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
1
作者 杨东林 李星晨 +5 位作者 徐远志 刘鋆宣 陈小鑫 郑义坪 王鹿洋 徐玉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20-126,共7页
目的:探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multi-segment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m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采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 目的:探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多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multi-segment 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mTOL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3年6月在我院采用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的16例mTOL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9例,女7例,年龄46~67岁(55.4±6.8)岁。术前影像学均提示为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其中双节段14例,三节段2例;责任节段:上胸段(T1~T4)4个、中胸段(T5~T9)6个、下胸段(T10~T12)24个。对多节段黄韧带骨化分期进行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一次手术仅针对1个责任节段进行治疗。记录总手术时间、总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等情况。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mJOA)11分法评分等指标,计算末次随访时mJOA改善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别于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在CT上测量椎管面积及矢状径,评价影像学改善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脑脊液漏、下肢永久性瘫痪等严重并发症,术中发生1例硬脊膜撕裂。总手术时间80~205min(150.2±36.1min),总出血量30~70mL(50.3±12.4mL),住院时间9~15d(10.8±1.8d)。随访9~20个月(14.3±3.2个月),术前、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分别为5.7±1.3分、7.1±1.3分和8.5±1.4分,ODI分别为(41.4±1.8)%、(17.8±1.6)%和(15.6±1.3)%,术后3d和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mJOA改善率为28.6%~100%[(56.1±19.3)%],其中优3例,良9例,可4例,无差及恶化病例,优良率75.0%。术前、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的椎管面积与矢状径分别为76.7±12.5mm2、159.9±22.1mm2、157.7±21.6mm2和7.4±0.5mm、15.5±0.9mm、15.3±0.9mm,与术前相比,术后3d及末次随访时均显著性增大(P<0.05)。结论:分期经皮脊柱内镜下后路减压术治疗mTOLF安全、有效,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骨化 经皮脊柱内镜 分期 多节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项韧带骨化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叶文林 陈崇 +5 位作者 梁国彦 叶勇裕 余涛 程星 郑晓青 昌耘冰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29-233,共5页
项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Nuchal Ligament,ONL)指项韧带软组织区发生致密钙化或骨化,常由项韧带组织损伤与退变引起,破坏颈椎力学平衡引起颈部不适。ONL和术前颈椎不稳、颈椎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ONL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分子... 项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Nuchal Ligament,ONL)指项韧带软组织区发生致密钙化或骨化,常由项韧带组织损伤与退变引起,破坏颈椎力学平衡引起颈部不适。ONL和术前颈椎不稳、颈椎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相关性。ONL的发生发展与多种分子和环境因素相关,但ONL在不同阶段的病理生理发展的认识还不清楚。ONL是异位骨化类型之一,目前异位骨化已经发现多种致病基因,外在致病因素也被证实在异位骨化中起重要作用,这些研究有助于对ONL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进行剖析。因此,本文分析ONL的流行病学及病因学,解剖及生物力学,临床发展史、分型及临床意义,病理生理及基因调控机制、外在致病因素的相关文章,为伴有ONL的退变性颈脊髓病患者单开门术后的颈椎稳定性研究和ONL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骨化 异位骨化 生物力学 病理生理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邬玲巧 蒋伟宇 +1 位作者 姚钇锴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43-547,共5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指颈椎后纵韧带发生骨化,进而压迫椎管内脊髓、神经的一种退行性颈椎疾病,在亚洲地区,尤其在日本人群中较为多见,患病率约1.9%~4.3%[1]。颈椎OPLL病程较长,对于出现进行性脊髓功能下降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外科干预具有明显疗效。临床上治疗颈椎OPLL的常见手术入路为前路、后路及前后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后路减压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疗效的Meta分析
4
