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32
1
作者
邬光辉
邓卫
+2 位作者
黄少英
郑多明
潘文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21,共17页
构造—古地理演化对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古构造恢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过程。塔里木盆地经历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南华—震旦纪强伸展—挤压阶段、寒武—奥陶纪弱伸展—强挤压阶...
构造—古地理演化对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古构造恢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过程。塔里木盆地经历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南华—震旦纪强伸展—挤压阶段、寒武—奥陶纪弱伸展—强挤压阶段、志留—白垩纪振荡升降变迁阶段、新生代弱伸展—强挤压阶段等5大构造演化阶段。塔里木盆地南华—震旦纪发育北东向陆内窄深裂谷系统,不同于显生宙;寒武纪—早奥陶世发育“两台一盆”的“东西分块”的大型克拉通内碳酸盐岩台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快速演变为“南北分带”;志留—泥盆纪形成克拉通内坳陷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石炭—二叠纪发育克拉通内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浅海—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生代发育一系列分隔的快速变迁的陆内坳陷碎屑岩沉积;新生代发育前陆盆地陆相磨拉石沉积,形成复杂的叠合盆地。受控原—新特提斯洋与南天山洋的开启—闭合,以及新生代印度板块挤压的远程效应,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具有多期性、多样性、迁移性与强烈的改造性,不同于典型的克拉通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
—
古
地理
演化
恢复
构造
改造
叠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
被引量:
52
2
作者
刘池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盆地构造动力直接控制着盆地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盆地类型及其演化;进而总体制约着沉积矿产形成和烃类成藏的条件、特点和分布规律。目前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主要有以下4方面:(1)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如走滑构造、横...
盆地构造动力直接控制着盆地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盆地类型及其演化;进而总体制约着沉积矿产形成和烃类成藏的条件、特点和分布规律。目前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主要有以下4方面:(1)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如走滑构造、横向(转换)构造、拆离滑覆构造、较大型断层的分段性和断裂带的结构等。(2)非应力成因的构造:在盆地和构造形成的动力中,热力和重力与应力相并列,但却研究薄弱。前两类动力作用的影响更为深远,其构造特征复杂、独具个性,仅从应力分析常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甚或相悖的结论。(3)后期改造与古构造恢复:在盆地形成演化末期或之后,多种不同形式的强烈改造,常使盆地的原始沉积面貌大为改观。如后期差异升降与差异剥蚀将改变盆地的原貌,并明显影响油气的聚集和赋存。对后期改造研究与原盆地和古构造恢复意义重要、难度颇大。(4)盆地动态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如盆山耦合关系、稳定地块的作用、盆地动态构造演化与深部作用过程、区域构造环境和其时空坐标、总体构造特征的再认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
构造
横向(转换)
构造
拆离滑覆
构造
断裂带结构
热力
构造
重力
构造
后期改造与古构造恢复
盆地动态演化与动力学背景
盆山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质学,即古地质学——30年学习、科研生涯之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池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7-592,共6页
根据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对其研究的思维特点及方法,认为地质学的实质就是古地质学。此思想的形成,贯穿了迄今笔者在西北大学学习、教学和科研的整个过程。(古)地质学研究虽与其他学科相似,也是由果溯因,但所依据的证据主要来自对已...
