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物理机制的后继屈服面演化模型 被引量:7
1
作者 付强 刘芳 +1 位作者 张晶 梁乃刚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80-888,共9页
考虑滑移为晶体塑性的主要变形机制,推广晶体塑性理论至多晶体,建立滑移构元模型,研究了后继屈服面的移动和畸变等演化规律.基于滑移构元的潜在硬化和包氏效应的影响,后继屈服面的前端凸出,尾部缩进,呈现"前凸后扁"的特征.计... 考虑滑移为晶体塑性的主要变形机制,推广晶体塑性理论至多晶体,建立滑移构元模型,研究了后继屈服面的移动和畸变等演化规律.基于滑移构元的潜在硬化和包氏效应的影响,后继屈服面的前端凸出,尾部缩进,呈现"前凸后扁"的特征.计算了单轴拉伸、纯扭转和拉-扭组合比例/非比例加载下的后继屈服面演化过程,与已有实验结果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移构元模型 后继屈服 包氏效应 潜在硬化 非比例加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纯铜后继屈服面的测试与晶体塑性模型模拟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克实 黄世鸿 +1 位作者 刘贵龙 陆大敏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0-879,共10页
通过纯铜薄壁圆管试样的实测和晶体塑性模拟,用单试样法和多试样法对分别经历拉伸、扭转和组合拉扭变形的试样后继屈服面进行研究.考虑预变形方式、测点数目、测试顺序和指定平移应变等不同条件,对后继屈服面测定结果差异及屈服面内凹... 通过纯铜薄壁圆管试样的实测和晶体塑性模拟,用单试样法和多试样法对分别经历拉伸、扭转和组合拉扭变形的试样后继屈服面进行研究.考虑预变形方式、测点数目、测试顺序和指定平移应变等不同条件,对后继屈服面测定结果差异及屈服面内凹现象进行探讨.在此基础上,比较了单试样和多试样两种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数值模拟采用能反映Bauschinger效应的晶体塑性模型,试样有限元模型每个单元的晶体取向均随机生成,能反映多晶材料变形特征.模拟试验加载过程与真实试验一致.研究表明:(1)采用本文方法可再现真实试验过程,模拟后继屈服面测试展示的现象与实测相近,证实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合理性;(2)模拟测试与实测均发现,薄壁圆管组合拉扭加载测得的后继屈服面可能出现内凹,单试样法测得屈服面的内凹现象尤为显著;(3)若试验材料的材质比较一致,用多试样法测试后继屈服比用单试样法更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纯铜 后继屈服 内凹 晶体塑性 实测与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后继屈服函数及其在弹塑性有限元中的应用
3
作者 沈海军 邢文珍 吕国志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462-465,共4页
构造了一种在π平面上为椭圆的后继屈服函数 ;并将其应用于干涉孔及冷胀孔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当中。从分析结果来看 ,该屈服函数的应用 ,不仅在冷胀孔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而且在干涉孔问题方面 ,分析结果也出现了和试验... 构造了一种在π平面上为椭圆的后继屈服函数 ;并将其应用于干涉孔及冷胀孔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当中。从分析结果来看 ,该屈服函数的应用 ,不仅在冷胀孔问题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分析结果 ,而且在干涉孔问题方面 ,分析结果也出现了和试验结果更为接近的趋势。本文提出的这种椭圆型后继屈服函数是通过改变屈服函数以解决弹塑性问题的大胆尝试 ,为改进弹塑性问题的求解方法提供了又一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后继屈服函数 弹塑性有限元 应力 金属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后继屈服函数在弹塑性有限元中的应用评估
4
作者 沈海军 邢文珍 +1 位作者 吕国志 田菩提 《计算力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500-503,共4页
