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马克思与海德格尔 被引量:12
1
作者 吴晓明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共9页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 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蔽而不明的。无论是第二国际的理论家,还是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早期领袖都严重地误解了这一基础,并使之局限于现代形而上学的总体框架之中。为了从这种粗疏混乱中摆脱出来,有必要思及马克思在同一方向上(亦即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批判上)有决定性开展的"同时代人",而这样的同时代人将特别包括海德格尔。现代形而上学的本质性在于"意识"的存在特性,这种存在特性是通过主体性被规定的,从而现代形而上学作为"我思"哲学或主体性哲学是以意识的内在性(Immanenz)来作为基本建制的。因此,对于意识或一般主体之内在性所持的本体论立场,便成为决定某种哲学是否从属于现代形而上学的基本尺度。在这一主题上马克思与海德格尔的积极"对话",将开启出一个从根本上超越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性视域,而马克思哲学的本体论基础只有通过这样的视域才能得到真正深入的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海德格尔 本体论 现代形而上学 意识的内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哈贝马斯对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阐释
2
作者 高广旭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22,共9页
哈贝马斯的辩证法思想蕴含在他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中。如果说主体的形而上学化是现代性哲学话语的轴心,那么哈贝马斯则基于对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的反思,建构了以主体间的话语商谈和对话交往为内涵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哲学话语。哈贝... 哈贝马斯的辩证法思想蕴含在他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理论中。如果说主体的形而上学化是现代性哲学话语的轴心,那么哈贝马斯则基于对现代性的主体性原则的反思,建构了以主体间的话语商谈和对话交往为内涵的后形而上学现代性哲学话语。哈贝马斯以主体间的道德对话和政治商谈为切入点,实现了辩证法的语用学转向,推动了辩证法的理论形态从为形而上学服务的真理逻辑向谋求伦理和政治共识的实践逻辑的转变。哈贝马斯对辩证法的后形而上学阐释,是对辩证法在对话中寻求共识的实践智慧的当代发展,深化了辩证法的现代性意蕴的研究,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阐释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贝马斯 辩证法 现代 后形而上学 商谈伦理 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体论审思
3
作者 江畅 《理论月刊》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5-17,共13页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深刻社会变革活动和伟大社会实践成果,有其本体或本然本质,因此需从哲学本体论角度审视和思考其实在性。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人类深刻社会变革和世界各现代化国家的治理性、政治性和民主性的相同本质,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本...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深刻社会变革活动和伟大社会实践成果,有其本体或本然本质,因此需从哲学本体论角度审视和思考其实在性。中国式现代化既具有人类深刻社会变革和世界各现代化国家的治理性、政治性和民主性的相同本质,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本质,其集中体现是人民性。人民性因其有利于或造福于全体中国人民,并惠及全人类,而使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实在性。中国式现代化实在性生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生成于坚持党的领导等“十个坚持”,生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实在性生成表明:中国式现代化既可以得到本体论的论证,也可以得到本体论的辩护,并且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伟业提供了充分理由,有助于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同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全新现代化模式,可以增强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信心和自觉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 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本体论 实在性 人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形而上学的黎明——生活儒学视域下的“变易本体论”建构 被引量:46
4
作者 黄玉顺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71,149,共6页
哲学的宗旨就是从根本观念上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由一个绝对的形而上者来给出众多相对的形而下者,从而构建一个意义世界,进而改造现实世界。因而形而上学是不可逃逸的,但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及其本体论已不能解决我们当下的生活问... 哲学的宗旨就是从根本观念上解决生活问题,解决的方式就是由一个绝对的形而上者来给出众多相对的形而下者,从而构建一个意义世界,进而改造现实世界。因而形而上学是不可逃逸的,但是传统的形而上学及其本体论已不能解决我们当下的生活问题,这需要解构旧的形而上学,以建构起新的形而上学。在生活儒学的视域下,通过对《易传》的解读,围绕"本体"的观念,尝试"变易本体论"的建构,似可见新形而上学曙光初露的黎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儒学 重建形而上学 变易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奎因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构 被引量:6
5
作者 胡玻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5-10,共6页
