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放 时述山 +2 位作者 戴刚 孙天胜 胥少汀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2期715-717,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种类的椎间融合技术.方法:本组采用3种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72例,共82个节段.其中椎体滑脱28例,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19例,不稳定型椎管狭... 目的:探讨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的临床疗效,比较不同种类的椎间融合技术.方法:本组采用3种PLIF手术治疗腰椎节段性不稳定患者72例,共82个节段.其中椎体滑脱28例,间盘突出合并节段性不稳定19例,不稳定型椎管狭窄25例.3种椎间融合技术包括:单纯植骨、双侧椎间支撑器、单侧斜行椎间支撑器,术中均采用椎弓根固定系统辅助,后2种方法中在安放内置物的同时,均辅以椎间自体骨屑植骨.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5年8个月,平均3年6个月.4~6个月后均达骨性愈合,无固定螺钉松动、断裂及再滑脱现象.患者的腰痛、下肢疼痛症状均有明显缓解,绝大多数病人恢复原正常的工作和生活.VAS疼痛分值术前平均为7.4分,术后下降至3.1分.功能评定结果:优41例,良24例,可7例,差0例,优良率为90.28%.结论:PLIF手术是治疗腰椎不稳症的一种可靠手段,只要把握手术适应证,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手术治疗 节段性不稳定 临床疗效 弓根固定系统 下腰痛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外侧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的疗效和适应证 被引量:8
2
作者 彭宝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2期928-930,共3页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量文献表明,在治疗由于椎间盘退变引起的顽固性腰痛方面,腰椎融合术优于非手术治疗和单纯减压的疗效。腰椎融合术目前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手术.数量逐年增加。据一项统计表明151,在1996年至2001年之间.美国...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大量文献表明,在治疗由于椎间盘退变引起的顽固性腰痛方面,腰椎融合术优于非手术治疗和单纯减压的疗效。腰椎融合术目前已经成为普遍应用的手术.数量逐年增加。据一项统计表明151,在1996年至2001年之间.美国每年腰椎融合手术数量以77%的速度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治疗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疾患 疗效 适应证 后外侧 融合术 盘退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轻、中度退变性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33
3
作者 高松森 曹云 +3 位作者 陶晖 李伟 张银顺 杨庆国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6-24,共9页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 目的 :应用Meta分析综合评价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与经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a biology medicine,CBM)、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Pub Med、The Cochrane Library、Elsevier Science Direct(SDOS)数据库中关于TLIF与PLIF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症的文献,检索时限均是从各数据库建库时间至2017年8月。纳入文献包含以下参考指标中的两项以上: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融合例数、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并发症例数、末次随访椎间高度、再手术例数。使用Cochrane Library提供的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篇随机对照研究,8篇队列研究。共纳入患者757例,其中TLIF组386例,PLIF组371例。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例数方面,TLIF组均少于PLIF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在VAS评分、ODI评分、融合例数、恢复椎间高度、再手术例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椎间融合方式在术后VAS评分、ODI评分、融合例数、恢复椎间高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临床疗效相当。TLIF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总体并发症例数方面均少于PLIF,其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 融合术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滑脱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蔡俊 张亮 +3 位作者 张志强 陶玉平 杨建东 冯新民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15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75)。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单... 目的探讨改良单侧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8月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患者158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83)和观察组(n=75)。观察组患者行改良单侧PLIF,对照组患者行传统PLIF。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1年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以及术前、术后6个月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OD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法和时间在VAS评分、ODI评分上存在交互作用(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单侧PLIF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具有创伤较小、出血少、疗效好、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盘移位 管狭窄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边双通道内镜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分析
5
作者 卢春闻 王辉 +3 位作者 吴宏日 杜诗尧 王振伟 许天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81-487,共7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下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UBE-TLIF)及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单节段退行性腰椎滑脱伴腰椎管狭窄症(DLS-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85例DLS-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所接受术式分为UBE-TLIF组(46例)和PLIF组(39例)。记录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围手术期数据、影像学参数及临床疗效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术前影像学参数、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UBE-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PLIF组[(156.42±26.65)min vs(141.36±21.46)min,P=0.006],术中出血量少于PLIF组[(170.15±10.87)mL vs(203.15±15.67)mL,P<0.001],住院时间短于PLIF组[(6.73±2.42)d vs(9.61±2.56)d,P<0.001]。