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后现代主义思想范式与话语汰变问题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岳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
性
权力话语
现实
主义
当代中国
范式
工具理性
后殖民
主义
基本特征
反本质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晓兵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17-319,共3页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实现"中重视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实现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权利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从深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深层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生态学
后现代主义思想
人类中心
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春燕
周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78,共3页
王家卫的电影中出现的人物是与社会隔离的,这些人物大多属于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很少被王家卫赋予家庭等归属。这些人物被王家卫从身份观念中剥离出来,使人物失去了历史感和连续性,所以他们大多有着漂泊性和无根性,反映了现代人在精神上...
王家卫的电影中出现的人物是与社会隔离的,这些人物大多属于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很少被王家卫赋予家庭等归属。这些人物被王家卫从身份观念中剥离出来,使人物失去了历史感和连续性,所以他们大多有着漂泊性和无根性,反映了现代人在精神上的特点。王家卫在电影创作中的做法体现了他反现实、反中心、反崇拜的倾向以及现代人追求自由漂泊的心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王家卫的电影无论是在剧情还是在结构上都有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家卫
电影人物
后现代主义思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
被引量:
54
4
作者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6,8,共9页
我国近年来教育现代化的个别方面或环节,似乎是在一种肯定的而非反省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展开的。这反映在对教育主体的认识上,人们多从教育主体定位上做文章,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联合主体”等见解和“目...
我国近年来教育现代化的个别方面或环节,似乎是在一种肯定的而非反省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展开的。这反映在对教育主体的认识上,人们多从教育主体定位上做文章,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联合主体”等见解和“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调节性”等主体性,这尽管为教育主体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主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后现代主义思想
认识型
教育实践
不合理性
主体地位
哈贝马斯
伦理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
被引量:
33
5
作者
李臣之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
课程理论
课程观
泰勒原理
概念重建
课程研究
利奥塔
建设性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主义诗学品格
被引量:
3
6
作者
王岳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9,共8页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美学思潮,在整个文化思想界引起了一场“人震”,导致了“知识话语”的转型和“美学范型”的解体,并进一步深入到整个人类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威廉·斯...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美学思潮,在整个文化思想界引起了一场“人震”,导致了“知识话语”的转型和“美学范型”的解体,并进一步深入到整个人类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威廉·斯潘诺斯则在美国文论家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所扩展的后现代主义范围中,进一步将后现代主义范围国际化,从而提出一种与其他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后现代世界观、宇宙观,并以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身份,积极推进后现代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
世界
存在
主义
现代主义
诗学
本体论意义
海德格尔
斯潘
历史意识
新解释学
现象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挑战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生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哲学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现代
西方哲学
现代主义
者
资本
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想
传统哲学
客观性
德里达
近代西方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主义情境中的历史编纂——主持人的话
8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3,共2页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介绍与评述逐渐增多,甚至让人感觉到,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辩论成了当代中国史学变革中各种力量交锋的前沿。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就在酝酿中,到80、90年代,迎来了它的一次高潮,...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介绍与评述逐渐增多,甚至让人感觉到,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辩论成了当代中国史学变革中各种力量交锋的前沿。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就在酝酿中,到80、90年代,迎来了它的一次高潮,同时,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起源分析也上溯到了海德格尔、尼采等人。学者们不难注意到,多元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编纂
后现代主义思想
主持人
20世纪70年代
后现代主义
思潮
史学变革
当代中国
90年代
海德格尔
起源分析
史学界
西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性写作的特征
被引量:
1
9
作者
彭卫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后现代
性
后现代主义思想
写作
文学艺术创作
20世纪
西方社会
当代西方
文化主张
文化艺术
六七十年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
10
作者
田亚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60-61,共2页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不断影响的今天,中国内地部分电影作品已凸显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姜文的电影也诞生于这样多元、复杂的后现代文化环境中。姜文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的代表,因此也受到了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综观姜文创作的影片,...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不断影响的今天,中国内地部分电影作品已凸显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姜文的电影也诞生于这样多元、复杂的后现代文化环境中。姜文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的代表,因此也受到了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综观姜文创作的影片,从镜头语言到叙事手法,都充斥着十分鲜明的后现代色彩,而这就像是打在自己作品上的标签。本文对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研究,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这位奇才导演的个人风格与艺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姜文
电影
艺术特征
个人风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后现代视角中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困境
被引量:
5
11
作者
王金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人的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
哲学
主体性观念
现代
视角
二元对立
语言游戏
后现代主义思想
“人类中心
主义
”
后现代主义
文化
后现代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环视世界 关注高端——海外史学理论译介的最新动向
被引量:
2
12
作者
蒋海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海外史学理论的引进是中国大陆史学变迁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几年来,这种引进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呈现出新的趋势,取得了不少新的令人瞩目的成果,给国内学者带来世界史学发展的最新讯息。学术期刊是研究和译介外国史学理论成果...
