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拉昆仑山黑恰铁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辉 范玉海 +5 位作者 杨晨 仇银江 匡经水 廖友运 张少鹏 郭鹏程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3-145,共13页
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在详细了解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铁矿成因类型,分析铁矿成矿期后的改造与铜、铅、锌的再造,结合找矿标志,预测矿化体的空间就位,提出找矿方向,以指导该带矿产评价工作。研究认为,黑恰铁多金... 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在详细了解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地质特征的基础上,探讨铁矿成因类型,分析铁矿成矿期后的改造与铜、铅、锌的再造,结合找矿标志,预测矿化体的空间就位,提出找矿方向,以指导该带矿产评价工作。研究认为,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含矿建造沉积环境为滨海-浅海陆棚相,铁矿床成因类型为海底沉积喷流-改造型,铜、铅、锌矿属热液再造型,与铁矿(化)体的空间关系密切,推断其矿源层为菱铁矿建造。铁矿形成后经历区域变质变形改造期、构造叠加改造期和表生氧化期。铁矿在遭受强烈改造的同期,铜、铅、锌通过热液活化再造富集成矿。铁矿的主要控矿构造样式为残破的紧闭-等斜向斜和假单斜。铜、铅、锌层控特征明显,空间上与主要铁矿同体共生或赋存于铁矿体上盘围岩构造裂隙中。黑恰铁多金属矿化带已新发现多处成矿线索,通过进一步的矿产地质工作,有望实现铁多金属找矿新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多金属矿 温泉沟群 同生沉积 后生改造(再造) 黑恰 喀喇昆仑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