UBE-TLIF组的腰椎前凸角及节段角在术后3个月[(42.52±8.57)°vs(46.61±7.31)°、(10.93±2.59)°vs(12.16±3.05)°]及末次随访时[(41.35±7.46)°vs(44.62±6.42)°、(10.65±2.43)°vs(11.87±2.53)°]均小于PLIF组(均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融合率低于PLIF组[34.78%(16/46)vs 58.97%(23/39),P<0.05],末次随访时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48%(43/46)vs 94.87%(37/39),P>0.05]。UBE-TLIF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及ODI评分均低于PLIF组[(2.43±0.92)分vs(3.12±1.03)分、(26.81±9.14)分vs(33.35±8.76)分,均P<0.01],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UBE-TLIF作为一种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融合率可靠等优点,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DLS-LSS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腰滑脱 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 后路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后路单Cage单侧椎体间融合术在腰椎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被引量:3
6
作者 顾宇彤 姚振均 +5 位作者 陈统一 董健 姜晓幸 张键 费琴明 阎作勤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对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使用填有移植骨的单Cage单侧PLIF技术为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手术,术中将腰椎后路减压所取下的骨块咬碎后填于C... 目的对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放射影像学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8年3月间,使用填有移植骨的单Cage单侧PLIF技术为55例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施行手术,术中将腰椎后路减压所取下的骨块咬碎后填于Cage前方,术后平均随访39.2个月。使用VAS法对患者的术前、术后1年及末次随访进行临床评估,用ODI法对术前及末次随访的功能进行评估,在末次随访中使用Prolo评分法,放射影像学可通过椎间高度、Cage周围的骨桥、射线透亮区及过伸过屈侧位片上椎间不稳的表现来评估。结果 VAS评分、ODI指数、Prolo评分均表明该术式的临床疗效非常令人满意,放射影像学评估显示术后6月时55例中有96.4%(53例)获牢固融合,末次随访时所有病例均获得完全融合。结论单Cage单侧PLIF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能维持合适的椎间高度,有可靠的脊柱稳定性、良好的骨连接和较高的骨融合率,可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疗效和放射影像学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单侧单CAGE融合术 局部自骨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枚腰椎间融合器附加椎弓根螺钉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被引量:46
7
作者 王炤 赵杰 +2 位作者 王以近 王新伟 侯铁胜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22-425,共4页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间后路植入单枚融合器及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方法 :采用 6具小牛腰椎标本 ,依序进行不同处理后分为以下 6组 :(1 )正常组 ;(2 )左侧小关节突加椎间盘切除组 ;(3)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组 (椎体后路斜向植入 ) ;(4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对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5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 ;(6 )腰椎左侧融合器植入附加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组。用实验应力分析方法 ,对单枚腰椎融合器植入附加椎弓根螺钉固定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后 ,腰椎的即刻生物力学指标进行测定 ,并进行比较。 结果 :腰椎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后 ,其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正常标本显著下降 (P<0 .0 5 ) ;采用单枚融合器斜向植入椎间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 (椎间盘摘除与小关节突切除 )显著提高 (P<0 .0 5 ) ,但仍低于正常标本 (P<0 .0 5 ) ;采用椎间融合器植入附加同侧、对侧或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后 ,腰椎的平均应力强度和轴向刚度均较损伤标本和正常标本显著提高 (P<0 .0 5 )。结论 :斜向植入单枚腰椎间融合器行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再附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其生物力学性能优良 ,强度和刚度适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枚腰融合 弓根螺钉 后路融合术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极外侧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入路安全性及相关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8
作者 何磊 戎利民 董健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046-1050,共5页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 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包括经前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an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ALIF)、经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前路手术常需普通外科或血管外科医生协助,存在大血管与内脏损伤、男性还存在逆行射精等并发症发生的可能[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腰融合术 相关并发症 极外侧入路 后路融合术 安全性 lumbar 退行性疾病 孔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9
9
作者 朱云荣 叶晓健 +2 位作者 蒋玉权 余将明 许国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095-1099,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在腰椎融合手术中的临床效果,并比较与传统腰椎后路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式的术后疗效和并发症。方法随机选取2007年2月至2009年5月行腰椎后路融合手术9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改良术式组(A组)40例,其中男14例,女26例,平均年龄(52.23±9.75)岁;传统术式组56例,其中男22例,女34例,平均年龄(56.02±10.25)岁。比较两组手术ODI评分、VAS评分、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植骨融合率、椎间隙高度等多项指标。结果两组术式术后短期ODI、VAS评分、椎间隙高度变化无明显差异。改良术式组较传统术式组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少(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植骨融合率均为100%。结论改良腰椎后路椎间植骨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腰椎融合术式,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创伤小、风险小和医疗费用少的优点,但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随访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腰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单侧固定 融合术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椎间孔单枚融合器植骨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疾患 被引量:10
