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角度解读谭恩美的“喜福会” 被引量:10
1
作者 孙刚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2008年第4期138-140,共3页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透露出华裔在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思想情... 谭恩美是当今美国文坛颇为引人瞩目的一位华裔女作家。她的处女作"喜福会"由16个相互交织的小故事组成,表现了移民美国的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各自在美国土生土长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和冲突,透露出华裔在多重文化交织中的思想情感和生存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谭恩美 “喜福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并非因为肤色——对有吉佐和子的《非色》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3
2
作者 吴菲 任常毅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7年第8期64-67,共4页
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有吉佐和子的社会问题小说《非色》,深刻地揭示出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和世界性。提醒人们注意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帝国主义思想对各种"被殖民"人们的精神压迫及关注多元文化的价值。同时20世纪八九十年... 日本当代著名女作家有吉佐和子的社会问题小说《非色》,深刻地揭示出种族歧视问题的严重性和世界性。提醒人们注意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帝国主义思想对各种"被殖民"人们的精神压迫及关注多元文化的价值。同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兴起的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正是适应这种后殖民文化背景下女性主义文本的阐释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色 后殖民女性主义 种族 不平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殖民女性主义语境下的《黑暗的心》 被引量:1
3
作者 丁燕 李薇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3-124,共2页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作家康拉德早期中篇小说创作的典范。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黑暗的心》中的女性形象和作者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康拉德笔下女性的言谈举止的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以及作家创作动机的探究等,旨... 《黑暗的心》是英国著名作家康拉德早期中篇小说创作的典范。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重新审视《黑暗的心》中的女性形象和作者的女性意识。通过对康拉德笔下女性的言谈举止的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以及作家创作动机的探究等,旨在揭示维多利亚时期父权帝制对殖民地和女性的双重压迫,由此表达了作家对女性的理解、同情和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拉德 《黑暗的心》 女性 后殖民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喜福会》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奕 于睿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3期11-12,共2页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通过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与冲突,表现了华裔女性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和在男权以及文化霸权社会中的抗争。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谭恩美的《喜福会》中女性形象进... 《喜福会》是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通过四位中国母亲和她们的女儿们之间的关系与冲突,表现了华裔女性在多元文化中的生存状态和在男权以及文化霸权社会中的抗争。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对谭恩美的《喜福会》中女性形象进行解读。她们在双重压迫下,沦为主流社会外的他者,以及努力探求非殖民化道路,从他者到自我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喜福会》 后殖民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刻板书写与自我定义——论后殖民女性主义文学中的形象批评 被引量:1
5
作者 肖丽华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4-76,共3页
后殖民女性主义形象批评致力于清理文学经典中的"第三世界女性"形象,她们指出了支配性形象背后的权力关系及其危害,号召后殖民女性能在重写经典和自我定义新形象中摆脱刻板印象,走向新生。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形象批评 自我定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再沉默的“他者”——《接骨师之女》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被引量:1
6
作者 关晶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3期154-156,共3页
《接骨师之女》(TheBonesetter’Daughter,2001)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自传性最强,也是其母女题材创作臻于成熟的标志。本文选取《接骨师之女》作为切入点,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就其独特的女性主义写作手法和重塑被扭曲的华裔妇... 《接骨师之女》(TheBonesetter’Daughter,2001)是谭恩美的第四部长篇小说,自传性最强,也是其母女题材创作臻于成熟的标志。本文选取《接骨师之女》作为切入点,运用后殖民女性主义理论,就其独特的女性主义写作手法和重塑被扭曲的华裔妇女和中华文化的"他者"形象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此来展现谭恩美成熟开放的多元文化观及其作品不同寻常的艺术价值和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写作 “他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彰显与隐藏的背后——对BBC2006版《简·爱》女性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的比较解读
7
作者 张挺玺 《电影评介》 2010年第15期36-37,共2页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简·爱》给我们提供了多视角解读的可能,并多次被搬上银幕。无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简·爱,还是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伯莎,BBC2006版《简·爱》都给我们带来多重解读的可能。一个... 作为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简·爱》给我们提供了多视角解读的可能,并多次被搬上银幕。无论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简·爱,还是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角度去解读伯莎,BBC2006版《简·爱》都给我们带来多重解读的可能。一个是欲彰显的女权主义形象,一个是欲隐藏的殖民地疯女人,尤其在二者的比较解读中,我们更能洞见导演苏珊娜?怀特在彰显和隐藏的背后所阐释的电影文本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爱》 女性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 比较解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性话语的交汇——论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话语融合 被引量:2
8
作者 周兴杰 《湖北社会科学》 2006年第5期119-121,共3页
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话语的融合不是偶然的。这缘于她们对自身边缘身份的体认,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取向。后殖民女性主义在理论空间上的开拓,一方面在于深入挖掘父权制与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共谋关系,另一方面在于对传统的白人女... 女性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理论话语的融合不是偶然的。这缘于她们对自身边缘身份的体认,激进的意识形态批判取向。后殖民女性主义在理论空间上的开拓,一方面在于深入挖掘父权制与帝国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共谋关系,另一方面在于对传统的白人女性主义理论话语,以及主流的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的质疑和抨击。这启发着我们反观自身,找寻中国的女性主义自己的批评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主义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 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喜福会》看美国华裔女性文化身份 被引量:3
9
作者 余纯洁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8-89,共2页
电影《喜福会》改编自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同名小说。《喜福会》以4位美国华裔母亲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母亲们在旧中国男权社会里遭受的不幸和迫害,并最终移民到美国后与在美国生长的女儿们的情感纠葛。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 电影《喜福会》改编自著名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同名小说。《喜福会》以4位美国华裔母亲的经历为素材,讲述了母亲们在旧中国男权社会里遭受的不幸和迫害,并最终移民到美国后与在美国生长的女儿们的情感纠葛。本文从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角度对《喜福会》进行解读,探究美国华裔女性在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的双重压抑下面临的身份困惑以及自我身份重建的过程,探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作品呈现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谭恩美 美国华裔文学 文化身份 女性主义 后殖民女性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凝视与反凝视——析《在高处》中的族裔主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淑芳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65-68,共4页
运用东方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批判来分析李昌瑞的新作《在高处》中主要人物之间扭曲疏远的关系,以此展现隐匿其中的复杂的政治文化信念。通过质疑权威叙述者的叙事,揭示东方主义和白人男权至上论的危害,李昌瑞的作品展现了亚裔女性对... 运用东方主义和后殖民女性主义批判来分析李昌瑞的新作《在高处》中主要人物之间扭曲疏远的关系,以此展现隐匿其中的复杂的政治文化信念。通过质疑权威叙述者的叙事,揭示东方主义和白人男权至上论的危害,李昌瑞的作品展现了亚裔女性对社会权力话语和种族歧视的反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女性主义 东方主义 白人至上 资本主义父权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