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石泉铀矿床早志留世二长正长岩成因及与铀成矿关系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贵 王凯兴 +2 位作者 王伟 王刚 余驰达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为了研究红石泉铀矿床二长正长岩形成年龄与成因,探讨其与热液铀成矿之间的关系,选择红石泉矿区内二长正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红石泉二长正长岩形成于(421±2.3)Ma,属于碱... 为了研究红石泉铀矿床二长正长岩形成年龄与成因,探讨其与热液铀成矿之间的关系,选择红石泉矿区内二长正长岩作为研究对象,开展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红石泉二长正长岩形成于(421±2.3)Ma,属于碱性系列;稀土元素总量变化较大,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重稀土元素相对亏损,富集Th、U、Nd和Ta等元素,亏损Nb、Sr、P和Ti等元素。红石泉早志留世二长正长岩是下地壳岩石部分熔融的产物,其形成与古祁连洋闭合后的祁连柴达木板块向阿拉善板块后碰撞伸展环境有关。红石泉铀矿床古生代中低温热液铀成矿作用可能与二长正长岩分异出来的流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长正长岩 热液铀成矿 早志留世 后碰撞伸展 红石泉铀矿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蒙古东部扎兰屯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LA-ICP-MS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的制约
2
作者 金哲岩 郑涛 汪岩 《科学技术创新》 2017年第19期1-5,共5页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大面积分布的晚侏罗世侵入岩为研究对象,报道了这些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这些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62Ma^160Ma和148Ma),显示高硅(Si O2含量在66.48%~75.68%)富碱(Na2O+K2O含量在... 本文选择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地区大面积分布的晚侏罗世侵入岩为研究对象,报道了这些花岗质岩石的锆石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这些岩体形成于晚侏罗世(162Ma^160Ma和148Ma),显示高硅(Si O2含量在66.48%~75.68%)富碱(Na2O+K2O含量在8.25%~10.57%)特征,A/CNK=0.96~1.18,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具有中等程度的Eu负异常,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Th、K及Nd、Zr、Hf等高场强元素,亏损Sr、Nb、P、Ti等强不相容元素,相对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Ba,属高分异I型花岗岩。岩石主要来源于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资料分析,扎兰屯地区晚侏罗世花岗岩形成于后碰撞的伸展环境,而这种构造背景很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碰撞后的伸展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岗岩 锆石U-Ph年代学 晚侏罗世 后碰撞伸展 扎兰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