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社会理论及其对社会学的挑战 被引量:1
1
作者 向德彩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1-114,共4页
社会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共同诞生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之中,"思想性"的社会理论和"科学性"的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张力,在后现代社会理论登场之后达到了新的临界点。后现代社会理论总体上对现代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质疑、反... 社会理论和社会学理论共同诞生于现代性的生成过程之中,"思想性"的社会理论和"科学性"的社会学理论之间的张力,在后现代社会理论登场之后达到了新的临界点。后现代社会理论总体上对现代西方理性思维方式的质疑、反本质主义与整体主义、知识论上对"普遍真理"的消解以及对边缘话题的关注,全方位解构了以科学性为核心的社会学,预示了后现代社会学的基本趋向:在反思社会学"科学性"、客观性和把握社会规律可能性的前提下,坚持对社会学常识的反思;倡导多元主义警惕话语霸权;关注偶然性和边缘性话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后现代社会理论 社会学理论 后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的职业教育走向--实现人的自由发展与完全解放的全人教育 被引量:17
2
作者 蒋晓明 易希平 张晓琳 《大学教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9-127,共9页
科技进步和闲暇生活是后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也是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深层变革的动力源泉,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未来走向。科技进步引发传统工作世界的颠覆性变化,直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闲暇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狭隘认知,... 科技进步和闲暇生活是后现代社会的显著标志,也是职业教育的时代背景和深层变革的动力源泉,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未来走向。科技进步引发传统工作世界的颠覆性变化,直逼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闲暇社会改变了人们对职业教育的狭隘认知,要求职业教育包含更高的目标诉求,亦即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自由和解放,共产主义社会就是劳动摆脱谋生压力而成为自觉创造和快乐人生源泉的有序“自由人联合体”。由此,人的自由发展与完全解放是职业教育的内在自觉和根本价值取向。后现代社会促使人的全面发展从教育理想成为现实需求,职业教育应在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和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培养出有才、有魂、有趣,活出精彩的“完整的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闲暇社会 科技进步 职业教育 全人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武术形象定位及价值实现 被引量:6
3
作者 李源 梁勤超 王洪珅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63-67,共5页
研究认为,在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武术的发展需要充分契合时代需求。一方面要明确其形象定位,强调回归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凸显生存智慧的人类追求,彰显艺术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武术"天人合一"的理... 研究认为,在以知识化和信息化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武术的发展需要充分契合时代需求。一方面要明确其形象定位,强调回归自然的生态人文关怀,凸显生存智慧的人类追求,彰显艺术的审美体验;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武术"天人合一"的理念化解"人高于自然"的矛盾,以智慧武术的"人生追求"消解人们"精神生存困境",用艺术武术的"审美体验"平和"功利精神心态",让后现代社会人们的"贵身"追求与武术"武以成人"价值理念相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武术 后现代社会 武术形象 形象定位 武术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的科技治理:内涵、原理与理论指向 被引量:6
4
作者 李杨 孟溦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52-61,共10页
科技治理是一个被学界和实践者广泛使用的术语,用以区别于传统科技管理模式。然而,受制于“治理”的观点分野,科技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较为模糊,各理论构件呈现冲突性、碎片化特点。通过对我国科技建制历史的回溯发现,科技治理发轫于后现... 科技治理是一个被学界和实践者广泛使用的术语,用以区别于传统科技管理模式。然而,受制于“治理”的观点分野,科技治理的内涵与外延较为模糊,各理论构件呈现冲突性、碎片化特点。通过对我国科技建制历史的回溯发现,科技治理发轫于后现代社会科技创新活动特征变化所衍生的治理需求,体现了科技创新从“建制”到“解构”的历史趋势。因此,在“解构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将前沿治理理论与科技创新实践有机结合,从多个维度对科技治理进行阐释,指出科技治理以行动者网络作为行动结构,以后现代话语作为对话形式,以合作制组织作为组织形式,以行动主义作为互动形式,以良性、可持续创新生态作为发展目标。研究勾勒出后现代社会科技治理的理论图谱,可为我国未来科技治理改革实践提供方法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科技治理 解构主义 合作制组织 行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结构到社会自组织--一种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后现代社会管理观 被引量:6
5
作者 郭世平 朱新民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5-99,共5页
