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冀
郭群峰
+4 位作者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枢椎
后路
融合术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
骨
植
骨
后路结构性植骨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
2
1
作者
吴冀
郭群峰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机构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
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8-254,共7页
文摘
目的:探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6年1月~2019年12月在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行寰枢椎后路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的49例寰枢椎不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7例,女性32例;年龄8~72岁(45.2±17.1岁)。所有病例均采用寰枢椎后路椎弓根钉棒内固定技术,根据所行植骨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间结构性植骨融合术的28例患者纳入A组,男9例,女19例,年龄42.1±20.2岁;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行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的21例患者纳入B组,男8例,女13例,年龄49.3±19.8岁。记录两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随访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和颈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在冠状位CT上测量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的高度,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种类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椎动脉和神经损伤。A组术中出血量显著性低于B组(210.2±26.6mL vs 230.5±6.2mL,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随访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NDI和VAS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寰枢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即刻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显著性高于A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B组侧块关节间隙高度仍显著性高于A组(P<0.05)。所有患者植骨均融合,两组植骨融合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随访期间未出现螺钉松动、移位、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融合术中采用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能够实现良好的骨融合,可应用于后弓缺失等不能行寰椎后弓与枢椎椎板植骨术的患者,避免取自体髂骨植骨供骨区疼痛、感染等并发症,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维持寰枢椎的关节间隙高度,增强其稳定性。
关键词
寰枢椎
后路
融合术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
骨
植
骨
后路结构性植骨
寰枢椎侧块关节间隙高度
Keywords
Atlantoaxial instability
Posterior fusion
Intra-articular bone grafting of the atlantoaxial lateral mass
Posterior structural bone grafting
Height of atlantoaxial lateral mass space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寰枢椎侧块关节内碎骨植骨融合术治疗寰枢椎不稳的临床疗效
吴冀
郭群峰
杨军
陈飞
武乐成
祝静雨
倪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