作者 龚元晋 葛挺 +4 位作者 胡佰文 肖进 方煜 范海涛 夏冬冬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5-286,共12页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P)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laminectomy and fusion,LF)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laminoplasty,LP)与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laminectomy and fusion,LF)治疗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数据库自建库起至2023年6月公开发表的对比LP与LF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疗效的临床研究。运用Cochrane风险偏倚评估工具和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ewcastle-Ottawa Scale,NOS)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较术前的改善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较术前的改变值、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指数(cervical curvature index,CCI)、颈椎矢状面轴向距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颈椎矢状面活动度(cervical range of motion,CROM)较术前的改变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OPLL进展率。整理数据后应用RevMan 5.4及Stata SE 16.0软件完成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包括3篇随机对照研究,9篇队列研究,样本总量1496例,其中LP组患者839例,LF组患者657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WMD=-28.01,95%CI(-36.25,-19.77),P<0.00001]、术中出血量[WMD=-115.09,95%CI(-197.91,-32.27),P=0.006]、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CROM改变值[WMD=-7.83,95%CI(-8.10,-7.55),P<0.00001]、术后C5神经根麻痹发生率[OR=0.32,95%CI(0.21,0.50),P<0.00001]、术后轴性症状发生率[OR=0.44,95%CI(0.28,0.71),P=0.000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组优于LF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CCI改变值[WMD=-0.75,95%CI(-0.92,-0.58),P<0.00001]、SVA改变值[WMD=5.49,95%CI(5.30,5.68),P<0.00001],术后OPLL进展率[OR=1.76,95%CI(1.26,2.46),P=0.0009],两组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LF组优于LP组。末次随访时较术前的JOA评分改善率[WMD=-1.24,95%CI(-4.02,1.54),P=0.38]、VAS评分改变值[WMD=0.03,95%CI(-0.43,0.49),P=0.89]、NDI改变值[WMD=0.54,95%CI(-0.07,1.14),P=0.08]、术后脑脊液漏发生率[OR=0.58,95%CI(0.24,1.39),P=0.22]、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OR=0.71,95%CI(0.32,1.57),P=0.39]、术后硬膜外血肿发生率[OR=0.37,95%CI(0.06,2.16),P=0.2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F和LP两种手术策略均能有效治疗多节段颈椎OPLL、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与LF相比,LP创伤小,术后能保留更多的颈椎活动度,且C5神经根麻痹和轴性症状发生率更低,而LF能更好地维持术后颈椎的曲度与稳定性,并延缓骨化物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节段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 全椎板切除减压融合术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终板截骨椎体后纵韧带骨化物复合体前移术治疗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1例报告
5
作者 梁昌详 庄见雄 +2 位作者 黄勇兄 昌耘冰 尹东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7-110,共4页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于骨化的后纵韧带占据椎管空间,引起胸段脊髓受压,出现下肢肌力减弱,不全瘫甚至截瘫,呈进行性加重[1];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2]。由于胸椎的解剖学特... 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由于骨化的后纵韧带占据椎管空间,引起胸段脊髓受压,出现下肢肌力减弱,不全瘫甚至截瘫,呈进行性加重[1];手术治疗是唯一有效的方法[2]。由于胸椎的解剖学特点,手术治疗难度大,手术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进行性加重 解剖学特点 胸段脊髓 手术风险 下肢肌力 终板 复合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6
作者 殷若恒 刘加伟 +1 位作者 蒋伟宇 马维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7-82,共6页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是颈椎后纵韧带异常增生骨化导致椎管容积减小,进而引起脊髓损害和四肢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后纵韧带骨化也是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致病因素。依据韧带骨化范围和形态分为4种类型:①连续型;②局灶型;③节段型;④混合型。对于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生活工作的患者,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病 异常增生 局灶型 脊髓损害 椎管容积 节段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6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李军杰 张彦军 +5 位作者 邓强 杨镇源 罗林钊 刘晏东 田宏晶 刘鑫锋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 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thoracic 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TOLF)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3月~2023年6月UBE技术治疗TOLF的6例病例资料,依据侵犯节段CT轴位上最严重程度分型,单边型1例,双边型2例,桥接型3例;侵犯节段为T10/112例,T11/121例,T9/10、T10/111例,T10/11、T11/121例,T10/11、T11/12、T12/L11例。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单节段行单侧减压2例、双侧减压1例,双节段行单侧减压1例、双侧减压1例,三节段行双侧减压1例,手术时间112~221 min,(158.2±43.0)min。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6例随访6~15个月,(10.2±2.4)月。术后1个月腰背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从术前(6.20±0.35)分降至(1.55±0.27)分,术后3个月疼痛均消失,术后6个月下肢无力、麻木、二便功能障碍均消失。随访期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或再次手术。结论UBE黄韧带切除椎管减压术治疗TOLF,手术可行、安全,早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 胸椎黄韧带骨化 椎管减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行性脊髓型颈椎病中后纵韧带骨化的力学行为:有限元分析的系统评价
