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期延安文学道路的“确立”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立群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209-222,263,共14页
后期延安文学的道路,曾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线的背景下,后期延安文学道路的确立,首先以文艺政策的转折为前提,而后,则是《讲话》对文学方向的确立。以上两方面内容,既解决了此前延安文艺... 后期延安文学的道路,曾对当代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在以1942年延安文艺座谈会为分界线的背景下,后期延安文学道路的确立,首先以文艺政策的转折为前提,而后,则是《讲话》对文学方向的确立。以上两方面内容,既解决了此前延安文艺界的现实问题,也解决了当时文学的道路问题。因而,在其指引下,后期延安文学的典范的生成与对民间文艺形式改造上的繁荣局面,就明显带有某种政治文化意义上的倾向性。后期延安文学的道路问题,最终在第一次文代会上得到全面的确认,这一过程,不但使后期延安文学完成了其自身的历史过程,而且,也在延伸的过程中给当代文学留下了巨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延安文学 道路 《讲话》 “确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后期延安文艺批评与监督机制的形成 被引量:8
2
作者 袁盛勇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02-109,共8页
文艺整风后新的文艺批评形态和文艺审查、监督机制的初步形成,是促使后期延安文学赖以形成的必然环节之一。文艺批评在整风期间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它由对于文艺的批评完全指向了对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批判,并转化为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规训与... 文艺整风后新的文艺批评形态和文艺审查、监督机制的初步形成,是促使后期延安文学赖以形成的必然环节之一。文艺批评在整风期间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它由对于文艺的批评完全指向了对于创作主体的思想批判,并转化为一种高度组织化的规训与惩罚手段。它与当时日趋体制化的文化管制和审查机制一起,最终导致了延安文人自由创作和自由心态的终结。在中共新的意识形态完整崛起和确立的历史时期,它们的出现无疑具有历史必然性。它们在积极意义上保证和促动了新的延安文学的形成,故必须采取复杂化眼光来对之予以历史性的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期延安文学 延安文人 文艺批评与监督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