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美学视野中的解构主义时装 被引量:13
1
作者 苏洁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17-120,共4页
服装设计中的解构是不断地打破旧结构并组成新结构的过程。后现代思潮下的时装设计师们将解构主义表现手法运用到时装设计作品中,颠覆了传统时装的概念与意义,在不断的解构中寻找艺术支点,创造出年轻化、时尚化、多样化的全新外观,... 服装设计中的解构是不断地打破旧结构并组成新结构的过程。后现代思潮下的时装设计师们将解构主义表现手法运用到时装设计作品中,颠覆了传统时装的概念与意义,在不断的解构中寻找艺术支点,创造出年轻化、时尚化、多样化的全新外观,并赋予时装全新的时尚意义和审美标准。从后现代美学的视角分析解构主义时装的背景、特征及其表现形式,探讨解构主义时装的设计内涵和艺术创作手段,试图为时装设计创新提供有益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美学 解构主义 时装设计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场景时代”的兴起与后现代美学的重构 被引量:9
2
作者 黎杨全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57-163,共7页
当下以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定位系统、传感器与数据处理五大要素结合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这些新的审美现实与文化景观对以韦尔施为代表的后现代超越美学的一些经典命题有所印证,同时也对其形成新的重构。在"场... 当下以移动设备、社交网络、定位系统、传感器与数据处理五大要素结合为基础的"场景时代"已经来临,这些新的审美现实与文化景观对以韦尔施为代表的后现代超越美学的一些经典命题有所印证,同时也对其形成新的重构。在"场景时代",日常生活浅表审美化的引领主体与广告的作用方式发生了重要变化,不能简单地以精英姿态加以否定;现实的虚拟性与可塑性进一步加剧,不存在虚拟与现实的两分,现实即是虚拟,虚拟即是现实;现实传播也并非电子传播最终的完成,而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无尽轮回。与此同时,"场景时代"的O2O模式隐喻着任何线下的事物都需要通过线上的中介而得到建构。"场景时代"也表明,新媒介带来的并非听觉文化,而是触觉文化。总的来看,"场景时代"呈现出新的审美现实,对后现代美学的探讨与重构仍在途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景时代” 后现代美学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贤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1-45,共5页
从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开始,艺术就走向了终结的历程。现代艺术的终结,只是艺术的终结在现代的体现。作为艺术的完成,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一般规定的丧失,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反艺术区分的日趋消失。与此同时,后现代美学既受到艺术... 从黑格尔所说的浪漫型艺术开始,艺术就走向了终结的历程。现代艺术的终结,只是艺术的终结在现代的体现。作为艺术的完成,艺术的终结意味着艺术一般规定的丧失,以及艺术与非艺术、反艺术区分的日趋消失。与此同时,后现代美学既受到艺术在现代的终结的深刻影响,又不得不对艺术的终结给出理论阐释。在本性上,艺术的终结与后现代美学是相互生成的。在不断解构的语境中,艺术与美学都发生着流变,并开启出它们自身发展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终结 解构主义 后现代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女现象的后现代美学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玲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6年第4期158-160,共3页
超女现象作为一个文化奇观,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较为浅表的超女现象的背后,隐藏着不可回避的后现代文化机密,超女性别的中性化叙事打破了传统的审美取向和审美定位,超女这种文化现象是文化资本家获取剩余价值的一个来源。
关键词 超女 后现代美学 性别模糊 媚俗 审丑 剩余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杰姆逊后现代美学理论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旭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1年第6期90-93,共4页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滥觞之际,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杰姆逊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展开了对后现代社会的整体研究。他是采取美学和政治的相关性观点来透视后现代问题的,因而他的美学理论具有政治性,其关于后现代审美特征论的研究,并非... 在后现代主义思潮滥觞之际,美国新马克思主义者杰姆逊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展开了对后现代社会的整体研究。他是采取美学和政治的相关性观点来透视后现代问题的,因而他的美学理论具有政治性,其关于后现代审美特征论的研究,并非是要纯粹勾勒一种风格潮流,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去探索后现代文化是如何以晚期资本主义整体逻辑里的主导文化形式呈现于社会生活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美学 杰姆逊 美学理论 后现代 后现代文化 审美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家卫电影中的后现代美学元素 被引量:1
6
作者 李一敏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5-87,共3页
香港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一部分,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而王家卫作为香港电影界独特的存在,凭其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香港电影人的代表之一。独特的后现代审美眼光将王家卫电影从传统美学和现代美... 香港电影作为华语电影的一部分,在中国电影发展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而王家卫作为香港电影界独特的存在,凭其多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在世界上享有盛誉,是香港电影人的代表之一。独特的后现代审美眼光将王家卫电影从传统美学和现代美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重新解读古典美、悲伤美和含蓄美的电影内涵,创作出风格独特的电影背景、另类的情感表达和多元化的电影镜头语言,构成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后现代美学 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暮光之城》系列影片的后现代美学特征解读 被引量:1
7
作者 杨彦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0期111-112,共2页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暮光之城》系列影片融合了吸血鬼、狼人、校园生活等多种流行元素,继《哈利.波特》之后再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本文拟从大众化、多元性与内在性三方面对《暮光之城》系列影片所具有的后现代美学特征进行深... 改编自同名小说的《暮光之城》系列影片融合了吸血鬼、狼人、校园生活等多种流行元素,继《哈利.波特》之后再次在全世界掀起了一股魔幻狂潮。本文拟从大众化、多元性与内在性三方面对《暮光之城》系列影片所具有的后现代美学特征进行深度解析,旨在揭示"暮色"风潮背后深层次的文化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暮光之城》 电影 后现代美学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几种倾向 被引量:4
