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 |
孙刚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
2008 |
10
|
|
2
|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
杨希帅
|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3
|
刻板书写与自我定义——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形象批评 |
肖丽华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3 |
1
|
|
4
|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
曾繁仁
|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
2009 |
18
|
|
5
|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
林树明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6 |
17
|
|
6
|
来自女性和自然的呼唤——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陈俊华
|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7
|
斯皮瓦克后殖民框架下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三个女性文本与对帝国主义的批评》 |
李权文
|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5
|
|
8
|
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与展望 |
汤林峄
刘松娜
|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7
|
|
9
|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
胡笑瑛
|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
2013 |
8
|
|
10
|
二十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
齐红
林舟
|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
2004 |
1
|
|
11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
林树明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4
|
|
12
|
本土话语资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 |
王宇
|
《河北学刊》
|
2003 |
4
|
|
13
|
新时期三十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莫立民
|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4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困境的逻辑悖论 |
王明丽
|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2
|
|
15
|
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到东方主义的崛起 |
杨乃乔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16
|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
张春艳
耿泽泓
|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17
|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 |
陆兴忍
|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18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郑国庆
|
《东南学术》
|
2003 |
2
|
|
19
|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走向——谈性别诗学的建构前提 |
吕颖
|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1
|
|
20
|
网络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
林树明
|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
2002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