8
作者 程正翰 顾耀东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317-317,共1页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OPLL的有限元建模(FEM)的最新实践和应用,为未来研究OPLL的力学行为提供建模信息和研究方向。方法本文根据PRISMA标准使用Web of Science、Pub Med、Scopus、Embase英文数据库对(“finite element”OR“FEA”OR“comput... 目的本文旨在确定OPLL的有限元建模(FEM)的最新实践和应用,为未来研究OPLL的力学行为提供建模信息和研究方向。方法本文根据PRISMA标准使用Web of Science、Pub Med、Scopus、Embase英文数据库对(“finite element”OR“FEA”OR“computational model”)AND(“ligament ossification”OR“degenerative cervical myelopathy”)进行检索。检索截至2024年5月4日的所有有关文章,15篇文章符合资格标准,并进行了方法学质量评估。结果该15篇文章可以分为:(1)6篇仅脊髓的有限元建模,(2)9篇颈椎脊髓复合体的有限元建模。这些模型体现了OPLL类型、边界条件、载荷输入、几何形状、材料属性、结构组成、手术组合的多样性。结果表明OPLL的连续型、混合型、不对称性会导致DCM更严重,并且存在压迫阈值,前路减压更为合适但容易产生并发症,屈曲和伸展会导致手术结果不佳,米塞斯应力和脊髓应变是常用输出指标。结论根据本综述结果进行OPLL的力学建模可以帮助揭示DCM的力学病因,制定术前策略,减少术后疼痛以及并发症,而且可能对DCM的早期发展和快速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未来对OPLL力学行为的研究应该注重在个性化手术干预,为脊髓提供充分的减压并确保其机械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脊髓型颈椎病 方法学质量 机械稳定性 米塞斯应力 前路减压 力学建模 输出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治疗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9
作者 宋仁谦 周英杰 +3 位作者 郑怀亮 禚汉杰 闫飞鸿 王彦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49-457,共9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V-osteotomy Y-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VYF)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2年10月在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椎体层面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采用ACVYF治疗(ACVYF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7~65岁(61.0±6.4岁),体质指数16.8~28.1kg/m^(2)(23.67±2.86kg/m^(2));病程10~80个月(37.5±20.1个月);手术节段:C32例、C45例、C513例、C610例。30例采用颈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corpectomy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CF)治疗(ACCF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4~68岁(59.5±6.8岁);体质指数16.6~26.4kg/m^(2)(23.30±2.56kg/m^(2));病程13~72个月(35.8±18.8个月);手术节段:C33例、C46例、C512例、C69例。两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病程、手术节段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计算术后12个月时的JOA评分改善率;术前和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在X线片上测量融合区高度、C2~7 Cobb角;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在X线片或CT片上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ACVYF组手术时间为88.2±19.7min,术中出血量为133.3±24.4mL;ACCF组手术时间为91.5+24.1min,术中出血量为137.7±29.4mL,两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与ACCF组术后各有3例患者发生吞咽困难,1~2周后均自行缓解,随访期间无其他并发症发生,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颈椎JOA评分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两组间同时间点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术后各时间点融合区高度和C2~7 Cobb角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周和术后3个月两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和术后12个月ACVYF组均大于ACCF组(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ACVYF组颈椎JOA评分改善率为(72.39±10.54)%,ACCF组术为(75.92±10.39)%,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CVYF组术后3个月与6个月随访时植骨融合率(70.0%和93.3%)优于ACCF组(40.0%和73.3%)(P<0.05),术后12个月两组均已骨性融合(P>0.05)。结论:ACVYF能有效解除椎体层面后纵韧带对脊髓的压迫,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相较于ACCF,ACVYF能够更好地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加快植骨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纵韧带骨化 颈椎前路V形截骨Y形减压融合术 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 置入物沉降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59
10