海外史学理论的引进是中国大陆史学变迁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几年来,这种引进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呈现出新的趋势,取得了不少新的令人瞩目的成果,给国内学者带来世界史学发展的最新讯息。学术期刊是研究和译介外国史学理论成果的重要园地。在期刊的积极参与和引导下,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界的影响,海外学者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对文明史、"历史符号学"研究引起国内学界注意。我们应当明识外来话语之利弊,妥善吸收其间的合理因子,来拓宽观察问题的视角,推动学术领域的开辟、研究方法的变革,进而建构起与本土历史相符的话语系统,形成相对自觉的与西方话语的互动机制,整体拉动学术增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思想
西方中心论
文明史
历史符号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关于未来文艺理论走向的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庄锡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47,共5页
以“五四”为开端的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在新体系的建构中表现出了借鉴外来思想和反抗传统文化的双重特征。这种倾向虽有对“文以载道”之封建观念进行批判的进步意义,但在其当代的理论延续中却日益暴露出了学术上的偏见。尤其是在今天,...
以“五四”为开端的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在新体系的建构中表现出了借鉴外来思想和反抗传统文化的双重特征。这种倾向虽有对“文以载道”之封建观念进行批判的进步意义,但在其当代的理论延续中却日益暴露出了学术上的偏见。尤其是在今天,一种大力引进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所谓“后现代主义”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而回眸历史,吸收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以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综合,应成为下一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文艺
古代文艺理论
理论走向
后现代主义思想
人道
主义
人类中心
主义
中国文论
理论建构
反传统
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解构思维与教育话语
被引量:
2
14
作者
林美香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5期68-70,共3页
教师知识首先不是真理,而是友好相处的观念。哲学家与教师的对话即是他们的“友好相处”。齐美尔“边界”理论认为,时间即是现在的时间量,空间是一种集学习、劳动与生活于一体的主体生存结构。因此,教师发展应基于教师劳动与生活的生命...
教师知识首先不是真理,而是友好相处的观念。哲学家与教师的对话即是他们的“友好相处”。齐美尔“边界”理论认为,时间即是现在的时间量,空间是一种集学习、劳动与生活于一体的主体生存结构。因此,教师发展应基于教师劳动与生活的生命体验现场。鲍德里亚声称,在“拟象”时代,媒介以一种“真实的内爆”正在消解、传递与制造意义,同时也在消磨人的主体性,出现了人的信仰迷惘、人格扭曲和主体丧失。顺应与同化可能是教师的合理选择。德里达解构主义对逻格斯中心主义充满怀疑,它使我们发现崇尚中心化宏大叙事、追捧时尚、脱离生活等教育话语问题。海德格尔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引发了我们对“教育中是否有人”及“如何有人”等问题的思考。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批判了人性决定论。由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人就是自由”的本质。波普尔重新思考了科学发展的逻辑,由此引发教师们“教什么”及“如何教”等教育学问题。胡塞尔启发我们,现代教育危机源于人类在建构教育科学世界的过程中,偷偷地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这不仅导致了教育科学的危机,也导致了人类文化的危机。所以,他发出“回到事情本身”的呐喊。在当下反“科学主义”思潮中,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爱这一永恒话题,正义与非正义是教育爱的判断依据,公正、补偿与差异是教育爱的普适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话语
解构思维
后现代主义思想
解构
主义
教育领域
教育理念
解构理论
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主义思想范式与话语汰变问题
被引量:
10
1
作者
王岳川
机构
北京大学中文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55-60,共6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
性
权力话语
现实
主义
当代中国
范式
工具理性
后殖民
主义
基本特征
反本质
主义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被引量:
3
2
作者
胡晓兵
机构
东北大学文法学院
出处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317-319,共3页
文摘
通过对深层生态学理论、观点的考察,认为深层生态学已成为西方当代环境哲学的重要流派,成为西方现代环境运动的一种主流意识形态,对现代哲学和环境运动产生很大影响。分析了深层生态学的两个基本准则,即形而上的自我实现和在"自我实现"中重视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实现生存、繁衍和充分体现个体自身权利的生态中心主义平等准则。从深层生态学产生的历史背景、思想渊源,以及对人类中心主义、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批判等方面的分析,阐明了深层生态学具有明显的后现代主义思想特征。
关键词
深层生态学
后现代主义思想
人类中心
主义
Keywords
deep ecology
postmodernism
anthropocentrism
分类号
N031 [自然科学总论—科学技术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被引量:
1
3
作者
唐春燕
周怡
机构
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76-78,共3页
文摘
