线片、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假关节早期识别和修复方法,并对... 206例脊柱后路器械矫正融合术,经6月至5年随诊,发现假关节8例,脊柱侧凸5例,脊柱骨折3例,发生率分别为4%和3.7%。逐例对其临床表现、各种方向投照的X线片、及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假关节早期识别和修复方法,并对预防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后路融合 假关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微创手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腰椎矢状位参数的比较 被引量:6
6
作者 李建江 白涛 +2 位作者 胡炜 黄异飞 韩念荣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5-110,共6页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 目的比较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与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e-assisted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T-Endo-T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及观察腰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1月经新疆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诊断为退行性腰椎滑脱(Meyerding分型Ⅰ~Ⅱ°)并行手术治疗的43例患者。其中23例患者采用OLIF术式治疗,20例患者采用PT-Endo-TLIF术式治疗。观察且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定期(术后3 d、术后6个月、12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CT或MRI检查进行影像学评估,并比较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矢状位参数的变化。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个月。OLIF组术中平均出血量、手术时间少于PT-Endo-TLIF组,两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椎间高度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的腰椎前凸角、下腰椎前凸角、腰椎前凸分布指数均有增加(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腰4(L_(4))椎体倾斜角、L_(1)垂线与骶1(S_(1))距离均较术前减小(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L_(5)椎体倾斜角较术前增加(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退行性滑脱的手术治疗,OLIF和PT-Endo-TLIF两种手术方式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与PT-Endo-TLIF比较,OLIF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椎间隙高度恢复更好等优势,适合临床医师广泛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变性滑脱 斜外侧腰椎间融合 经皮脊柱内镜辅助下腰椎后路融合 矢状位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