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合装配无黏结预应力梁试验 被引量:4
1
作者 李振宝 王冬雁 +1 位作者 郭二伟 石鹿言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154-1159,共6页
为了提高预应力装配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对3个混合装配无黏结预应力梁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初始预应力度、后穿非预应力筋的强度和面积等参数变化.分析了混合装配梁的恢复力特性、耗能等抗震性能与试验参数的关系,... 为了提高预应力装配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抗震性能,对3个混合装配无黏结预应力梁进行了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研究,考虑了初始预应力度、后穿非预应力筋的强度和面积等参数变化.分析了混合装配梁的恢复力特性、耗能等抗震性能与试验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无黏结预应力混合装配的梁,在耗能和承载能力等方面比全预应力装配构件有所提高,构件自恢复能力仍然较强(残余变形小),较大非线性位移下试件破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装配梁 后张无黏结预应力 低周反复加载 自恢复能力 抗震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黏结后张预制混凝土梁柱自复位节点基本力学特性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韩建平 陈军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7-52,共6页
利用高强无黏结预应力筋连接预制梁、柱以抵抗弯矩和提供自复位能力,构造了一种无黏结后张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自复位节点,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设计参数的5个这种节点在单调加载及往复加载工况下进行了数值分析,重点研究了节点的弯... 利用高强无黏结预应力筋连接预制梁、柱以抵抗弯矩和提供自复位能力,构造了一种无黏结后张预制钢筋混凝土梁柱自复位节点,利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对不同设计参数的5个这种节点在单调加载及往复加载工况下进行了数值分析,重点研究了节点的弯矩-转角特性,对初始后张预应力值、预制梁的配筋率及梁端三角箍筋和后张预应力筋的偏心距等主要参数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同时对节点的自复位性能也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这种新型节点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性能;在4%的侧移水平下,柱及梁的绝大部分均保持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制混凝土 自复位节点 承载能力 残余变形 无黏结后张预应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预制节段桥墩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高明 崔恩文 +2 位作者 温永昕 王俊杰 钱冬 《世界地震工程》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0-207,共8页
为提高装配式预制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及解决震后可修复的问题,本文基于后张无黏结预应力筋的连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预制节段桥墩(self-centering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PSBP)。该新型自复位预制节段桥墩由预制构件(盖... 为提高装配式预制桥墩的抗震性能以及解决震后可修复的问题,本文基于后张无黏结预应力筋的连接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自复位预制节段桥墩(self-centering precast segmental bridge pier,SPSBP)。该新型自复位预制节段桥墩由预制构件(盖梁、节段、基础)、可更换耗能角钢和连接钢板组成。本文设计并完成了三组SPSBP试件的拟静力试验,研究初始预应力、耗能角钢厚度以及长度三个参数对SPSBP试件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形式具有较好的自复位以及耗能能力;当加载到最大位移比时,试件变形主要集中于耗能角钢,主体预制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破坏,表明了结构的完整性;提高初始预应力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承载力等抗震性能并减小残余变形;增加耗能角钢厚度,可以提高SPSBP耗能能力以及承载力;耗能角钢长度对SPSBP性能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黏结后张预应力 预制节段桥墩 角钢 拟静力试验 耗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抗震性能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3
4
作者 周威 刘洋 郑文忠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13,共13页
强震后工程结构功能快速恢复,是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工程抗震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通过释放墙片节点约束并沿墙高通长布置并后张无黏结预应力筋实现摇摆回复及倾覆控制,地震动下摇摆和界面张合效应可使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表现为无震损或低... 强震后工程结构功能快速恢复,是近年来可持续发展工程抗震的重要研究领域.由于通过释放墙片节点约束并沿墙高通长布置并后张无黏结预应力筋实现摇摆回复及倾覆控制,地震动下摇摆和界面张合效应可使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表现为无震损或低震损及小残余变形,甚至无残余变形.作为可恢复功能结构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理论与设计方法正持续发展.在结构体系上,包括受控摇摆单肢墙、混合摇摆单肢墙、竖向连接耗能联肢墙以及连梁耗能联肢墙结构4种自复位剪力墙,均具备明确的自复位能力,但耗能钢筋/部件组装程度导致了不同结构体系的耗能能力差异明显;在设计方法上,传统的基于力的抗震设计方法难以直接应用,应确定相关性态极限状态和控制点并完善残余变形验算,提出基于位移性态的自复位剪力墙抗震设计方法;非线性分析方法上,纤维模型、集中塑性模型、多弹簧模型以及实体有限元模型等均可较精确地进行自复位剪力墙结构的模拟分析,但仍需有针对性考虑相关参数敏感程度.进而,提出开展预应力筋弹性和非弹性受力行为及其摇摆转动中的变形能力与损失,楼屋盖等水平连接对自复位能力和震损影响,强震下预应力筋和耗能元件失效下自复位剪力墙倾覆,多墙片拼装竖向多节点摇摆的自复位剪力墙高阶振型效应与残余变形预测等四方面研究,为自复位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研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张无黏结预应力 可恢复功能 自复位剪力墙 抗震性能 残余变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