王家卫的电影中出现的人物是与社会隔离的,这些人物大多属于社会边缘人群。他们很少被王家卫赋予家庭等归属。这些人物被王家卫从身份观念中剥离出来,使人物失去了历史感和连续性,所以他们大多有着漂泊性和无根性,反映了现代人在精神上的特点。王家卫在电影创作中的做法体现了他反现实、反中心、反崇拜的倾向以及现代人追求自由漂泊的心理。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王家卫的电影无论是在剧情还是在结构上都有着后现代主义思想的特点。
关键词
王家卫
电影人物
后现代主义思想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
被引量:
54
4
作者
熊川武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9-16,8,共9页
文摘
我国近年来教育现代化的个别方面或环节,似乎是在一种肯定的而非反省的思维方式指导下展开的。这反映在对教育主体的认识上,人们多从教育主体定位上做文章,先后提出了“教师主体”、“学生主体”、“教师与学生联合主体”等见解和“目的性”、“选择性”、“创造性”、“自我调节性”等主体性,这尽管为教育主体现代化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根据。
关键词
教育主体
主体性
主体间性
后现代主义思想
认识型
教育实践
不合理性
主体地位
哈贝马斯
伦理主体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
被引量:
33
5
作者
李臣之
机构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
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8-62,共5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课程
课程理论
课程观
泰勒原理
概念重建
课程研究
利奥塔
建设性
后现代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
教育
分类号
G40-09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主义诗学品格
被引量:
3
6
作者
王岳川
机构
北京大学
出处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52-59,共8页
文摘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当代世界性的文化美学思潮,在整个文化思想界引起了一场“人震”,导致了“知识话语”的转型和“美学范型”的解体,并进一步深入到整个人类存在方式和行为方式中。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中,美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威廉·斯潘诺斯则在美国文论家伊哈布·哈桑(Ihab Hassan)所扩展的后现代主义范围中,进一步将后现代主义范围国际化,从而提出一种与其他后现代主义完全不同的后现代世界观、宇宙观,并以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身份,积极推进后现代主义。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后现代
世界
存在
主义
现代主义
诗学
本体论意义
海德格尔
斯潘
历史意识
新解释学
现象学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挑战
被引量:
1
7
作者
杨生平
机构
首都师范大学政法系
出处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40,共4页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哲学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现代
西方哲学
现代主义
者
资本
主义
后现代主义思想
传统哲学
客观性
德里达
近代西方哲学
分类号
B089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主义情境中的历史编纂——主持人的话
8
出处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2-43,共2页
文摘
近年来,我国史学界对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潮介绍与评述逐渐增多,甚至让人感觉到,有关后现代主义的辩论成了当代中国史学变革中各种力量交锋的前沿。20世纪70年代前,西方后现代主义思想就在酝酿中,到80、90年代,迎来了它的一次高潮,同时,后现代主义思想的起源分析也上溯到了海德格尔、尼采等人。学者们不难注意到,多元解释、
关键词
历史编纂
后现代主义思想
主持人
20世纪70年代
后现代主义
思潮
史学变革
当代中国
90年代
海德格尔
起源分析
史学界
西方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中国史]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性写作的特征
被引量:
1
9
作者
彭卫红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院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278-280,共3页
关键词
后现代
性
后现代主义思想
写作
文学艺术创作
20世纪
西方社会
当代西方
文化主张
文化艺术
六七十年代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
10
作者
田亚莲
机构
攀枝花学院
出处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0期60-61,共2页
文摘
在后现代主义思想不断影响的今天,中国内地部分电影作品已凸显出明显的后现代主义特征。姜文的电影也诞生于这样多元、复杂的后现代文化环境中。姜文作为中国新生代导演群体的代表,因此也受到了后现代思潮的影响。综观姜文创作的影片,从镜头语言到叙事手法,都充斥着十分鲜明的后现代色彩,而这就像是打在自己作品上的标签。本文对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研究,以便更为全面地了解这位奇才导演的个人风格与艺术魅力。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思想
姜文
电影
艺术特征
个人风格
分类号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后现代视角中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困境
被引量:
5
11
作者
王金宝
机构
南开大学哲学系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23-27,共5页
关键词
人的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
哲学
主体性观念
现代
视角
二元对立
语言游戏
后现代主义思想
“人类中心
