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空间批判与历史叙事--论詹姆逊对辩证法的后现代主义建构 被引量:2
1
作者 高广旭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9-37,共9页
詹姆逊对辩证法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反思当代西方哲学对辩证法的批判,强调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从哲学到非哲学、从时间逻辑到空间逻辑的转变;二是通过重读《资本论》的辩证法,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批判是辩证法的... 詹姆逊对辩证法理论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反思当代西方哲学对辩证法的批判,强调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从哲学到非哲学、从时间逻辑到空间逻辑的转变;二是通过重读《资本论》的辩证法,提出当代资本主义空间批判是辩证法的具体化或内在性的实践,并由此将辩证法的空间批判扩展到对于资本全球化及其引发的政治经济危机的审视;三是通过对保罗·利科的时间叙事理论的辩证解读,将亚里士多德的悲剧叙事结构引入对唯物辩证法叙事逻辑的阐释,为重新理解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历史向度开辟了新的道路。詹姆逊对辩证法的后现代主义建构,为我们在晚期资本主义语境下探讨辩证法的合理形态和激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力开辟了新视角,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詹姆逊 辩证法 后现代主义 空间批判 历史叙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及其方法论 被引量:9
2
作者 何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后现代主义是影响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文化的重要理论思潮 ,到 2 0世纪 90年代据称已取得文化霸权。探讨后现代主义作为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内涵 ,包括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关于历史及历史著述的本质、解读文本到... 后现代主义是影响当代西方人文社会科学乃至文化的重要理论思潮 ,到 2 0世纪 90年代据称已取得文化霸权。探讨后现代主义作为历史观和方法论的内涵 ,包括后现代主义对启蒙运动的批判 ,后现代主义关于历史及历史著述的本质、解读文本到构建新的历史叙述的方法及其意义等 ,可以看到后现代主义带来的一些新颖而深刻的观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历史观 史学认识论 历史主义方法 历史编撰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虚无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及话语体系重构 被引量:3
3
作者 曾鹏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57-62,213,共6页
历史虚无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在意识形态上殊途同归。詹姆逊的空间意识优位理论与政治无意识理论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批判与回归的角度论述了历史虚无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在意识形态中... 历史虚无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在意识形态上殊途同归。詹姆逊的空间意识优位理论与政治无意识理论对历史虚无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的批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从批判与回归的角度论述了历史虚无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历史观在意识形态中的历史主义困境与解脱;从形式与体系的角度重构了基于结构历史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虚无主义 后现代主义历史观 詹姆逊 结构历史主义 历史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观的批判及改造 被引量:3
4
作者 陈翠荣 胡成玉 林芸 《大学教育科学》 2005年第5期50-52,共3页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这是现代“旁观者式认识论”、制度化生活秩序、科学化学校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在于转变,教学应是课程的开发过程,而课程则应... 后现代主义对现代大学课程与教学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指出这是现代“旁观者式认识论”、制度化生活秩序、科学化学校教育理念的必然结果。后现代主义认为,课程与教学的本质在于转变,教学应是课程的开发过程,而课程则应作为教学事件。这对我们变革大学课程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大学课程与教学观 批判 改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批判教育学的后现代主义理论基础及对我国教育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8
5
作者 钟玲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共3页
批判教育学倡导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通过对后现代理论的吸收,特别是后现代主义中对整体性、普遍性的否定,对现代观念的理性与主观性的质疑,批判教育学得以发展,并提出了具有开创意义的一系列教育学原则。
关键词 批判教育学 后现代主义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锋与世俗的矛盾统一——对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批判性与世俗性关系的反思 被引量:2
6
作者 王芳 蒙柱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7-169,共3页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指向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宗教、科技等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性和世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先锋性、独特性...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这种批判性指向了美国社会的政治、宗教、科技等方面。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语境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性和世俗性之间具有一定的亲密关系,但是,由于后现代主义小说在文本形式上的先锋性、独特性,从而使文学性本身确保了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批判指向得以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批判 世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学派科学哲学的后现代主义意向 被引量:19
7
作者 李醒民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4,共6页
批判学派的科学哲学虽然属于前现代科学哲学,但是其中既保留了经典科学哲学的合理内核,又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包含着诸多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成分和要素。逻辑经验论的现代科学哲学忽视了这些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遗产,而后现代科... 批判学派的科学哲学虽然属于前现代科学哲学,但是其中既保留了经典科学哲学的合理内核,又体现了现代科学的时代精神.尤其是包含着诸多后现代科学哲学的成分和要素。逻辑经验论的现代科学哲学忽视了这些后现代主义的思想遗产,而后现代科学哲学又把这些超越时代的睿智恣意夸大,从而走向极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哲学 后现代主义 批判学派 意向 逻辑经验论 时代精神 现代科学 合理内核 思想遗产 现代 经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的现代性批判 被引量:4
8
