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诚
顾庆国
+5 位作者
王占超
罗益滨
姜东杰
时国华
袁文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2%、108%、108%,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1%、92%。C1-C2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0%、61%、35%,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59%、54%、37%,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5%、111%、106%,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0%、92%。结论:寰椎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既能恢复上颈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其生理运动功能。使用该系统治疗寰椎后弓两处骨折,在稳定性方面效果稍优于典型Jefferson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系统
三维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枢椎椎弓根复合体与解剖学椎弓根的认识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9-319,I0001,共2页
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用于治疗枢椎椎弓峡部骨折.更被作为一种独立的后路固定技术用于涉及枢椎的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但何谓枢椎的椎弓根,不同的学者观点各不相同。
关键词
枢椎椎弓根螺钉
颈椎
后路内固定系统
解剖学
复合体
椎弓峡部骨折
固定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被引量:
11
1
作者
陈诚
顾庆国
王占超
罗益滨
姜东杰
时国华
袁文
王新伟
机构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9-354,共6页
文摘
目的 :测试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寰椎骨折的稳定性,为临床使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采集新鲜成年人尸体颈椎骨(C0~C3)标本6具,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上下包埋,在生物力学实验机上,以150N为最大生理载荷,最大力矩为1.50N·m,依次测量完整模型组(A组)、骨折模型组(B组,包括寰椎后弓两处骨折与典型Jefferson骨折,分别作为B1组和B2组,骨折模型制作时保持横韧带完整)、内固定模型组(C组,包括B1组+内固定系统、B2组+内固定系统,分别作为C1组、C2组)C0-C1、C1-C2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等6个方向的三维运动范围(ROM),通过比较,评价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稳定性。根据测量所得ROM值,设A组各方向三维运动稳定性指数(Sf)为100%,计算B组、C组模型各运动方向Sf,进一步直观比较各模型的稳定性变化。结果:C0-C1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1.06°±1.00°,7.08°±0.62°,13.24°±1.24°;B1、B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方向的ROM均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均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1-C2节段,A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的ROM分别为10.07°±1.12°,5.56°±0.54°,20.83°±2.12°;B1、B2组各方向ROM均较A组明显增大(P〈0.05);C1组各方向的ROM较B1组明显减小(P〈0.05);C2组各方向ROM较B2组明显减小(P〈0.05);C1、C2组各方向ROM与A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C0-C1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1%、70%、64%,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61%、55%、58%,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2%、108%、108%,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1%、92%。C1-C2节段,B1组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方向Sf分别为70%、61%、35%,B2组各方向Sf分别为59%、54%、37%,C1组各方向Sf分别为105%、111%、106%,C2组各方向Sf分别为91%、90%、92%。结论:寰椎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既能恢复上颈椎稳定性,又可保留其生理运动功能。使用该系统治疗寰椎后弓两处骨折,在稳定性方面效果稍优于典型Jefferson骨折。
关键词
寰椎骨折
后路内固定系统
三维运动范围
生物力学
Keywords
Atlas fracture Posterior fixation system Range of motion Biomechanics
分类号
R683.2 [医药卫生—骨科学]
R318.01 [医药卫生—生物医学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枢椎椎弓根复合体与解剖学椎弓根的认识
被引量:
12
2
作者
王建华
机构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骨科
出处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19-319,I0001,共2页
文摘
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它不仅用于治疗枢椎椎弓峡部骨折.更被作为一种独立的后路固定技术用于涉及枢椎的颈椎后路内固定系统。但何谓枢椎的椎弓根,不同的学者观点各不相同。
关键词
枢椎椎弓根螺钉
颈椎
后路内固定系统
解剖学
复合体
椎弓峡部骨折
固定
技术
分类号
R687.3 [医药卫生—骨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路板-棒内固定系统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研究
陈诚
顾庆国
王占超
罗益滨
姜东杰
时国华
袁文
王新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对枢椎椎弓根复合体与解剖学椎弓根的认识
王建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