作者 陈仲强 孙垂国 +3 位作者 党耕町 刘忠军 郭昭庆 齐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7期485-488,共4页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的1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手术治疗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总结1986年1月至2003年4月我院采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的135例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资料,随访术后脊髓功能恢复情况,分析患者年龄、术前病程、手术节段与部位、影像学分型及JOA评分等与疗效的关系。结果:135例中82例获得随访,随访率60.7%,平均随访时间5年6个月(2~14年),术后优良率74.4%,有效率92.7%;68.4%的患者在术后2年内恢复停滞,26.3%的患者主诉术后2 ̄5年仍有缓慢恢复;患者的术前病程、年龄、手术节段对术后疗效有显著影响(P<0.05);手术节段累及胸腰段者术后疗效较局限于中上胸椎者差。结论:“揭盖式”椎管后壁切除术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患者术前病程、年龄及手术部位是影响手术疗效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韧带骨化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 被引量:30
11
作者 孙璟川 史建刚 +10 位作者 王元 徐锡明 孔庆捷 韩郸 郑冰 杨勇 王海波 王英杰 杨海松 郭永飞 黄震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 目的报道一项治疗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新技术,可在不切除骨化物的前提下实现神经的直接减压,弥补传统前路或后路减压手术的不足。方法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手术操作步骤主要包括处理椎间隙、去除椎体前部骨质、安装钛板和椎间融合器、椎体两侧开槽和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等。收集2例经该术式治疗的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通过将椎体骨化物复合体游离并前移,实现脊髓和神经根的直接减压。2例患者手术顺利,脊髓减压彻底,神经功能恢复良好,无特殊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体前移融合术的设计兼顾了前路直接减压的有效性和后路间接减压的安全性,初步疗效证明其可作为严重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一种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后纵韧带骨化 前路椎体骨化物复合前移融合术 前路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流行病学调查——993例以胸部症状来诊患者的CT观察 被引量:23
12
作者 郎宁 袁慧书 +5 位作者 王宏磊 廖晶 李曼 郭福新 史珊 陈仲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64-768,共5页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发生年龄、节段分布、形态变化等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胸部症状来我院就诊的993例患者(男506,女487,年龄5~102岁,平均60岁)的胸部多... 目的:研究胸椎黄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ligamentum flavum,OLF)发生年龄、节段分布、形态变化等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以胸部症状来我院就诊的993例患者(男506,女487,年龄5~102岁,平均60岁)的胸部多排探测CT(multidetector computed tomography,MDCT)片、轴位片结合矢状位CT片,分析胸椎黄韧带骨化的患病率及发生的节段、厚度、位置、硬膜囊压迫等情况,观察性别、年龄及发生节段等与OLF的关系。患病率采用《北京市2008年人口年龄构成统计》进行人群标化。结果:总体标化患病率为63.9%;男性标化患病率(68.5%)高于女性(59.0%);50~59岁年龄组的患病率最高(79.2%),但10~19岁人群也有OLF发生,其患病率为50.0%;T10~T11(44.0%)和T11~T12(41.6%)节段OLF的患病率亦较高。结论:被调查人群中,胸椎OLF患病率较高,出现年龄较早,发生于下胸段多于中上胸段,患病率与年龄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化 韧带 胸椎 流行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15
13
作者 倪斌 贾连顺 +3 位作者 朱海波 袁文 吴德升 戴力扬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510-512,共3页
目的: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切除1个椎节8例(Ⅰ组),2个椎节11例(Ⅱ组),3个椎节9例(Ⅲ组),术后采用日本矫形... 目的: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对28例颈椎OPLL患者进行了颈椎前路手术治疗,其中切除1个椎节8例(Ⅰ组),2个椎节11例(Ⅱ组),3个椎节9例(Ⅲ组),术后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定标准进行评判。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3年,平均改善率75.8%。患病时间、术前脊髓损伤及症状的轻重均影响到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手术 后纵韧带 骨化 外科手术 颈椎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中远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4
作者 陈欣 庄颖峰 +4 位作者 孙宇 王少波 张凤山 潘胜发 张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057-1062,共6页
目的 :评估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44例颈椎OPLL患者。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57.1&... 目的 :评估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4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的44例颈椎OPLL患者。其中,男26例,女18例;年龄57.1±8.5岁(28-72岁);术前改良JOA 17分法评分为11.39±3.27分(1.5-16分),颈痛VAS评分为2.32±2.59分(0-10分)。OPLL骨块累及3.20±1.64个(1-6个)椎体节段,骨块的椎管侵占率为(46.05±13.67)%(22%-72%)。手术范围:C3-C7 34例,C2-C7 7例,C2-C6 3例。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量颈椎侧位X线片上颈椎整体曲度及曲度指数、颈椎MRI中矢状位T2加权像C2/3-C6/7各节段脊髓整体后移距离(PCS)、脊髓前缘后移距离(PAS)、脊髓膨胀度(ESC)。