10
作者 蔡明 郦志文 +2 位作者 何腾峰 李方财 陈其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20-521,共2页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作为改良的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不但具备椎体间融合术的所有优点,同时避免了PLIF技术的缺点。标准的TLIF技术需要2枚融合器,且常需取自体髂骨植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腰融合术 髂骨植骨 单枚融合 疾患 后路融合术 lumbar 治疗 PLIF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再谈微创腰椎后路减压融合术 被引量:7
11
作者 郑召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0-392,共3页
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病变的标准术式。考虑到国人椎管直径相对较小,临床实践中通常进行的后路融合是介于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后路腰椎减压融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腰椎病变的标准术式。考虑到国人椎管直径相对较小,临床实践中通常进行的后路融合是介于传统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之间的手术方式。近年来迅速发展的微创减压融合术,在腰椎病变治疗中获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融合术 后路 微创 后路椎体间融合术 lumbar 融合术 病变 临床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
12
作者 杨蓉蓉 徐兴国 +1 位作者 张红玲 黄新冲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1-387,共7页
目的探究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麻腰椎手术的173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n=42)、低剂量瑞马... 目的探究不同诱导剂量瑞马唑仑在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全麻腰椎手术的173例老年患者。根据患者手术麻醉诱导方案的不同分为丙泊酚组(n=42)、低剂量瑞马唑仑组(n=45)、中剂量瑞马唑仑组(n=46)、高剂量瑞马唑仑组(n=40)。麻醉诱导期丙泊酚组予以丙泊酚1.5mg/kg静脉推注,低、中、高剂量瑞马唑仑组对应予以瑞马唑仑0.2、0.3、0.4mg/kg静脉推注,均给药1min。比较四组麻醉诱导开始前2min(T_(0))、麻醉诱导至BIS值≤60时(T_(1))、气管插管后即刻(T_(2))、麻醉诱导后30min(T_(3))时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应激指标[T_(0)、T_(2)、T_(4)(术后24 h)时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及T_(0)、T_(4)时刻TNF-α、IL-10水平,比较麻醉诱导起效时间、苏醒质量、补救镇静例数、不良反应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结果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1)、T_(3)时刻的HR及T_(1)时刻的MAP高于丙泊酚组(P<0.05);T_(3)时刻,低、中剂量瑞马唑仑组MAP高于丙泊酚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HR低于高剂量瑞马唑仑组,MAP高于高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四组麻醉诱导起效时间由快至慢依次为丙泊酚组、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中剂量瑞马唑仑组、低剂量瑞马唑仑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仅低剂量瑞马唑仑组需补救镇静(11.11%)。丙泊酚组、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低血压发生率高于低、中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丙泊酚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最高(P<0.05)。仅高剂量瑞马唑仑组出现低氧血症(7.50%)。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2)和T_(4)时刻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皮质醇水平低于丙泊酚组(P<0.05)。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T_(4)时刻TNF-α、IL-10水平均低于丙泊酚组,中、高剂量瑞马唑仑组低于低剂量瑞马唑仑组(P<0.05)。不同剂量瑞马唑仑组术后3d MMSE、MoCA评分高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全麻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麻醉诱导中,瑞马唑仑在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减弱应激反应、降低TNF-α和IL-10水平及减轻认知功能损伤方面优于丙泊酚,且最佳使用剂量为0.3 mg/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马唑仑 诱导剂量 后路融合术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0 认知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中融合器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中华(综述) 刘林(审校)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639-643,共5页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fusion,PLIF)因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1,2],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PLIF术后因硬膜囊及神经根的牵拉刺激会产生术后疼痛,治疗腰椎滑脱术后一过性下肢麻痛的发生率... 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fusion,PLIF)因良好的临床和影像学效果[1,2],一直被认为是治疗退行性病变的金标准。但是PLIF术后因硬膜囊及神经根的牵拉刺激会产生术后疼痛,治疗腰椎滑脱术后一过性下肢麻痛的发生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融合术 硬膜囊 下肢麻痛 退行性病变 神经根 融合 微创经孔腰融合术 术后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0
14
作者 赵志刚 刘晓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71-375,共5页
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腰腿痛是目前老龄化社会中常见的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经典术式,且疗效确切.目前最常用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式包括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 腰椎退行性病变所致腰腿痛是目前老龄化社会中常见的疾病,腰椎椎间融合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经典术式,且疗效确切.目前最常用的腰椎椎间融合术式包括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等.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由Foley等在2003年首次提出,利用特殊工作套管,经肌间隙入路切除一侧小关节并暴露椎间隙的后外侧来完成病变节段的减压及融合,获得脊柱手术的微创效果.笔者就MIS-TLIF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手术方式及椎间融合器的选择、手术效果、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综述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行性疾病 孔入路 融合术 微创效果 治疗 后路融合术 退行性病变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疗效的Meta分析 被引量:19
15
作者 于亮 徐荣明 +1 位作者 马维虎 刘观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886-890,共5页
