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6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现代文化语境下身体焦虑的美学解析 被引量:10
1
作者 史修永 周李帅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8-202,共5页
与当下文化的后现代转型相对应,身体在消费社会建构的意象世界中表现得异常复杂,身体焦虑已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分裂性形态,它与人们的审美追求纠缠在一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悖论。具体来说,身体焦虑... 与当下文化的后现代转型相对应,身体在消费社会建构的意象世界中表现得异常复杂,身体焦虑已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过程中释放出的一种分裂性形态,它与人们的审美追求纠缠在一起,成为日常生活中的审美悖论。具体来说,身体焦虑展现出时尚审美文化变动和永恒的张力结构;在视觉消费中,身体被工具理性和视觉观念"殖民化",变成被视觉快感围困的"牢笼"式存在;在虚拟文化中身体处在"价值碎形"阶段,成为当代人难以言说的隐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身体焦虑 时尚 视觉消费 虚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博、公共领域与后现代文化 被引量:11
2
作者 余秀才 朱梦琪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5-138,共4页
本文在分析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从微博的媒体属性与后现代文化等方面,探析当下中国构建微博公共领域的条件与可能。认为微博虽然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天然条件,但与真正理性、成熟的公共领域仍相距遥远,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 本文在分析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的基础上,从微博的媒体属性与后现代文化等方面,探析当下中国构建微博公共领域的条件与可能。认为微博虽然具有形成公共领域的天然条件,但与真正理性、成熟的公共领域仍相距遥远,其发展过程中仍存在诸多未知的变数与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公共领域 后现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深化的后现代文化——微博的文化认同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陈华明 李畅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60-164,共5页
微博作为信息交往的一种方式,弱化、改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构建着新的文化知觉环境,改变着人类的族群和个体的经验感觉模式。微博推动的网络文化,通过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加深了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力,后现代文化也成为现代个体呈现自我的... 微博作为信息交往的一种方式,弱化、改写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构建着新的文化知觉环境,改变着人类的族群和个体的经验感觉模式。微博推动的网络文化,通过大众文化的具体形式,加深了后现代文化的影响力,后现代文化也成为现代个体呈现自我的主要文化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博 后现代文化 文化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与管理变革 被引量:21
4
作者 冯周卓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后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消解、破坏和批判现代管理思想,尤其是科学主义管理思想,反叛管理学研究的独断论和实证技术方法的霸权。相对于现代性文化的刚性特点,如中心控制、集体理性、强调共性、等级观念、化繁为简等等;后现代文化则更多... 后现代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消解、破坏和批判现代管理思想,尤其是科学主义管理思想,反叛管理学研究的独断论和实证技术方法的霸权。相对于现代性文化的刚性特点,如中心控制、集体理性、强调共性、等级观念、化繁为简等等;后现代文化则更多地体现了柔性的特点,如边缘文化、个人选择、重视个性、多元文化、复杂性等等。从冲破现代主义文化出发,后现代文化在整体组织观、文化消费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有机体和适应性的观念、人的内在性、个性消费、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文化多元性、打破中心的边缘化、组织结构网络化、以及女性主义文化等多方面直接影响了管理的变革,使当代管理更具柔性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管理变革 柔性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仿拟的运作机制及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表现 被引量:3
5
作者 殷晓芳 任志鹏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87-91,共5页
认为仿拟的运作机制与人们建构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过程是最为吻合的,因此对其研究不应止于修辞层面。仿拟在运作中标立原型的参照作用,强调对原型的继承与改造,因此代表一种积极的思维倾向。以parody的词源分析为切入点,探究仿拟的运... 认为仿拟的运作机制与人们建构知识体系和意识形态的过程是最为吻合的,因此对其研究不应止于修辞层面。仿拟在运作中标立原型的参照作用,强调对原型的继承与改造,因此代表一种积极的思维倾向。以parody的词源分析为切入点,探究仿拟的运作机制以及仿拟参与文本建构的语用意义,并以此推出仿拟与后现代文化思想的联系及其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拟 运作机制 文本建构 后现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观 被引量:9