作者 蒙柱环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3-97,共5页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 在后现代主义美学与文化、哲学、政治经验相互交织的视域之中,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继承了现代主义艺术的批判主题,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国家权力和政治制度进行了激烈批判,并且延伸到对于为政治所操纵的宗教、科技的批判。在大众文化的影响下,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还表现出其商业化的一面,在对现代性进行批判和解构的同时解构了自身批判的严肃性。这是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现代性批判的两面性。在美国作家冯内古特、纳博科夫和品钦等人的作品中,这种现象都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后现代主义小说 现代批判 主题 政治 两面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现代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批判 被引量:1
9
作者 詹艾斌 朱倩 《理论与改革》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4-27,共4页
主体性哲学在现代陷入困境的事实,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生长点之一。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主体性批判的面貌作简要揭示,可以认识到:消解二元论这一主体性的内源性依据是后现代思想家的共同选择;而且,他们对现代主体、主体性的否定与... 主体性哲学在现代陷入困境的事实,是后现代主义哲学的重要生长点之一。通过对后现代主义哲学主体性批判的面貌作简要揭示,可以认识到:消解二元论这一主体性的内源性依据是后现代思想家的共同选择;而且,他们对现代主体、主体性的否定与其非中心化的思想取向密切相关。基于后现代主义哲学主体性批判的贡献及其局限,我们完全有必要结合近20年间主体性在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中的命运对它进行当下中国语境中的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性 后现代主义哲学 批判 二元论 非中心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特里·伊格尔顿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哲学批判 被引量:1
10
作者 顾萍 袁久红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81,共8页
特里·伊格尔顿从政治视角观察后现代主义,他以独特的政治逻辑和理论观点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共谋的"一丘之貉",因此它势必会危害社会主义理想。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起源、政治本质... 特里·伊格尔顿从政治视角观察后现代主义,他以独特的政治逻辑和理论观点指出了后现代主义是与资本主义共谋的"一丘之貉",因此它势必会危害社会主义理想。伊格尔顿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对后现代主义的政治起源、政治本质和政治前途所进行的深入剖析与逻辑论证,有利于我们正确地从整体上把握后现代主义思潮的理论性质和发展趋势,对于我们探索建设性后现代社会的道路颇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里·伊格尔顿 后现代主义的政治批判 政治起源 政治本质 政治前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学设计中的批判实在论——对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被引量:1
11
作者 仇晓春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10,19,共9页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教学设计领域发挥了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但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仍有待商榷。批判实在论重新审视了教学设计中研究客体的本体性、对象认识的开放性和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强调混合的和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从而与后... 尽管后现代主义在教学设计领域发挥了关键的基础性作用,但其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视角仍有待商榷。批判实在论重新审视了教学设计中研究客体的本体性、对象认识的开放性和研究方法的系统性,强调混合的和基于设计的研究方法,从而与后现代主义进行有益的批判对话,为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提供新的发展空间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设计 后现代主义 批判实在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行为与文化批判——后现代主义在中国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旭春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2年第1期3-8,共6页
根据言语行为和解构主义的理论 ,文学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 ;其施为性体现为以文学“修辞的剩余”而非激越而空洞的政治口号来进行文化的解构和建构活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中国后现代主义推进、而不是悬搁了中国的现代性工程。更... 根据言语行为和解构主义的理论 ,文学行为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行为 ;其施为性体现为以文学“修辞的剩余”而非激越而空洞的政治口号来进行文化的解构和建构活动。正是在这一意义上 ,中国后现代主义推进、而不是悬搁了中国的现代性工程。更重要的是 ,中国后现代主义在一定程度上纠正了一个世纪以来中国现代文学中的泛政治化流弊 :它真正开始把属于文学的还给文学 ,把属于大众的还给大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文学 后现代主义 文化批判 解构主义 现代 行文 大众 角色定位 泛政治化 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文明、生态危机与后现代主义立场的冲突——兼论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批判性与建构性的统一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向国 魏山石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3-27,共5页
现代性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在现代性批判的喧嚣声中,承认“现代性”似乎就与“齐一化”“对立化”“本质化”画上了等号,现代性似乎已成为过去,但事实上,现代性从未远走,不但身居于生活现实之中,也始终扎根于思想... 现代性问题始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尽管在现代性批判的喧嚣声中,承认“现代性”似乎就与“齐一化”“对立化”“本质化”画上了等号,现代性似乎已成为过去,但事实上,现代性从未远走,不但身居于生活现实之中,也始终扎根于思想的洪流之中。难怪一些思想家始终认为捍卫现代性与批判现代性始终是思想界的主流。“一边是哈贝马斯指责那些批判启蒙的普遍主义理想的人是保守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 批判 现代文明 生态危机 建构性 现代性问题 冲突 现代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批判中的迷失和希望——从意识形态中阐述后现代主义及中国当代文学语境 被引量:1
14
