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论萨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对文化全球化现实后果的批判 |
王瑜卿
|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0 |
|
2
|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播 |
陈厚诚
|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15
|
|
3
|
赛珍珠与后殖民主义理论 |
郭英剑
|
《外国语文》
|
1994 |
3
|
|
4
|
关于“后殖民主义理论”的讨论 |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0 |
|
5
|
基于后殖民主义视角的批判话语分析——兼论中国知识体系的非殖民化 |
王惠敏
张晓泉
|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
2025 |
0 |
|
6
|
一种主义,三种命运——后殖民主义在两岸三地的理论旅行 |
赵稀方
|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4 |
14
|
|
7
|
后殖民主义翻译理论在中国的接受 |
胡作友
|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
2014 |
4
|
|
8
|
后殖民主义还是新殖民主义?──兼论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到东方主义的崛起 |
杨乃乔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9 |
8
|
|
9
|
后殖民主义文化批评 |
王岳川
|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6
|
|
10
|
后殖民主义文学批评的对象 |
马红旗
|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
2003 |
16
|
|
11
|
二律背反:流亡者无法走出的困境——《河湾》与《洛丽塔》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
尚必武
|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
2007 |
0 |
|
12
|
从后殖民主义看《阿凡达》 |
聂楠
|
《电影评介》
|
2012 |
1
|
|
13
|
赛珍珠:后殖民主义文学的先驱者 |
郭英剑
|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
1994 |
8
|
|
14
|
后殖民主义与当代中国的文化选择 |
丁少伦
|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
1997 |
1
|
|
15
|
后殖民理论的多维性视角和批判性策略 |
张鹿鹿
|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0 |
0 |
|
16
|
福科:权力话语与文化理论 |
王岳川
|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1998 |
16
|
|
17
|
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与后殖民批评 |
孙宁宁
|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
5
|
|
18
|
“混杂性”概念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中的植入及内涵衍变 |
苗颖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2
|
|
19
|
论英语文学研究的拓展 |
王腊宝
|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1 |
7
|
|
20
|
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 |
杨文虎
|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
1996 |
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