6
作者 张之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66-71,共6页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人类拥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样式和美学实践,其目的、性质、对象、形式、内容、功能和价值都发生“哥白尼式”变化。一种健全的、非祛魅的、更多尊严和更多自主性的文化将是非异化的、人道的、自由的、多元... 后现代文化作为后工业社会人类拥有的一种生存状态、精神样式和美学实践,其目的、性质、对象、形式、内容、功能和价值都发生“哥白尼式”变化。一种健全的、非祛魅的、更多尊严和更多自主性的文化将是非异化的、人道的、自由的、多元的、反本质主义的、非决定论的多种文化形式的混合体。特别是第四世界文化将日益超越政治、国家、阶级、种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真正实现自在和自为的统一;构建高质量的人文生态,塑造完整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非祛魅作用 技术自恋 人文生态 反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思潮对青年思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7
作者 黄华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63-65,共3页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思潮 思想行为 青年 现代主义思潮 西方世界 文化精神 现代化进程 20世纪 六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暴力与社会重构——网络传播的后现代文化伦理 被引量:5
8
作者 俞超 《当代传播》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5-36,39,共3页
本文从网络传播技术的文化分析入手,指出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解构-建构"文化身份的技术暴力倾向:网络传播的解构性,不仅表现在对个人传播身份的匿名和消解,还表现在对传统大众传媒"理性"信息传播的反拨、修正和建议,... 本文从网络传播技术的文化分析入手,指出网络传播所具有的"解构-建构"文化身份的技术暴力倾向:网络传播的解构性,不仅表现在对个人传播身份的匿名和消解,还表现在对传统大众传媒"理性"信息传播的反拨、修正和建议,以及其具有多元化、集合性信息合力的议程设置。由网络技术衍伸的传播文化进而导致传统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使社会文化在多层面呈现出多元、去中心、非理性、价值颠覆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传播 后现代文化 技术暴力 人肉搜索 社会解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媒与沟通:对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透视 被引量:5
9
作者 王岳川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1994年第1期17-22,共6页
传媒与沟通:对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透视王岳川。;「现代于人已然成为当代文化的“热I河话题”。总体]:说,后现代主义是传统G晤(山。O。,。。。1断裂的产物。自由蒙时代以来的理。注统摄宇百的奢望在后现代的话语准解中已成为不... 传媒与沟通:对后现代文化交流的透视王岳川。;「现代于人已然成为当代文化的“热I河话题”。总体]:说,后现代主义是传统G晤(山。O。,。。。1断裂的产物。自由蒙时代以来的理。注统摄宇百的奢望在后现代的话语准解中已成为不了J能c。;,,*的消解和价值的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文化交流 现代主义 大众传媒 消费主义 后现代美学 权力话语 文化工业 电视 信息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伊格尔顿后现代文化与宗教思想论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之昕 许苏明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7-210,共4页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伊格尔顿着手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批判。近年来,他回归文化与宗教的具体问题,于2014年出版《文化与上帝之死》一书,讨论宗教缺失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书中他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超越了他早期的文化批判思想。...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伊格尔顿着手对后现代主义文化进行批判。近年来,他回归文化与宗教的具体问题,于2014年出版《文化与上帝之死》一书,讨论宗教缺失所带来的政治和社会问题。书中他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超越了他早期的文化批判思想。他认为,后现代文化是一种"后-宗教"文化,是一种无神论思想,是信仰的缺失。伊格尔顿从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角度,批判了这种资本主义的无神论思想。一方面,正是这种思想泛滥促使了原教旨主义的回归,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西方世界向其他国家经济上的扩张和文化思想的输出,导致了极端宗教的反抗,引发了一系列恐怖事件。面对不断升级的恐怖事件,西方世界缺乏理性、以暴制暴的方法更是进一步激化了东西文化与文明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美学 伊格尔顿 后现代文化 宗教 信仰 原教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对中国青年婚姻伦理观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刁龙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89-92,88,共5页