8
作者 彭锋 《饰(北京服装学院学报艺术版)》 2004年第4期4-9,共6页
本文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看作三种具有不同符号学结构的思维形式。根据后现代的标记性符号学结构,可以合理地推论出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第一种倾向,即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为现实打造审美化的外观。从对现... 本文从结构主义符号学的角度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看作三种具有不同符号学结构的思维形式。根据后现代的标记性符号学结构,可以合理地推论出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第一种倾向,即艺术与科学技术结合起来,为现实打造审美化的外观。从对现实的审美化的批判中,又可以合理地引导出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第二种倾向,即努力表现与个人身体经验有关的在场经验。最后,根据另一种后现代观念,即多元并存的后现代观念,可以得出后现代美学与艺术的第三种倾向,即多元拼贴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美学 结构主义符号学 审美化 在场经验 多元拼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设性后现代美学艺术的新取向
9
作者 樊美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现代工业文明因着它的不可持续性而日渐式微,相应地,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特征的现代艺术也暴露出它的局限进而陷入困境,最终失去方向感,导致艺术的终结。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现... 随着生态文明的崛起,现代工业文明因着它的不可持续性而日渐式微,相应地,与现代工业文明相适应的以"为艺术而艺术"为特征的现代艺术也暴露出它的局限进而陷入困境,最终失去方向感,导致艺术的终结。作为对现代工业文明及其现代艺术的反叛,解构性后现代主义美学艺术不乏宝贵的洞见。但其对"解构"的迷恋使其滑向虚无主义,最终走向自毁。无论是现代主义也好,还是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也好,都是拒绝担荷意识,拒绝美的,大自然与生态之美也通通是在它们的视野之外的。这样一种艺术显然是与正在来临的生态文明格格不入的,因此时代呼唤新的美学,新的艺术——一种能够与生态文明相匹配的美学艺术。当代西方日益兴起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所显示的新取向,特别是她对建设性与创新的强调,对美和自然美的高扬,对意义和归属感的追求,对艺术家社会-生态责任的担荷意识的标举以及对重建人与自然亲合关系的不懈努力,对于我们立足中国现实构建这样一种新的美学艺术,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美学艺术 解构性后现代主义 现代艺术 生态文明 担荷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美学批判与审美形而上学的重建——兼论《作为第一哲学的美学》的美学体系
10
作者 管雪莲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9,共6页
西方美学素有形而上学传统,后现代主义美学全面反形而上学,形成了诸如反本质主义、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等"形而下"的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否定了审美的超越性,也就否定了美学自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批判后现代主义美学,重建... 西方美学素有形而上学传统,后现代主义美学全面反形而上学,形成了诸如反本质主义、生活美学、身体美学等"形而下"的美学。后现代主义美学否定了审美的超越性,也就否定了美学自身。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批判后现代主义美学,重建现代审美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美学 后现代美学 审美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美学思潮对博物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笑洁 《中国博物馆》 2001年第1期33-37,共5页
关键词 博物馆 后现代美学 艺术 博物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文化视域下舞蹈艺术的再思考——兼谈詹姆逊后现代美学思想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宁亚群 《学术前沿》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9期124-127,共4页
舞蹈自诞生之日起,因其与人体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未离开过人类的视野。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舞蹈亦呈现出不同的态势。近些年渐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舞蹈,是兼具强身健体、教化育人等功能的生活舞蹈。但自古就有的大众舞蹈在当今... 舞蹈自诞生之日起,因其与人体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未离开过人类的视野。在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舞蹈亦呈现出不同的态势。近些年渐具影响力的大众文化视域下的舞蹈,是兼具强身健体、教化育人等功能的生活舞蹈。但自古就有的大众舞蹈在当今社会,生发于与古代迥然不同的美学环境,这促使人们对于大众舞蹈进行深入的研究与美学层面的思考。詹姆逊作为后现代美学的重要代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与中国美学界有着密切的学术交流。他的美学思想亦成为对舞蹈艺术生存并发展的另一维度的“再思考”的重要角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众舞蹈 后现代美学 詹姆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美学与“审美现代性”的内在矛盾 被引量:2
13
作者 霍炬 吴炫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0-54,共5页
后现代主义美学对于审美现代性的反对首先从审美问题的外在结构出发,寻找社会权力结构在审美主义中的体现;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倾向导致了对传统哲学话语的消解,而后现代主义美学也以同样的方式对现代主义美学话语进行了具体的批判;最... 后现代主义美学对于审美现代性的反对首先从审美问题的外在结构出发,寻找社会权力结构在审美主义中的体现;其次,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倾向导致了对传统哲学话语的消解,而后现代主义美学也以同样的方式对现代主义美学话语进行了具体的批判;最后,后现代主义美学与当代激进社会理论的联系又为这一批判增添了更多的理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美学 审美现代 社会权力 哲学话语 激进社会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议美国动画电影后现代主义美学转向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雪芹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8-91,100,共5页
