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象学意向性转向及其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论意义 被引量:4
1
作者 仇晓春 肖龙海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19,69,共7页
近一个世纪以来,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从描述逐渐转向解释、后结构和后意向;从追求现象本质逐渐转向关注意义的主体间性、情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比分析意向性的视角差异,并系统梳理本质、情境、生成、生产/激活的现象凸显脉络,... 近一个世纪以来,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从描述逐渐转向解释、后结构和后意向;从追求现象本质逐渐转向关注意义的主体间性、情境性、多样性和差异性。对比分析意向性的视角差异,并系统梳理本质、情境、生成、生产/激活的现象凸显脉络,有助于引导教育技术研究更为关注技术现象的情境意义和个人价值,尤其是借鉴指向社会变革的后意向现象学方法论,探索研究者范式思维、学习设计建构和技术调节实证探索的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象学 意向性理解视角 后意向现象学 教育技术研究 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语教学研究者后意向虚拟范式建构探索 被引量:2
2
作者 仇晓春 肖龙海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5-155,共11页
社会科学、技术及教育的发展,使外语教学研究者经常面对范式取舍及范式体系构建困境。而研究者个人虚拟范式则是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从描述到解释,再到后结构和后意向,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有助于重新审视外语教学范式转变的意义和指... 社会科学、技术及教育的发展,使外语教学研究者经常面对范式取舍及范式体系构建困境。而研究者个人虚拟范式则是突破困境的切入点。从描述到解释,再到后结构和后意向,现象学意向性的理解视角,有助于重新审视外语教学范式转变的意义和指向。进而借鉴后意向现象学方法论的过程成分框架,探索外语教学研究者后意向虚拟范式实践路径,以期推动研究者个人范式思维发展和框架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语教学研究者 后意向现象学 范式困境 意向性理解视角 虚拟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