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殷鉴不远”:当代中国的哲学建设必须直面由现代范式向后现代范式的理论转型 被引量:5
1
作者 张再林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4,共4页
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一种近乎普世性的现代主义发展潮流的诸多弊端日渐显露,并逐渐由强盛走向危机。这一危机最终导致了一种作为迥异于现代主义哲学范式的后现代哲学范式的出现。后现代哲学范式转型包括理论场域上从思辨世界向生活世界... 自20世纪上半叶开始,一种近乎普世性的现代主义发展潮流的诸多弊端日渐显露,并逐渐由强盛走向危机。这一危机最终导致了一种作为迥异于现代主义哲学范式的后现代哲学范式的出现。后现代哲学范式转型包括理论场域上从思辨世界向生活世界的转型,叙述方式上从独白模式向对话模式的转型,以及形态聚焦上从共时向度向历时向度的转型。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中国已经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潮当中,我们也将同样不得不面临现代性的诉求和与之相偕而来的现代性危机问题。因此,作为时代精神表征的中国哲学在进行当代建设过程中,也需要在从事从前现代向现代转型的同时,自觉地对现代主义思维范式进行一种新的反思,从而在西方哲学、马克思哲学以及中国古代哲学等研究领域开创一个由现代主义的思维范式向一种后现代的思维范式转型的新的理论时代。可以说,只有认识到这一理论转型的需要,我们才能使中国哲学建设跟上时代步伐并与当代人类哲学接轨,我们才能使中国哲学的发展提升到战略性发展的思考高度,在永葆其哲学的批判性和使其成为"时代的先声"的同时,为中国哲学发展迎来又一个新的"理论春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范式 后现代范式 后意识哲学 当代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