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4
1
作者 赵小龙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1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OPLL患者,依据术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 目的探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舞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OPLL患者,依据术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情况[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统计两组手术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52%)低于对照组(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OPLL,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透视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 全椎切除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彭鸿辉 王德加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3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研究对象以随机与手术方法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30例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 目的探讨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研究对象以随机与手术方法的差异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使用常规的全椎板切除术治疗,而实验组30例采取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对两组手术效果以及预后情况进行观察。结果围术期指标情况上存在显著差异,主要是实验组手术与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实验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在JOA评分上均较术前提高,CCI丢失度较术前降低,实验组指标变化远比对照组显著(P<0.05);实验组6.67%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6.67%,P<0.05)。结论对OPLL实施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的手术治疗方式可取得满意疗效,改善颈椎功能,且术后患者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低,因此值得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围术期指标 颈椎功能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效伟 《淮海医药》 CAS 2019年第4期378-380,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96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某院收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96例,根据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全椎板切除术,观察组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指标、JOA评分、椎管前后径、CCI丢失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JOA评分、椎管前后径较术前高,CCI丢失度较术前低,且观察组组间椎管前后径、CCI丢失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2组患者JO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采用后路单开门钛板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利于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纵韧带骨化症 开门椎管成形术 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何玉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56,共3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对照组则在各棘突根...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微型钛板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5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两组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术中采用微型钛板固定门轴,对照组则在各棘突根部打孔穿线将残余C3~C7棘突缝合固定于门轴侧小关节囊和椎旁肌,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同组术前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JOA评分均升高(P〈0.05)。观察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13例、良8例、可2例、差2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16.0%;对照组颈椎轴性症状评价为优6例、良7例、可3例、差4例,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为35.0%;两组颈椎轴性症状发生率比较,P〈0.05。与同组手术前及观察组比较,对照组手术后颈椎曲度变小(P均〈0.05)。结论微型钛板内固定与传统缝线悬吊均可以有效防止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后发生再关门,但微型钛板内固定能减少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和颈椎曲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张震乾 张福兴 +2 位作者 孔志强 柳旭洲 彭惠芳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7期39-41,共3页
目的分析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颈椎管狭窄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对开门侧进行维持固定,B组采用... 目的分析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40例颈椎管狭窄症行颈椎后路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及B组,各20例。A组采用Centerpiece微型钛板内固定法对开门侧进行维持固定,B组采用锚定法对开门侧进行维持固定。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C3~7夹角、颈椎活动度(ROM)、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及椎管扩大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JOA评分、VAS评分、NDI指数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JOA评分为(15.34±1.23)分、VAS评分为(1.23±0.56)分、NDI指数为(6.45±1.78)%,B组JOA评分为(10.63±1.52)分、VAS评分为(2.93±0.35)分、NDI指数为(15.82±3.63)%。术后,A组JOA评分高于B组,VAS评分及NDI指数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C3~7夹角、颈椎ROM、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C3~7夹角、颈椎ROM小于B组,椎管矢状径、椎管横截面积大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椎管扩大率为(58.36±3.46)%,大于B组的(43.15±2.9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B组的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中应用Centerpiece钛板内固定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使椎体功能得到改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显著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nterpiece内固定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enterpiece微型钛板应用于老年颈椎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孙麟 宋跃明 +5 位作者 刘立岷 刘浩 李涛 龚全 孔清泉 曾建成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2期917-921,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年龄平均68.... 目的评价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009年2月至2010年1月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患者27例,年龄平均68.3岁;对照组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采用传统丝线悬吊颈椎单开门技术治疗该类患者28例,年龄平均67.5岁。以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术后轴性症状,C5神经瘫以及X线CT测量颈椎曲度、开门角度、有无再关门和固定相关并发症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得24个月的随访。两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9%vs51.8%,P〉0.05);术后轴性症状评分Centerpiece组显著高于对照组[(10.3±1.3)vs(9.0±1.9),P〈0.051;Centerpiece组1例、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现象,经保守治疗缓解。末次随访时,Centerpiece组颈椎曲度(18.1°±2.4°)与术前(17.9°±2.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15.7°±2.0°)与术前(17.8°±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末次随访CT示开门角度维持良好,所有患者均无再关门现象;Centerpiece组1例患者出现椎板侧螺钉松动,无相关症状发生。结论应用颈椎单开门Centerpiece内固定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Centerpiece微型钛板能够很好地减轻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以及颈椎曲度的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管扩大成形术 开门 Centerpiece微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RCH钛板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5
7
作者 刘晓 赵增功 +1 位作者 杨士翔 李志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19年第3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ARCH钛板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 door-laminoplasty,EOL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ARCH钛板做内固定材料的EOLP应用于3... 目的:探讨ARCH钛板联合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expansive single open door-laminoplasty,EOLP)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将ARCH钛板做内固定材料的EOLP应用于32例CSM患者的治疗中,男23例,女9例;年龄39~82岁,平均64.5岁;病程6~24个月,平均13.1个月。临床疗效评定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法,评分内容包括上下肢运动功能、肢体感觉功能、膀胱功能。通过影像学资料测量术前和术后6个月最狭窄节段的椎管矢状径,计算其改善率以明确减压效果。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2.2个月。32例患者的术前症状均有不同程度好转,JOA评分由术前的9.78±1.34提高至术后6个月的12.94±1.16,JOA改善率为(44.09±11.06)%(P<0.01)。椎管扩大明显,最狭窄处椎管矢状径由术前的(8.47±0.60)mm扩大至术后6个月的(12.51±0.78)mm,改善率为(48.27±11.81)%(P<0.01)。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物松动、移位、断裂及"再关门"现象。结论:ARCH钛板联合EOLP治疗CSM可明显减少出现"再关门"及其他相关术后并发症的可能,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ARC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 被引量:6