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36.8±16.8个月(24-96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14.70±1.96分(9.5-17分),颈痛VAS评分为3.59±2.97分(0-10分),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JOA评分改善率为(57.59±30.88)%,其中神经功能恢复为优者12例,良19例,不理想13例,优良率为70.45%。末次随访时的颈椎曲度指数、颈椎整体曲度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C2/3-C6/7各节段脊髓均有明显后移、脊髓前后径增加,PCS及PAS在C3/4-C6/7节段均明显高于C2/3节段(P〈0.05);而ESC在C3/4-C5/6节段明显高于C2/3及C6/7节段(P〈0.05)。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术后2-8年)观察到OPLL骨块继续生长。结论: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颈椎OPLL可获得脊髓症状的中长期缓解,但轴性症状较术前加重。减压节段的头端脊髓后移及膨胀程度幅度较小,应注意保证该节段的充分减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椎板成形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手术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陈超 王岩 +5 位作者 张雪松 肖嵩华 张永刚 刘郑生 王征 毛克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并发症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26例颈椎OPLL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的手术并发症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的126例颈椎OPLL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记录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所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干预措施及恢复情况。结果:前路组51例患者中,脑脊液漏7例(13.7%),均因对骨化的后纵韧带进行打磨、分离所致,经腰大池置管并在切口局部加压后愈合,3例术后出现轻微头痛,余4例无特殊症状;喉返神经损伤4例(7.8%),未予特殊治疗,均在术后10d~3周内恢复正常,短期吞咽困难2例(3.9%),均于1周内缓解,其原因与术中显露术野时过度牵拉有关;喉上神经损伤1例(2%),限制患者进水及含水食物,加强护理,2周后恢复,主要原因与手术节段位置较高、显露困难和操作粗暴有关;食管瘘1例(2%),予禁食水、静脉加强营养,局部保持通畅引流等治疗,于术后6周痊愈,可能与牵拉过度和操作不慎有关;2年随访时发现邻近节段退变8例和内置物下沉2例,均无临床症状,继续密切观察。后路组75例患者中,颈项部疼痛9例(12%),给予对症治疗,2年随访时均有所缓解,其原因与后方软组织剥离或椎小关节破坏有关;颈部屈伸活动明显受限7例(9.3%),主要因为长节段内固定所致,未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未特殊处理;C5神经根麻痹6例(8%),通过加强患肢力量训练,辅以神经营养药物,术后3~8个月恢复,主要与减压后脊髓持续移位对C5的牵拉效应有关;骨化明显进展5例(6.7%),发生机制包括术后局部应力改变、不稳等,颈椎生理前凸消失3例(4%),二者均未诱发或加重症状,继续密切随访;硬膜外血肿1例(1.3%),术后13h及时再次手术清除血肿后症状迅速缓解,主要原因与第一次手术止血不佳有关。结论:颈椎OPLL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均可发生多种并发症,术前仔细分析病情,术中细心操作,术后加强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5
16
作者 李阳 张颖 +3 位作者 袁文 王新伟 周许辉 陈华江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87-191,共5页
目的:探讨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 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均先行后路... 目的:探讨分期后路-前路联合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l ongitudinal ligament,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共收治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5例,均先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后3~6个月,行影像学检查均发现颈髓前方尚有压迫和/或神经根麻痹,再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及骨化物切除减压植骨内固定术。术前及第一、第二次术后(末次随访时)行JOA(17分法)评分,分析比较术前、术后评分并计算改善率。结果:一期后路手术后3例患者出现C5神经根麻痹症状,经保守治疗后1例症状消失,2例有所减轻,二期前路手术后症状消失。2例患者前路术后出现脑脊液漏,经适当加压等保守治疗后愈合。本组平均随访时间21.5±5.0个月,术前JOA评分6.9±2.3分,第一次后路手术后JOA评分11.2±4.2分,改善率为(43±22)%;二期前路手术后JOA评分14.0±3.8分,改善率为(48±20)%,与未治疗之前相比改善率为(70±21)%。第一次后路手术后改善率≤35%的患者(17例),二期前路手术后均取得较好的改善率,54%~68%,平均(60±16)%。结论:对于颈椎OPLL伴重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后路手术后3~6个月,若前方尚有压迫和/或神经根麻痹者,尤其是后路手术改善率≤35%的患者,二期前路手术可进一步提高手术改善率,达到良好的神经功能恢复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减压 内固定 分期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23
17
作者 冯法博 孙垂国 +6 位作者 陈仲强 刘忠军 刘晓光 齐强 郭昭庆 李危石 曾岩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585-592,共8页
