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8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殖民理论看中国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3
1
作者 张生珍 李文军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58-160,共3页
后殖民理论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应对后殖民理论的挑战:警惕西方世界后殖民主义的威胁、警惕民族文化的生存... 后殖民理论不仅是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而且也是现实实践中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的有效的理论方法。针对全球化时期的文化身份问题,中国民族文化必须应对后殖民理论的挑战:警惕西方世界后殖民主义的威胁、警惕民族文化的生存危机、警惕"走向世界"的后殖民主义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中国民族文化 后殖民主义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与文学经典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勇 《当代文坛》 CSSCI 2008年第5期61-64,共4页
后殖民理论在文学经典问题上可以从两方面论述:一方面把英语文学经典放到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经典"解构"的目的;另一方面高度关注后殖民文学,使之成为后殖民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这可以说是经典... 后殖民理论在文学经典问题上可以从两方面论述:一方面把英语文学经典放到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的语境中进行考察,在某种意义上达到经典"解构"的目的;另一方面高度关注后殖民文学,使之成为后殖民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这可以说是经典"建构"的工作。从经典的解构和建构两方面可以考察后殖民理论的建树和盲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文学经典 赛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民族文化重建与后殖民理论的实践意义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文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91-193,共3页
后殖民理论是多种文化理论与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利于民族文化重建的理论方法。后殖民理论在中国民族文化重建中的理论实践,首先要"各美其美",即重... 后殖民理论是多种文化理论与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它不仅是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的重要理论之一,也是解析东西方政治文化关系,利于民族文化重建的理论方法。后殖民理论在中国民族文化重建中的理论实践,首先要"各美其美",即重视民族文化重建,弘扬民族文化势在必行;其次要"美人之美",即心系民族性的同时,积极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建立一种具有普世性的新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民族文化 文化重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移民文学对移民文化身份失落/重构的思考与再现 被引量:7
4
作者 陈义华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496-499,共4页
在后殖民移民文学中,移民作家从自身经历以及写作实践当中意识到了移民群体的文化身份危机并积极思考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和重构移民文化身份的可能性,同时努力在现有模式下再现这种文化现象。他们的努力可以为其他后殖民作家以及后殖民... 在后殖民移民文学中,移民作家从自身经历以及写作实践当中意识到了移民群体的文化身份危机并积极思考造成这种危机的原因和重构移民文化身份的可能性,同时努力在现有模式下再现这种文化现象。他们的努力可以为其他后殖民作家以及后殖民批评家思考移民提供有用的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移民文学 移民文化身份 失落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的美学分析范本:《文化与帝国主义》
5
作者 许晓琴 《当代文坛》 CSSCI 2007年第4期158-160,共3页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文化与帝国主义》 美学分析 《东方学》 后殖民话语 范本 帕特里克 赛义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文化书写与后殖民文学研究——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访谈录
6
作者 张丽丽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3-89,共7页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在访谈中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和澳大利亚语境的后殖民研究,厘清了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后殖民研究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帮助读者扫清了理论认识和实践运用上的误区。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认为后殖民...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教授在访谈中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和澳大利亚语境的后殖民研究,厘清了后殖民和跨文化研究的一些概念术语以及后殖民研究与世界文学的关系,帮助读者扫清了理论认识和实践运用上的误区。阿希克洛夫特教授认为后殖民作家通过文化挪用和语言转换来表现自我,后殖民文学以全新的形式在世界文学体系流通,是典型的世界文学。后殖民文学颠覆了欧洲现代性叙事,改变了文学生产和流通的传统模式。从后殖民视角解读英语文学中的文化表征,可以有效地分析作为世界文学的跨文化书写存在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尔·阿希克洛夫特 世界文学 后殖民研究 文化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视域中的东方民族文化身份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立波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2004年第5期68-72,共5页