8
作者 东彬 焦建宝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04-105,共2页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其以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长短期疗效好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术式是C3-7,节段扩大成形术,但是传统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多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 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常用术式,其以术后症状改善明显、长短期疗效好被广泛应用。目前,临床上普遍采用的术式是C3-7,节段扩大成形术,但是传统的颈椎后路单开门手术多存在术后椎管再狭窄及顽固轴性症状、神经根麻痹等缺点心。为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防止“再关门”现象,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采用颈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Arch板内固定系统治疗脊髓型颈椎病17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脊髓型颈椎病 固定术治疗 颈椎后路开门手术 术后并发症 后路开门 轴性症状 椎管再狭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不同减压内固定术治疗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涛 尚平福 +2 位作者 徐钦华 王贵方 刘法敬 《山东医药》 CAS 2019年第17期66-69,共4页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 目的 比较累及C2节段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47例累及C2节段CSM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成A组26例和B组21例,A组采用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微型钛板固定+伸肌群附着点重建术治疗,B组采用保留C2棘突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治疗。记录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于术前1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脊髓损害评分表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观察术后轴性症状(AS)的发生情况;行颈椎动力位X线片检查,测算颈椎总活动度和颈椎中立位曲度;在颈椎MRI横断面上,测量颈后肌群横截面积。结果 A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低于B组(P均<0.05)。两组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A组术后AS发生率为11.5%,B组为19.0%,A组AS发生率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颈椎总活动度较术前减小(P<0.05),A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颈椎中立位曲度均较术前减小(P均<0.05),且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B组较A组曲度丢失更多(P均<0.05)。A组术后颈后肌群横截面积较术前无明显变化(P>0.05),B组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 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钛板固定与保留C2棘突全椎板减压侧块螺钉固定术均可解除C2节段的脊髓压迫,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前者可以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并减轻颈后肌群萎缩,减少AS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开门椎管成形术 全椎减压术 颈椎后路减压术 固定 颈椎总活动度 颈椎中立位曲度 颈后肌群横截面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后路Ⅰ期减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被引量:11
10
作者 毕大卫 费骏 +3 位作者 许超 郑琦 刘耀升 杨守卫 《中国骨伤》 CAS 2005年第4期206-208,共3页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 目的:探讨脊髓前后受压所导致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植骨自锁钢板内固定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一次性完成的手术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为脊髓前后均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中男9例,女17例;年龄63~81岁,平均69岁。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26例获得1.5~6年的随访,22例症状完全消失,4例尚留有轻度手臂麻木。按JOA评分标准:优16例,良6例,可4例,差0例。结论:采用前后路Ⅰ期手术治疗脊髓前后同时受压的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固定可靠、疗效满意,不但使治疗周期大大缩短、复发率明显减少,而且可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症状得到彻底缓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减压术 神经根受压症状 前路减压植骨 手术治疗方法 Ⅰ期手术治疗 颈椎病患者 内固定 治疗观察 手术方法 治疗结果 完全消失 评分标准 手臂麻木 治疗周期 一次性 复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两种后路术式疗效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孙吉平 刘强 张建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3年第3期261-262,共2页
目的 比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8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 ,Ⅰ组 18例为全椎板切除术 ,Ⅱ组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比较两组优良率 ,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优良... 目的 比较后路全椎板切除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对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 38例患者手术前后情况进行回顾 ,Ⅰ组 18例为全椎板切除术 ,Ⅱ组为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比较两组优良率 ,手术并发症。结果 两组优良率短期并发症无明显差别 ,而长期并发症Ⅱ组优于Ⅰ组。结论 对于多节段颈椎病的外科治疗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后路全椎切除术 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12
作者 阿不都沙拉木 衣马木艾山 努尔拉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4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 目的探讨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住院的因脊髓型颈椎病行颈椎手术的患者106例,将其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35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照2组35例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观察组36例行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术后随访6~12个月,比较三组患者神经功能优良率、手术前后JOA评分及颈椎弧度D值。结果术后观察组神经功能优良率为86.11%,高于对照1组的71.43%和对照2组的74.28%,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65,P<0.05),两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12个月,三组患者术后3、6、12个月JOA评分均较术前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均P<0.05)。颈椎D值对照1组、观察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有改善,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2组术后即刻与随访6、12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术后3例有不同程度咽痛,对照2组2例,观察组2例,均3~5 d后缓解;三组无一例椎动脉损伤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后路联合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能较好地恢复和维持颈椎生理弧度,行颈椎后路手术者术后颈椎弧度部分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 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颈椎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13
作者 凡志伟 娄朝晖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0期1780-1783,共4页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 目的探讨两种颈后路术式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6年8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诊治的98例MCS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术式分为A组(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46例)和B组(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52例)。记录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数据,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JOA评分、VAS评分、CCI、ROM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术后1 a JOA评分和CC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VAS评分和RO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JOA评分改善率为(63.51±14.67)%,B组为(59.24±14.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VAS评分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术后1 a ROM小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低于A组,轴性疼痛发生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MCSM均能维持颈椎生理曲度且神经功能改善较为满意,但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能更好地保留颈椎活动度,轴性疼痛发生率较低,而颈椎后路全椎板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术能降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多节段 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全椎切除侧块螺钉内固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髓损伤术后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体会
14
作者 李红 孙磊 +1 位作者 窦榕榕 孙岩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9期51-51,共1页
关键词 护理体会 呼吸衰竭患者 颈椎后路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颈髓损伤 急性 术后 前路椎管减压 内固定 2004年 2000年 临床资料 手术治疗 植骨融合 抢救成功 伤患者 80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