美国动画电影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90年代末期的演进中呈现出了动画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转向,这种转向表现出早期传统动画和后工业时代动画的醒目差异,但同时这种差异在美学上是否意味着动画电影质的突变,还是潜藏着某些深刻的内在联系... 美国动画电影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到90年代末期的演进中呈现出了动画电影后现代主义的美学转向,这种转向表现出早期传统动画和后工业时代动画的醒目差异,但同时这种差异在美学上是否意味着动画电影质的突变,还是潜藏着某些深刻的内在联系,本文将主要以两部具有代表性的动画电影为例,在比较二者差异的基础上试图寻找美国动画电影后现代美学转向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动画电影 后现代主义美学转向 现代 审美现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德格尔与西方美学的后现代主义走向 被引量:6
15
作者 徐良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6期1-10,共10页
在西方美学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折的过程中,海德格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标志着现代美学的完成和后现代美学的开始。正因为如此,美学的后现代主义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以更为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把人类的思想文化推... 在西方美学由现代向后现代转折的过程中,海德格尔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思想标志着现代美学的完成和后现代美学的开始。正因为如此,美学的后现代主义在海德格尔的基础上,以更为激进的方式扭转了现代精神价值,把人类的思想文化推向了一个新的临界点,并以此形成后现代时期美学的基本原则和普遍倾向,从而确定了这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美学的基本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后现代主义美学 存在物 认识论美学 德里达 存在论 近代西方美学 释义学 本体论 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学后现代转向的主题化阐释——评《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
16
作者 梦晨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59-160,共2页
关键词 后现代转向中的美学 社会文化语境 审美经验 审美真理 人文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与沟通:对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透视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岳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1期17-22,共6页
传媒与沟通:对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透视王岳川。;「现代于人已然成为当代文化的“热I河话题”。总体]:说,后现代主义是传统G晤(山。O。,。。。1断裂的产物。自由蒙时代以来的理。注统摄宇百的奢望在后现代的话语准解中已成为不... 传媒与沟通:对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透视王岳川。;「现代于人已然成为当代文化的“热I河话题”。总体]:说,后现代主义是传统G晤(山。O。,。。。1断裂的产物。自由蒙时代以来的理。注统摄宇百的奢望在后现代的话语准解中已成为不了J能c。;,,*的消解和价值的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文化交流 现代主义 大众传媒 消费主义 后现代美学 权力话语 文化工业 电视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美学特征
18
《当代作家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19-120,共2页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美学特征周来祥在《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发表《荒诞和荒诞的后现代主义》一文,他指出,近两年来,“后现代”逐渐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什么“后现代文学”、“后现代文化”,频频在报刊上出现,还有人进一步把... 后现代主义艺术的美学特征周来祥在《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发表《荒诞和荒诞的后现代主义》一文,他指出,近两年来,“后现代”逐渐成了一个热门的话题,什么“后现代文学”、“后现代文化”,频频在报刊上出现,还有人进一步把这一概念,与当前的文化现状联系起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艺术 后现代主义美学 后现代文化 美学特征 后现代文学 根本特征 后现代理论 基本特征 后现代 极端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向对话的西方现代美学
19
作者 滕守尧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48-55,共8页
走向对话的西方现代美学滕守尧西方美学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经历了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然后再从形而下的经验描述到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辨的历程。它经受了二十世纪科学思潮的洗礼,然后又从科学的纠缠和形而上中脱颖而出,进入一个更高的超... 走向对话的西方现代美学滕守尧西方美学从本世纪初到现在,经历了从形而上到形而下、然后再从形而下的经验描述到更高层次的哲学思辨的历程。它经受了二十世纪科学思潮的洗礼,然后又从科学的纠缠和形而上中脱颖而出,进入一个更高的超越的层次;它与现代艺术相互影响,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艺术 对话意识 走向对话 后现代美学 边缘领域 后现代主义文化 谬误推理 未定性 反者道之动 利奥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语境中的身体美学 被引量:3
20
作者 卫垒垒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6-94,共9页
21世纪初身体美学传入中国,引起美学研究领域中的身体转向,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析了身体美学的价值、意义和缺陷。本文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一、身体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侧重于身体美学在中国所遭遇的理解和误解;二、关... 21世纪初身体美学传入中国,引起美学研究领域中的身体转向,诸多学者从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分析了身体美学的价值、意义和缺陷。本文将其概括为五个方面:一、身体美学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侧重于身体美学在中国所遭遇的理解和误解;二、关于身体美学与消费语境的关系研究;三、关于身体美学的外延和内涵的研究;四、关于中西身体美学的对比研究;五、身体美学的问题和展望,重在介绍中国学者思考超越身体美学的可能性。通过以上五个方面的分析,本文试图透视出身体美学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理论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美学 后现代美学 身体 舒斯特曼 消费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