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分析
1
作者 彭远春 林忆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64-175,共12页
居民广泛且持续地实施环境行为对生态环境治理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价值−信念−规范理论与社会实践理论,构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环境关心/环境责任感−居民环境行为”的分析框架,采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环境模块数... 居民广泛且持续地实施环境行为对生态环境治理与美丽中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结合价值−信念−规范理论与社会实践理论,构建“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环境关心/环境责任感−居民环境行为”的分析框架,采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环境模块数据,探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居民环境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机制,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居民环境行为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关心和环境责任感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和私域环境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仅环境责任感对公域环境行为存在中介效应;对于私域环境行为,环境责任感路径的中介效应大于环境关心路径的相应作用。应强化对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引导,不断提升居民的环境关心水平,持续增强居民的环境责任感,使其更好地实施环境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价值 环境行为 环境关心 环境责任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下我国政府治理方式的调适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春艳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59,共2页
社会价值观与政府治理关系密切,随着价值观的改变,政府治理也应随之做出一定调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社会价值观逐步由物质主义过渡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政府要想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治理秩序,便不能够... 社会价值观与政府治理关系密切,随着价值观的改变,政府治理也应随之做出一定调适,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的社会价值观逐步由物质主义过渡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在此背景下,政府要想维护社会稳定、巩固治理秩序,便不能够仅依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这一方式,而应该调整自己的治理方式,满足大众的价值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价值 政府治理 调适 包容性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中国居民的政治参与 基于世代差异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9
3
作者 池上新 石耀东 黄继朝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04-234,共31页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2018)的中国数据,本文从世代差异的分析视角考察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中国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当前中国居民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得分并不高,但呈现明显的世代差异,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世代显著更... 基于世界价值观调查(WVS2018)的中国数据,本文从世代差异的分析视角考察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中国居民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当前中国居民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得分并不高,但呈现明显的世代差异,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世代显著更高,并随着世代后移呈现递增趋势;第二,政治参与的世代效应在不同维度上有所差异,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世代在制度外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上呈现世代递增趋势,在基层选举参与上则相反;第三,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对基层选举参与的影响不显著,但对制度外政治参与、网络政治参与有促进作用,并且,对制度外政治参与的影响随着世代后移呈现递增趋势。研究证实,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公众价值观的变迁,可以作为解释当代中国居民制度外政治参与和网络政治参与的文化变量之一,同时指出在价值观、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引导上需要更加关注年轻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价值 政治参与 世代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现实观照与理论旨趣 被引量:14
4
作者 李艳霞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35,共4页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用以分析二战后欧美国家公众价值观变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是:经过长期经济繁荣之后,公众价值观发生了由“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达价值观”的转型。这一转型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经济要素对个人幸...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用以分析二战后欧美国家公众价值观变迁的理论命题之一。其核心观点是:经过长期经济繁荣之后,公众价值观发生了由“生存价值观”向“自我表达价值观”的转型。这一转型将引发一系列社会现象,如经济要素对个人幸福感作用的边际效用递减,公众在社会各领域态度和行为的“个性嵌入”,期望多元、政府“超载”和“批判性公民”的出现,等等。在理论层面,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社会变迁理论通过理论建构与实证分析力图证明文化可以作为独立变量影响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应当成为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价值 生存价值 自我表达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保运动参与:资源动员论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娟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41-47,共7页
针对人们参与环保运动的动机,"资源动员理论"认为,人们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要污染我的居住环境,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则认为,人们参与环保运动是为了提高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是为了减轻和遏制污染... 针对人们参与环保运动的动机,"资源动员理论"认为,人们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追求——不要污染我的居住环境,而"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则认为,人们参与环保运动是为了提高人类整体的生活质量,是为了减轻和遏制污染对整个人类环境造成的破坏。西方理论界的普遍观点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西方,人们参与环保运动主要是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厦门PX事件深入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当代中国,人们参与环保运动的动机更多的是个人利益的算计,而非西方社会认可的全社会已经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本文并对人们在环保运动参与程度上存在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①社会发展状况,主要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②传统文化对我国公众环境意识的影响。③制度原因:自上而下的环境政策造成了公众的政府依赖性;地方行政干预影响了公众环境意识的发展;政策法规的缺位使公众的环境意识难以转化为具体的环境行为。④民间环保组织发展不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利益 资源动员论 后物质主义价值 环境运动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港“80后”社会运动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被引量:4
