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经桡动脉入路与经股动脉入路行血管内治疗的效果分析
1
作者 梁玉 伊鑫 +2 位作者 王浩 赛俊杰 车峰远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9-766,共8页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 目的 比较急性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经桡动脉入路(TRA)与经股动脉入路(TFA)行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临沂市人民医院卒中中心2022年2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129例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血管内治疗患者。收集患者基线及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既往史(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房颤动、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吸烟、入院血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发病前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Alberta卒中项目早期CT评分(ASPECTS)、术前是否静脉溶栓、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时间指标(发病至就诊时间、就诊至穿刺时间、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及术中是否入路转换。临床资料包括术后90 d mRS评分、术后24 h内穿刺点并发症、术后72 h症状性颅内出血、术中末次造影改良脑梗死溶栓(mTICI)分级及住院天数。根据血管内治疗的最终入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TRA组和TFA组,比较两组的基线资料和临床资料。结果 最终纳入后循环大血管闭塞行EVT患者129例,其中TRA组47例,TFA组82例。TRA组和TFA组在年龄、性别、既往史、吸烟、入院血压、入院NIHSS评分、发病前mRS评分、ASPECTS、术前静脉溶栓率、核心梗死区体积、低灌注区体积、血管病变部位、卒中病因、麻醉方式、血管内治疗首选方法、取栓次数、术中末次造影mTICI分级分布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90 d良好预后率[53.2%(25/47)比48.8%(40/82),P=0.630]、术后90 d的mRS评分分布(P=0.991)、术后90 d病死率[27.7%(13/47)比28.0%(23/82),P=1.000]、术中末次造影良好再通(mTICI分级≥2b级)率[97.9%(46/47)比95.1%(78/82),P=0.436]、术后24 h穿刺点并发症发生率[4.3%(2/47)比12.2%(10/82),P=0.209]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与TFA组相比,TRA组的就诊至穿刺时间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2.00(95.00,153.00) min比105.00(80.25,118.00) min,Z=-2.937,P=0.030];TFA组较TRA组住院时间明显延长,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0(4.95,7.05) d比7.00(6.95,8.88) d,Z=-2.573,P=0.010]。结论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TRA与TFA血管内治疗的安全性及效果无明显差异,且TRA患者住院天数更短。本研究结果仍需大型、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脑梗死 桡动脉 股动脉 血管内治疗 后循环大血管闭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子君 李玮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9-125,共7页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APCLVO)虽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却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改善APCLVO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评估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血管再通策略的优化,越...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APCLVO)虽仅占急性缺血性卒中的1%,却有着极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选取合适的治疗手段以改善APCLVO患者的预后是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评估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基于影像学评估的血管再通策略的优化,越来越多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通过精准影像学评估筛选后对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患者开展积极的血管内治疗,可以使患者显著获益。该文就近年APCLVO的影像学评估技术及治疗方式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对APCLVO的早期诊断和基于神经影像学评估的最优治疗策略等热点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卒中 后循环急性大血管闭塞性卒中 影像评估 再通治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