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8
1
作者 来改英 姚红杰 王宏富 《山西农业科学》 2001年第2期37-39,共3页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通过盆栽试验 ,从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研究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两种不同浓度下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下 ,喷施农家宝的小麦旗叶光合强度最强 ,喷施旱地龙的小麦抗旱能力最强 ,喷施农... 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 ,通过盆栽试验 ,从生理指标和产量指标研究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两种不同浓度下对冬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低浓度下 ,喷施农家宝的小麦旗叶光合强度最强 ,喷施旱地龙的小麦抗旱能力最强 ,喷施农家宝、旱地龙、PP2 0 0 3的小麦产量比对照都有所增加。在高浓度下 ,喷施PP2 0 0 3的小麦抗旱能力最强。喷施高浓度的 3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植物生长调节剂 后期生长发育 产量指标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节期前喷施麦业丰对小麦后期生长发育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4
2
作者 周青 朱江胜 +1 位作者 吴宏友 王大明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5-17,共3页
通过小麦拔节期前施用不同用量的麦业丰试验 ,明确了小麦拔节期前施用麦业丰具有抑制植株纵向生长 ,促进横向生长 ;提高植株抗倒伏能力 ;延缓植株衰老 ;促进植株后期物质生产和积累及提高产量等效应 。
关键词 拔节期前喷施 后期生长发育 调控效应 小麦 麦业丰 植物生长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栉孔扇贝不同种群杂交效果 Ⅲ.中国种群与俄罗斯种群及其杂种1~2龄的生长发育 被引量:12
3
作者 常亚青 刘小林 +2 位作者 相建海 宋林生 刘宪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4-120,共7页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养殖种群(CC)、中国野生种群(CW)与俄罗斯种群(RW)及其杂交种群早期(2,3,4月龄)和中期(6,8,10,12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1~2龄(14,16,19,2l,24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比较研究.... 在对栉孔扇贝中国养殖种群(CC)、中国野生种群(CW)与俄罗斯种群(RW)及其杂交种群早期(2,3,4月龄)和中期(6,8,10,12月龄)生长发育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各种群的1~2龄(14,16,19,2l,24月龄)生长发育测定比较研究.结果表明,3个亲本群体各个性状的后期生长性能表现以中国养殖种群最好;2个杂交组合CC雌(♀)×RW雄(♂)和CW雌(♀)×RW雄(♂)的杂种群体各个性状的后期生长性能均高于纯种亲本种群,杂种优势均较大,其范围在3.16%~37.18%之间,以CC雌(♀)×RW雄(♂)杂交效果最好,是理想的杂交组合;壳长、壳宽、壳高、活体重4个生长发育指标在后期各个阶段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杂种优势在性状问存在明显差别,体重的杂种优势远大于壳宽、壳长和壳高,变化趋势为体重大于壳宽大于壳长大于壳高;栉孔扇贝各个性状的生长率受生长发育季节的影响较大,12~16月龄生长迅速,到16月龄(11月份)生长速度达到高峰,到下一年度的2月下旬(19月龄)几乎没有增长,仅能维持生命,开春以后增长也不大,这说明,栉孔扇贝在来年秋季完成了强度生长,是水产养殖的最佳收获时节,应当尽量避免跨越第二个冬季,以减少越冬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栉孔扇贝 种群 杂交 后期生长发育 杂种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4
作者 庞士慧 冯艳萍 +3 位作者 闫瑾 时萌 魏艳敏 李欣 《种业导刊》 2021年第1期25-27,共3页
针对小麦生长发育后期面临的主要问题,总结近年来农业生产管理实践经验,分别从浇扬花灌浆水、病虫害防治、防止倒春寒和预防干热风等方面提出管理建议,以期为小麦后期管理提供参考,促进小麦增产增收。
关键词 小麦 生长发育后期 管理技术 倒春寒 干热风 叶面施肥 倒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科学管理新技术 被引量:3
5
作者 王立岭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第17期63-63,共1页
本文阐述了小麦生长发育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介绍了其科学管理新技术,包括水分管理、叶面喷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种植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生长发育后期 科学管理新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_2施肥对黄瓜幼苗抗冷性及后期生育的作用 被引量:7
6
作者 魏珉 邢禹贤 +2 位作者 于贤昌 于仁竹 王花亭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57-161,共5页