作者 谢金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99-103,共5页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社会的政治运动,其精神实质是从政治和文化上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其缺陷在于未能建构出一种理想的社会和文化模式。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后现代主义有极其相似之处,而且... 后现代主义起源于西方社会的政治运动,其精神实质是从政治和文化上对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批判,其缺陷在于未能建构出一种理想的社会和文化模式。中国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和后现代主义有极其相似之处,而且文学的发展也具有了对意识形态批判的后现代主义色彩,但在从反政治意识形态到泛意识形态的转变中,文学走向了迷失。重新使文学关注意识形态,使作家在社会责任和市场经济中寻求平衡,是文学发展的希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批判精神 意识形态 当代文学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主义的批判与超越——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勇军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7,共4页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消费被异化,产生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加剧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 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进入了消费社会。由于现代理性主义的影响,消费被异化,产生了消费主义。消费主义重身体消费轻精神消费、重商品的符号价值轻商品的使用价值、重个体占有轻自然生态,加剧了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在全球化的今天,消费主义对我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产生了负面影响。因而,以建设性后现代主义理论重塑人与自然的关系,从目的维度和方式维度建构生态消费范式,是克服西式消费主义的理论尝试,对于探索马克思主义消费范式也是有所裨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主义 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异化 批判 超越 生态消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在当代中国的积极影响 被引量:21
16
作者 朱立元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90,共24页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 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思潮进入中国二十多年以来,对中国当代文论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其积极影响集中体现在它在被有批判地接受的各个阶段都实际上参与了当代中国文论的创新建构,并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实绩。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1)批判性、反思性的启迪;(2)助推中国当代文论走向多元化;(3)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有力冲击;(4)后现代"文学终结论"引发的争论;(5)后现代生态批评对中国文论的建设性影响。这种积极影响之所以能够发生,不仅仅由于西方后现代主义文论中确有可供我们借鉴的合理因素,而且更决定于作为接受者的中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能够以敏锐的眼光、宽广的胸怀、本土化的态度,紧密结合中国语境和中国问题,对它进行批判性的审视、改造和吸收,使之融入中国文艺学的创新建构过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积极影响 中国文论 批判性与反思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两种后现代主义课程观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姣姣 《外国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67-70,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课程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出现了以车里霍尔姆斯为代表的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以多尔为代表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两种课程观在哲学思维方式、理论基础、课程研究视角、课程研究过程、课程设...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的课程理论受到后现代主义哲学的影响,出现了以车里霍尔姆斯为代表的批判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和以多尔为代表的建构性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两种课程观在哲学思维方式、理论基础、课程研究视角、课程研究过程、课程设想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但二者之间在一些方面也存在着共性,如课程思维方式的转换、课程内容的设计及课程实施等,这些对于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后现代主义 课程观 批判 建构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历史意识的迷津:后现代历史观批判 被引量:8
18
作者 邹诗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4-20,共7页
后现代历史观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了这一时代历史意识的危机。后现代哲学试图通过颠覆牛顿时间观从而破解主体主义历史观,但牛顿的时间观并没有直接支撑起历史主体性。后现代哲学颠覆历史意识的策略一方面是使时间非价值化,另一方面又赋予... 后现代历史观以直观的形式呈现了这一时代历史意识的危机。后现代哲学试图通过颠覆牛顿时间观从而破解主体主义历史观,但牛顿的时间观并没有直接支撑起历史主体性。后现代哲学颠覆历史意识的策略一方面是使时间非价值化,另一方面又赋予“现在”以时间永恒性乃至超越时间的延宕性,使之替换或取消“历史”及“未来”,但“现在”的自我迷恋恰恰遮蔽了正待历史性生成的人的历史。后现代关于历史的终结的思想并没有走出欧洲中心主义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意识 后现代历史观批判 直观形式 现代哲学 后现代 时间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教育评价观简述 被引量:12
19
作者 贺武华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年第29期28-30,共3页
后现代主义提倡反思批判精神、多元化视角,强调对话、非中心性、异质性、开放性等.因而,其对教育的评价也就必然形成了自己的观念系统.文章简介了后现代主义对教育的目的、课程、师生关系、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理解与评价.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教育评价观 反思批判精神 多元化 教育目的 教育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的全面发展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对现行教育体制的反思 被引量:8
20
作者 陈琳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5期138-140,共3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也不断演进,教育观总是表现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就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本文比较了此两种教育观念的产生、发展和特征等几个方面,试图说明,随着新的社会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观也不断演进,教育观总是表现为适应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人的全面发展和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就分别对应了不同的社会发展需要。本文比较了此两种教育观念的产生、发展和特征等几个方面,试图说明,随着新的社会意识诞生和价值观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观越来越呈现与社会不相符合的趋势,作为替代,所谓后现代主义教育观则代表着未来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此后,作者将进一步说明,后现代主义教育观乃是真正面向现实的教育理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面发展 后现代主义 多样化 创新性 批判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