目的:对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2年5月。本研究提取的... 目的:对TLIF与P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及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方法:检索Medlin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等数据库,检索时间至2012年5月。本研究提取的评价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残障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指标和并发症例数。应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篇,其中随机对照研究1篇,队列研究8篇。共981例,TLIF组457例,PLIF组524例。两组间比较,手术失血量(P=0.002)及住院时间(P=0.02)TLIF组少于PLIF组,而优良例数(P=0.27)、手术时间(P=0.07)、VAS评分(P=0.61)和ODI评分(P=0.24)两组间无差异;总并发症两组间差异显著(P<0.0001),其中神经损伤(P=0.001)、硬膜损伤(P=0.04)TLIF组较少,而脑脊液漏(P=0.25)、螺钉松动(P=0.14)、内固定失败(P=0.86)、未融合例数(P=0.41)和感染(P=0.51)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两者临床总疗效优良率相当,但TLIF手术在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尤其是对神经和硬膜的损伤,较PLIF明显减少。TLIF手术是一种更安全有效地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腰融合术 后路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手术后典型引流管相关疼痛的回顾性分析及前瞻性观察 被引量:3
16
作者 段晓鹏 陈锴 +4 位作者 付清诚 刘兆辰 翟骁 毛宁方 李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81-286,共6页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后典型引流管相关疼痛(TDRP)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33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腰椎手术后典型引流管相关疼痛(TDRP)的发生情况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接受单节段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336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引流管出肌点与L3、L4、L5、S1椎体平齐患者PLIF术后TDRP的发生情况及缓解方式。前瞻性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收治的因腰椎退行性病变拟行单节段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的100例患者,随机选取患者一侧为L4组,另一侧为L5组:L4组引流管出肌点与L4椎体上缘平齐,L5组引流管出肌点与L5椎体下缘平齐,比较两组术后TDRP的发生情况及缓解方式、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切口敷料渗出和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PLIF术后发生TDRP(n=65)和不发生TDRP(n=271)的患者性别、年龄、BMI、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发热持续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前1 d、术后3 d、出院时血红蛋白和血细胞比容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36例患者中,PLIF术后引流管出肌点与L3、L4、L5、S1椎体平齐者分别为63、94、110、69例,术后TDRP发生率分别为0、5.32%(5例)、29.09%(32例)、40.58%(28例);65例术后发生TDRP的患者中,4例(6.15%)在拔除引流管后疼痛即缓解,5例(7.69%)在拔除引流管后通过改变体位疼痛突然缓解,39例(60.00%)在拔除引流管后经热敷理疗疼痛明显缓解(一般在2个月内缓解),12例(18.46%)在拔除引流管后通过非甾体抗炎药治疗疼痛缓解,5例(7.69%)在拔除引流管后通过封闭治疗疼痛缓解。前瞻性研究中,L4组和L5组术后引流量、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第2天伤口渗出情况及伤口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5组39例(39.00%)患者TLIF术后发生TDRP,发生率高于L4组(4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291,P<0.01);L5组和L4组分别有71.79%(28/39)和75.00%(3/4)患者的疼痛症状可以通过热敷理疗缓解,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8,P=0.893)。结论腰椎手术后引流管出肌点在平L5椎体水平及以下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术后TDRP的发生率较高,故建议腰椎术后引流管从L5椎体以上平面穿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流术 疼痛 出肌点 后路融合术 孔腰融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TLIF与P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比较 被引量:16
17
作者 郭万根 申才良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3207-3210,共4页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amen lumbar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 目的分析比较微创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 invasive posterior transforamen lumbar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对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2例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伤口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情况,并分析患者在随访过程中的visual analogue scores(VAS)评分、Os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功能障碍评分、末次随访椎间融合率以及腰椎曲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行PLIF的患者比较,行MIS-TLIF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伤口引流量、切口长度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较低(P <0.05),行MIS-TLIF的患者术后1、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的腰疼VAS评分低于行PLIF的患者(P <0.05)。而对于ODI功能障碍得分,其在术后3、6个月以及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患者低于PLIF组(P <0.05)。结论与行PLIF的患者比较,经MIS-TLIF治疗的患者其术后的临床效果较好,且VAS腰疼评分和ODI功能障碍评分低于PLIF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传统后路融合术 单节段腰退行性疾病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正确把握MIS-TLIF技术 被引量:13
18
作者 钱济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93-394,共2页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由Harms和Jeszenszky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UF)基础上发展而来。2002年Khoo和Foley开始应用管状通道技... 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TLIF)是由Harms和Jeszenszky于1998年在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UF)基础上发展而来。2002年Khoo和Foley开始应用管状通道技术实施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近10年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S 孔腰融合术 后路融合术 LUMBA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