目的:探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3年5月因确诊单节段胸椎OLF于我院接受“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并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排除合并... 目的:探讨“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LF)的疗效,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13年5月因确诊单节段胸椎OLF于我院接受“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并获得随访的44例患者,排除合并其他脊柱疾病、超过1个节段分布以及外伤致病者。其中男23例,女21例;手术时年龄24~76岁,平均56.8岁。节段分布: T10/1120例,T11/1214例,T9/104例,T8/92例,T2/32例,T4/51例,T1/21例。术前JOA脊髓功能评分(11分法)为2~9分,平均6.68±1.76分。末次随访时按JOA评分改善率进行疗效分级,并计算疗效优良率。按术前MRI横断面上骨化黄韧带对脊髓的压迫程度分度,观察T2WI脊髓内有无高信号及矢状位骨化形态。利用术前CT测量并计算横断面椎管中央、侧界及二者中点部位(旁正中)的椎管前后径残余率,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观察Sato′s 分型及骨化生长位置。采用单因素线性相关分析检验年龄、性别、术前病程、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脑脊液漏、骨化生长位置、手术节段、T2WI脊髓内高信号、MRI矢状位骨化形态、Sato′s分型以及各椎管侵占测量参数与JOA评分改善率的相关性,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与JOA评分改善率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进行检验。结果:随访10~99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JOA评分为5~11分,平均8.84±1.83分;改善率为-20%~100%,平均58.17%;疗效判定:优13例,良20例,一般9例,差2例,优良率为75.0%(33/44)。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及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侧界和旁正中)、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椎管面积残余率与JOA评分改善率有相关性(P<0.05),年龄、性别、术前病程、脑脊液漏、OLF手术节段、MRI骨化形态、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中央)与JOA评分改善率无相关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术前JOA评分与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侧/双侧骨化、硬膜骨化、骨化生长位置、T2WI脊髓内高信号、Sato′s分型、MRI脊髓受压分度、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侧界)、矢状位椎管前后径残余率及椎管面积残余率对手术疗效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揭盖式”胸椎管后壁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胸椎OLF疗效相对较好,CT横断面椎管前后径残余率(旁正中)与术前JOA评分是影响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黄韧带骨化 手术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或后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18
作者 汪文龙 海涌 +4 位作者 关立 刘玉增 陈小龙 朱文艺 陈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577-584,共8页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33例颈椎OPLL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41... 目的:观察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融合术(ACCF)和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在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的中期临床疗效和影像学改善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33例颈椎OPLL患者,男17例,女16例;年龄41~78岁(58.6±8.8岁)。其中16例骨化块累及2个节段及以内者通过ACCF切除骨化块减压(A组);17例骨化块累及2个节段以上、前路切除有困难者采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B组)。所有患者术前、术后3个月、1年、2年、3年和末次随访时进行JOA评分。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和末次时的JOA评分、颈椎曲度及椎管狭窄率的变化情况。结果:A组1例术后发生吞咽困难;B组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切口感染。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A组随访48.56±8.02个月,B组随访52.59±8.88个月。两组患者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术后和末次随访时颈椎曲度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A组末次随访骨化块面积明显大于术后(P〈0.05),B组末次随访骨化块面积较术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颈椎OPLL,ACCF和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均为有效且安全的术式.中期随访疗效满意。前者通过切除或“漂浮”骨化块达到有效减压;后者能够扩大椎管缓解脊髓压迫,中期随访椎管狭窄率维持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 椎管狭窄率 中期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后路术后C5神经根麻痹 被引量:18
19
作者 陈宇 陈德玉 +3 位作者 王新伟 郭永飞 何志敏 田海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11期833-835,共3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术后C5神经根麻痹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2000年3月至2005年1月,采用后路减压手术治疗OPLL患者157例,其中9例术后出现C5神经根麻痹。回顾性分析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后均进行功能康复训练,其中5例患者给予高压氧辅助治疗,随访观察预后情况。结果:本组C5神经根麻痹的发生率为5.7%,包括单开门椎管成形术2例、全椎板切除减压术7例。其临床表现为三角肌、肱二头肌肌力下降至1~2级,肩部及上臂外侧感觉障碍,肱二头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随访1~4年,9例患者的肌力均恢复至3~4级,7例感觉恢复正常。结论:C5神经根麻痹是颈椎后路手术治疗OPLL的并发症之一,经过功能康复训练等保守治疗后肌力、感觉均可获得一定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后纵韧带骨化 手术 并发症 神经根麻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北方地区颈肩痛病人中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发病率调查 被引量:21
20
作者 李中实 张光铂 +7 位作者 绳厚福 温树正 齐明 朱庆三 孙正义 谭远超 张念非 李子荣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85-286,共2页
关键词 颈肩痛 颈椎后纵韧带 骨化 发病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