尽管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的共同目标,但是对于社会和谐的不同理解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社会管理观。现代主义把社会当做一部其行为可以被精确预测和控制的机器,把社会和谐理解为某种僵死的社会结构,从而形成了以"控制"为核心的... 尽管社会和谐是社会管理的共同目标,但是对于社会和谐的不同理解却会导致完全不同的社会管理观。现代主义把社会当做一部其行为可以被精确预测和控制的机器,把社会和谐理解为某种僵死的社会结构,从而形成了以"控制"为核心的社会管理观;后现代主义则把社会看作一种高度复杂的、非线性的和不可被精确预测的系统,把社会和谐理解为一种动态的自组织过程,从而倡导以"协调"为核心的社会管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自组织 后现代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理论对社会学的启示及其局限 被引量:4
6
作者 杨雪云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45-148,共4页
本文通过后现代社会理论与社会学产生的相似背景、两者观察社会的不同视角的比较,分析后现代理论视角对社会学的质疑,在此基础上探讨后现代社会理论可能给予社会学的启示以及在此过程中其自身所暴露出的局限性。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理论 社会 质疑 启示 局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理论对我国转型期社会管理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杨雪云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3年第9期148-152,共5页
后现代社会理论解构现代理论的理性根基,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在行动上,后现代理论倡导差异与容忍原则、协商原则、参与原则。它给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的启示有:正视多元、差异,协调各方利益,满足多样化... 后现代社会理论解构现代理论的理性根基,呈现出去中心化、去权威化以及去组织化的总体特征,在行动上,后现代理论倡导差异与容忍原则、协商原则、参与原则。它给社会转型期我国社会管理的启示有:正视多元、差异,协调各方利益,满足多样化需求;摈弃旧的权威理念,在平等对话与交流协商中实现管理规则的制订与调整;推动公众参与,以社会组织的灵活性弥补科层制管理局限,突显社会自我管理的重要性。此外,对后现代理论自身局限的剖析也在权威运作逻辑等方面给予我们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理论 转型期社会管理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的文化特征:仿真抑或表演——从鲍德里亚的视角来看 被引量:2
8
作者 王晓升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22-128,共7页
后现代社会是批量生产走向极端的社会,是生产过剩的社会。物质领域的生产过剩会使生产失去意义。这会使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文化领域,使文化领域的发展超出社会需求而出现文化生产的过剩。这种文化生产的过剩,在新闻传播领域表现为新闻... 后现代社会是批量生产走向极端的社会,是生产过剩的社会。物质领域的生产过剩会使生产失去意义。这会使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到文化领域,使文化领域的发展超出社会需求而出现文化生产的过剩。这种文化生产的过剩,在新闻传播领域表现为新闻与广告无法区分,新闻不再告知,新闻的内容无法区分真假。在研究领域,科学尤其是社会科学的研究脱离现实,它们不再研究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而成为科学自身的再生产,是一种科学自身的复制。在文学艺术领域,由于过度的生产,生活与艺术的距离在消失,艺术不再可能超越生活来表达意义,我们已经无法区分自己究竟是在生活还是在表演。于是在后现代社会,艺术作品不再表达意义,艺术的无意义实际上就是生产失去目的在艺术领域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文化 仿 表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断裂到整合:当代人文社会科学的社会功能变迁——兼论沃勒斯坦的后现代社会科学观 被引量:4
9
作者 阎光才 《重庆社会科学》 2004年第C00期33-39,共7页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最终发展及其话语垄断导致各种文化间对峙格局的形成,并引发了各类知识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缺失和异化。在全人类共同福祉意义上 ,不同知识领域是否能够达成一种社会功能上的整合 ?本文尝试从自然科学、技术科... 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最终发展及其话语垄断导致各种文化间对峙格局的形成,并引发了各类知识不同程度的社会功能障碍、缺失和异化。在全人类共同福祉意义上 ,不同知识领域是否能够达成一种社会功能上的整合 ?本文尝试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关系、及其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延展维度、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维度 ,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之应然的社会功能展开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勒斯坦 后现代社会 人文社会科学 社会功能 时代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后现代社会学,建构后现代性社会学 鲍曼的理论构想及方法论探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郑莉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8-33,205-206,共16页