根据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对其研究的思维特点及方法,认为地质学的实质就是古地质学。此思想的形成,贯穿了迄今笔者在西北大学学习、教学和科研的整个过程。(古)地质学研究虽与其他学科相似,也是由果溯因,但所依据的证据主要来自对已发生现象的搜寻和发现。这些现象发生和证据形成的过程,既不可能直接观察,也无法再造和重复实验;恢复古地质面貌和再现其发生过程,难度大、探索性强,迄今尚无现成的模式,也缺乏系统的方法。其研究结论常有多解性,需综合论证、多次反复,始有正果。中国大陆活动性强,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古地质研究和盆地原始面貌恢复,对中国改造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的深化和提高勘探成效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古
地质学
后期
改造
改造
盆地
原始盆地
恢复
油气地质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
被引量:
32
1
作者
邬光辉
邓卫
黄少英
郑多明
潘文庆
机构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05-321,共17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编号:2016ZX05004001)资助。
文摘
构造—古地理演化对盆地分析与油气资源评价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古构造恢复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综合分析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过程。塔里木盆地经历克拉通基底形成阶段、南华—震旦纪强伸展—挤压阶段、寒武—奥陶纪弱伸展—强挤压阶段、志留—白垩纪振荡升降变迁阶段、新生代弱伸展—强挤压阶段等5大构造演化阶段。塔里木盆地南华—震旦纪发育北东向陆内窄深裂谷系统,不同于显生宙;寒武纪—早奥陶世发育“两台一盆”的“东西分块”的大型克拉通内碳酸盐岩台地,中-晚奥陶世碳酸盐岩台地快速演变为“南北分带”;志留—泥盆纪形成克拉通内坳陷海相碎屑岩沉积体系;石炭—二叠纪发育克拉通内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的浅海—海陆过渡相沉积;中生代发育一系列分隔的快速变迁的陆内坳陷碎屑岩沉积;新生代发育前陆盆地陆相磨拉石沉积,形成复杂的叠合盆地。受控原—新特提斯洋与南天山洋的开启—闭合,以及新生代印度板块挤压的远程效应,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具有多期性、多样性、迁移性与强烈的改造性,不同于典型的克拉通盆地。
关键词
构造
—
古
地理
演化
恢复
构造
改造
叠合盆地
Keywords
Tectonic-paleogeography
Evolution
Restoration
Tectonic modification
Superimposed basin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18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
被引量:
52
2
作者
刘池洋
机构
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出处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13-124,共12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2003CB2146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0372096)
文摘
盆地构造动力直接控制着盆地各种地质作用的发生和盆地类型及其演化;进而总体制约着沉积矿产形成和烃类成藏的条件、特点和分布规律。目前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主要有以下4方面:(1)特征或成因复杂的构造,如走滑构造、横向(转换)构造、拆离滑覆构造、较大型断层的分段性和断裂带的结构等。(2)非应力成因的构造:在盆地和构造形成的动力中,热力和重力与应力相并列,但却研究薄弱。前两类动力作用的影响更为深远,其构造特征复杂、独具个性,仅从应力分析常会得出与实际情况相差较远甚或相悖的结论。(3)后期改造与古构造恢复:在盆地形成演化末期或之后,多种不同形式的强烈改造,常使盆地的原始沉积面貌大为改观。如后期差异升降与差异剥蚀将改变盆地的原貌,并明显影响油气的聚集和赋存。对后期改造研究与原盆地和古构造恢复意义重要、难度颇大。(4)盆地动态演化与动力学背景:如盆山耦合关系、稳定地块的作用、盆地动态构造演化与深部作用过程、区域构造环境和其时空坐标、总体构造特征的再认识等。
关键词
走滑
构造
横向(转换)
构造
拆离滑覆
构造
断裂带结构
热力
构造
重力
构造
后期改造与古构造恢复
盆地动态演化与动力学背景
盆山耦合
Keywords
strike-slip structure
lateral transform (transfer) structure
detachment gliding structure
texture of fracture belt
thermal structure
gravity structure
late reformation and restoration of paleo-structure
basin dynamic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dynamic background
basin-mountain coupling
分类号
P542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54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质学,即古地质学——30年学习、科研生涯之回顾与思考
被引量:
6
3
作者
刘池洋
机构
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含油气盆地研究所
出处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87-592,共6页
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资助项目(G1998040808)
文摘
根据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和对其研究的思维特点及方法,认为地质学的实质就是古地质学。此思想的形成,贯穿了迄今笔者在西北大学学习、教学和科研的整个过程。(古)地质学研究虽与其他学科相似,也是由果溯因,但所依据的证据主要来自对已发生现象的搜寻和发现。这些现象发生和证据形成的过程,既不可能直接观察,也无法再造和重复实验;恢复古地质面貌和再现其发生过程,难度大、探索性强,迄今尚无现成的模式,也缺乏系统的方法。其研究结论常有多解性,需综合论证、多次反复,始有正果。中国大陆活动性强,沉积盆地后期改造强烈。古地质研究和盆地原始面貌恢复,对中国改造盆地油气成藏机理及分布规律研究的深化和提高勘探成效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质学
古
地质学
后期
改造
改造
盆地
原始盆地
恢复
油气地质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Keywords
geology
palaeogeology
late reformation
reconstruction of origional basins
petroleum geology
research ways
compression structure
分类号
P54 [天文地球—构造地质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塔里木盆地构造—古地理演化
邬光辉
邓卫
黄少英
郑多明
潘文庆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3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盆地构造动力学研究的弱点、难点及重点
刘池洋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地质学,即古地质学——30年学习、科研生涯之回顾与思考
刘池洋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