主义
”
后现代主义
文化
后现代
社会
分类号
B03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环视世界 关注高端——海外史学理论译介的最新动向
被引量:
2
12
作者
蒋海升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后流动站
出处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9-155,共7页
文摘
海外史学理论的引进是中国大陆史学变迁和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近几年来,这种引进工作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呈现出新的趋势,取得了不少新的令人瞩目的成果,给国内学者带来世界史学发展的最新讯息。学术期刊是研究和译介外国史学理论成果的重要园地。在期刊的积极参与和引导下,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史学界的影响,海外学者对"西方中心论"的反思、对文明史、"历史符号学"研究引起国内学界注意。我们应当明识外来话语之利弊,妥善吸收其间的合理因子,来拓宽观察问题的视角,推动学术领域的开辟、研究方法的变革,进而建构起与本土历史相符的话语系统,形成相对自觉的与西方话语的互动机制,整体拉动学术增长。
关键词
史学理论
后现代主义思想
西方中心论
文明史
历史符号学
分类号
K09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关于未来文艺理论走向的思考
被引量:
1
13
作者
庄锡华
机构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副研究员
南京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3-47,共5页
文摘
以“五四”为开端的20世纪中国文艺理论在新体系的建构中表现出了借鉴外来思想和反抗传统文化的双重特征。这种倾向虽有对“文以载道”之封建观念进行批判的进步意义,但在其当代的理论延续中却日益暴露出了学术上的偏见。尤其是在今天,一种大力引进西方“解构主义”思潮的所谓“后现代主义”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而回眸历史,吸收古今中外文艺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以实现更高层次上的综合,应成为下一世纪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的新的学术生长点。
关键词
未来文艺
古代文艺理论
理论走向
后现代主义思想
人道
主义
人类中心
主义
中国文论
理论建构
反传统
主体性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解构思维与教育话语
被引量:
2
14
作者
林美香
机构
湖南大学
出处
《大学教育科学》
2006年第5期68-70,共3页
文摘
教师知识首先不是真理,而是友好相处的观念。哲学家与教师的对话即是他们的“友好相处”。齐美尔“边界”理论认为,时间即是现在的时间量,空间是一种集学习、劳动与生活于一体的主体生存结构。因此,教师发展应基于教师劳动与生活的生命体验现场。鲍德里亚声称,在“拟象”时代,媒介以一种“真实的内爆”正在消解、传递与制造意义,同时也在消磨人的主体性,出现了人的信仰迷惘、人格扭曲和主体丧失。顺应与同化可能是教师的合理选择。德里达解构主义对逻格斯中心主义充满怀疑,它使我们发现崇尚中心化宏大叙事、追捧时尚、脱离生活等教育话语问题。海德格尔关于“人是什么”的追问,引发了我们对“教育中是否有人”及“如何有人”等问题的思考。萨特“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批判了人性决定论。由此,教育应该尊重学生“人就是自由”的本质。波普尔重新思考了科学发展的逻辑,由此引发教师们“教什么”及“如何教”等教育学问题。胡塞尔启发我们,现代教育危机源于人类在建构教育科学世界的过程中,偷偷地取代并遗忘了生活世界。这不仅导致了教育科学的危机,也导致了人类文化的危机。所以,他发出“回到事情本身”的呐喊。在当下反“科学主义”思潮中,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帮助我们重新理解教育爱这一永恒话题,正义与非正义是教育爱的判断依据,公正、补偿与差异是教育爱的普适原则。
关键词
教育话语
解构思维
后现代主义思想
解构
主义
教育领域
教育理念
解构理论
思潮
分类号
G40 [文化科学—教育学原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后现代主义思想范式与话语汰变问题
王岳川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深层生态学及其后现代主义思想
胡晓兵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内心的后现代主义思想
唐春燕
周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后现代主义观照的教育主体现代化
熊川武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1998
5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后现代主义课程理论试探
李臣之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
3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后现代主义诗学品格
王岳川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3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后现代主义哲学的挑战
杨生平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后现代主义情境中的历史编纂——主持人的话
《东南学术》
北大核心
200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后现代性写作的特征
彭卫红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姜文电影的后现代性艺术特征
田亚莲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后现代视角中的人的主体性及其困境
王金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环视世界 关注高端——海外史学理论译介的最新动向
蒋海升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关于未来文艺理论走向的思考
庄锡华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7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解构思维与教育话语
林美香
《大学教育科学》
2006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