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1989年发表的《社会学对后现代性的回应》(后收入《后现代性的通告》)一文中首次对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性社会学进行了区分。鲍曼尝试用“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与“自我组装”等... 英国著名的社会学家齐格蒙特·鲍曼在1989年发表的《社会学对后现代性的回应》(后收入《后现代性的通告》)一文中首次对后现代社会学与后现代性社会学进行了区分。鲍曼尝试用“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与“自我组装”等概念分析当代西方社会崭新的人类状况。本文试图在阐述鲍曼关于后现代性社会学理论构想的同时,剖析这一构想所凸显的社会学在后现代状况下的理论定位及方法论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后现代社会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后现代社会理论看知识分子的地位和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余洋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后现代社会理论认为,由于知识分子拥有社会秩序的维持和完善极其需要的知识,因而能够将知识与权力融为一体,并超越阶级的限制,成为对社会核心价值强烈关怀,促进社会进步的“立法者”。但在多元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立法者... 后现代社会理论认为,由于知识分子拥有社会秩序的维持和完善极其需要的知识,因而能够将知识与权力融为一体,并超越阶级的限制,成为对社会核心价值强烈关怀,促进社会进步的“立法者”。但在多元主义盛行的后现代社会,知识分子的“立法者”地位受到动摇,他们只能成为“阐释者”。在当代中国,作为社会精英的知识分子,应该充分发挥“阐释者”的作用,对和谐社会的构建起到应有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分子 后现代社会理论 立法者 阐释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市女孩”:后现代社会中的文化景观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建光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94-100,共7页
“都市女孩”是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种广受注目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都市女孩”成分构成的说明,进而揭示了其所代表的三种文化蕴涵,即在当代社会中“都市女孩”对无法把握自我主体的焦虑和不安;在其行为的沉重和观念的洒脱之... “都市女孩”是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一种广受注目的社会和文化现象。本文通过对“都市女孩”成分构成的说明,进而揭示了其所代表的三种文化蕴涵,即在当代社会中“都市女孩”对无法把握自我主体的焦虑和不安;在其行为的沉重和观念的洒脱之间所表现的伦理意义;以及在传统的断裂和现代的迷茫中所呈现出的对“都市女孩”的精神撞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都市女孩 文化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出“现代”之门:后现代社会学的兴起及其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文军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82-87,F003,共7页
作为一种当代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理论的兴起是现代性成长的必然产物,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危机的出现,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的结果。尽管后现代理论在社会学的建树中有明显的不足,但后现代的理论方法在社会学中还是直接导致了一... 作为一种当代的社会文化思潮,后现代理论的兴起是现代性成长的必然产物,它是伴随着现代社会危机的出现,并对其进行深刻的分析和批判的结果。尽管后现代理论在社会学的建树中有明显的不足,但后现代的理论方法在社会学中还是直接导致了一种“后现代社会学”研究范式的诞生。而且,与以往现代社会学的研究相比,后现代社会学在思维方式、研究范式和目标取向上都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与特征,并对社会学的未来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后现代理论 话语分析 微观分析 现代主体 价值多元化 表象论 本质主义 理性主义 历史观 真理观 理论观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与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 被引量:14
14
作者 周晓虹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4期128-132,139,共6页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一直被人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但发生在70年代的整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危机,使人意识到这三大现代特征屯是造成现代社会心理学踌躇不前的根源所在。这一认识,使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 长期以来,实证主义、实验主义和个体主义一直被人认为是社会心理学的现代特征,但发生在70年代的整个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学科危机,使人意识到这三大现代特征屯是造成现代社会心理学踌躇不前的根源所在。这一认识,使得人们开始考虑如何通过对实证主义的反叛人陷入困境的社会心理学进入另一个全新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社会心理学因其与该学科的现代形态既延续又超越的关系,被称为“后现代社会心理学”。作者在论述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危机和后现代社会心理学的兴起的基础上,对社会心理学在未来的发展趋势给予了认真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的危机 心理学取向 个体主义 后现代 人类行为 奥尔波特 四大基本原则 莫斯科维奇 后现代时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传统与现代的互补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卫平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3-15,共3页