改革开放以后,以"反理性,反主体,主张无中心、不确定性,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为坐标的后现代文化在中国不断传播,并对青年一代产生了诸多影响。后现代文化在改变中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影响着这一群体的婚姻伦理... 改革开放以后,以"反理性,反主体,主张无中心、不确定性,强调多元价值取向"为坐标的后现代文化在中国不断传播,并对青年一代产生了诸多影响。后现代文化在改变中国青年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同时,也影响着这一群体的婚姻伦理观,出现了无主体参与的网络虚拟婚姻、消解价值意义后的换妻和性放纵行为及无理性支撑的闪婚闪离等婚姻伦理失范现象。为此,需要积极探寻经济高效、生态良好、政治清廉、世风文明、个体幸福共存的科学发展模式,消除后现代文化得以传播并对婚姻产生消极影响的社会根源,同时加大文化建设和价值引导,重塑正确的社会主义婚姻伦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青年 婚姻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电影的后现代文化表征 被引量:1
12
作者 徐微微 李立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9-40,共2页
数字电影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高科技的产物。我们目前正处在"后现代"时期,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异彩纷呈的,数字电影在后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必然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本研究将数字电影置于后现代语境下,通过对其形... 数字电影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是高科技的产物。我们目前正处在"后现代"时期,后现代主义理论是异彩纷呈的,数字电影在后现代社会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必然带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本研究将数字电影置于后现代语境下,通过对其形式、内容及意义的界定,探寻数字电影所具有的先锋性与反叛性、复制性与拼贴性、解构性以及娱乐化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电影 后现代文化 先锋 拼贴 解构 娱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之于我国道德教育研究的语境与困境 被引量:3
13
作者 唐爱民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后现代文化是我国社会转型及多元文化视景中所遭遇的一个文化事实。它既为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文化资源,又为其提供了一种思维范式。然而,后现代文化自身又隐含着诸多含义混沌、自相矛盾的观点,只有对其兴盛的历史与逻辑前提予以总... 后现代文化是我国社会转型及多元文化视景中所遭遇的一个文化事实。它既为道德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文化资源,又为其提供了一种思维范式。然而,后现代文化自身又隐含着诸多含义混沌、自相矛盾的观点,只有对其兴盛的历史与逻辑前提予以总体分析,对其理论贡献与局限予以辩证解析,方能澄明其对道德教育研究所具有的真实语境与价值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道德教育研究 语境 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批判视域下培育高校文化生态的反思 被引量:2
14
作者 吴之昕 韩亚文 郭锋萍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78-81,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后现代文化思潮对我国高校的文化理论研究和实践建设产生了极大的冲击,给高校文化生态带来一系列的负面影响。国外马克思主义对后现代文化的批判突出了文化批评的社会功能,强调基于社会主义的文化理论与文化实践之间的关联,尝试以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途径,这对我国新时代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高校文化生态的培育需服务于我国文化强国的战略,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导,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发挥高校独具特色的文化批判和引领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批判 文化生态 高校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学传播中的伦理诉求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雅倩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8年第5期120-125,共6页
受到后现代文化影响,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原有品质和民族精神无法发挥自身影响力,当代文学批评界在英美文学研究方面的伦理转向,对于提升英美文学传播的价值及影响力具有正面作用。研究发现:后现代文化要求英美文学的传播必须辅之以伦... 受到后现代文化影响,当前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原有品质和民族精神无法发挥自身影响力,当代文学批评界在英美文学研究方面的伦理转向,对于提升英美文学传播的价值及影响力具有正面作用。研究发现:后现代文化要求英美文学的传播必须辅之以伦理诉求,从而提升其价值关联性,提升其影响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伦理诉求 影响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黎庶乐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26-30,共5页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 詹姆逊的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是在全球政治和后现代文化高涨的历史语境中,建构起来的一种适合于美国后工业社会状况的马克思主义。