后殖民理论家详细考察了殖民者对殖民地民族文化传统的扭曲,殖民地人民对这种扭曲的反抗,以及东方民族国家中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问题。并立足于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指出后殖民国家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是也不可能恢复到前殖民时期的... 后殖民理论家详细考察了殖民者对殖民地民族文化传统的扭曲,殖民地人民对这种扭曲的反抗,以及东方民族国家中特定群体的文化身份问题。并立足于反本质主义的价值取向,指出后殖民国家民族文化身份的建构,不是也不可能恢复到前殖民时期的状况,应当面向未来,建构多重复合的文化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东方学 文化身份 反本质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人文主义维度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海静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5-59,共5页
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线,同时也是他所有批评的终极旨归。萨义德所构想的"广泛的人文主义"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指在研究上将人文主义与社会政治、历史等领域相联系,强调人文主义所具有的世俗性;二是... 人文主义思想是贯穿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线,同时也是他所有批评的终极旨归。萨义德所构想的"广泛的人文主义"包括两个基本层面:一是指在研究上将人文主义与社会政治、历史等领域相联系,强调人文主义所具有的世俗性;二是指在应用上将人文主义价值扩展到全世界所有民族,从而使人文主义具有开放性。这种人文主义的本质要求乃是一种民主批评实践,即以一种开放的民主的姿态对身边的各种具体事物展开批评。因此,这种人文主义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寓意,它所追求的人类文化发展目标必然是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后殖民文化理论 广泛的人文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的主要缺陷
9
作者 刘海静 《理论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6-40,共5页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从文化角度分析和批判西方的殖民主义,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贡献。然而其理论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侧重文化分析,未揭示文化殖民现象的经济根源;二是囿于民族视野,未看到抵抗文化殖民的阶级力量;三是依赖话语反抗,... 萨义德后殖民文化理论从文化角度分析和批判西方的殖民主义,具有开创性的理论贡献。然而其理论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一是侧重文化分析,未揭示文化殖民现象的经济根源;二是囿于民族视野,未看到抵抗文化殖民的阶级力量;三是依赖话语反抗,未提出抵抗文化殖民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义德 后殖民文化理论 主要缺陷 文化分析 民族视野 话语反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后殖民理论视阈下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
10
作者 潘诗梦 《福建茶叶》 2018年第2期328-329,共2页
本文首先就后殖民主义理论及中国社会的后殖民现象进行了简要阐述,然后对我国传统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茶文化的内容与思想进行了说明,接着结合后殖民理论对茶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的意义进行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文化 高校英语课堂 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理论的哲学反思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忠 孟红梅 《东南学术》 2003年第1期124-138,共15页
本文认为 ,后殖民主义的本质是后殖民性 ,所谓后殖民性也就是一种“边缘意识”、“文化边缘意识” ;“边缘体验”的普遍性是后殖民主义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基础。后殖民主义的价值原点上承启蒙精神 ,又具有超越性 ;以文化权力为核心的... 本文认为 ,后殖民主义的本质是后殖民性 ,所谓后殖民性也就是一种“边缘意识”、“文化边缘意识” ;“边缘体验”的普遍性是后殖民主义具有普遍性的社会心理基础。后殖民主义的价值原点上承启蒙精神 ,又具有超越性 ;以文化权力为核心的平等、自由是后殖民主义具有普遍性的价值论根源。后殖民主义的方法论视界是“边缘眼光”与“类眼光”的整合 ,对“边缘态类主体”的人文关怀是后殖民主义的相对统一主题。对“文化认同—认异”的反思是后殖民主义的深刻文化寓意 ,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性共生”是后殖民主义的主导人文追求。后殖民主义的未来命运取决于能否更新元方法 ,实现方法化与价值论的统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理论 哲学反思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 文化认同-认异 多极思维 中国知识 文化批判理论 差异性共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霍米·巴巴后殖民理论的特色和意义 被引量:12
12
作者 张法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2-15,共4页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强调了在文化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理论本有的混杂本性。正因为理论的混杂,一方面,殖民者的强势话语呈现为成规,而被殖民者的弱势话语呈现为模拟,另一方面,两种话语都包含对立面于其中而相互换位。因此,在文化... 霍米·巴巴的后殖民理论,强调了在文化互动中建构起来的理论本有的混杂本性。正因为理论的混杂,一方面,殖民者的强势话语呈现为成规,而被殖民者的弱势话语呈现为模拟,另一方面,两种话语都包含对立面于其中而相互换位。因此,在文化互动中的交往叙述成为了一个相互渗入和相互绞缠的后现代逻辑。霍米.巴巴的理论为理解全球化时代的文化对话的复杂性提供了一种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米·巴巴 后殖民理论 混杂本性 文化互动 交往叙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义德后殖民理论对福柯和德里达理论的借鉴 被引量:27
13
作者 王家传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76-82,共7页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主要包括对东方学的剖析、对话语革命策略的探索 ,以及对未来理想文化蓝图的建构。在这几个方面 ,赛义德分别借鉴了福柯和德里达的有关理论。他用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来剖析东方学 ,揭示东方学的实质是东方主义... 赛义德的后殖民理论主要包括对东方学的剖析、对话语革命策略的探索 ,以及对未来理想文化蓝图的建构。在这几个方面 ,赛义德分别借鉴了福柯和德里达的有关理论。他用福柯的知识与权力关系理论来剖析东方学 ,揭示东方学的实质是东方主义、文化霸权主义或霸权话语 ;用福柯的权力与反抗关系理论来探索话语革命的策略 ,指出消解话语霸权的方式是争夺话语权 ;用德里达的延异理论来建构未来理想的文化蓝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赛义德 后殖民理论 福柯 德里达 借鉴 知识 权力 东方主义 文化霸权主义 霸权话语 话语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岳川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100-105,共6页