文化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构,属于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宏大叙事"。这个"宏大叙事"的难题,在于"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和价值指向迄今并未得到科学的厘定,特别是文化现代化对于和谐社会... 文化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构,属于现代化进程中文化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关系的"宏大叙事"。这个"宏大叙事"的难题,在于"文化现代化"的内涵和价值指向迄今并未得到科学的厘定,特别是文化现代化对于和谐社会建构具有什么意义、应当通过什么途径来实现,都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的现实问题。文化研究本身既是理论问题,又是实践问题。因此,受《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委托,中山大学文化研究所约请南京大学、南开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中山大学等4所大学的学者,分别从个案考察、历史分析、实践研究、理论阐释的层面,对文化现代化与和谐社会建构这个主题做出自己的说明,以期推动文化研究的深化,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构,并引起学界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与现代 后现代社会 文明形态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现代化理论 社会和谐 社会科学家 利己主义 传统道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现象的影像化标本——美国电视剧《绝望主妇》的社会文化意义 被引量:1
16
作者 黄洁 《电影评介》 2009年第12期55-55,60,共2页
《绝望主妇》是一部继《欲望都市》之后美国最热门的电视连续剧之一。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或许是用现代的甚或是前现代的"落后"眼光,在观看已经发生的"未来"故事;但是,从影视艺术批评的角度来说,却可以是跨时空、... 《绝望主妇》是一部继《欲望都市》之后美国最热门的电视连续剧之一。从历史进化的角度看,或许是用现代的甚或是前现代的"落后"眼光,在观看已经发生的"未来"故事;但是,从影视艺术批评的角度来说,却可以是跨时空、跨文化的审美观照。正因为如此,也许可以从《绝望主妇》所展览的后现代社会"影像化标本"中,看出"只缘生在此山中"的人们所看不到的别样风景,并能以"世外之人"的视角,洞察到经历了工业化的美国家庭主妇为什么绝望而疯狂的隐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电视剧 《绝望主妇》后现代社会 后工业化 社会文化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活动中的身份表达对后现代社会的意义
17
作者 王晓露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4-186,共3页
在充满差异和流动的后现代社会中,享乐主义和冲动探求多是个体性的经验。而社会仍然需要集体的经验和记忆来建构群体身份,以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如果承认国家、民族、组织等概念存在的必要性,那么社会必定有着一定的机制,在不断的解构中... 在充满差异和流动的后现代社会中,享乐主义和冲动探求多是个体性的经验。而社会仍然需要集体的经验和记忆来建构群体身份,以提高社会的凝聚力。如果承认国家、民族、组织等概念存在的必要性,那么社会必定有着一定的机制,在不断的解构中重构秩序、边界、法则、类型和普遍性等现代性的主导思想,以维系个体并给个体提供精神支撑,推动组织、民族、国家的发展。体育活动,尤其是高水平的团体体育活动中的身份表达,可以说是这一机制的重要成分并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 身份表达 后现代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社会究竟是怎样的社会——评王晓升的《走出后现代社会困境:<象征交换与死亡>导读》
18
作者 王宁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5-136,共2页
鲍德里亚的著作已经陆续翻译成中文出版,其观点也开始在国内传播。但是,读者在阅读鲍德里亚的著作时,感到很难读懂。从一般的读者的角度看,他的著作语言晦涩,深奥难懂;一些读者甚至认为他的著作简直就是一派胡言乱语。他的《象征交换与... 鲍德里亚的著作已经陆续翻译成中文出版,其观点也开始在国内传播。但是,读者在阅读鲍德里亚的著作时,感到很难读懂。从一般的读者的角度看,他的著作语言晦涩,深奥难懂;一些读者甚至认为他的著作简直就是一派胡言乱语。他的《象征交换与死亡》就是一本让不少读者感觉如入云雾之中、不知所云的书。正因为如此,许多人就对鲍德里亚的这一著作抱着避之不及的态度。这的确是一种遗憾。《象征交换与死亡》无疑是鲍德里亚最重要的一本著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征交换 鲍德里亚 后现代社会 国内传播 晦涩难懂 王晓 一本 符号价值 符号消费 深奥难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美、加、澳学校教育制度的分化与多元
19
作者 程晋宽 《外国中小学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9,共5页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上富裕的“后工业化”国家,并不存在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美、加、澳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分化与多元,体现了后现代学校制度“去中心化、拆结构、零碎化”的特征,不再强调标准化、统... 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都是世界上富裕的“后工业化”国家,并不存在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在后现代社会背景下,美、加、澳学校教育制度不断分化与多元,体现了后现代学校制度“去中心化、拆结构、零碎化”的特征,不再强调标准化、统一性和普遍性,为美、加、澳“后现代教育”的运行留下了自由挥洒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社会 学校教育制度 分化与多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奥塔后现代社会学的道德教育韵味
20
作者 唐爱民 《当代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7-11,共5页
利奥塔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蕴含着浓重的道德韵味。其对后现代社会生活与社会重建的逻辑及其道德后果之独辟蹊径的推究,是道德教育研究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理论参照。差异性道德观、情境性道德观、道德教学的小型叙事观、"自我—他者... 利奥塔的后现代社会学理论蕴含着浓重的道德韵味。其对后现代社会生活与社会重建的逻辑及其道德后果之独辟蹊径的推究,是道德教育研究需要加以认真对待的理论参照。差异性道德观、情境性道德观、道德教学的小型叙事观、"自我—他者"的师生关系观,是利奥塔的后现代社会学之于道德教育研究与实践之最直接、最富借鉴价值的思想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奥塔 后现代社会 道德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