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38-140,共3页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透露出华裔在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思想情...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透露出华裔在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谭恩美 “喜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返《生死场》、女性主义批评与20世纪90年代知识氛围——重读刘禾《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2
作者 杨希帅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 刘禾的《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是《今天》杂志“重写文学史”运动的重要收获。但是,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生死场》与萧红小说《生死场》之间的缝隙与错位,显示出刘禾以女性主义方法照亮被“民族国家文学”宰制的《生死场》时,有意无意地对这篇小说进行削足适履式的解读,从而压抑了小说自身更加丰富的意义可能性。刘禾对《生死场》的解读方式体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方法在重新解读中国现代文学文本时可能产生的一些偏离和误区,这些偏离和误区可以看作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知识范式转换的症候式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为合法性话语的文学批评 《生死场》 女性主义批评 20世纪90年代知识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板书写与自我定义——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形象批评 被引量:1
3
作者 肖丽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6,共3页
后殖民女性主义形象批评致力于清理文学经典中的"第三世界女性"形象,她们指出了支配性形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及其危害,号召后殖民女性能在重写经典和自我定义新形象中摆脱刻板印象,走向新生。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形象批评 自我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女性主义与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被引量:18
4
作者 曾繁仁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7-71,132,共6页
妇女与自然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将自然等同于一个哺育着的母亲,这个等同将妇女与环境及生态变迁史联系了起来。女性的地球位于有机宇宙论的中央,这个宇宙却被"科学革命"和近代早期欧洲兴起的市场取向的文化所破坏。生... 妇女与自然的联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将自然等同于一个哺育着的母亲,这个等同将妇女与环境及生态变迁史联系了起来。女性的地球位于有机宇宙论的中央,这个宇宙却被"科学革命"和近代早期欧洲兴起的市场取向的文化所破坏。生态运动重新唤起了与前现代的有机世界史相联系的价值和概念的兴趣。当代生态理论是以多元、共生为其关键概念,那么一切旨在消解一元和强势的女性主义、反种族主义都必然地包含其中。正是在当代生态理论蓬勃发展的热潮中,生态女性主义及其文学批评应运而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论 有机论 自然 文化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当前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 被引量:17
5
作者 林树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0-45,共6页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 当前国内对女性主义批评的责难有不少并不恰切。中国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真正的不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批评观念先行,批评视点及方法较单一,未充分重视作品内部全部的复杂因素,批评的“文学性”学术品味不足;二是信息大量重复,缺乏沟通与学术尊重,表现出学术态度的轻率浮躁,文学批评的坦诚性不足。这是真正的危机所在,不克服这两方面的问题,调整批评策略,中国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或者说“性别诗学”研究难以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危机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来自女性和自然的呼唤——评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11
6
作者 陈俊华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9-72,共4页
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拓展到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也随之诞生。批评家通过文学批评形式,从生态和女性双重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重新审视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尘封的文学作品。它促使人们关爱自然与女性,关注人类命运和社... 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拓展到文学领域,一种新的批评理论也随之诞生。批评家通过文学批评形式,从生态和女性双重视角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重新审视经典文学作品,挖掘尘封的文学作品。它促使人们关爱自然与女性,关注人类命运和社会发展的目的,最终使人与自然、男性与女性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自然 人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斯皮瓦克后殖民框架下的女性主义理论——解读《三个女性文本与对帝国主义的批评》 被引量:5
7
作者 李权文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72-175,共4页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 斯皮瓦克的后殖民理论最突出的特点是在理论和方法上选取的女性主义视角。斯皮瓦克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的主要内容在于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和歪曲。她通过对西方白人女性的文学文本所作的后殖民解读,为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拓展了新的空间,使后殖民理论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佳亚特里·斯皮瓦克 后殖民理论 女性主义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问题与展望 被引量:7
8
作者 汤林峄 刘松娜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20-126,共7页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逐步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开启了沉淀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层面的“断裂”,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努力;其次是方法层面的... 21世纪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逐步走向兴盛的同时,也开启了沉淀与反思:首先是理论层面的“断裂”,作为“西学东渐”的舶来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化,还需要我们自己的研究者展开进一步探索与努力;其次是方法层面的“回归”,女性主义批评与意识形态密不可分,刻意忽视或疏远将造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缺失,这也是以往学术研究所忽略的地方;最后是视域层面的“和谐”,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是女性研究者的文学批评,双性视域的交融,对进一步研究、发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显得极为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意识形态 双性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综述 被引量:8
9
作者 胡笑瑛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1期132-134,共3页
本篇文章对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批评的定义演变、历史发展、核心问题和学术特点进行了研究,进一步论证了美国黑人女性文学及其批评在女性文学、少数族裔文学及第三世界文学的特殊地位。
关键词 美国黑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定义 历史进程 核心问题 学术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十世纪末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
10
作者 齐红 林舟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50-153,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女性文学批评”(或“妇女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几次命名的变化,其中每一种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及女性写作的文化心理期待,而女...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历经“女性文学批评”(或“妇女文学批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到“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等几次命名的变化,其中每一种命名的背后都蕴含着不同时期对于女性及女性写作的文化心理期待,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也因此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间向我们展现出与西方完全不同的发展足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世纪末 女性主义 女权主义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中国大陆的传播 被引量:4
11