关键词 东方主义 赛义德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文化 第三世界文化 后殖民理论 文化霸权 文本 文化政治 文化帝国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到东方主义的崛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乃乔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理论 文学批评 赛义德 殖民主义 现代主义 殖民主义话语 《黑暗的心》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弗莱文学理论的口语文化内涵与启示 被引量:8
16
作者 代云红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2-56,共5页
以往对弗莱文学理论的研究大都忽视了两个重要的方面:弗莱的文学批评意图和弗莱文学理论的口语文化内涵。这两个方面是相互关联的,它们影响着弗莱对文学理论的思考。弗莱文学理论的内涵、特征和批评特色以及缺憾都与此相关。
关键词 文学理论 口语文化 书面文化 体裁研究 原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的文化研究和文化研究中的文学——有关文学理论与批评的定位与方向的思考 被引量:7
17
作者 徐润拓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4-19,共6页
关键词 文学理论 文学批评 文化 女权主义 后殖民主义 文化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语言学与当代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奎英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82-190,共9页
语言研究与生态文学、文化研究密切相关,当今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困境之一是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语言理论作为基础。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环境、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把语言作为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中介环节来理解,并把语言的... 语言研究与生态文学、文化研究密切相关,当今生态文学、文化理论研究的困境之一是没有找到一种合适的语言理论作为基础。生态语言学强调语言与环境、语言与世界之间的双向交互作用,把语言作为自然与文化之间的中介环节来理解,并把语言的"环境"置于自然、社会和精神心理因素的复杂关系之中,这使它既超越了其他语言学在语言与世界关系问题上的那种"世界建构语言"或"语言建构世界"的单向决定论,也超越了在语言的"自然性"和"约定性"问题上的那种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成为一种具有丰富"参数"的真正生态辩证的语言学理论,从而为人们更好地理解文本与世界、自然与文化、自然生态与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之间的关系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并因此对当今生态文学、文化研究的语言理论基础建构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语言学 语言时代 生态文学研究 生态文化研究 语言理论基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 被引量:5
19
作者 顾祖钊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42-149,共8页
文学理论的未来就在众望所归处。恩格斯"力的平行四边形"理论启示我们,文学理论的发展模式,应当是由那些能够体现发展正能量的文学观念、理想和主张共同构成的多极图式,这些正能量合力的结果,便是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诗学是... 文学理论的未来就在众望所归处。恩格斯"力的平行四边形"理论启示我们,文学理论的发展模式,应当是由那些能够体现发展正能量的文学观念、理想和主张共同构成的多极图式,这些正能量合力的结果,便是文学理论的未来。中国诗学是按照中国学人自己的文化理念建构的新理论,它与西方文化诗学虽有某种联系,但已有了本质区别。中国诗学可以将西方传统文论与西方现代、后现代以及非理性哲学的某些合理因素整合起来,通过与中国古代文论资源的对话与沟通形成了崭新的"中国特色",既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生命活力,又显示华夏文化及其理论智慧的勃勃生机,这些使中国文化诗学能自然地承接五四运动以来和新时期以来中国理论家提出的重要理论主张,因此我们认为中国文学理论的未来必然是走向文化诗学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来 文学理论 中国文化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语境中的文学理论建设 被引量:3
20
作者 李春青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曾经是一门“显学”。特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 ,文学研究界热点话题层出不穷 ,以至于许多从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学者也纷纷著文参加文学理论的讨论。然而 90年代中期以来 ... 在我国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 ,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曾经是一门“显学”。特别是上个世纪 80年代 ,文学研究界热点话题层出不穷 ,以至于许多从事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甚至自然科学的学者也纷纷著文参加文学理论的讨论。然而 90年代中期以来 ,这门学科却渐渐沉寂下来了 ,不仅不再出现热门话题 ,不能形成有影响的学术讨论 ,而且大批文学理论的研究者争先恐后地逃离自己耕耘已久的园地 ,向四处出击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令人兴奋的是 ,最近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界又出现了久违了的热闹局面 :学术会议相继召开 ,讨论文章不断见诸报刊杂志。然而令人沮丧的是 ,这次讨论的核心却是文学理论存在的合法性问题。人们关心的是 :面对大众文化和日常生活审美化等泛文化现象的冲击 ,纯文学日益边缘化 ,而且被边缘化的文学也不再坚持以往的创作模式 ,而是进行着前所未闻的新尝试 ,诸如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美女写作、美男写作等等 ,新花样不胜枚举。在这样的情况下 ,传统的文学理论和文学研究如何应对呢 ?人们发现 ,对于这些新的、可以被称为消费文化的现象 ,从西方引进的文化研究似乎更具有解释的有效性。于是有人认为文学理论已经死了 ,应该让位给文化研究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语境 文学理论 思维模式 文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