尽管它继承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理论传统,然而却第一次发展了资本的文化逻辑理论,从而超越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救赎,深刻地揭示了文化的经济性;通过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传统与资本逻辑之间建立特定的张力,来重新激活当代美国马克思主义在抵抗全球资本主义普遍化逻辑中对现实问题的重大反思,并由此建构起其独特的文化政治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弗雷德里克·詹姆逊 后现代文化批判理论 后现代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影片《低俗小说》看美国后现代文化在电影媒介中的传播 被引量:2
17
作者 颜春龙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3期67-68,共2页
本文试以影片《低俗小说》为例,来说明现代电影作为特殊的传播媒介在向全世界大量输出美国文化,而代表并蕴含了美国后现代文化主流的《圣经》式的神性叙事方式,被广泛应用在美国电影中,在神性叙事方式影响下的美国大众文化意识,随着文... 本文试以影片《低俗小说》为例,来说明现代电影作为特殊的传播媒介在向全世界大量输出美国文化,而代表并蕴含了美国后现代文化主流的《圣经》式的神性叙事方式,被广泛应用在美国电影中,在神性叙事方式影响下的美国大众文化意识,随着文化的全球化和全球的美国化逐渐成为一种话语霸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俗小说》 神性叙事 电影传播 美国后现代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文化思潮下当代中国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战略 被引量:6
18
作者 邢庆华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2004年第4期70-73,共4页
通过全球语境下后现代主义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历史上丰厚图案资源的评判,战略性地指出:在21世纪全球文化互渗的平台上,当代中国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应当充分吸收西方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等文化成果和创造性地借鉴其艺术手法,以此形成中... 通过全球语境下后现代主义的分析、以及对中国历史上丰厚图案资源的评判,战略性地指出:在21世纪全球文化互渗的平台上,当代中国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应当充分吸收西方后现代哲学、美学思想等文化成果和创造性地借鉴其艺术手法,以此形成中国纺织品图案美化的新格局,并使中国家用纺织品图案设计在人类新世纪文化价值的更高尺度上,在国际潮流中赢得新的地位与竞争力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文化 美学 艺术 家用纺织品 图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尚、眼球与名牌的追逐——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男性服饰的审美转变
19
作者 杨向荣 刘永利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3-117,共5页
与当下的文化后现代转型相呼应,男性服饰在审美追求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对时尚、视觉和名牌的崇拜和追捧。"效仿时尚"是个体在流行文化影响下模仿和求新心理的反映;"凸显眼球"是个体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由"看&q... 与当下的文化后现代转型相呼应,男性服饰在审美追求上发生了显著变化,如对时尚、视觉和名牌的崇拜和追捧。"效仿时尚"是个体在流行文化影响下模仿和求新心理的反映;"凸显眼球"是个体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由"看"到"被看"角色改变的体现;"追逐名牌"是个体在消费文化的影响下追求更高层次的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折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性服饰 后现代文化 审美转变 时尚 眼球 名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文化语境中电影叙事的意识形态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万丽娅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6期66-68,共3页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意识形态在影片本文的缝合与反缝合、掩蔽与去蔽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这些变化与后工业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与塑造是息息相关的. 一、新型的意识形态腹语术 阿尔都塞在他的重要论文《... 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中,意识形态在影片本文的缝合与反缝合、掩蔽与去蔽的不断斗争中,不断地呈现出一些新的变化.从总体上看,这些变化与后工业社会文明对人的异化与塑造是息息相关的. 一、新型的意识形态腹语术 阿尔都塞在他的重要论文《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一文中对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作了全面的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识形态国家机器 后现代文化语境 电影叙事 人的异化 社会文明 阿尔都塞 去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