20世纪美国哲学家奎因从分析哲学内部对分析哲学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但他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的目的并不是要捍卫传统的形而上学,而是要在克服狭隘经验论缺陷的基础上,力求从新的途径上达到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真正消解。这个工作又主... 20世纪美国哲学家奎因从分析哲学内部对分析哲学提出了质疑与批判,但他批判逻辑实证主义经验论的目的并不是要捍卫传统的形而上学,而是要在克服狭隘经验论缺陷的基础上,力求从新的途径上达到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真正消解。这个工作又主要是通过提出"本体论承诺"学说来展开的,奎因致力于将形而上学的本体论问题转换为语言学意义上的本体论承诺问题,实际上就是从实用主义立场出发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解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奎因 形而上学本体论解构 “还原论”教条 本体论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论”与“伦理学”——形而上学的两个向度 被引量:1
6
作者 白刚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16-121,共6页
形而上学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在向度,就是本体论向度与伦理学向度。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之所以在“追求形而上学”的同时,又总是“反形而上学”,并非是人们的形上本性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人们总是将形而上学视为单纯的“一维性”,总是用一... 形而上学有两个密切相关的内在向度,就是本体论向度与伦理学向度。在哲学史上,哲学家们之所以在“追求形而上学”的同时,又总是“反形而上学”,并非是人们的形上本性出了问题,而是因为人们总是将形而上学视为单纯的“一维性”,总是用一个向度来取代或遮蔽另一个向度。而所谓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也并不是消解了形而上学,而是指形而上学从“本体论向度”转向了“伦理学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伦理学 形而上学 向度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问题与形而上学的重建——兼论孙正聿的本体观革命
7
作者 田冠浩 《现代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3-27,共5页
形而上学的没落,蕴含着使现代文明趋向衰落的巨大风险,因为形而上学为社会生活进而人类共同自由的生成提供了最深层的思想共识。现代文明的更新必然伴随着形而上学的复兴。只不过,形而上学将不再是压制个人的绝对权威和教条。作为一种&q... 形而上学的没落,蕴含着使现代文明趋向衰落的巨大风险,因为形而上学为社会生活进而人类共同自由的生成提供了最深层的思想共识。现代文明的更新必然伴随着形而上学的复兴。只不过,形而上学将不再是压制个人的绝对权威和教条。作为一种"本体论追求"而非"本体论承诺",未来的形而上学在建构社会整体性、统一性的同时,将始终保持对个体的创造性和社会实践的开放性的充分尊重。唯当如此,现代文明才能成为不断进取的、自由的文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 本体论 康德 黑格尔 未来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构美的形而上学:以陈望衡境界本体论美学为例
8
作者 刘成纪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32-237,共6页
在当代,虽然美学领域反本质主义倾向成为主流,但美学作为一门仅具经验真实性的学科,本体论研究依然是其获得存在合法性的必要保证。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创获之一,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美学... 在当代,虽然美学领域反本质主义倾向成为主流,但美学作为一门仅具经验真实性的学科,本体论研究依然是其获得存在合法性的必要保证。陈望衡的境界本体论,是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最重要的理论创获之一,其价值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就美学理论的自身建构而言,它通过哲学本体、美本体、艺术本体的严格区分,为美学学科确立了独立的立论基础和专属的研究区域;二是就其与中国古典美学的关联而言,它赋予了中国传统的境界说现代理论形态,使原本只对艺术有效的概念向自然、人生问题敞开;三是就中西美学的会通而言,它以境界贯通中西,使其由被民族和地域限定的命题跃升为具有普世价值的命题。但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境界本体论无论其理论构成还是对其现代性的认知,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情象本体 境界本体 现代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心理、意识的物质本体的基本规律问题——兼评现代心理学研究中的某些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理论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养林 《心理学报》 1981年第4期401-412,共12页
这篇文章由于审稿人的意见不一致,未能及时予以发表。原稿也太长,有二万多字,而作者又不愿压缩,这也是难于刊载的一个原因。作者坚持要求把这篇文章发表以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现在作者又终于把原稿压缩较多,但仍太长。我们为了贯彻双... 这篇文章由于审稿人的意见不一致,未能及时予以发表。原稿也太长,有二万多字,而作者又不愿压缩,这也是难于刊载的一个原因。作者坚持要求把这篇文章发表以征求广大读者的意见。现在作者又终于把原稿压缩较多,但仍太长。我们为了贯彻双百方针,经过讨论研究,也就同意把它刊载在“讨论”栏中以引起讨论。作者意在坚持唯物论的心理学观点,这是可贵的。能有接近可取的见解,也是好的。本刊发表了这篇过长的文章是例外,特此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规律 唯心主义 物质本体 现代心理学 形而上学 心理学观点 双百方针 坚持要求 唯物论 大读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的目标与困境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俊文 周继锋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0-22,共3页
自从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经历了古代的自然宇宙本体论、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本体论和近代的实体理性本体论的漫长历史。终因其超验的、还原式的本体论范式,西方传统本体论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走上了一条没落和淡... 自从古希腊哲学产生以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理论经历了古代的自然宇宙本体论、中世纪的宗教神学本体论和近代的实体理性本体论的漫长历史。终因其超验的、还原式的本体论范式,西方传统本体论在黑格尔的形而上学中走上了一条没落和淡化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形而上学 传统本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性”危机与“形而上学”命运 被引量:8