作者 林树明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32-137,共6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83年左右为萌发期;1989年左右为繁荣期;1995年左右为再度繁荣期。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观念、学术方法,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女性...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80年代初传入中国大陆,其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1983年左右为萌发期;1989年左右为繁荣期;1995年左右为再度繁荣期。各个时期都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学术观念、学术方法,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成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可能成为21世纪主要批评流派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批评 文学批评 中国大陆 妇女文学 西方女权主义 女性文学 中国妇女 女性写作 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话语资源: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视角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宇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本文主要考察本土语境是如何制约西方女性主义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规定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话语的发展路径 ,同时也探究“社会性别”
关键词 本土话语资源 女性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社会性别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期三十年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3
13
作者 莫立民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12,共4页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走过近三十载的历程。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开放三个时段。从性别的视野研究文学,重视女性文学文本,关注、重视女作家,关注、重视女作家独特的性别创作体验、性别创作特质,建构女... 中国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肇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已走过近三十载的历程。其中经历了萌芽、发展、开放三个时段。从性别的视野研究文学,重视女性文学文本,关注、重视女作家,关注、重视女作家独特的性别创作体验、性别创作特质,建构女性文学研究学科,以及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过渡到"性别诗学",可谓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探索的重点与取得的业绩。新时期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又有其严重的不足。这首先表现在部分学者在对西方理论嫁接上的生吞活剥。其次,中国古代本土思想文化资源的缺失。再次,研究对象的偏嗜与评判标准的绝对化、单一化。放眼未来,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有许多条路可走,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本土化以及将相对封闭、狭窄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拓宽为相对开放、广阔的性别诗学,或者称为"性别批评",将是中国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首先必须解决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三十年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本土化困境的逻辑悖论 被引量:2
14
作者 王明丽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04-108,共5页
由于忽视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具体的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内生性理论支撑点,中国当代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能很好地反哺女性主义的文学创作、阅读和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理论话语圈中的生硬移植,脱离了女性主体的生产生活实践和... 由于忽视了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具体的中国历史文化语境中的内生性理论支撑点,中国当代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并不能很好地反哺女性主义的文学创作、阅读和接受。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理论话语圈中的生硬移植,脱离了女性主体的生产生活实践和在实践中人的主体性生成;在这种静态的理念规制之中,女性再度成为男性中心社会程序性的套话。只有在性别主体与社会主体合一的女性生存的实践、理想、价值维度上,在身体所具有的社会性成人位置上,以两性之间平等地对话、交流的"亲善"的基本态度或象征模式,才有可能塑造出与社会总体想象物间距离越大,越具有独创性的女性典型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本土化 逻辑悖论 生态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到东方主义的崛起 被引量:8
15
作者 杨乃乔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131-137,共7页
关键词 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 后殖民理论 文学批评 赛义德 殖民主义 现代主义 殖民主义话语 《黑暗的心》 文化身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概述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春艳 耿泽泓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4期111-112,共2页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势力。"(乔纳森.卡勒,1998)本文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特点以及其重要的理论观点,并概...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比其他任何批评理论对文学标准的影响都大,它也许是现代批评理论中最富有革新精神的势力。"(乔纳森.卡勒,1998)本文介绍了西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历程、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核心特点以及其重要的理论观点,并概括了这一文学批评理论的特点与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实践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兴忍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36-139,共4页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与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共同的理论旨趣,还能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具体的阐释思路,如日常生活的自在价值、日常生活的思维和活动模式、日常生活的抵抗战术和日常生活的提升方式等等,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洞见一些过去可能...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不仅与女性主义批评有着共同的理论旨趣,还能为女性主义批评提供具体的阐释思路,如日常生活的自在价值、日常生活的思维和活动模式、日常生活的抵抗战术和日常生活的提升方式等等,它们不仅有助于我们洞见一些过去可能忽视或者完全没意识到的问题,如文本中的日常生活特点、日常生活的价值等,还开阔和丰富了我们的理论视界,具有强大的理论适用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借鉴日常生活批判理论于女性主义批评实践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十分有意义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常生活 日常生活批判理论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2
18
作者 郑国庆 《东南学术》 2003年第2期125-127,共3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 文学批评 女权主义 文学理论 女性语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走向——谈性别诗学的建构前提 被引量:1
19
作者 吕颖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0,共3页
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未来而言,性别诗学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逐步实现诗学的转换、强化个性的文学写作方式与批评理念、逐渐改善女性的生存状况与文学现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 对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理论未来而言,性别诗学的建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围绕女性主义文学批评逐步走向理性与成熟、逐步实现诗学的转换、强化个性的文学写作方式与批评理念、逐渐改善女性的生存状况与文学现状、跨学科研究等方面,阐述了建构开放多元的性别诗学体系的必要前提,从而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发展走向进行一些前瞻性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走向 性别诗学 建构 前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时代的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被引量:1
20
作者 林树明 《当代文坛》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90-92,共3页
关键词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批评 文艺 性别研究 年代 关系 网络时代 信息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