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ARCH钛板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 door-laminoplasty,EOL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ARCH钛板做内固定材料的EOLP应用于3...目的:探讨ARCH钛板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 door-laminoplasty,EOL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ARCH钛板做内固定材料的EOLP应用于32例CSM患者的治疗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9~82岁,平均64.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3.1个月。临床疗效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分内容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膀胱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最狭窄节段的椎管矢状径,计算其改善率以明确减压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2个月。32例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JOA评分由术前的9.78±1.34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94±1.16,JOA改善率为(44.09±11.06)%(P<0.01)。椎管扩大明显,最狭窄处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8.47±0.60)mm扩大至术后6个月的(12.51±0.78)mm,改善率为(48.27±11.81)%(P<0.01)。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及"再关门"现象。结论:ARCH钛板联合EOLP治疗CSM可明显减少出现"再关门"及其他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可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52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CCI、ROM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 JOA评分和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和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3.51±14.67)%,B组为(59.24±1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VA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ROM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A组,轴性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MCSM均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满意,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轴性疼痛发生率较低,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降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ARCH钛板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 door-laminoplasty,EOL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ARCH钛板做内固定材料的EOLP应用于32例CSM患者的治疗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9~82岁,平均64.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3.1个月。临床疗效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分内容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膀胱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最狭窄节段的椎管矢状径,计算其改善率以明确减压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2个月。32例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JOA评分由术前的9.78±1.34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94±1.16,JOA改善率为(44.09±11.06)%(P<0.01)。椎管扩大明显,最狭窄处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8.47±0.60)mm扩大至术后6个月的(12.51±0.78)mm,改善率为(48.27±11.81)%(P<0.01)。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及"再关门"现象。结论:ARCH钛板联合EOLP治疗CSM可明显减少出现"再关门"及其他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可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文摘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52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CCI、ROM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 JOA评分和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和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3.51±14.67)%,B组为(59.24±1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VA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ROM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A组,轴性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MCSM均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满意,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轴性疼痛发生率较低,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降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