6
作者 郑湘萍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3-47,共5页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在价值观上开始经历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向。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香港"80后"以活跃的姿态参与香港社会运动。香港"80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向,导致新社会诉求的产生,...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在价值观上开始经历从物质主义到后物质主义的转向。在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香港"80后"以活跃的姿态参与香港社会运动。香港"80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转向,导致新社会诉求的产生,迫使香港传统政党以改革姿态迎合这些后物质主义选民,加剧了因价值观念代际转换而引起的代际冲突,给香港社会运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对于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带来的新挑战,香港特区政府和中央政府应当采取措施,积极应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港“80后” 社会运动 后物质主义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下的大学生慢就业-基于北京某高校的质性研究 被引量:44
7
作者 黎娟娟 黎文华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3,共9页
通过对首都某高校某文科专业本科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慢就业选择。主要表现为以社会意义为主的外在价值让位于以个人自主和个人发展为主的内在价值,同时将经济报酬视为给定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物质基础... 通过对首都某高校某文科专业本科生的质性研究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着大学生的慢就业选择。主要表现为以社会意义为主的外在价值让位于以个人自主和个人发展为主的内在价值,同时将经济报酬视为给定前提。经济社会发展使得物质基础增加、家庭社会资本的提升、网络媒体的价值引导、大学生生活阅历不足,是大学生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主要成因。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影响下会延续大学生慢就业,进而加剧青年就业难;增加职业认知偏差,导致大学生与社会的脱节;加重焦虑情绪,助推大学生的消极心态;减缓就业能力提升,降低大学生职业韧性。在此基础上,本文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价值 大学生 慢就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视角下政府信任的挑战与调适 被引量:2
8
作者 殷歌 刘春丽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8-120,共3页
工业化进程促使人类社会价值观念由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变,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传播而逐渐扩大,给公共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我国社会价值观也正逐步向后物质主义过渡,并呈现出不平衡性、代际性和持续性的... 工业化进程促使人类社会价值观念由物质主义向后物质主义转变,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与传播而逐渐扩大,给公共管理带来一定的难题。我国社会价值观也正逐步向后物质主义过渡,并呈现出不平衡性、代际性和持续性的发展状态。政府信任在宏观上受到公民价值转变、意识觉醒和个体理性的冲击,人们对政府的要求越来越多且严苛,政府信任流失的状况已初现端倪。在此背景下,政府应该适时调整依靠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增加政府信任的方式,通过整合公共价值、优化参与机制、关注社会的均衡公平发展来提升社会凝聚力,推动网络时代政府信任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时代 后物质主义价值 政府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如何促进民主发展——基于信任机制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凯 彭国胜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6-109,共4页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长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观转型和政治文化变化。实证分析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增强引起政治信任下降和人际信任上升,并由此引起民主满意度也出现相反变化。信任机制和民主满意度的双向变化与共同作用,推...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是长期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带来的价值观转型和政治文化变化。实证分析发现,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增强引起政治信任下降和人际信任上升,并由此引起民主满意度也出现相反变化。信任机制和民主满意度的双向变化与共同作用,推进了民主进步和发展。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繁荣,公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转型将不可避免,在此背景下,要维护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带来的人际信任的提升,同时也要把政治信任的消减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以促进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价值 政治信任 人际信任 民主政治 全过程人民民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大学生创业价值观新探——一种后物质主义的视角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玉栋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9-105,共7页
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理论引入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领域,结合调查发现,超半数新时代大学生持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的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具有四个主要特征:追求生活自由和工作自主、强调情怀、重视生活体验、注重实现自我价... 将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理论引入大学生创业价值观领域,结合调查发现,超半数新时代大学生持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新时代大学生的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具有四个主要特征:追求生活自由和工作自主、强调情怀、重视生活体验、注重实现自我价值。与此同时,家庭经济状况、父亲文化程度和创业课程成绩等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的创业价值观。当下,应从价值引领、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观教育和父母价值观调整等方面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价值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代大学生 创业价值 后物质主义 后物质主义创业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主流生活方式的转变 被引量:5
11