11
作者 何中华 《求是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0,共4页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 亚里士多德的“第一哲学” ,即探究终极原因和原则或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的形而上学 ,是任何哲学都以直接或隐性的方式所内在地包含的不可或缺的本质维度 ,其深层本质是人的超越性生存本性及其本质精神的自觉显现 ,是内在于人之生存的本体论诉求和终极关怀的理性表达。传统哲学大多包含着自觉的形而上的维度。然而 ,传统哲学常常遗忘或遮蔽了哲学形而上学维度与人之生存本性的本质关联 ,陷入了“无根基”的状态。因而 ,当 2 0世纪人的生存困境以文化危机的形式深刻地表现出来时 ,传统形而上学的危机便在现代哲学对黑格尔哲学的普遍拒斥中展现出来。于是 ,如何在人的生存论基础上重新恢复形而上学的力量 ,便成为当代哲学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高清海教授从形而上学与人的本性关联入手 ,认为在走出“曾经是”的形而上学之后 ,形而上学并没有失去其原来的规定和价值 ,“应当是”的形而上学的命运正是人自身发展的命运。朱德生教授认为 ,人是在立足形而下的世界 ,追求形而上的世界过程中才成为人的 ,哲学是对人的存在方式及其生存意义的反思 ,在这种意义上 ,哲学就是形而上学。邓晓芒教授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史的反思 ,指出形而上学深深植根于人性的本源之中 ,随着人性的发展而发展 ,但它的发展方式是自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现代化"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解”还是“重建”——论中国现代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命运 被引量:3
12
作者 韩立坤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4期59-63,76,共6页
中国哲学史现代转型的主体内容即是形而上学的重建。而重建的理论前提则是中国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客观上,围绕此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讨论构成了近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潮。面对拒斥,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不但没有被消解、降格... 中国哲学史现代转型的主体内容即是形而上学的重建。而重建的理论前提则是中国哲学中形而上学的合法性问题。客观上,围绕此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讨论构成了近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思潮。面对拒斥,中国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不但没有被消解、降格,反而作为中国哲学转型的观念性前提,成为"写的哲学史"的主要内容,并在事实上推动了中国哲学史学科的研究。因此,准确梳理形而上学在近现代哲学史中的复杂命运,正确把握形而上学观念的现代演变,揭示现代形而上学重建的重大意义,才能正确审视中国哲学史自身的发展路向和现代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科学 本体论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拒斥与重建——中国近现代哲学中的形而上学观念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韩立坤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65-71,共7页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主要表现为形而上学的重建,这从"写的哲学史"中得到了确证。对"Metaphysics"的认识及比较研究,不但帮助中国哲学形成了学科自觉和文化自省,更因为现代视域下"拒斥"和"重建"... 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主要表现为形而上学的重建,这从"写的哲学史"中得到了确证。对"Metaphysics"的认识及比较研究,不但帮助中国哲学形成了学科自觉和文化自省,更因为现代视域下"拒斥"和"重建"的矛盾路向,而深刻影响到汉语形而上学观念的发展演变。这种"观念性"的前提,以"形而上学合法性"问题的研究拓展了中国哲学的视域。而通过形而上学来统摄和应对"现代性"的方式,也可以帮助我们反思中国哲学的现代转型的得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形而上学 本体论 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形而上学现代性”到“后形而上学现代性”——自由观的哲学反省与范式转换 被引量:3
14
作者 贺来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11,共7页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之一。"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的矛盾是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矛盾。现代性逻辑所蕴含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解决这一矛盾问题上存在根本缺陷,要克服这一缺陷,就必须超越"形而上... "自由"是现代性的核心问题之一。"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的矛盾是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矛盾。现代性逻辑所蕴含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在解决这一矛盾问题上存在根本缺陷,要克服这一缺陷,就必须超越"形而上学的现代性",在"后形而上学现代性"的视域中寻求"个人自由"与"普遍自由"矛盾的重新理解和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现代 后形而上学现代 个人自由 普遍自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从哲学史到艺术史——现代艺术的形而上学本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毅青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9-133,155,共6页
西方文化里有一种对光的崇拜。光在哲学里是真理的隐喻,是形而上学中主体的象征,光是贯穿现代哲学与艺术始终的核心概念。对光进行观念史的梳理,可以让我们发现在现代哲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的本质联系,现代艺术具有的形而上学本性。现代... 西方文化里有一种对光的崇拜。光在哲学里是真理的隐喻,是形而上学中主体的象征,光是贯穿现代哲学与艺术始终的核心概念。对光进行观念史的梳理,可以让我们发现在现代哲学与艺术之间存在着的本质联系,现代艺术具有的形而上学本性。现代艺术与形而上学一样崇拜人的主体性,忽视艺术的感性形式,将客观世界对象化,人与世界处于割裂与对立之中,造成现代艺术形式感的破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性 现代艺术 形而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现代主义:寻找希望的形而上学 被引量:5
