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化语境下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的新发展 被引量:3
1
作者 刘佳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2-36,共5页
后殖民主义译论观点注重翻译行为和译本生成后对目的语文化,特别是对欧美霸权文化的抵抗和颠覆作用。翻译一直以来就是文化接触、冲突或融合的地带。而在当下的跨文化交流又成为文化互动和对话可能发生的重要场所,翻译成为权力参与打破... 后殖民主义译论观点注重翻译行为和译本生成后对目的语文化,特别是对欧美霸权文化的抵抗和颠覆作用。翻译一直以来就是文化接触、冲突或融合的地带。而在当下的跨文化交流又成为文化互动和对话可能发生的重要场所,翻译成为权力参与打破旧的文化状态,同时也是重塑新的文化关系的重要途径。在全球化背景下,有关翻译伦理研究、民族身份认同研究等成为了后殖民主义译论的新领域,提倡彰显差异和多元共存的后殖民主义翻译最终会促成东西方文化从对抗走向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 翻译伦理 文化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电影研究形态、功能及其反思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林侠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5-69,共5页
近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中国电影研究异常活跃,发掘出不同的文化议题。大体说来,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出现了三种力量与学术形态,周蕾以民俗电影为对象的后殖民主义研究,既无视边缘的历史与现状,又以边缘的立场偏激地批判国族政治意识... 近年来,海外中国现代文学界的中国电影研究异常活跃,发掘出不同的文化议题。大体说来,海外中国电影研究出现了三种力量与学术形态,周蕾以民俗电影为对象的后殖民主义研究,既无视边缘的历史与现状,又以边缘的立场偏激地批判国族政治意识,呈现出典型的"理论殖民"特征;李欧梵的电影研究集中在"上海怀旧",所建构的沪港"双城故事"成为影响深远的学术观点,但他的电影研究属于现代性范畴,强调沪港在国际大都市的共通背景与同质文化,而祛除江南/吴越文化、华南/岭南文化等传统在地文化,这很难有效证明沪港的特殊关联。张英进作为新一代海外华人学者,积极从事中国电影研究以及海外中国电影研究的研究,自觉地补充海外"中国研究"的分支。但这只是"中国研究"学科内部又一次但已是习以为常的疆域扩展,彰显出学术创新的个人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影研究 后殖民主义研究 现代性研究 学科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翻译学文化转向的衍化 被引量:2
3
作者 葛晓晶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102-104,共3页
随着文化研究与翻译学之间学术姻缘的加强,文化研究中以女性批评话语建构为主要内容的女性主义研究和以文化霸权和文化身份为研究对象的后殖民主义研究逐渐深入到翻译学研究领域中来,并迅速成为翻译学文化转向之后重要的学术生长点,由... 随着文化研究与翻译学之间学术姻缘的加强,文化研究中以女性批评话语建构为主要内容的女性主义研究和以文化霸权和文化身份为研究对象的后殖民主义研究逐渐深入到翻译学研究领域中来,并迅速成为翻译学文化转向之后重要的学术生长点,由此翻译学的文化转向便沿着女性主义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研究两个维度分别衍化为女性主义翻译研究和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 后殖民主义翻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