作者 胡连生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92-95,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主流社会开始摒弃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接受并推行后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告别奢侈性的物质享受,奉行物质享受合理化,只求"充足",不求"更多";告别...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主流社会开始摒弃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接受并推行后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告别奢侈性的物质享受,奉行物质享受合理化,只求"充足",不求"更多";告别过度工作,追求生活质量和人的健康,奉行"慢活"人生;告别对物质价值的过度迷恋,重视后物质价值,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和人生的丰富多彩,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为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提供了社会条件,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生活方式 物质享受合理化 后物质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世代:时代与社会多重规定性的建构 被引量:53
12
作者 沈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13,共10页
世纪之交时段诞生的Z世代,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坐标规定了它的核心身份特征:互联网原住民的第一代;数字化场域中新媒体文化的创作者;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先行者;多重风险与压力的直面者;迈向民族复兴强国世代的主力军。这... 世纪之交时段诞生的Z世代,由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社会发展的时空坐标规定了它的核心身份特征:互联网原住民的第一代;数字化场域中新媒体文化的创作者;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先行者;多重风险与压力的直面者;迈向民族复兴强国世代的主力军。这些复杂的身份特征赋予他们诸多丰富而又矛盾的特质,他们时常处在两歧性情境的交织之中。而要实现对自身局限性的超越,则需要生命原理产生的自我完善驱力与先进价值观产生的引领作用所共同达成的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世代 互联网时代 新媒体文化 后物质主义价值 强国世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新媒体对政府信任的影响——文化主义与制度主义的多重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孙兰英 陈嘉楠 《预测》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1-37,共7页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信任问题日益引发各界关注。本文基于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研究视角,构建了网络新媒体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复合多重中介模型,并通过"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众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的政府信任问题日益引发各界关注。本文基于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研究视角,构建了网络新媒体对政府信任影响的复合多重中介模型,并通过"中国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公众受到网络新媒体的影响程度与其政府信任水平负相关。在两者的负向关系中共存在4条中介路径,即"后物质主义"伦理价值观的特定中介路径、"后物质主义"政治价值观的特定中介路径、政府绩效评价的特定中介路径以及政治价值观与绩效评价相结合的连续多重中介路径。在全部中介路径中,政治价值观的特定中介效应最强,而伦理价值观的特定中介效应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信任 新媒体 后物质主义价值 政府绩效 多重中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乡居民环境关心的地区差异研究——基于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的分析和发现 被引量:9
14
作者 张斐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9-46,共8页
作为环境关心社会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地与环境关心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现阶段,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乡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而环境治理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关心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居民的... 作为环境关心社会基础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居住地与环境关心的关系近年来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关注。现阶段,伴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城乡环境问题日趋严峻,而环境治理必须提高全社会的环境关心水平。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居民的环境关心水平存在地域差异,这与各地区间经济发展阶段相关。这种差异需要用不同的环境治理手段和环保宣传教育方式予以应对。同时,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也对环境关心水平的提高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关心 居住地差异 经济发展阶段 后物质主义价值 城乡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建设目标的有限性——以社会生态为视野的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上官酒瑞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44-51,156,共9页
在政治文化积淀和作用下,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政治信任"情结",构筑高信任度也成为共产党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政治经验。但是,在社会转型推动下,政治信任的条件、因素、空间和基础等已经并将持续发生深刻变革,高度政治信... 在政治文化积淀和作用下,中国社会形成了浓厚的政治信任"情结",构筑高信任度也成为共产党革命、改革和建设的重要政治经验。但是,在社会转型推动下,政治信任的条件、因素、空间和基础等已经并将持续发生深刻变革,高度政治信任形成的社会生态已不复存在。这主要表现为:现代化的社会动员效应造成了政治信任供需结构的失衡;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发轫及与物质主义价值观的共存和矛盾提出了越来越高且日益多样化的政治信任要求;网络政治所形成的政治信任诉求具有丛林化、非理性的倾向;全球化深度扩张为政治信任建设构成了冲击。从社会生态视角看,变动社会中政治信任建设的目标只能是有限的,不可能重建高度政治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供需结构 后物质主义价值 广场政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欧洲青年激进政治态度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马峰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11-119,共9页
战后欧洲社会在反思二战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体系完备的高福利制度,随着战后繁荣的出现,西欧社会不但实现了社会的稳定,而且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自我实现、幸福成为青年人价值观的主流,并影响到其政治态度。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 战后欧洲社会在反思二战的基础上,建立起了体系完备的高福利制度,随着战后繁荣的出现,西欧社会不但实现了社会的稳定,而且价值观也发生了变化,自我实现、幸福成为青年人价值观的主流,并影响到其政治态度。但是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滞胀以及分享机制调节能力减弱,不平等特别是收入不平等现象日渐显现。2008年经济危机后,高福利、老龄化导致的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以及福利的删减、紧缩政策的实施,让社会底层,特别是刚刚踏入社会的青年人面临福利减少、失业导致的生存危机,让长期稳定的欧洲社会出现激进政治态度为代表的民粹思想大传播的现象,反全球化、反精英、反移民、反一体化的政治态度在相对剥夺感和不平等的带动下,让生存价值观再度成为社会,特别是青年人的优先价值选项,由此成为战后欧洲社会青年政治态度转化的分界点,并进而影响到欧洲政治、社会的整体发展趋势,自私的国家利己主义持续发酵,与战后"婴儿潮"一代相对的,今天的欧洲社会似乎正在酝酿"不平等"的青年一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平等 政治态度 民粹思想 生存价值 后物质主义匮乏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