以黄瓜为试材进行苗期CO2 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 :CO2 施肥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抗寒力 ,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 ,施肥幼苗SOD、POD活性明显增强 ,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降低。较高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能是施肥幼苗抗寒性提高的原因之一。苗... 以黄瓜为试材进行苗期CO2 施肥试验的结果表明 :CO2 施肥有利于提高黄瓜幼苗抗寒力 ,低温胁迫下与对照相比 ,施肥幼苗SOD、POD活性明显增强 ,MDA含量和电解质渗漏率降低。较高的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可能是施肥幼苗抗寒性提高的原因之一。苗期 70 0~ 110 0± 10 0 μl·1-1CO2 施肥使黄瓜结果期产量提高8 31%~ 13 11% ,CO2 施肥对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增加单株结果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苗 黄瓜 抗寒性 后期生长发育 二氧化碳 施肥 种苗素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苗床酿热物抗低温育苗技术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哲 张俊宝 +1 位作者 周玮 柴赫男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 2008年第6期16-16,共1页
水稻是高温短日照作物,热量资源和产量关系极为密切。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带,无霜期短,热量资源差,早春回暖晚,地温低,特别是早春低温冷害频繁,严重影响了水稻的育苗,致使育苗时间拖后。即使提早育苗,水稻秧苗生长缓慢,立枯病... 水稻是高温短日照作物,热量资源和产量关系极为密切。黑龙江省地处高寒地带,无霜期短,热量资源差,早春回暖晚,地温低,特别是早春低温冷害频繁,严重影响了水稻的育苗,致使育苗时间拖后。即使提早育苗,水稻秧苗生长缓慢,立枯病、青枯病、生理性的缺素症、壮秧剂中生长调节剂与除草剂发生混合药害等病害发病率高,使水稻苗期抗逆性降低,秧苗素质差等。严重制约了水稻后期生长发育,影响水稻的产量提高,针对以上水稻育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试验通过应用水稻苗床酿热物抗低温育苗技术,研究酿热物做床育苗对稻苗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为确立及构建寒地水稻共性通用超高产育苗技术模式提供理论与实践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苗技术 酿热物 抗低温 苗床 应用 后期生长发育 水稻秧苗 产量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羔羊缺铜症的治疗体会 被引量:4
8
作者 付照武 廖加法 《贵州畜牧兽医》 2007年第6期35-35,共1页
关键词 缺铜症 羔羊 治疗体会 营养障碍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 后期生长发育 机能障碍 反刍家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备母猪配种时机
9
《农业知识(科学养殖)》 2016年第10期59-60,共2页
手机尾号为9099的读者问:后备母猪初次发情是否可以配种? 专家解答: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应注意母猪月龄的大小,早配或晚配都会影响配种效果。如果母猪配种年龄过小,直接影响母猪的后期生长发育,而且所产的仔猪初生重低,成活率低... 手机尾号为9099的读者问:后备母猪初次发情是否可以配种? 专家解答:后备母猪第一次配种应注意母猪月龄的大小,早配或晚配都会影响配种效果。如果母猪配种年龄过小,直接影响母猪的后期生长发育,而且所产的仔猪初生重低,成活率低。如果母猪的配种年龄过大,则直接增大饲养成本。生产中的做法是在后备母猪第三次发情时配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备母猪 配种时机 后期生长发育 配种年龄 仔猪初生重 配种效果 饲养成本 成活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对多雨天气,你准备好了吗?
10
作者 农业科技报 《农村科学实验》 2018年第7期20-21,共2页
近日,全国各地出现大雨,甚至暴雨天气,在解决了旱情的同时也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部分田块重度受灾。山东、山西、江苏、湖南等地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咨询多雨天气下对农作物有何危害,涝害一旦发生如何科学处理及雨多时... 近日,全国各地出现大雨,甚至暴雨天气,在解决了旱情的同时也对农作物的正常生长产生了很大影响,造成部分田块重度受灾。山东、山西、江苏、湖南等地读者纷纷打来电话,咨询多雨天气下对农作物有何危害,涝害一旦发生如何科学处理及雨多时如何喷施农药更合理等问题。在持续性的降雨作用下,由于农田土壤水分一直处于过饱和状态,且雨后阳光直射会导致土壤温度升高,在高温高湿且缺氧的土壤环境中,作物根系发育迟缓、甚至停止生长和沤根,影响后期生长发育,造成作物减产降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天气 多雨 后期生长发育 农田土壤水分 农作物 喷施农药 降雨作用 饱和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菜生产中机械化管理技术显身手
11
《农家致富》 2017年第7期19-19,共1页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先后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安徽、江西、江苏等油菜主产省份的15个地市建立了万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辐射面积达100万亩,率先研发并推广了油菜产中管理及菌核病防控全程轻简化、机械化技术... 近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先后在湖北、湖南、四川、贵州、安徽、江西、江苏等油菜主产省份的15个地市建立了万亩以上的核心示范区,辐射面积达100万亩,率先研发并推广了油菜产中管理及菌核病防控全程轻简化、机械化技术集成。据了解,该技术体系由芽前封闭除草机械化技术、油菜“一促四防’,(防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早衰、防高温逼熟、促进后期生长发育)无人机喷药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化技术 油菜生产 管理技术 中国农业科学院 后期生长发育 油料作物 辐射面积 技术集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