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现象学意向性转向及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4
- 1
-
-
作者
仇晓春
肖龙海
-
机构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9,69,共7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质量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18XJC88000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质量指标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18Q31)。
-
文摘
近一个世纪以来,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从描述逐渐转向解释、后结构和后意向;从追求现象本质逐渐转向关注意义的主体间性、情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比分析意向性的视角差异,并系统梳理本质、情境、生成、生产/激活的现象凸显脉络,有助于引导教育技术研究更为关注技术现象的情境意义和个人价值,尤其是借鉴指向社会变革的后意向现象学方法论,探索研究者范式思维、学习设计建构和技术调节实证探索的新路径。
-
关键词
现象学
意向性理解视角
后意向现象学
教育技术研究
方法论
-
Keywords
Phenomenology
Understanding Perspective of Intentionality
Post-intentional Phenomenolog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Methodology
-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
-
题名外语教学研究者后意向虚拟范式建构探索
被引量:2
- 2
-
-
作者
仇晓春
肖龙海
-
机构
西安邮电大学人文与外国语学院
浙江大学教育学院
-
出处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质量指标体系研究”(18XJC880001)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网络课程教学设计质量指标体系研究”(2018Q31)的研究成果。
-
文摘
社会科学、技术及教育的发展,使外语教学研究者经常面对范式取舍及范式体系构建困境。而研究者个人虚拟范式则是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从描述到解释,再到后结构和后意向,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有助于重新审视外语教学范式转变的意义和指向。进而借鉴后意向现象学方法论的过程成分框架,探索外语教学研究者后意向虚拟范式实践路径,以期推动研究者个人范式思维发展和框架构建。
-
关键词
外语教学研究者
后意向现象学
范式困境
意向性理解视角
虚拟范式
-
Keywords
FLT researcher
post-intentional phenomenology
paradigm dilemma
intentionality perspectives
virtual paradigm
-
分类号
H319
[语言文字—英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