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赵邺都城制建筑考——中世纪东亚都城制度探源之二 被引量:5
1
作者 牛润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4-90,共7页
后赵重建邺都工程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石勒时期,主要是都城设计与邺宫初造;后期为石虎时期,根据石勒总体设计大规模营建,先城内后城外,宫殿建筑先内宫后大朝。以九华宫、太武殿及两侧东、西阁为主体工程,宫城、郭城围绕主体工程布... 后赵重建邺都工程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为石勒时期,主要是都城设计与邺宫初造;后期为石虎时期,根据石勒总体设计大规模营建,先城内后城外,宫殿建筑先内宫后大朝。以九华宫、太武殿及两侧东、西阁为主体工程,宫城、郭城围绕主体工程布置,自北向南,由北城垣上齐斗楼,经太武殿、端门及中阳门内大街、中阳门,构成全城南北中轴线,宫殿建筑、官署、街区、里巷等均沿中轴线左右对称,街区呈棋盘状,全城平面布局大体呈横长方形,城门自东、南、西、北顺时针,依次为建春、广阳、中阳、凤阳、金明、厩门、广德门等,门名取象"四时"命设,城制设计具有"天象"意识。城垣与城门、三台、宫殿、街市里巷、习俗、礼制建筑等,不仅规划整齐,而且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赵 邺都 城制 建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赵时期的夷夏之防与认同极限 被引量:3
2
作者 吴杰华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88-192,共5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身份认同纷繁复杂,特别是在后赵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力量占居主导地位,甚至形成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夷夏之防观念。在这种夷夏之防的态势下,胡化的汉人自有其发展之路。但这种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夷夏之防亦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关系和身份认同纷繁复杂,特别是在后赵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力量占居主导地位,甚至形成了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夷夏之防观念。在这种夷夏之防的态势下,胡化的汉人自有其发展之路。但这种以少数民族为中心的夷夏之防亦有其极限。对于自我认同与真实身份并不一致的"汉人",如冉闵,若突破了此种极限,则会遭到少数民族的一致反对,从而失去在这套夷夏之防体系下继续扮演"胡"的资格。而这种来自少数民族集体的压力,又进一步迫使冉闵"汉"的回归,导致其做出灭胡、亲晋等系列举动。反观冉闵亲汉、亲晋的举动,或因其胡化之因素,亦未能得到晋朝积极的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赵 冉闵 反胡 夷夏之防 认同极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任文干渠后赵节制闸工程设计 被引量:1
3
作者 贾艳霞 靳翠红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B01期126-128,共3页
通过从任文干渠后赵节制闸的实施背景、选址、闸型选择、闸室布置、设计参数选取及主要结构尺寸确定等方面,讲述了节制闸工程的主要结构设计,并通过实际运用,进一步说明该节制闸设计是基本合理的。
关键词 任文干渠 后赵节制闸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虎夺权、冉闵之乱与后赵灭亡新论
4
作者 宋祖雄 薛海波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6-74,共9页
冉闵之乱起因于对后赵统治权的争夺,背后是羯族传统对后赵政权继承制度的影响。石虎入承大统也遵循了羯族传统;然而,他在攫取后赵统治权后,为强化统治,转而采取措施,消除羯族传统对继承制度的影响。冉闵之乱中所谓的“诛胡”事件实际上... 冉闵之乱起因于对后赵统治权的争夺,背后是羯族传统对后赵政权继承制度的影响。石虎入承大统也遵循了羯族传统;然而,他在攫取后赵统治权后,为强化统治,转而采取措施,消除羯族传统对继承制度的影响。冉闵之乱中所谓的“诛胡”事件实际上是针对反对势力的政治清洗,其出发点仍是维系后赵政权。但政治清洗导致大量官僚、禁卫出逃,后赵统治基础因而瓦解。最终,冉闵抛弃了“后赵”及其法统延长线上的“大卫”国号,走上以汉族官僚为基础的建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冉闵 后赵 羯族传统 石虎 “诛胡”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六国前期正统性建构中的符号策略与政治表达——以石虎“天人之望”的营造为中心 被引量:4
5
作者 李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8-127,共10页
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人群的政治认同。在多重政治观念中,正朔意识、大一统观念仍... 石虎在自称大赵天王前有三年的居摄期,这与其夺位非正、人心不附有关。从“居摄”期开始,石虎利用谶文、符瑞、佛教前世因缘、祆教礼义等不同政治观念增强后赵治下不同族群、人群的政治认同。在多重政治观念中,正朔意识、大一统观念仍是他建构合法性的主要思想资源:一是将洛阳器物用于邺宫建设,沿袭汉魏晋舆服形制,继承洛阳的文教传统,并取“邺中有凤皇”的传说,将政权合法性寄托于邺城自身的神圣性上;二是在襄国、幽州、洛阳、长安营建宫殿,将宫室视作展示强权、构建统治权的场所;三是以东晋为正统性竞争的对手,臣服索头、宇文、拓跋、铁弗匈奴、仇池等势力,并策动对东晋及长期以东晋为正朔的慕容氏、前凉之战争,连横成汉中分东晋,以重构大一统来建构统治合法性。石虎营建“天人之望”的模式表明十六国初期的政治发展仍处于汉魏晋王朝的历史延长线上。包括少数民族建立政权时期的中国历史,正是在这样的整体史之中前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赵 石虎 政权建构 法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盲皇帝”石勒与读书学史
6
作者 丁柏传 《湖湘论坛》 1997年第4期35-36,共2页
一石勒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后赵政权的创建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刘邦、朱元璋式的人物",是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其实,石勒出身于羯族的一个雇农家庭,曾被"两胡一枷"掠至山东&... 一石勒是两晋南北朝时期后赵政权的创建者,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刘邦、朱元璋式的人物",是具有"非凡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才能"的军事家和政治家。其实,石勒出身于羯族的一个雇农家庭,曾被"两胡一枷"掠至山东"卖充军实";后投身于反晋起义之中,最终创建了后赵政权。考察石勒从文盲雇农到开国皇帝的人生历程可以发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勒 学史 读书 中国历史 军事斗争 政治家 皇帝 南北朝时期 后赵 政治才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蜜薯”别样红
7
作者 张双双 《农业知识》 2020年第24期34-35,共2页
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共有大大小小2500多个红薯地窖,有垂着棉门帘的大型长窖,也有盖着石灰盖的井窖。每年9月初至11月初,这些地窖渐渐被红薯填满,存储量可达1.5亿斤。而村里的几个红薯交易市场,也开始热闹起来,全国各地来往车辆不断... 夏津县银城街道后赵庄村共有大大小小2500多个红薯地窖,有垂着棉门帘的大型长窖,也有盖着石灰盖的井窖。每年9月初至11月初,这些地窖渐渐被红薯填满,存储量可达1.5亿斤。而村里的几个红薯交易市场,也开始热闹起来,全国各地来往车辆不断。后赵庄村地处黄河故道,困难时期红薯被广泛种植聊以果腹,成为一代人的难忘记忆,如今则成为传统特色产业。经过多年发展,后赵庄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薯重要产地和重要集散地,形成了从红薯育苗种植到产品加工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故道 来往车辆 交易市场 夏津县 完整产业链 地窖 红薯 后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