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后殖民理论看中国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
张生珍
李文军
|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2
|
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经典 |
刘勇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8 |
5
|
|
3
|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民族文化重建与后殖民理论的实践意义 |
李文军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3
|
|
4
|
后殖民移民文学对移民文化身份失落/重构的思考与再现 |
陈义华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7
|
|
5
|
后殖民理论的美学分析范本:《文化与帝国主义》 |
许晓琴
|
《当代文坛》
CSSCI
|
2007 |
0 |
|
6
|
跨文化书写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访谈录 |
张丽丽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3 |
0 |
|
7
|
后殖民理论视域中的东方民族文化身份 |
张立波
|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
2004 |
6
|
|
8
|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人文主义维度 |
刘海静
|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1
|
|
9
|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要缺陷 |
刘海静
|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2012 |
0 |
|
10
|
浅析后殖民理论视阈下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 |
潘诗梦
|
《福建茶叶》
|
2018 |
0 |
|
11
|
后殖民理论的哲学反思 |
陈忠
孟红梅
|
《东南学术》
|
2003 |
7
|
|
12
|
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的特色和意义 |
张法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2
|
|
13
|
赛义德后殖民理论对福柯和德里达理论的借鉴 |
王家传
|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27
|
|
14
|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 |
王岳川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15
|
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到东方主义的崛起 |
杨乃乔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6
|
论弗莱文学理论的口语文化内涵与启示 |
代云红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8
|
|
17
|
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文学——有关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定位与方向的思考 |
徐润拓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7
|
|
18
|
生态语言学与当代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 |
赵奎英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9
|
|
19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 |
顾祖钊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5
|
|
20
|
文化研究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设 |
李春青
|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