16
作者 马妮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5-103,共9页
自古希腊以来的善与幸福,终变为诉诸上帝的理念范畴和概念游戏。传统形而上学被技术理性宰制书写了现代性元叙事,假定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是正向关系,但哲学愿景与人类现实渐行渐远。后现代主义以解构的态势出场,以生成性主体改变传统形... 自古希腊以来的善与幸福,终变为诉诸上帝的理念范畴和概念游戏。传统形而上学被技术理性宰制书写了现代性元叙事,假定社会进步与人类幸福是正向关系,但哲学愿景与人类现实渐行渐远。后现代主义以解构的态势出场,以生成性主体改变传统形而上学的单一主体,以生活世界转换传统形而上学的超验场域,以彰显哲学在经验世界中的理论效力,去探索被传统形而上学忽略的"未思之事"。后现代主义依然是具有思想假设的形而上学,它通过对现代哲学的批判完成对现代哲学的启蒙,唤起被现代性和"永恒真理"抹杀的个体自由与解放,寻找希望的形而上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现代主义 生成性主体 生活世界 理论场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者与现代性——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第四卷的思想史意蕴 被引量:3
17
作者 庄振华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5-146,共12页
现代性在什么意义上可被视作智者的后裔?黑格尔认为现代性源于智者,他的论证虽然有可商榷之处,却极富洞见。《形而上学》第四卷显示,智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陷入感官主义或主体主义,也不在于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而在于遗忘了实体,并企图以... 现代性在什么意义上可被视作智者的后裔?黑格尔认为现代性源于智者,他的论证虽然有可商榷之处,却极富洞见。《形而上学》第四卷显示,智者的问题不在于是否陷入感官主义或主体主义,也不在于是否违反了矛盾律,而在于遗忘了实体,并企图以一种服务于多变的效用的虚构秩序来代替事情本身的秩序。这种做法在本质上不是智者的自私自利或偶然意见,而是亚里士多德时代希腊生活中的一种普遍现象,代表了西方文化中迄今难以彻底摆脱的一种危险,而现代性正是这种生活方式的彻底推进,主要表现在世界图景、意识形态、技术和虚无主义4个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者 现代 亚里士多德 形而上学 黑格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美何以有罪——鲍德里亚对现代技术与形而上学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孔明安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5-61,共7页
"完美的罪行"是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是理解其后期技术哲学思想和有关实在的形而上学观的关键。鲍德里亚所谓的"完美"不仅包括技术功能上的完善和至善至美,而且还包括了意愿... "完美的罪行"是法国著名哲学家鲍德里亚后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这一概念是理解其后期技术哲学思想和有关实在的形而上学观的关键。鲍德里亚所谓的"完美"不仅包括技术功能上的完善和至善至美,而且还包括了意愿和意志的要求。"完美的罪行"的形而上学的表现,就是对实在的谋杀,它与仿真和虚像所导致的符号的无限增多密切相关。"完美的罪行"的思想,表现了鲍德里亚的技术决定论和技术悲观主义的心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德里亚 '完善的罪行' 现代技术 形而上学 实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后现代哲学语境中的神话——评“马克思颠覆了形而上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姚定一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46,共10页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 ,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 马克思认为人类理性思维的特质就是运用思维的“抽象力”通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而这种抽象力把世界作为整体把握时是“思维着的头脑的产物”。因而认为“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 ,首先在于他意识到任何理性、观念不是现象背后的本质 ,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幻觉”的观点是难以令人信服的 ;而且这种反本质的观点 ,又是一种标准的后现代哲学语境。在黑格尔哲学体系中并不存在“认识过程”混同于“表达过程” ,语言不仅不是消除哲学问题的工具 ,而且还是澄清哲学问题的砝码。马克思思想的连续性与“颠覆”一词是格格不入的。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旨在剥离它的唯心论外壳 ,决非要去颠覆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而上学 马克思 黑格尔 颠覆 现代 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现代形而上学·现实生活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本洲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1-46,共6页
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同盟关系进一步表现为资本的现代形而上学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资本本质。对资本的批判都会密切关联着作为观念领域补充的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同样,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也关乎其现实经验基础的资本批判。历史唯物... 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的同盟关系进一步表现为资本的现代形而上学本质和现代形而上学的资本本质。对资本的批判都会密切关联着作为观念领域补充的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同样,对现代形而上学的批判也关乎其现实经验基础的资本批判。历史唯物主义对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批判的优势,在于始终立足现实生活本身,发现并如实描述"现实生活本身"所具有的感性对抗性对资本和现代形而上学相互共谋关系的彻底批判,把资本的独立性和个性变成人的独立性和个性,从而真正实现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本 现代形而上学 现实生活 人类解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