构造了一种在 π平面上为椭圆的后继屈服函数 ,将该屈服函数、“Tresca”及“Misses型”后继屈服函数分别应用于干涉孔及冷胀孔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并对这三种屈服函数在弹塑性有限元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本文三种屈服函数在弹塑... 构造了一种在 π平面上为椭圆的后继屈服函数 ,将该屈服函数、“Tresca”及“Misses型”后继屈服函数分别应用于干涉孔及冷胀孔问题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 ,并对这三种屈服函数在弹塑性有限元中的应用进行了评估。本文三种屈服函数在弹塑性问题中的应用评估对更有效地解决工程中的弹塑性问题有着实际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椭圆后继屈服函数 Tresca屈服函数 Misses屈服函数 弹塑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损伤塑性模型的地下洞室结构地震作用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赵宝友 马震岳 +1 位作者 梁冰 金长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515-1521,共7页
基于损伤力学原理,通过引入损伤变量的方法,详细推导了ABAQUS中的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描述混凝土后继屈服阶段及其卸荷后的损伤机制和力学行为。此本构模型可考虑循环荷载条件下材料刚度退化和应变率的影响,适用于类似混凝土材料的脆性材... 基于损伤力学原理,通过引入损伤变量的方法,详细推导了ABAQUS中的损伤塑性本构模型,描述混凝土后继屈服阶段及其卸荷后的损伤机制和力学行为。此本构模型可考虑循环荷载条件下材料刚度退化和应变率的影响,适用于类似混凝土材料的脆性材料,如岩石等。以某水电站地下厂房洞室结构为例,进行二维动力时程非线性分析,考虑不同的刚度恢复权重因子和应变率相关性对结构损伤的影响。多个数值算例表明:洞室混凝土结构和其周围一定深度的围岩的损伤是一个渐进积累的过程;材料的率相关性效应并不是在地震动作用开始时就立即产生,而是在一段时间后,结构经历一定程度的损伤后才慢慢体现出来;此损伤塑性模型适合地震荷载等循环荷载作用下地下洞室结构的动力时程非线性分析,尤其是强震下采用此损伤塑性模型是合理和必要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损伤 本构模型 地下结构 动力非线性 地震 后继屈服 循环荷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强度参数的塑性硬化模式 被引量:6
6
作者 白冰 李小春 +2 位作者 石露 袁维 汪海滨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4-28,共5页
塑性理论中常采用等向硬化、随动硬化和混合硬化的假定来描述硬化函数的演化规律,这需要在屈服函数上增加相应的函数项,但这些关于硬化模式的假定不是必须的。提出了利用虚强度参数来描述介质塑性硬化规律,即在不改变屈服/破坏函数形式... 塑性理论中常采用等向硬化、随动硬化和混合硬化的假定来描述硬化函数的演化规律,这需要在屈服函数上增加相应的函数项,但这些关于硬化模式的假定不是必须的。提出了利用虚强度参数来描述介质塑性硬化规律,即在不改变屈服/破坏函数形式的条件下,只将其中的强度参数替换为塑性硬化参量的函数,便可以实现既避免硬化规律的先验假设,又可体现介质的硬化过程。采用一组煤岩的三轴加卸载试验数据研究了基于Coulomb-Mohr准则和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及其强度参数的塑性硬化函数。结果表明,这2个函数的塑性硬化面子午线在应力空间中以平移和旋转2种方式体现介质的塑性硬化过程,并与已有煤岩试验数据一致。所提出的虚强度参数的概念为破坏准则中真实强度参数替换后作为硬化函数提供了一个逻辑的桥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强度参数 塑性硬化 屈服准则 后继屈服 破坏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软钢在平面应变条件下强化特性的新模型
7
作者 姚希梦 曾平 胡少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S1期111-117,共7页
本文用平面应变转轴压缩实验的方法测定了大塑性变形条件下软钢(A3)在简单变形路径和复杂变形路径时的各向异性强化性能,提出了建立加载函数的硬化率模型,按此模型计算出复杂变形路径的后继屈服应力,并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二者符合较好。
关键词 各向异性强化 硬化率 平面应变压缩 后继屈服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