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骗保社会影响的后果感知对公众参与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意愿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许金鹏 康正 +7 位作者 王海鑫 张博锴 张洪宇 张婷 石淇 刘剑 吴群红 田国梅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829-834,873,共7页
目的:从后果感知的视角,探讨公众对骗保造成社会影响的后果感知与其参与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意愿的关系,以期提高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意愿与效率,为优化医保监管协同治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抽取1732名公众作为样... 目的:从后果感知的视角,探讨公众对骗保造成社会影响的后果感知与其参与医疗保险基金监管意愿的关系,以期提高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的意愿与效率,为优化医保监管协同治理体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和方便抽样,抽取1732名公众作为样本,利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分析骗保行为的后果感知对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意愿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81.24%的受访人群对医保基金有监管意愿,认为骗保会对社会产生严重后果的公众对医保基金的监管意愿提高了 9.4%,认为骗保现象扰乱了正常医疗秩序、增加了社会不公平性、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的公众对医保基金的监管意愿分别提高了 5.4%、8.3%、8.1%.结论:骗保行为造成的社会影响会明显提升公众参与医保基金监管意愿,有关部门要加强数据信息的及时披露与解读,进一步宣传骗保行为对国家财政负担的危害性;在构建医保监管协同治理体系时考虑将患者群体重点纳入到监管主体中,增强公众的社会认同感,强化公众的社会责任与权利意识,从源头上提升医保基金协同治理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骗保行为 后果感知 公众意愿 医保基金监管 倾向性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展计划行为理论框架下共享单车规范停放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2
作者 杨留花 诸大建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25-133,共9页
得益于移动支付、GPS卫星定位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共享单车的出现为缓解交通拥堵,破解"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但其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严重的无序停放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何从根本上调动... 得益于移动支付、GPS卫星定位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共享单车的出现为缓解交通拥堵,破解"城市最后一公里"难题提供了最有效的解决方式,但其快速发展也暴露出严重的无序停放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如何从根本上调动用户的积极性,形成良性自愿合作机制,对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社会心理学入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后果感知和制度感知这两个预测变量,建构了用户规范停放共享单车合作意向的研究框架,研究用户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后果感知和制度感知对其合作意向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1)知觉行为控制、后果感知、行为态度、制度感知和主观规范均能正向影响行为意向,但是其作用力依次减弱。(2)除主观规范以外,其他预测变量均能显著影响行为意向。(3)后果感知和制度感知不仅会直接促进行为意向,而且会通过行为态度间接影响行为意向,且中介效应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探讨了其背后的原因,并针对性的提出了促进用户合作意向的建议。尽管本研究从个体视角来研究合作意向,但是个体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决策环境的影响,要从根本上调动用户的合作意愿,需要个体、企业、政府和社会的合作。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城市共享单车有序管理提供基础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单车 计划行为理论 规范停放意向 后果感知 制度感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